-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第二则:
1、“辟人之士”、“辟世之士”分别指谁? 2、长沮、桀溺对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 3、孔子为何“怃然”?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 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 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 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 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 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 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 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 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 识和历史责任感。
知识整理
通假字 (1)仪封人请见:“见”通“现”,之意。 (2)桀溺:“桀”通“杰”,形容高大。 (3)是鲁孔丘与:“与”通“欤”气词, (4)而谁以易之:“而”通“尔”,第二 (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 (6)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7)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知识整理
知人论世——孔子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父亲是个军人。 3岁:父死。母亲带他从陬邑迁居到鲁国都城曲 阜。 26岁至27岁:出仕,任“乘田”、“委吏”。 30-37岁:开始收学生。 37-55岁:教育事业的发展。 55-68岁:周游列国,宣传主张,希望实现自己 的政治理想; 68-73岁:回鲁国,开始修订工作。
思考与探究
如何评价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做法?请说明 理由: ⑴在“礼乐崩坏”、秩序紊乱的春秋末期,孔子提 出“仁、礼”的主张,想恢复西周的“礼制”是不 现实的。 ⑵孔子周游列国,大力宣扬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使 儒家学派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一来自百度文库流派,对后 世影响深远。 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光照千古。
思考与探究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中孔子给我们 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如何看待孔子与 孟子的这种差别?
在我国传统中,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 为“亚圣”,两人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师,他们的人 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模式。 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 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更为执着。
通假字 (1)仪封人请见:“见”通“现”,引见之意。 (2)桀溺:“桀”通“杰”,形容高大。 (3)是鲁孔丘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 问。 (4)而谁以易之:“而”通“尔”,第二人称代词。 (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6)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7)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思考第三则: 1、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 对孔子持什么态度? 2、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 见孔子怎样的内心? 3、接舆为何“趋而辟之”?
【评析】
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 虚假尊重,又有对孔子人生 选择的讥讽;既有对孔子的 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 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 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能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 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
《论语》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知人论世——儒家
开创者:孔子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性质: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代表著作: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 六艺即六经:《易》《书》《诗》《礼》《乐》 《春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 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 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 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 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 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 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思考与探究第一则:
思考:仪封人认为孔子 是一位怎样的人?作者 是怎样刻画孔子这一形 象的? 借仪封之口,用 “木铎”喻孔子,高度 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 尚精神。——侧面描写
拓展练习
归纳整理一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作文素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史可法(抗清名将): 城亡我亡,头可断,志不可 屈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关押审问八 年,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 “火会更使真理永恒”。 西西弗斯:蔑视众神的命运安排,每天将巨石推上山 顶,滚落,再推,决不屈服。……
知识整理
古今异义词: (1)遇丈人:古:老年男子 今:妻子的父亲 (2)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3)不仕无义: 古:违背了臣对君应当 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 今:没有义气
关于《论语》
钱穆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 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论语新解》)
林语堂说:“《论语》这部书,是孔学上的圣 经,是一套道德的教训。”(《孔子的智慧》) 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佾》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
思考第四节: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底是说的谁? 2、荷蓧丈人为何先嘲讽后又留子路住下来? 其用意是什么? 3、从荷蓧丈人的言谈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孔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成语: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
动人民。
【评析第五节】 “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 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 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 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 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 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 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 评论。
知人论世——孔子
在世时间:公元前551-前479年 姓孔名丘,字仲尼 籍贯:鲁国 家世: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 故为孔姓。先世是宋国贵族,孔子第六代先 祖孔父嘉在一次宫廷斗争中被杀,其子木金 父(此说本于匡亚明;杨伯峻说是曾孙孔防 叔。)避难奔鲁,从此定居鲁国的陬邑。父 亲叔梁纥为鲁国陬邑的大夫,母亲叫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