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润滑油基础知识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560.50 KB
- 文档页数:74
汽车用润滑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油(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
第一节发动机工作原理及润滑原理
第二节汽、柴油机油的规格分类
第三节汽、柴油机油的规格标准
第四节汽、柴油机油的评定台架
第五节汽、柴油机油的命名、组成与性能
第六节汽、柴油机油的合理选用
第七节汽、柴油机油的换油指标
第三章车辆齿轮油
第一节齿轮系统的润滑原理
第二节车辆齿轮油的分类
第三节车辆齿轮油的规格标准
第四节车辆齿轮油的评定台架与模拟试验
第五节车辆齿轮油的组成与性能
第六节车辆齿轮油的合理选用
第七节车辆齿轮油的应用
第四章汽车自动传动液
第一节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第二节ATF的作用与基本性能。
第三节汽车自动传动液的分类
第四节汽车自动传液的规格标准第五节汽车自动传液的性能评定
第六节汽车自动传动液的组成
第七节汽车自动传液的合理选用第八节汽车自动传液的应用
第五章其它车用油品
第一节汽车制动液
第二节汽车防冻液
第三节汽车润滑脂
第四节汽车空调器油
第五节液压油
第一章概述
汽车一般需要使用八种润滑油。
其种类与作用如下:
1、发动机油(又称内燃机油):
我们通常将发动机称为汽车的心脏,因此,发动机油是汽车润滑油(也是所有润滑油)中最重要的油品,销量占全部润滑油的45%-50%。
汽油车用汽油机油、柴油车用柴油机油,主要作用:(1)润滑发动机曲轴、连杆、活塞环与缸套、凸轮与挺杆等摩擦部位。
(2)密封活塞环与缸套、活塞环与环槽之间的间隙。
(3)冷却和清洗发动机部件。
(4)减轻发动机部件的腐蚀和锈蚀。
2、车辆齿轮油:
用于汽车后桥。
我们知道,发动机传动轴是通过后桥驱动车轮转动的,这样汽车的载荷和行驶中的冲击负荷都由后桥承受。
齿轮油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的主要作用是:(1)减少摩擦。
(2)降低磨损。
(3)冷却零部件。
(4)缓冲冲力。
(5)防锈并清洗摩擦面的脏物。
3、汽车自动传动液:
用于汽车自动变速装置。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配有手动变速装置的汽车已不多见。
多数汽车的变速装置均为“自动”,故需使用自动传动液。
其主要作用:(1)动力传递。
(2)润滑、冷却。
(3)液压控制,保护传动装置。
(4)利于平滑变速。
4、汽车刹车油:
用于刹车系统。
当司机刹车时,其力量是通过主泵和刹车油传递到前、后分泵,促使刹车装置动作,其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
5、汽车防冻液:
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
主要作用:(1)传导热量。
(2)防止水箱锈蚀。
(3)
抑制淤积物和沉淀的产生。
6、汽车润滑脂:
用于车体、底盘和轮胎轴承。
其主要作用是密封、防尘和渗透。
7、汽车空调器油:
用于空调压缩机。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空调器已普及于汽车中。
制冷压缩机油通常又称为冷冻机油,汽车空调器油是其中的一种。
其主要作用为:(1)润滑压缩机的摩擦面。
(2)传导热量(冷却、散热)。
(3)密封(防止制冷剂泄漏)。
8、液压油:
用于大型自卸载重车(其翻转系统采用液压控制,一般汽车不使用液压油)。
其主要作用:(1)传递静压能。
(2)润滑传动部件。
(3)传导摩擦热(冷却、散热)。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油(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
公路行驶的汽车发动机主要燃用汽油和柴油两种燃料,所使用的润滑油分别为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两种。
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应该使用的润滑油称汽油机油。
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应该使用的润滑油称柴油机油。
即可用于汽油机也可用于柴油机润滑的内燃机油称通用油。
第一节发动机工作原理及润滑油润滑原理
1 工作原理
内燃发动机的功能就是将燃料在气缸内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从而输出动力。
上述能量的转换是通过不断地反复进行“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连续过程实现的,每进行一次这样的连续过程就叫一个工作循环。
活塞在气缸内往复四个冲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四冲程发动机;往复二个冲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二冲程发动机。
2 润滑原理
任何运动部件的工作表面即使经过极为精密的加工,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粗糙度,在相对运动中就必然要产生摩擦而消耗一定的功率,同时引起发热和磨损。
为了减少上述磨损和功率消耗,在两个相对运动的部件表面之间加入一层润滑油使两者完全隔开,即处于完全的液体状态,以减少功率消耗和机械磨损。
清洁的润滑油经油泵升压后,通过润滑油管路源源不断地被送至发动机相对运动部件的工作表面,利用油楔作用形成一层薄的润滑油膜,从而实现以液体摩擦代替运动部件间的干摩擦,减少零件磨损和功率消耗。
第二节汽、柴油机油的规格分类
规格分类定量并精确地描述了各种性能的技术规范。
内燃机油(一般包括车用汽油机油、车用柴油机油、铁路机车油、船舶发动机油、二冲程发动机油及航空润滑油等六类)以油品粘度和使用性能为依据进行分类,即规格分类涵盖机油粘度级别和质量等级两方面。
1 粘度分类
目前,国际上内燃机油粘度等级分类均执行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J300标准,这种分类方法没有包括机油的其它特征,它只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机油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的流动性能。
该标准于1962年正式提出,其后于1980年、1984年、1987年、1994年、1997年、2000年经过多次修定,每次变动均是针
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将内容加以完善。
目前,最新的粘度等级分类标准为SAE J300-2000。
(仅在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执行,其余多数国家目前仍执行SAE J300-1997粘度分类标准),表4列出1997年版SAE J300分类。
表4 SAE J300-1997粘度分类
2000年,SAE对内燃机油粘度分类提出的新的修改建议为:对标准中的低温粘度指标进行修改:即每个级别测试温度降低5℃,同时将低温动力粘度最大值做了相应的修改,这样更能反映发动机冷启动的实际情况,见表5。
表5 SAE J300-2000粘度分类
表4、表5中规定出粘度等级分两个系列,即冬用油W(英文Winter-冬季首写字母)和夏用油(非W)系列。
各牌号中的数字(如5、10、15、30、40、50)是粘度分类时沿用的赛氏粘度的平均值,数字越大,表示该牌号油的100℃运动粘度越高,数字小表示低温性能好,而100℃运动粘度低。
从实际使用的需要出发,单一的冬用油如5W、10W、15W、20W等已很少生产,供应市场的主要粘度牌号为:夏季:30、40,冬季或冬夏通用:5W/30、5W/40、10W/30、10W/40、15W/40。
冬夏通用油集冬用油与夏用油的性能特点于一身,称作多级油。
如10W/30油,其高温粘度满足SAE30规格,低温粘度、临界泵送温度可满足10W 规格,其跨度越大,可使用的温度范围越宽。
多级油可在一定地区冬夏通用,一年四季都可使用而不必因季节而更换。
多级油除使用方便外,还具有良好的冷启动性能,在较低气温下可保证发动机顺利启动。
另外多级油粘温性能好,作为润滑介质,其内摩擦力较单级油小,可减少发动机的动力损耗,与使用单级油相比,一般可节省2.0%~3.0%的燃料。
我国内燃机油粘度标准执行GB/T14906-94见表6,其为参照
SAEJ300-87所制订。
至今,曾对标准中测试方法做了多次修改,以适应SAEJ300的新变化。
表6 我国发动机油的粘度标准(GB/T14906-94)
2质量分类
质量分类依据机油的使用性能。
国际上广泛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分类法。
美国API(美国石油学会)、ASTM(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和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共同对汽车发动机油的使用性能、质量等级制订了分类标准(SAEJ183),将汽车发动机油分为两类:汽油机油定为S系列,按产品性能分类为SA、SB、SC、SD、SE、SF、SG、SH、SJ、SL、SM等;柴油机油定为C系列,按产品性能分类为CA、CB、CC、CD、CE、CF、CF-4、CG-4、CH-4、CI-4等,产品档次依次提高。
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是依据API标准制订的,产品标准代号GB/T 7631.3-95。
如下表 7。
欧洲发动机结构及使用条件与美国不尽相同,因而欧洲共同体汽车制造商联合会(CCMC)制订了CCMC规格,1992年CCMC解体后,被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ACEA)代替,1995年12月ACEA频布了ACEA规格,该分类法是在API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欧洲发动机的特殊性能要求而形成的。
因此总体来看,欧洲汽车行驶速度高,机油箱小,比功率大,热负荷高,工作条件比美国汽车苛刻,因此,ACEA规格较API规格要求也更严格。
此外,国际上还有ILSAC(国际润滑剂标准及审查委员会)质量分类,是由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AAMA)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共同制订,将汽油机油规格定为GF-X系列,规格中除达到API的要求外,主要追加了节能要求。
总之,几种质量分类法基本相近又各有不同,国际上使用最多的是美国API质量分类标准。
我国内燃机油分类见表4,美国API内燃机油分类见表8,表9。
表7 内燃机油分类(GB/T 7631.3-95)
表8 美国API汽油机油规格分类及台架试验
表9 美国API柴油机油规格分类及台架试验
第三节汽、柴油机油的规格标准
产品的标准是约束产品质量的尺度。
依据美国API(SAEJ183)标准,我国制订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产品规格标准代号为GB 11121(中国汽油机油及汽、柴油机通用油技术要求)和GB 11122(中国柴油机油技术要求)。
我国润滑油产品的标准化工作远远滞后于产品的发展,目前汽油机油的标准仅规范了SC,SD,SE,SF 四个质量等级不同粘度级别的油品之技术要求,柴油机油的标准仅制订了CC、CD 两个级别。
第四节汽、柴油机油的评定台架
由于汽车发动机类型及工况比较复杂,实验室试验不能完全准确地摸拟出来,所以,一种品质优良的发动机油除要满足规定的理化指标外,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标准台架评定试验( 或全尺寸发动机试验)来测试其实际使用性
能,有一些油种的质量品质还需在实车行驶试验中加以验证。
汽、柴油机油的评定台架试验方法比较完善也很成熟,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美国API(美国石油学会)台架评定技术,我国油品的发动机台架试验也参照或引进了该试验方法。
这些发动机台架试验能够准确反映油品的质量水平,一般评定费用都很高,操作条件复杂,不同类型、不同质量等级的发动机油、其发动机台架评定方法也不同。
第五节汽、柴油机油的命名、组成与性能
1 命名
产品名称(即产品的牌号)表示式:
2 组成
汽、柴油机油的组成均由基础油和不同功能的添加剂组成,机油的质量取决于基础油和各种添加剂的质量,同时还取决于各种功能剂之间的匹配是否合
理。
由于汽、柴油机油各自的使用性能要求各有所侧重及各粘度等级的不同,所用基础油和各类添加剂的调配比例各异,亦即配方不同,因而使用中应正确选择。
汽、柴油机油的组成一般为:
基础油:
主要依油品粘度等级,选择天然原油、合成油或酯类,也可几者复配使用。
添加剂:
汽车发动机油常用功能添加剂一般有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防锈剂、降凝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抗泡剂等几者依油种使用性能不同有不同复配比例。
3 性能要求
(1)粘温性能
内燃机油的工作温度范围较宽,北方冬天机油温度可低到-30~-40℃,如果粘度过大难以启动。
发动机启动后,气缸各处温度又很高,在这样温度条件下,活塞上部的机油粘度不得小于2~3 mm2/s,中下部不应小于4~5 mm2/s。
因而要求随温度改变,机油粘度变化幅度不要太大,才能同时满足高、低温粘度要求。
润滑油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或降低而增大。
而减小或增大的幅度则由机油粘温性能决定。
粘温性能好,这种变化的幅度小,而粘温性能差的,这种变化就大。
为了定量说明粘温性能好坏,采用了很多表示方法,如粘温系数、粘度比、粘度指数等。
国际上广泛采用了粘度指数来定量说明粘温性能。
我国亦采用粘度指数表示粘温性能。
粘度指数可根据油品的100℃和40℃的粘度计算或查石油产品粘度指数换算表(GB2641)得到。
内燃机油粘度指数要求不小于75。
(2)清净分散性能
清净分散性好的内燃机油能抑制氧化胶状物和积炭的生成,并能将其悬浮在油中,使其不易沉积在润滑机件上。
而且对沉积在机件上的沉积物能洗涤下来,悬浮在油中。
最后通过滤清器把它除掉,这样就减少了活塞上漆膜和积炭生成倾向。
清净分散剂是通过胶溶(Peptizing)作用、增溶作用(Solubilization)和酸中作用来抑制或减少各种内燃机油沉积物的。
(3)抗氧化性能
内燃机油在使用条件下,由于温度、空气以及金属的催化作用,油品往往容易氧化变质。
油品氧化后成酸性化合物,易腐蚀发动机机件。
氧化产物又将进一步氧化缩合生成大分子胶质和沥青物质,使油品粘度增大,影响正常使用。
在油品配方中使用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及其他抗氧剂来改善内燃机油的抗氧化性能。
(4)抗磨性能
内燃机油的抗磨性与油品的粘度、粘温性能、清净分散性以及抗腐蚀等性能有关。
影响抗磨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在发动机工作条件下,润滑油在金属表面保持油膜强度,良好的润滑性能保证机件的可靠润滑,避免机件的磨损。
否则发动机负荷增大时,油膜被破坏,从而造成干摩擦表面的磨损和擦伤,甚至出现烧结。
(5)抗泡性能
机油具有阻止汽泡生成和使汽泡迅速破裂的能力。
发动机曲轴高速回转搅拌会使机油产生泡沫,泡沫造成机油溢流,供油系统气阻,以致供油不足、中断继而发生干摩擦烧坏轴承。
汽、柴油机油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下:
汽油机油:汽油发动机一般作为小轿车和轻型车的动力,其运行状况即有开开停停的市内行驶也有城市之间高速公路上的高速行驶,因此机油除应具备好的高温氧化安定性和清净性外,还应具有优良的抑制生成和分散低温油泥的能力,及好的防锈、防腐蚀和抗磨能力。
柴油机油:柴油机油是以柴油为燃料的压燃式发动机,一般长时间高速行驶的工况比较多,其热负荷通常都高于汽油发动机。
由于这种设计和使用上的特点,对润滑油的性能要求与汽油机相比有较大差别,柴油机对润滑油的高温清净性要求较高,而对抗低温锈蚀和抑制低温油泥生成的要求不是太高。
第六节汽、柴油机油的合理选用
选油一般原则:首先选择油品的质量等级,其次选择油品的粘度等级。
亦可严格按出厂说明书规定的用油等级选油,
1 质量等级的选择
主要依据发动机机型、工况及行驶条件。
质量等级的选择,宜高不宜低。
(1)汽油机油
主要考虑发动机的压缩比、曲辆箱是否装有正压排气装置,是否有废气再循环装置以及废气催化转化器作为选用汽油机油质量等级的依据。
目前保有量较多的解放、东风汽车可选用SC级汽油机油;而新解放和改型东风汽车,压缩比7左右,并装有曲箱正压排气装置,可选用SD级汽油机油;一般小轿车压缩比8~10,可选用SF级油;排量大(一般>2.5)压缩比在10以上的轿车,应选用档次更高的SG、SH级汽油机油。
选油举例:目前我国市场上汽油机油有SC、SD、SE、SF、SG、SH、SJ、SL 八个质量等级的油品,为了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根据发动机的结构特性、运转和道路等情况选择适当质量级别的机油。
a. 相当于美国60年代中期前生产的汽油发动机,压缩比小于7,选用SC级油即可,如东风140、嘎斯69、丰田感期RY16L。
b. 美国60年代末以后出厂的汽油发动机,增加了正压曲轴箱排气系统(PCV),压缩比近似7,要选用SD级油,如解放CA141、改型东风、五十铃双排座ELF、三菱小卡L200等。
c. 相当于美国七十年代末以后出厂的汽油机,增加了废汽循环装置(EGR),压缩比提高到8~10,要选用SE级油,如天津大发、北京吉普、马自达、飞亚特、丰田皇冠等。
d. 相当于美国八十年代中后期出厂的汽油机,装有尾气催化转化器的普通化油器式发动机,要选用SF级油。
如桑塔纳、奥迪、捷达、尼桑等。
e. 到90年代初尾气排放标准进一步苛刻,并提出延长换油期、改善节能经济性的要求,美国90年代初出厂的汽油机,如别克、卡迪莱克、克莱斯勒以及我国的神龙富康等要选用SG级油。
f. 根据发动机原制造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机油的可靠性,防止机油质量造成对车辆的损坏,同时延长了换油期。
装有三元催化转化装置的电喷车要求使用SH以上质量等级的机油。
例如美国1993年以后出厂的汽油机车辆,林肯、卡迪莱克、别克等高级轿车及我国的奥迪A6、宝来、夏利2000等。
g. 我国2002年以后出厂的新款车将要求使用实际使用性能更好的SJ级油,而美国的汽车原制造商则要求使用更高级别的SL油。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发动机设计本身的要求,一些新款车必须使用低粘度机油,如上海通用要
求使用5W30SL/GF-3、蓝鸟、广本要求使用5W30SJ,美国和日本目前使用的大部分车型都要求使用低粘度级别的机油。
此时向用户推荐机油应特别注意,不能仅仅根据环境温度确定粘度级别。
(2)柴油机油
选用柴油机油的质量等级,主要根据柴油机的热状况。
柴油机的热状况是影响机油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柴油机负荷越高,工作温度越高,增压比越大,柴油机结焦和氧化变质的倾向越大。
柴油机的热状况一般用强化系数、增压比以及顶环槽温度表示。
按强化系数K和增压比,可分为三类情况:
① K<30,非增压柴油机,活塞上部环区温度在230℃以下的柴油机,一般选用CB级柴油机油即可;
② K=30~50,低增压(增压比<1.47),活塞上部环区温度在230~250℃的柴油机一般选用CC级柴油机油;
③ K>50,中、高增压,即增压比为1.4~2.0或大于2.0,活塞上部环区温度高于250℃,宜选用CD级或更高质量等级的柴油机油。
选油举例:柴油机热负荷越高、负载越重、工作温度越高,则工作强度越剧烈,使用的机油级别要求越高。
a. 载重10吨以下的用CC级油(适用于自然吸气或低增压预燃式柴油发动机),如解放6t、东风重型、黄河JN150,斯太尔9t,依维柯9t。
b. 载重10吨以上的用CD级油(适用于涡轮增压预燃式柴油发动机),如斯太尔10t、奔驰重型、东风153、三菱8DC8-2A,尼桑CK20G等。
c. 1983-1991年国外生产的低速高负荷、高速高负荷工况下的柴油机使用CE级油润滑,涡轮增压柴油机应选用CD级以上机油。
d. CF-4适用于高速、重负荷、长周期运行的直喷式柴油机,特别适用高速公路行驶,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有效防止缸套抛光、活塞环磨损、机油变稠。
e. 燃料S含量<0.05%时选用专用于低硫燃料的CG-4柴油机油,燃油喷射压力更大,运行温度更高的双金属活塞发动机,选用CH-4柴油机油。
f.. 随着所用柴油中硫含量每增加1%,所用机油应提高一档。
在满载、超载、路况差、拖挂车时也应选用更好的机油。
(3)我国目前汽车常用车型适宜用油
表10 常见车型推荐用油
2 粘度等级的选择
(1)主要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来选择适当的粘度等级。
表11供参考。
表11 推荐主要粘度等级适用的气温及区域
(2)根据发动机本身设计要求选油。
美国和日本的汽油发动机要求使用低粘度级别的机油。
例如,上海通用、广州本田、风神蓝鸟都要求使用5W/30粘度等级的机油;而欧洲的汽油发动机大多要求使用XW/40粘度等级的机油。
例如,上海大众的装车油为5W/40粘度等级的机油。
如无特殊说明,固定式柴油发电机需用单级油,不能用多级油。
(3)根据发动机工况的要求选油。
同样的环境温度及发动机,新车选用粘度低一点的机油,行驶20万公里及20万公里以上的车辆可用粘度高一点的机油。
第七节汽、柴油机油的换油指标
发动机油在使用一般时间后,由于油品氧化、污染而引起质量品质下降,失去原有的使用性能,所以发动机油宜定期更换。
更换原则:测定使用油规定的理化指标,换油指标可按汽车出厂说明书规定的里程,也可参考GB/T 8028-94(汽油机油换油指标)标准和GB/T 7607-95(柴油机油换油指标)标准,见表12,表13。
在发动机油运行中任何一项指标达到该标准时就应该更换新油。
表12 汽油机油换油标准(GB/T 8028-94)
通常,东风EQ140、解放CA141车使用SD级油的换油里程为1.0~1.5万km,排量为2.0以下的轿车使用SF级油,换油里程为0.8~1.0万km,当然这只是一般的参考数字。
因为即使对一种车型来说,因各台车的车况、工况、燃油、行驶路面,机油补加量等不尽相同,换油里程肯定会有所差异。
表13 柴油机油换油指标(GB/T 7607-95)
注:1) 适用于固定式柴油机。
中增压柴油机使用CD级油,低增压柴油机使用CC级油,换油里程一般为8000~12000km,若低增压柴油机使用CD级油则换油里程可延至15000km以上。
一些固定式柴油机或施工机械用柴油机按运行时间来确定换油期,通常换油期为250~300h。
第三章车辆齿轮油
车辆齿轮主要用于各种车辆的变速器、转向器和前、后桥的减速机构。
主要类型有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人字圆柱齿轮、直轮、斜轮、弧齿、圆锥齿轮及准双曲面齿轮等。
准双曲面齿轮的齿轮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较高,传动功率大,传动平稳,齿面间啮合平顺性好,减速比大,适于高速。
但齿面间滑移速度大,且接触应力大,润滑条件苛刻,对润滑剂有较高要求,特别是车辆后桥齿轮油,要求更为苛刻
第一节齿轮系统的润滑原理
齿轮机构是机构中最主要的一种传动机构。
其传递功率范围大,传动效率较高,可传递任意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运动和动力的传递是在齿轮机构中每对啮合齿面的相互作用、相对运动中完成的,其间必然产生摩擦。
为避免机件直接摩擦在齿轮工作面之间形成,需要润滑剂将工作面隔开,以保持齿轮机
构的工效和延长使用寿命。
齿轮油就是最主要的润滑剂。
齿轮的种类很多,如直齿、斜齿、人字齿型圆柱齿轮,直齿、斜齿、螺旋齿型锥齿轮,双曲线齿轮及蜗轮蜗杆等。
轮的曲率半径小,润滑中形成油楔的条件差,轮齿的每一次啮合均须重新建立油膜。
另外,啮合表面不相吻合,有滚动也有滑动,恶化了油膜运转情况。
齿轮的润滑状态,总起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流体动力润滑和弹性流体润滑,二是边界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时,一定厚度的润滑油膜可将摩擦面完全隔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
但当负荷增大时,啮合齿面间发生弹性变化,润滑油粘度在此压力下急剧增大,仍不被挤出而形成薄但具弹性的流体动力膜,仍可将摩擦面隔开,不管怎样,润滑油的粘度是形成流体动力润滑膜和弹流膜的关键。
边界润滑则发生在负荷继续增大时,此时承担润滑任务的是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一层或几层分子构成的边界吸附膜,当处在高温高压时,边界吸附膜发生脱附,丧失润滑作用,此时要靠在齿面生成化学反应膜起润滑作用,此种润滑状态一般又称作极压润滑。
总之,齿轮的接触压力非常高,一些载重机械的减速器齿轮的齿面应力可达400~1000 MPa,而双曲线齿轮的齿面应力可达1000~4000 MPa。
在高应力条件下,边界润滑实质上处在极压状态。
为防止油膜破坏,在齿轮油中要加入极压抗磨剂,以便在苛刻运行条件下,放出的活性元素与金属反应生成低熔、高塑性薄膜,保证齿面间的正常润滑。
第二节车辆齿轮油的分类
车辆齿轮油主要用于各种车辆的手动变速箱和后桥传动齿轮。
1.车辆齿轮油的粘度分类
SAE J306C粘度分类是车辆齿轮油的代表性粘度分类,各国均参照采用。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