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全球人口都在进入老龄化阶段。
而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群的比例超过了18.7%,当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3.5%。
目前,我国老龄化发展情况大致呈现如下四个方面的特色:首先,我国老年人口总量众多。
第二,全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明显加速。
2010—2020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提高了5.44个百分点。
第三,城乡人口老龄化水平差距明显。
第四,农村老年人口质量持续改善。
60岁及以上人员中,具有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员较十几年前增加了4.98个百分点。
同时,中国人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加。
由此可见,中国老龄化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也是今后相当长一个阶段内中国的基本国情。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也是健康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
根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正加速融入国际互联网社区。
①随着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进措施的不断深入,截至2021年12月,全中国的60周岁及以上老龄网民人数已达到了1.19亿,信息网络的覆盖率已达到了43.2%,能够自主地在线选择和查找信息网络服务的老龄网民数量也已分别超过了52.1%和46.2%。
当前,老年人的保健信息查询已形成一种很常见的社会现象,但是现在网络中仍然存在网络信息管控不到位、健康信息来源复杂多样以及失真信息传播等问题。
因此,对于老年人科学知识的传递问题,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挑战,并尝试提出对策和建议,对于促进老年人健康知识的有效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相关研究目前,学界关于卫生数据的一般定义为:以维护和改善社会公众身体健康为目的,与社会公众的心理健康、病情、营养、卫生教育与保健等密切相关的,并在医疗保健研究和促进、疾病防治、卫生管理、卫生资源、健康信息提供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使用意义的资料与数据。
高校学术用户信息搜寻转移行为影响因素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高校学术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随着互联网环境的不断变化,用户的搜寻行为也会发生转移。
本文将探讨影响高校学术用户信息搜寻转移行为的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信息搜寻转移行为。
简单来说,它是指用户在信息搜寻过程中,从一个信息源转向另一个信息源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是由于用户对当前信息源的不满意、新信息源的出现或者用户需求的变化等原因引起的。
那么,影响高校学术用户信息搜寻转移行为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信息质量与可靠性信息质量是影响用户信息搜寻转移行为的首要因素。
如果用户在某个信息源中找不到高质量的信息,他们很可能会转向其他信息源。
此外,信息的可靠性也是用户关注的重点。
如果某个信息源的信息来源不可靠,用户也可能会放弃使用该信息源。
2.信息获取成本信息获取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精力成本等。
如果某个信息源的信息获取成本较高,用户可能会选择其他成本较低的信息源。
因此,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是吸引和留住用户的关键。
3.用户需求的变化用户需求的变化是影响用户信息搜寻转移行为的动态因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兴趣的拓展,用户的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
此时,原有的信息源可能无法满足用户新的需求,从而导致用户转向其他信息源。
4.技术环境的影响技术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用户的信息搜寻转移行为。
例如,新的搜索引擎、数据库或社交媒体的出现可能会改变用户的搜寻习惯和偏好。
因此,关注技术环境的变化对于预测和理解用户的信息搜寻转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5.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因素如群体压力、信任和认同感等也会影响用户的信息搜寻转移行为。
例如,当某个信息源被广泛认可和推荐时,用户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该信息源。
反之,如果用户对某个信息源产生不信任感,他们可能会转向其他信息源。
综上所述,影响高校学术用户信息搜寻转移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
为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信息源和服务。
浅谈网络环境下搜索功能的作用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检索处于一个互联的网络系统之中,用户、信息检索技术、信息资源构成信息检索三个基本要素。
主要通过Intemet搜索功能来介绍信息检索技术。
关键词:网络;信息检索;搜索引功能一、前言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网上信息正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其资源内容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已经成为知识、信息的集合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工具。
在Internet网上进行浏览和检索,就好比进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而这个图书馆里的书刊、杂志、广告、新闻及各种形式的文献信息全都没有规律地排放着,没有一个中心目录将这些信息组织起来。
正是因为Internet资源既丰富又分散且处于无序状态,使得人们在网上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并非易事。
这时为满足人众信息检索的需求,搜索引擎便应运而生。
搜索引擎是指使用某些自动索引软件来发现、收集网络上的信息,然后对收集的网页进行标引,建立一个可供查询的大型数据库。
Intemet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检索工具,它们各自有各自的数据库、语言、检索功能和显示方式,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熟悉这些工具的性能,掌握检索技巧,提高检索的命中率。
二、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建立索引数据库→在索引数据库中搜索排序。
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利用能够从互联网上自动收集网页的Spider (又名为:Robot, Crawler,Worms,Wanders)系统程序,自动访问互联网,并沿着任何网页中的所有URL爬到其它网页,重复这过程,并把爬过的所有网页收集回来。
建立索引数据库由分析索引系统程序对收集回来的网页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网页信息(包括网页所在URL、编码类型、页面内容包含的关键词、关键词位置、生成时间、大小、与其它网页的链接关系等),根据一定的相关度算法进行大量复杂计算,得到每一个网页针对页面内容中及超链中每一个关键词的相关度(或重要性),然后用这些相关信息建立网页索引数据库。
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模型构建*任立肖檀柏红=摘要>首先通过文献调查,分析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的特点。
其次,对国外已有7个典型信息行为模型进行回顾,并从研究关注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这几个模型进行比较。
再次,结合使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50名网络用户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最后,构建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过程的描述性模型,梳理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的一般步骤。
=关键词>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用户网络计量学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user p s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in th e netw ork environment firstly1Secondly,it review s seven typical overseas information behavior m odels,and com pares these models in term s of concern of th e research,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research method1Th irdly,using observation m ethod and interview s method,the paper investigates50netw ork users,and draw s some important conclusions1Finally,the authors construct a descriptive model of user p s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and sives the general steps in user p s information-seeking process in the netw ork environment1Key words:Information-seeking Beh avior model user w ebometrics1问题的提出自1981年,Wilson模型最早提出信息行为模型以后,国外相继出现一些信息行为模型及理论,为用户行为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
作者:徐帆袁心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09期
21世纪的社会无疑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网络信息搜寻已逐步替代手工信息搜寻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学科,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有许多种,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包括信息信息检索、信息浏览和信息询问,并分别对这些行为进行解释,阐述了信息搜寻行为的概念,为下面的论述做铺垫。
接着列出信息搜寻的途径,深刻了解网络环境中信息搜寻与传统信息搜寻的区别;然后分析了影响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成本因素,分别对他们进行阐释,最后得出结论,研究网络环境中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的意义是能让用户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更好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用户信息搜寻行为概述
网络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充斥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纷繁复杂,怎么在众多的信息中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需要的并且有价值的信息,是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键。
按搜寻的内容划分,主要的信息搜寻行为有:购物网站的信息搜寻、学术网站的信息搜寻(CNKI 等)、交友网站的信息搜寻、娱乐网站的信息搜寻、服务性网站的信息搜寻等。
信息搜寻行为可以分为三种:信息检索、信息浏览、信息询问,这三种行为通常在一个搜寻过程中出现。
信息检索一词在情报学中通常是指消费者对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的检索。
所以,威尔逊把将信息检索行为专门定义为“信息用户(消费者)在与计算机系统交互作用时的各种行为表现”。
信息浏览即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浏览,信息询问即对不了解的信息进行询问。
这三个过程通常是按顺序发生在信息搜寻行为中的。
信息搜寻行为的概念
为了对用户信息搜寻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首先要从信息搜寻行为的概念开始。
信息搜寻行为是指有意识地激活记忆里所储存的知识或在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的过程(Engel,BlaekwellnadMinard,1986)。
许多学者都对信息搜寻行为下了定义:廖以民认为“所谓信息搜寻行为就是因信息需求所产生的外在的有计划的或无计划的搜寻行为”。
AbdelmajdiBouaZza认为“信息搜寻行为就是信息利用,也即利用信息来满足个体的信息需求的行为”。
网络环境下信息搜寻的途径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搜索途径主要有人际网络、数据库系统、社会媒体。
网络是一个大型的信息检索系统,一个信息组织工具,一个沟通的渠道。
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我们所在的交际圈只是社会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能利用好人际关系,也会给信息搜寻带来很大的帮助。
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交网络,交友平台等,用户可以通过互动式问答来搜寻需要的信息。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容纳了许多知识,用户可以通过信息检索行为快速的搜寻到需要的信息。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库系统,无疑是信息存储量最大的数据库系统,当然也需要有效的数据挖掘技术,这样才会更方便有效的利用数据库。
社会媒体具有广泛的用户参与性,用户可以交流、协作、分享以及传播等,比如微博极大化地丰富了社会媒体。
这不同于大众传播媒体,通过传统的电视、广告和报纸传播信息。
社会媒体包括的博客、共享文档等。
已有调查报告对种社会媒体的使用进行了调查,包括:协作式协作工具、会议工具、在线调度与会议安排工具、社交网络、图片或视频共享工具、微博、社会标签和书签。
调查显示,用户利用社会媒体进行信息搜寻行为的频率正在逐步提高,用户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媒体,搜索到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
网络环境下信息搜寻行为是由信息需求而产生的,终止于有价值信息的出现。
信息搜寻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受很多方面的影响,Widdows(1999)的研究表明“用户的需求、兴趣与情绪状态不仅决定用户是否进行信息搜寻,而且还影用户如何对待和处理信息”。
下面就几个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个体因素: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在不同的需求驱使下,会进行不同的信息搜寻行为。
具体的个体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性格、态度等方面。
用户因为个体差异,所以会有不同的信息搜寻行为。
不同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价值观,用户搜寻信息,往往与他们的价值观相联系,符合价值观的信息即认为是有价值的信息。
环境因素:用户处在不同的环境中,往往会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则会产生不同的信息搜寻行为。
环境因素具体包括:时间、地点、可利用的信息资源等。
环境因素可以对信息搜寻行为造成直接影响,也可以造成间接影响。
例如,用户所在的环境是一个信息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那么他的信息搜寻行为与资源丰富的相比,就会明显受到环境的限制,这是环境对信息搜寻行为造成的直接影响。
然而,用户如果处于一个相对聒噪的环境,他的信息搜寻行为与安静环境相比,信息搜寻能力会明显下降,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心理状况发生变化,也会间接地影响到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
搜寻成本因素:信息的搜寻成本是影响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键因素。
搜寻成本的度量离不开搜寻时间,信息搜寻时间是指用户从信息检索行为开始到获得检索结果的一段时间,其间所付出的费用就是信息搜寻成本。
信息搜寻成本具体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
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介绍了信息搜寻行为的概念,主要把信息搜寻建立在网络环境下,以网络环境为基础探讨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相比传统的信息搜寻,更加突出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特征。
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搜寻途径有许多,研究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搜寻行为,有助于我们对网络的完善,有助于工作者对各种类型数据更好的加以处理,让用户能更好的搜寻到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