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2.33 KB
- 文档页数: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2)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差异的观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1)地理位置:非洲大陆南部及部分中部地区;(2)范围:南至南极洲,北至撒哈拉沙漠,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1)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2)河流:尼罗河、刚果河等;(3)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 比较法: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2. 课件:地图、图片、案例等;3. 教具:地球仪、挂图等;4.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报道等。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如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等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非洲大陆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详细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增强其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范围。
2.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表格,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人口、经济增长等情况。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非洲大陆的典型国家,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准备非洲大陆地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图等。
2.数据表格:准备非洲大陆的人口、经济增长等数据表格。
3.案例资料:准备非洲大陆典型国家的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特点资料。
4.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非洲大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对非洲大陆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七年级地理备课教课设计第八章东半球其余的地域和国家第1课时课题课时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课时)知识与技术:教课目标教课要点教课难点课前准备1、知道黑种人为本区的主要人种, 认识“黑非洲”的一些重要地理知识。
2、认识本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有益条件,认识本区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原由和结果。
3、经过详细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详细表现的认识和内在成因的剖析,初步形成可连续发展的观点和全世界意识。
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区。
2.黑人原始居住地散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3.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4.热带草原天气的特色。
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形成原由和解决门路。
教师彩图册、多媒体课件学生彩图册准备准备填补图册任务一读图和,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半读图剖析( 2 )球地点、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
主任务二他们在哪里?在图 8.26 上找出以下地理名称:察看总结( 2 )撒哈拉荒漠、刚果盆地、南非高原、东非高原要埃塞俄比亚高原,并总结该地域的地形特色。
活动任务三任务三 :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天气类察看、议论剖析( 4 )型 ?什么天气散布最广 ?( 2)剖析图 8.28, 以乍得国都恩贾梅纳为例,谈谈热带草原天气的特点。
(3)联合图 8.28, 图 8.29 ,谈谈当地民居与天气的关系。
任务四阅读资料,以加纳为例,剖析撒哈拉以南非洲议论剖析(4)努力挣脱全世界“原资料库房”境遇的原由及加纳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任务五1.撒哈拉以南非洲哪一种天气散布最宽泛?(4)2.这类天气条件能否会造成粮食作物减产?3.为了增添粮食产量,该地域的人们往常采纳什么方式?这类方式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如何的影响。
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录像《非洲风情》,让学生用眼专心去感觉一下非洲这片奇特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教育和卫生状况。
4. 学会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关心非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教育和卫生状况。
难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 学生对非洲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和案例材料。
3.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法。
学生准备:1. 预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记录重要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分布图。
2. 选择一个发展中国家,分析其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3. 写一篇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和开发利用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理解。
5.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与范围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与开发利用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5. 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合作与交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粮食、环境问题以及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合作与交流。
2.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特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现实问题。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
2. 讲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与范围,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和地域范围。
3. 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让学生掌握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4. 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与开发利用,使学生认识到该地区的资源状况。
5.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6. 讲述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了解中非关系的发展。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2)能够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和范围;3)识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地形区和河湖,并概括该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4)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特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记图、析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种族平等的观念和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环境特征。
2、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特征及其与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看视频《非洲时刻》,提问:视频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人种?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什么乐器?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引入新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二、新课讲解三、课堂小结:总结梳理本节所学内容。
四、课堂检测(导学案) 【板书设计】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2、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和范围;3、根据地图,说出并识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地形区和河湖,并概括该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4、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理解该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及其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传统民居的关系。
【学习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环境特征。
【学习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特征及其与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看视频《非洲时刻》二、新课讲解【活动一】人种和文化:读P60“图8.25黑种人的故乡”和课本60—61页内容,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的故乡,该区域的黑种人占总人口的以上;2、黑种人大都能歌善舞,具有在、、等方面的天赋,如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文化远播和世界其他地区,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非洲大陆的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和沙漠;(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4)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和分析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2)利用资料和数据,分析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非洲的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观念;(3)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非洲大陆的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和沙漠;(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4)非洲的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2. 教学难点:(1)非洲大陆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2)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非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规律及对策。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片、案例资料、数据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3. 教学辅助工具:彩笔、尺子、地球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新闻和事件,激发学生对非洲的兴趣;(2)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 教学新课:(1)介绍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讲解非洲大陆的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和沙漠;(3)分析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4)探讨非洲的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非洲国家,分析其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析非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规律,提出改善对策。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非洲大陆的认识;3. 收集有关非洲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地理七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非洲地理、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等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非洲地理特征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但学生对非洲人口分布、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对非洲的认知多来源于教材和媒体,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来丰富学生的感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等知识,培养学生对非洲地理特征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视频等,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的关注和热爱,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
2.难点:非洲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非洲地理特征。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图片。
2.视频资料:《非洲地理风光》等。
3.地图:非洲地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
4.调查问卷:非洲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非洲的自然风光、野生动物等,引导学生关注非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对非洲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等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非洲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非洲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发展和主要农产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发展和主要农产品。
2.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和图像资料。
相关的人口和经济数据表格。
2. 教室准备:确保教室内的灯光和投影仪正常运作。
将地图和图像资料挂在教室墙上或放置在投影仪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和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 讲解:使用地图和图像资料,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结合数据表格,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发展和主要农产品。
3.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和印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多样性和发展挑战。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标注重要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3. 要求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了解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
一、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地理位置和地图周边国家和海域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和特点地形和河流植被和动物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环境人口分布和民族城市化和交通语言和文化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农业和主要农产品矿产资源和工业经济发展和合作5.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二、教学方法1. 图像和地图分析使用地图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利用地形图认识本区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和主要地形区;3.知道本区是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的独特文化及迁徙历史;4.了解热带草原对野生动物及农业的影响;5.认识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及成因。
【重点】1.运用地图,找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并通过读图说出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图表,说出本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难点】1.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2.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猜一猜热带大陆、黑种人的故乡、天然野生动物园、世界原料仓库等是世界上哪一个地区?讲授新课:一、区域概况(一)地理位置:自主学习:1.在图7-3-1中,描出三条重要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并描述本区的纬度位置;2.读图,描述本区的海陆位置。
(二)地形地势特征:自主学习:读图,总结本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二、黑种人的故乡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5-36页文字及地图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本区文化绚丽多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____________的故乡。
现有7亿人口中__________%以上都是黑人。
3.各大洲黑种人占本洲人口比重,非洲_________%,北美洲_________%,大洋洲_________ %。
4.本区以外的黑人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充满生机的大地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6-37页,完成下列任务。
本区既有广阔的_____________气候,又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____气候。
本区因动植物资源丰富有“________________”之称。
合作探究:1.热带草原干湿季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得地理位置特点、范围、地形特点。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得特征。
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并记住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得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得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理解单一商品经济得成因及其后果。
4、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得非洲得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得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得观念和全球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全面分析问题得能力,读图获取信息得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及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本区大量得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得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和记忆知识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非洲黑人文化得了解,学会尊重不同地区得文化和传统。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得非洲得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2、撒哈拉以南非洲得经济发展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得内容、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教学方法:读图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黑人小朋友”,提问:他们得家乡在哪里?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得非洲,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得土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吧。
课件一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
【新课学习】课件二非洲大陆轮廓图学生活动二:1、在非洲大陆轮廓图中,圈出以下内容:(1)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2)穿过非洲得重要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请学生小结《撒哈拉以南得非洲》得地理位置。
2、出示《撒哈拉以南得非洲》与《欧洲西部》图,对比两区域得海岸线状况。
得出撒哈拉以南得非洲海岸线平直得特点。
课件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学生活动三:1、在图中找出主要得地形区得名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
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利用非洲地形图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范围和位置,读图说出该地区的纬度位置特点。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能力目标:1、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气候类型;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不同地域丰富多彩的文化的喜爱之情,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
二、教学重点:(1)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以及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3.教学难点:热带草原气候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教材的创造性运用:①运用录像资料进行启发引导,创设情境。
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③组织学生在分析单一商品经济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应对单一商品经济。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组织语言的能力。
5.教学方法:直观法、启发法、观察法、归纳法、讨论法教具:有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七年级下册地理教科书三·教学设计(一)导入阶段教师播放视频《非洲大地》片段,请学生观看有哪些生物生:略师:老师还看到了水牛、角马、猎豹、狮子,这里简直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天然野生动物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二)新授阶段分别讲各个地理环境要素,以读图和讨论为重点,从自然环境、黑种人的故乡、热带草原气候的影响、单一商品经济四个方面详细讲解。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概况(1)·出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的位置图,请学生阅读并分析其地理位置。
初中地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围绕“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对该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人口民族构成、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特色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各个方面。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非洲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对非洲大陆的认识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学习。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策略应注重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首都、人口分布及民族构成;(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业、工业、旅游业等;(4)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色,如音乐、舞蹈、民俗等;(5)通过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及资源分布;(6)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非洲国家之间的差异和联系;(7)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知识;(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注重实践操作,如制作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图表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6)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关注,增强他们对非洲人民的友好情感;(2)树立学生正确的国际观念,认识到非洲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树立平等、包容的价值观;(4)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5)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6)通过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历史现状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树立全球观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类型;(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特点和发展问题。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地理》课本及相关资料;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3. 课前准备:教师预习教材,整理相关资料,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引导学生思考其地理特征。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类型;(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和人文景观。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2)教师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历史现状等。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特点;2.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3.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1. 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 使学生认识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1. 地图引导:让学生观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了解其在大洲中的位置;2. 概念讲解: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定义和范围;3. 案例分析:以某个国家或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特点。
第二课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1. 地形特点: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分布,如高原、山脉、平原等;2. 气候特点: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3. 植被特点: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植被分布,如热带雨林、草原、荒漠等。
第三课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和人口1. 自然资源: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等;2. 人口分布: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如集中在哪些地区;3. 人口问题: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第四课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1. 农业发展: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业生产情况,如主要农作物、畜牧业等;2. 工业发展: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工业现状,如哪些产业发达、存在哪些问题;3. 经济发展挑战: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经济挑战,如贫困、失业等。
第五课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与社会1. 文化特点: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传统,如音乐、舞蹈、绘画等;2. 社会制度: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制度,如部落制度、家族制度等;3. 社会发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发展现状,如教育、卫生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经济、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背景,包括殖民主义、独立运动和现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
(3)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树立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经济、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背景,包括殖民主义、独立运动和现状。
三、教学难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 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提问:你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2)分组讨论:请学生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2)分析地理特征对人口、经济、自然资源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如南非、肯尼亚等,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标注重要地理特征。
7. 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领导人,讨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策略。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能够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概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关心弱势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树立平等、开放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特点;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5.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6.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以及人口、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问题;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实际情况;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该地区的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等;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特点,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人口问题;4.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以及人口、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的掌握程度;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3. 评价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撒哈拉以南非洲》精品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概况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1.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民族和文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人口与民族2.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规模和增长趋势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民族和语言2.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规模和增长趋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民族和语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和民族特点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三章:政治与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3.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挑战和机遇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和经济状况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四章:自然环境与资源4.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点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4.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问题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五章:文化与艺术5.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达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宗教信仰和节日庆典5.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宗教信仰和节日庆典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遗产和当代艺术发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和音乐欣赏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艺术特点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图像和音乐欣赏报告的能力第六章:教育与社会6.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体系和发展现状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挑战和社会问题6.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体系和发展现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挑战和社会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改革和援助措施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和社会现状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七章:健康与营养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公共卫生状况和健康挑战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营养问题和疾病流行7.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公共卫生状况和健康挑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营养问题和疾病流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公共卫生干预和改善措施7.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健康和营养状况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八章:经济活动与产业8.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趋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政策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和产业特点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九章:城市化与生活方式9.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变化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规划和居住条件9.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变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规划和居住条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挑战和应对策略9.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特点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十章:旅游与文化遗产10.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政策和市场发展10.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政策和市场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推广和可持续发展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和文化特点10.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十一章:国际政治与外交关系11.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际政治环境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际外交关系和合作组织11.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际政治环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际外交关系和合作组织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1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际政治和外交关系1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十二章:科技与发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科技发展现状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科技挑战和发展机遇12.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科技发展现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科技挑战和发展机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科技合作和支持措施1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科技和发展特点1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十三章:宗教与信仰13.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宗教多样性和信仰习俗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宗教组织和影响力13.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宗教多样性和信仰习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宗教组织和影响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宗教与社会和谐1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和音乐欣赏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宗教和信仰特点1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图像和音乐欣赏报告的能力第十四章:媒体与信息传播14.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环境和信息传播现状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媒体类型和影响力14.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环境和信息传播现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媒体类型和影响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自由与责任1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和信息传播特点1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十五章:未来展望与挑战15.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未来发展前景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5.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未来发展前景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援助和国际合作1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未来展望和挑战1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撒哈拉以南非洲》精品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人口与民族、政治与发展、自然环境与资源、文化与艺术、教育与社会、健康与营养、经济活动与产业、城市化与生活方式、旅游与文化遗产、国际政治与外交关系、科技与发展、宗教与信仰、媒体与信息传播以及未来展望与挑战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言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向。
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区对当地或せ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
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已口等祝。
4.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훈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勾画轮廓图,并填注地理事物,完成地图笔记,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利用统计数据及文字资料,动口表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体现辨证思想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分析自然景观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学会分析粮食同题、环境同题产生的原
因。
3、从非洲各国独立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例子,认识走独立才是摆脱国家困落局面的正确出路。
4、认识我国与非洲各国友好往来的重要意义。
非洲人口增长率很高,出现粮食回题和环境回題,借此进行人口教育、环境教育。
教学重点: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经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经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其中面部特征是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的人种是什么人种?他们
主要分布在哪个大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大屏幕)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大屏幕)--- 世界人种分布图:提问:为什么在其它大洲也有黑种人?(工作、学习、旅游等,
美洲的黑种人最初是作为奴隶贩卖去的(讲种族歧视),无论他们是以何种形式去的,他们的
故乡在哪儿?(大屏幕)板书:(一)黑种人的故乡
讲述: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居住着 6 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人,所以
这里又被称作“黑非洲”。
黑种人区别于其他人种,主要是其体内含有很多黑色素,这些黑色素更
能适应紫外线多的环境,那么,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撒哈
拉以板书:1、自然环境特征(大屏幕)板书:(1)地理位置(图8.26)
①半球位置(跨越南北半球、东半球)
②纬度位置(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
归线之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
③海陆位置
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索马里半岛(东部)、马达加斯加岛(东南部)、几内亚湾
(西部)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东北部)、印度洋(东部)、大西洋(西部)和世界著名
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
港口 --- 好望角(南部)。
根据本区周围的海洋和陆地,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陆位置有
何特点?(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板书:(2)、地形(大屏幕)
请在图中找出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北部)、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东非高
原(东部)、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东部),南非高原(南部)和世界最大盆地------
刚果盆地(中部)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
(高原面积广大,
地势特点是东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
地势大体呈现为一个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大高原:是
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
板书:( 3)、河湖(大屏幕)
河流:在图上找出尼罗河(世界最长河)、刚果河(非洲第二长河,流域面积和流量居世界第
二位,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
湖泊: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湖)、
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和最狭长的湖泊)、马拉维湖(非洲第三大淡水湖)、乍得湖(非洲第
四大湖)。
(大屏幕)播放这几条河流的风光。
板书:(4)、气候(大屏幕)课件展示“非洲
的气候类型图”提问:1)、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
气候)它们有何共同点?(以热带气候为主,因此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讲述: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 热
带雨林景观(大屏幕)、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热带沙漠景
观(大屏幕)。
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大屏幕)
提问:几种气候类型中,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热带草原气候)提问:热带草原气候有
何
特点?(读课本图2.28):撒哈拉以南非洲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
状图,分析热带草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恩贾梅纳最低月均温15 摄氏度,可以说是终年高温。
降水在7 月、8 月、9 月相对较多,为湿季。
1-4 月和11、12 月相对较少,为干季;板书:总结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大屏幕)出示热带草原气候特征示意图: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时,风调雨顺,植物
繁茂,农民的收成很好,生活也不错,但异常年份降水过多,会造成涝灾;干季时,缺水少雨,
植物一片枯黄,农民收成不好,生活难以维持。
因此,热带草原有涝灾和旱灾的威胁。
有许多野
生动物(大屏幕),不过,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
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
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湿季时再迁徙回来(大屏
幕)。
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随着水草迁徙的特征。
由于受热带草原气候的影响,当地的传
统民居比较独特,(大屏幕)------茅草屋。
提问:它与亚洲蒙古包有何区别?(大屏幕)-----
蒙古包。
茅草屋:该区大部分是热带草原气候,,当地建房是充分考虑气候的影响,就地取
材建房屋,墙体用木棍、树枝、泥土构成,比较薄,透气性好,房顶用厚厚的茅草覆盖,房屋阴凉
通风,遮风避雨,。
既适应了气候,又满足当地人们居住的需要。
蒙古包:常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有白色羊毛毡,门窗少,顶部可打开,以便透光透气,下
雨
或寒冷时便遮盖起来,此蒙古包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因牧民们是以放牧为生,从一个草场移
到另一个草场,它成为可移动的房子。
衔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黑种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繁衍
生存,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你知道它有哪些独特文化?板书:2、独特的非洲文化(大屏幕)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歌舞、音乐、绘画、雕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地图册29 页),特别是当非洲鼓敲响时,人们就闻鼓起舞,几乎无人不会,鼓是非洲传统舞的灵魂。
而且还常根据不
同的需要,ft出各种鼓声(课本62页“阅读材料”),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五、小结
(一)黑种人的故乡1、自然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地形(3)、河流(4)、气候
2、独特的非洲文化
经济
人口、粮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