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一剪梅》阅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五题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真题演练 (共3题;共33分)1. (11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宋】刘克庄①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①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词的前两句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海棠花之美?(2)词的上阕说“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又说“道是天公果惜花”,请分析这首词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2. (11分) (2017高一上·葫芦岛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两人重见,杜甫已51岁。
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分”,一作“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 首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之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B . 该诗前四句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性。
C . 诗人之所以嫌恶桃花和柳絮,是因为它们分别比云锦鲜艳,比棉花白净。
D . 作者气恼剑南春色的“无赖”,因为它加重了诗人在别筵上的离愁别感。
E . 该诗先情后景,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景表达的套路相同。
(2)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感。
3. (11分) (2016高三上·大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古诗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翻译赏析《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作者为宋朝诗人刘克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束缊宵行十里强。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
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前言】《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其饯别场面,被作者装点得很像一出动人的独幕剧。
此词在形象描写中,着重写人物的动态,从中表现感情的发展变化,始而愁苦,继而激愤,最后是慷慨奔放,以风霆惊座、冲决邻墙之势,将剧情推向高潮,避免了议论。
全词忧愤深沉、豪情激越,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注释】⑴一剪梅:词牌名。
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
此调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节奏明快。
⑵余赴广东:这一次刘克庄是到广东潮州去做通判(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
实之:王迈,字实之,和刘克庄唱和之作很多。
有《臞轩集》。
⑶束缊:用乱麻搓成火把。
宵行:由《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转化而来,暗示远行劳苦之意。
⑷诗囊:装诗书的袋子。
⑸元:通“原”。
王郎:指王实之。
⑹刘郎:指作者自己。
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暗用其意。
⑺胡床:坐具,即交椅,可以转缩,便于携带。
⑻疏狂:意为不受拘束,纵情任性。
【翻译】举着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余,只顾得挑着诗囊赶路却丢掉了衣囊。
天气寒冷道路湿滑马蹄都冻得发僵,原来是王先生实之来送刘先生克庄。
酒喝到半酣耳根子发热谈论着文章,论说声惊倒了邻居的墙推倒了胡床。
旁观的人拍手笑这两人太粗梳狂放,我们回应说粗疏又怎样狂放又怎样。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与友饯别的令词。
全篇表达了词人傲视世俗的耿介个性,是他主动向社会发动“攻击”的狂放表现。
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
13.古诗词赏析落梅宋代: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
②谬:(miu)(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押韵(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1)律诗、ang.(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译文: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啊,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差矣错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讲怜香惜玉.。
《一剪梅》阅读题的答案及赏析《一剪梅》阅读题的答案及赏析一剪梅杨佥判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
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①不用舞婆娑,丑也能②多,恶也能多。
朱门日日买朱娥③,军事如何?民事如何?注①《柘枝》:一种舞曲。
宋时发展为多人队舞,宫乐有《柘枝》队。
②能:方言,如许、这等之义。
③朱娥:美女。
(1)从全词来看,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4分)(2)“军事如何?民事如何?”这两问其实在词中可以找到答案,请就词的内容具体回答这两个问题。
(4分)参考答案⑴这首词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词的上片写襄樊被敌围困达四年之久,军民死守抗敌,伤亡惨重,给养难继(1分),下片写统治者在国难当头,仍鱼肉百姓,醉生梦死,与将士们浴血沙场形成鲜明对比(1分),表现了词人关心百姓、体恤民生的情怀(1分)或这首词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上片写襄樊被敌围困达四年之久,人民的和平生活被破坏(1分),下片写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的死活,不考虑国家的安危,仍过着歌舞升平的腐败生活,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现了词人关心国事的爱国情怀和大胆揭露奸佞权贵的大无畏精神(1分)。
(如果说该词突出地运用了借代手法,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⑵军事:襄樊被围长达四年,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却得不到援助,亡国之危险就在眼前。
民事:长期的战事破坏了人民的和平生活,不见“渔歌”,不见“樵歌”,弹尽粮绝。
而这一切,都源于统治者丑态多多,罪恶多多,是他们将国事民事糟蹋得不像样子。
(军事、民事3分,根源1分)赏析:杨佥判,其真实名字不详。
佥判是一个幕职官。
1268年9月,蒙古大军南侵,包围襄樊,围城达四年多。
守城军民顽强抵抗,但内外交围,竟达到以孩肉为食,以人骨为薪的地步。
但临安城里仍是过着酒醉神迷、歌舞升平的生活。
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直把杭州做汴州。
”贾似道权奸当路,卖国求荣,杨佥判闻之深为不满,拍案而起,作《一剪梅》一首,痛斥贾似道一流的无耻行径。
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此词作于江上舟中。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
(4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4分)
参考答案:
14.(8分)(1)强有勉强之意。
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评分标准:强字的解释分析2分,感情2分。
(2)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
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
现了诗人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评分标准:景情分析2分,效果2分。
《一剪梅》阅读练习及诗意赏析《一剪梅》阅读练习及诗意赏析引言:《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及诗意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剪梅》阅读练习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
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
2.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涉江采芙蓉》《一剪梅》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汉末]《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落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清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以下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涉江采芙蓉”是取首句为诗题;“一剪梅”是词牌名,规定了该词的形式。
B.“荷花”这一意象常象征着美妙、爱情和高洁,“芙蓉”“红藕”均指荷花。
C.《涉》诗“浩浩”寓相思无尽,李词两个“自”道出对不解人情外物的怨怼。
D.《涉》诗的“悲伤”一贯伴老,李词的“悲伤”无法清除,都极写悲伤之多。
15.两首诗词抒情方式有什么共同点?试简要分析。
答案:14.C“道出对不解人情外物的怨怼”错误,“花自飘落水自流”⑤均借设问方式,自问自答抒发情感。
是说“落花独自地飘落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它既是写景,又兼比兴。
“花自飘落”,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落水自流”,正是表达她和丈夫真挚爱情的详细表现。
15.①均有径直抒情。
《涉》诗“悲伤以终老”,李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径直抒发相思之情。
②均借景抒情。
《涉》诗借芙蓉、兰泽等意象抒情,李词借红藕玉簟等抒情。
③均借想象〔虚写〕抒情。
《涉》诗着笔于想象的游子;李词“雁字回时”拟想雁归情景。
④借对写抒情。
《涉》诗一二联写女子的相思,三四联写男子的相思,同心离居,对写彼此的相思;李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设想,也是对写双方的相思。
刘克庄《忆秦娥·梅谢了》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忆秦娥刘克庄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
诗人后来因该诗被贬官。
①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这里指北宋首都汴京。
②浙河西面:指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地方。
③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1)词的上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说说诗人情感的寄托物是什么?选用这样的意象有何好处?(5分)答: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和对他们坚持抗争的声援,以及无法收复中原的苦闷。
(2分。
答到任意两点得满分)情感寄托物是归鸿。
(1分)鸿雁,是一种候鸟,春季自南方飞往北方。
鸟可以飞回,人却不能回去,真是情何以堪!词人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去口信,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朝遗民表示慰问,个中滋味,难以尽表。
真是蕴藉深致。
(2分。
答到好处得2分。
如果写到“含蓄、深远、意味深长”之类,而无对词意的阐发,仅得1分。
词句意思理解正确,得1分。
)(2)词的下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觉得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3分)答:词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河破碎图。
宋金前线,边声悄寂,防务废弛,更何谈恢复的准备!昔日大好山河,沦落敌手,哀鸿遍野,了无生机。
奢华的宫殿,满目凄凉。
(2分意思大致对就可以得分。
)感情基调是沉痛、悲愤的。
(1分)3、词的上片借助鸿雁北归的形象是要表达什么内容?这一形象与下片有什么联系?【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有“鸿雁传书”之说,词的上片借助鸿雁北归这一形象,是要带去词人对中原人民的问候,表达了对沦于金人统治的中原人民的关怀和收复失地的愿望。
鸿雁北归引发词人展开想像的翅膀,随着鸿雁飞向北方,去了解抗金前线和中原沦陷区的情况。
没有鸿雁北归的形象,下片就与上片失去了联系。
《一剪梅》阅读答案《一剪梅》阅读答案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完成1~3题。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C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
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
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
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意对即可)。
李颀《送魏万之京》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魏万:肃宗上元进士。
是李颀的后辈。
和李白很有交情。
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2、“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问题】(1)颈联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精妙,请找出来,并说明这样用的妙处。
(2)尾联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3)有人评价此诗较好地“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请结合颔联具体说明。
(6分)【参考答案】:(1)最好的是“催”字(1分),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1分)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分)(2)尾联直抒胸臆(1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3分)(3)①颔联中的“鸿雁”“云山”,写送别之时感官触到的物象,是写景;②“愁里听”“客中过”,由景生情(触景生情),抒发离愁别绪。
《一剪梅-袁州解印》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一剪梅-袁州解印》阅读答案与翻译一剪梅•袁州解印刘克庄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1《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蒋捷,生卒不详。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
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
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①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
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题:1.简析“抛”字表达效果。
(2分)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
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
(5分)3.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
(5分)4.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分)《一剪梅.舟过吴江》参考答案:1.“抛” 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1分)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的无情的感慨。
(1分)2.“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
(1分)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
(1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以动写静,以实写虚。
(1分)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一失便不再有。
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1分)。
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深沉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1分)。
3、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一剪梅古诗阅读答案古诗一般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剪梅古诗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一剪梅古诗阅读答案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緼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到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崖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朗画锡自比,自称一刘禹福。
此训为被贬广东时所作。
②实之,即好友王迈,字实之。
③束緼:用乱麻束成火把。
(1)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分)(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感情看似狂放而实则抑郁,请结合相关背录及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4分)阅读答案:(1)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酒酣耳热的神情,谈论文章、推例胡床的动作以及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语言,还有邻座惊异、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将两个狂放不羁、尽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画得鲜亮生动。
(2)略阅读如何理清要点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合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依据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精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洁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定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精确的推断和选择即可。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答案及鉴赏《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答案及鉴赏。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下面对这首词词句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A.“红藕香残”,词人一开始将目光投射到远处,以环境描写来点染“秋”的季节特征。
同时,一个“残”字,所透露出的,是淡淡的哀愁,暗示出词人心绪的不佳。
B.“玉簟(diàn)秋”三字,表明作者已将目光收回,关注近处的事物。
词人身边竹席如玉,不仅浸透着秋凉,而且以此直露地抒发自己的孤独感。
这样,一个形单影只的少妇形象,便鲜活地站在读者面前了。
C.“独上兰舟”,这无疑是从正面表现孤独。
试想,倘若丈夫在家,何至于“独上兰舟”?可见,一个“独”字,直率地袒露了女词人的情感世界。
D.“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七个字中,竟连用两个“自”,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花与水的无人欣赏,受到冷落,而且,词人寓情于物,借花与水自然形态的自落自流,来深层次地影射自身的孤独与寂寞。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表现闺情的词。
我国文学史上,闺情诗词不在少数,但大多为男性所作。
有的尽管描写细腻,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刻画往往不到位,李清照的这首诗独领风骚。
B.《一剪梅》是女词人写给丈夫赵明诚的,堪称一位少妇的内心独白。
全词60个字,只有“两处闲愁”4字写到夫妻双方各自的愁闷;词中的56字,都在写自己,可以说,它勇于创新,笔调奇特,风格纯真,耐人寻味。
C.词的上阕,表现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以及为排遣孤独与寂寞所采取的举动,并由此催生联想与想象;下阕又回到现实中来,借眼前物感怀,又用“计”来消除孤寂生活和思念之苦。
《一剪梅·袁州解印》阅读答案及赏析《一剪梅·袁州解印》阅读答案及赏析一剪梅袁州解印刘克庄①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
不消提岳与知宫②,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注释]①刘克庄:宋代词人。
公元1237年春,词人赴袁州任职,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词人对此心有不平,因作此诗。
②岳、知宫:官职名。
①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陌上行人怪府公”一句,借路上行人对词人匆匆离职的惊怪、不解,从侧面表现了词人内心的不平。
B.二、三句写行人猜测词人被罢官的原因,只当他是因写诗文而获罪,表明词人在任期间并非为政有失。
C.“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两句,写词人罢官后整日玩耍、安睡,表现了摆脱公务烦扰之后的闲适惬意。
D.这首词借路上行人与词人之间的问答,抒写了词人罢官后的心境,构思巧妙,语言口语化,意蕴丰富。
②“来是春风,去是秋风”两句词有何含义?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5分)参考答案:①(3分)C(“表现了摆脱公务烦扰之后的闲适惬意”与词意不符)②(5分)含义:a.这两句诗是说作者春天到袁州就任,刚到秋天就被罢免,“春风”“秋风”点出上任和罢官的时间,(1分)与上一句“下车上马太匆匆”照应,表明任职时间的短暂。
(1分)b.“来是春风”表现了词人上任时的春风得意,“去是秋风”表现了词人离职时的失意落寞,(1分)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仕途的沉浮无常。
(1分)c.“春风”“秋风”也喻指词人两袖清风、正直廉洁。
(2分)【评分参考】⑴以上3点,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2点即可得满分。
⑵意思对即可。
情感:表达了词人在官场遭遇不公正的弹劾时的愤激和失意之情。
(1分)赏析:词篇一开始即通过陌上行人对词人“下车上马太匆匆”的惊怪,使读者看出这次被解职是毫无道理的。
“下车”“上马”其间相距不过数月,故云“太匆匆”。
“诗穷”、“文穷”是诗使人穷、文使人穷的意思。
刘克庄《一剪梅》阅读答案 篇一:一剪梅 刘克庄阅读答案一剪梅 刘克庄① 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緼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 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到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 何妨! 【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崖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 朗画锡自比,自称一刘禹福 。
此训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
②实之,即作者好 友王迈,字实之。
③束緼:用乱麻束成火把。
(1)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 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感情看似狂放而实则抑郁,请结合相关背录及具体 词句进行分析。
(4 分) 阅读答案: (1)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描写人物 酒酣耳 热 的神情,谈论文章、 推例胡床 的动作以及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的语言, 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狂士 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
篇二:一剪梅刘克庄阅读答案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捆乱麻做火把。
③元: 通 原 。
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试题阅读训练】 1. 天寒路滑马蹄僵 中的 僵 字很有表现力,请予以赏析。
(5 分) 答案: 僵 为 僵硬 之意,明写因天寒路滑、马行艰难的情状,暗写行人颠 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有力地衬托出友人不畏严寒、不避艰险、 夜半相送的深挚情谊。
1/92. 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描写人物 酒 酣耳热 的神情,谈论文章、 推倒胡床 的动作以及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的语 言,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 狂士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
3.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束缊宵行十里强 ,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 夜 字。
B. 天寒路滑马蹄僵 , 既写出天气恶劣、 行路之难, 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
C. 酒酣耳热说文章 , 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 作者构思巧妙。
D. 旁观拍手笑疏狂 , 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 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 趣。
4.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
(4 分) 答案: 3.D 旁观拍手笑疏狂 是指旁边有人听作者与王迈高谈阔论而拍掌笑话他们 的狂态。
4.示例: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一句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对那些旁 观者直接表达出作者的坚定态度,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激越。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 它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 离别。
忧愤深沉、豪情激越,表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词的上片写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
起句 束缊宵行十里强 ,开门见山地 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
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
束缊 , 是乱麻捆起来,做成照明的火把, 宵行 ,由《诗经 。
召南。
小星》: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转化而来,暗示远行劳苦之意。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表现了书生本色,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那肯 轻易抛掉呢!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
天寒路滑马蹄僵 ,一个 僵 字,写尽了艰苦之状。
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 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
下句的 王郎 即王实之。
刘 克庄称赞他: 天壤王郎。
数人物方今第一。
(《满江红 送王实之》)反映出 对他的敬重、赏识。
在刘克庄奔赴广东之际, 他夜半相送情谊之真挚, 已然可知。
刘克庄自称 刘 禹锡 , 是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
刘禹锡曾因讽刺朝中新贵被贬。
刘克庄则因《落梅》诗中有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之句,被人指为 讪谤当国 而被罢官。
在此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职。
他在《病后访梅九绝》中有一首诗说: 梦得 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
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 其愤慨怅 然之情, 及其清品傲骨, 表现得非常清楚, 与唐代的诗豪刘禹锡相比, 亦觉无愧。
2/9此时到广东做路一级的官,他 不以入岭为难 ,然内心如刘禹锡式的不平之气, 是不会遽然消失的。
过片 酒酣耳热说文章 ,从结构上说,是上片情节的结局。
又是可作为下片 的开端, 顺势翻出新的情节, 安排颇显匠心。
酒酣耳热 表现了酒逢知己的欢乐, 同时又是词人热情奋发,兴会正浓的时刻。
词人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 而径直写出 说文章 的一幕, 可谓善 于剪裁。
说文章 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 倾泄。
王实之秉性刚直,豪气干云人称子昂、太白。
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刚直无 畏。
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两句,正是他们这种英豪气质的形象表现。
前句写客 观反响,后句写人物举动。
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 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
这种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 二人的豪气。
旁观拍手笑疏狂 , 作者设想, 若有旁观者在此, 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
疏 狂 ,意为不受拘束,纵情任性。
拍手笑 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现,对狂者 来说不足惧,倒起着反衬作用。
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 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 疏狂 。
疏又 何妨,狂又何妨! 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
有此 一句,通篇振起。
这首词把一次友人的饯别, 被词人装点地很像一出动人的独幕剧。
在形象描 写中,着重写人物的动态,从中表现感情的发展变化,始而愁苦,继而激愤,最 后是慷慨奔放,以 风霆惊座 、冲决邻墙之势,将剧情 推向高潮,避免了议论。
在刘克庄的词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篇三:一剪梅刘克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 隅。
诗人后来因该诗被贬官。
①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这里指北宋首都汴京。
②浙河西面:指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 河)的前线地方。
③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1.词的上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请说说诗人情感的寄托物是什么 ?选用这3/9样的意象有何好处?(5 分) 2.词的下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觉得整 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3 分) 3.词的上片借助鸿雁北归的形象是要表达什么内容?这一形象与下片有什么 联系? 参考答案 1.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和对他们坚持抗争的声 援, 以及无法收复中原的苦闷。
(2 分。
答到任意两点得满分)情感寄托物是归鸿。
(1 分)鸿雁,是一种候鸟,春季自南方飞往北方。
鸟可以飞回,人却不能回去, 真是情何以堪!词人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去口信,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朝遗 民表示慰问,个中滋味,难以尽表。
真是蕴藉深致。
(2 分。
答到好处得 2 分。
如果写到“含蓄、深远、意味深长”之类,而无对词意的阐发,仅得 1 分。
词句 意思理解正确,得 1 分。
) 2.词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河破碎图。
宋金前线,边声悄寂,防务废弛,更 何谈恢复的准备!昔日大好山河, 沦落敌手, 哀鸿遍野, 了无生机。
奢华的宫殿, 满目凄凉。
(2 分意思大致对就可以得分。
)感情基调是沉痛、悲愤的。
(1 分) 3.中国古代有“鸿雁传书”之说, 词的上片借助鸿雁北归这一形象, 是要带 去词人对中原人民的问候, 表达了对沦于金人统治的中原人民的关怀和收复失地 的愿望。
鸿雁北归引发词人展开想像的翅膀,随着鸿雁飞向北方,去了解抗金前 线和中原沦陷区的情况。
没有鸿雁北归的形象,下片就与上片失去了联系。
篇四:一剪梅刘克庄阅读答案 《一剪梅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是宋代词人的作品。
这是一首别具一 格的告别词,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其饯别场面,被 作者装点得很像一出动人的独幕剧。
此词在形象描写中,着重写人物的动态,从 中表现感情的发展变化,始而愁苦,继而激愤,最后是慷慨奔放,以风霆惊座、 冲决邻墙之势,将剧情推向高潮,避免了议论。
全词忧愤深沉、豪情激越,体现 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原文】一剪梅⑴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⑵束缊宵行十里强⑶。
挑得诗 囊⑷, 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 元是王郎⑸, 来送刘郎⑹。
酒酣耳热说文章。
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⑺。
旁观拍手笑疏狂⑻。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释】⑴一剪梅:词牌名。
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 收。
此调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节奏明快。
⑵余赴广东:这一次刘克庄是 到广东潮州去做通判(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
实之:王迈,字实之,和刘克庄 唱和之作很多。
有《臞轩集》。
⑶束缊(y n):用乱麻搓成火把。
宵行:由《 召 南 小星》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转化而来,暗示远行劳苦之意。
⑷诗囊:装诗 书的袋子。
⑸元:通 原 。
王郎:指王实之。
⑹刘郎:指作者自己。
唐代多次被 贬,自称 刘郎 ,此暗用其意。
⑺胡床:坐具,即交椅,可以转缩,便于携带。
4/9⑻疏狂:意为不受拘束,纵情任性。
【白话译文】举着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余,只顾得挑着诗囊赶路却丢 掉了衣囊。
天气寒冷道路湿滑马蹄都冻得发僵, 原来是王先生实之来送刘先生克 庄。
酒喝到半酣耳根子发热谈论着文章,论说声惊倒了邻居的墙推倒了胡床。
旁 观的人拍手笑这两人太粗梳狂放,我们回应说粗疏又怎样狂放又怎样!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 年)冬,为刘克庄被贬广东 时所作。
刘克庄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
刘禹锡曾因讽刺朝中新贵 被贬;刘克庄则因《落梅》诗中有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之句,被 人指为 讪谤当国 而被罢官。
在作此诗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职。
他在《病后访梅 九绝》中有一首诗说: 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
幸然不识桃并柳, 却被梅花累十年! 其愤慨怅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现得非常清楚,与唐代 的诗豪刘禹锡相比,亦觉无愧。
此时到广东做路一级的官,他 不以入岭为难 , 然内心如刘禹锡式的不平之气,是不会遽然消失的。
王实之是刘克庄的好朋友。
刘克庄称赞他: 天壤王郎,数人物方今第一。
(《满江红送王实之》)反映出 对他的敬重、 赏识。
在刘克庄奔赴广东之际, 他夜半相送, 情谊之真挚已然可知。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与友饯别的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