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3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教案教科版29
- 格式:doc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3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3. 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教学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mcΔT,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 比热容的特性: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温度高低无关。
4. 应用比热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暖系统、汽车发动机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性。
2. 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理解并解释生活中与比热容相关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电子白板或黑板。
2. PPT课件。
3.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物体(如石头、铝块等)。
学具:1. 教科书。
2. 笔记本。
3. 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出比热容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特性,结合PPT课件和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3. 比热容的特性。
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空,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考察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
3. 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1章的第3节。
这一节主要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计算以及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3. 比热容的应用:通过比热容可以理解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并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学生能够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比热容解释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实验器材,包括不同物质的样品、温度计、热量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学生教材,用于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引发学生对比热容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每组学生需要测量物质的质量、温度的变化以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比热容。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并尝试运用比热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袋里的水会暖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三、比热容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热量计算;难点:比热容的理解。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1.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的发烫,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课题:三、比热容)(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8分钟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11-1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1.阅读课本p11“比热容”部分,阅读“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知道什么是比热容及其单位;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白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及其应用。
2.阅读课本p14“热量的计算”部分,学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吸放热的计算。
利用11分钟时间,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二)自学检测反馈要求:11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4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第4小题要写出过程,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
2.比热容是指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____________与他的______和___________的乘积之比。
第一章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3.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课前学习一、复习回顾热量的定义:。
热量的单位:。
二、尝试学习(看书P11—13完成)1.水吸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叫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
3.比热容的单位是。
水的比热容是。
课堂学习一、物体的吸热能力1.交流讨论: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你是怎样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你是通过保持不变,改变。
比较。
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你是通过保持不变,改变。
比较。
交流结果: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与、有关。
2.科学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猜想与假设:。
(依据是什么?)设计实验、进行实验:(1)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大小?。
(2)实验设计采用什么方法?,(3)分组探究:①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保持不变,改变。
合作探究:分别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升高的相同,比较。
通过实验发现,加热时间的多。
②比较温度变化的多少:保持不变,改变。
合作探究:分别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加热的相同,比较。
通过实验发现,温度变化的多。
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物体吸热量的多少与、、。
二、比热容1.叫比热容,用符号表示。
2.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
3.比热容是物质的。
4.查P13“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是 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冰的比热是 J/(Kg·℃),干泥土的比热是 J/(Kg·℃),表中比热容最大的物质是;[及时练习]1.沙漠地带昼夜温差很大,而沿海地区则昼夜温差不大,这是什么原因?2.海陆风和陆海风的是怎样形成?当堂检测1.我市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大量增加水面面积,是利用水的大的特性,且水在蒸发时 (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气温,营造“宜居重庆”的舒适环境。
第3节比热容【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认识比热容的看法,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
会使用比热容表,试试用比热容解说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过程,比较不一样物质的吸热本事,认识引入比热容看法的必需性。
2.经过比较不一样物质吸热能力研究实验的设计与实行,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经过察看比热容表,能够概括总结其共同规律和特色。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平时生活、生产中相关比热容现象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忱,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课要点】比热容看法以及利用比热容来解说自然现象。
【教课难点】比热容看法的成立过程。
【教课打破】先经过生活经验感知物体汲取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的多少、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相关而后经过实验研究获取物体汲取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种类相关,进而引入比热容看法。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天平易砝码、水、沙子、易拉罐、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等。
◆学生准备水、沙子、易拉罐、铁架台、金属板、温度计等。
┃教课过程设计┃教课过程一、情形对比、激发思虑,引入新课。
标注出示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是形容如何的一种场景呢?问题:这个谚语反应的是我国哪个地域的场景?学生回复:新疆等内地地域。
提出问题:为何这个地域一天内温度变化这么大,进而出现清晨要穿皮袄,正午只需穿纱,夜晚却需要围着火炉吃西瓜这类场景?多媒体展现:教材图 1-3-1.让学生论述海水和沙岸的温度特色。
提出问题:为何相同在太阳的照耀下,沙子这么烫,而海水却这么凉呢?点拨:同学们学习了本节比热容知识后,就能够解说产生上述两种场景的原由了。
二、进行新课。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给学生思虑的时间,并让学生联合生活经验议论。
最2.问题:物体汲取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变化的过程,实终,教师汇总学生的看法。
质上是内能转移的过程。
关于同种物质的物体,汲取热量的多少与哪些要素相关呢?议论沟通:水的吸热与哪些要素相关?教师展现议论问题: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结论:水汲取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上涨的多少相关系,且水的质量越大,温度高升的度数越多,汲取的热量越多。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3. 比热容教学设计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希望能够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定义,了解比热容的特性,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热容的概念和特性的理解,难点是比热容公式的运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例,以及实验器材进行演示。
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和冰块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热惯性。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水袋会变冷,冰块会融化,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学习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会重点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特性。
我会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运用。
通过这样的设计,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热容的概念,我选择了热水袋和冰块的例子。
这是因为这两个例子都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我会展示热水袋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冰块在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热惯性。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实验演示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现象,我会准备两个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将它们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放入相同温度的水中。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水的温度变化比油大,从而理解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温度变化的情况,并解释背后的原因。
接着,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我会通过PPT展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详细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
我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公式中的各个参数,并给出一些实例来说明如何运用公式。
同时,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比热容[ 教课目的 ]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2、知道比热容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3、学会查比热表,知道常有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试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说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科学研究式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想能力。
2、经过察看实验现象,采集实考凭证,沟通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沟通与议论,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
2、经过对照热容的应用认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渐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 教课重、难点 ]要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难点: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说自然现象。
[ 教课方式 ]联合学科“四联合”,经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定——拟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采集数据——剖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研究性教课方法,达成本片断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总结出比热容的观点。
[ 学习方式 ]学生用实验,采集凭证,剖析议论,概括应用的方法,追求新知,进一步掌握研究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烧杯、温度计、搅拌器、酒精灯、水、沙子、停表、铁架台、石棉网、火柴。
学具:小烧杯、温度计、搅拌器、酒精灯、水、沙子、停表、铁架台、石棉网、火柴。
讲课媒体设计意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程序设计图、应用剖析一、教师播放课件调换学生设疑导入新课:新疆地域有句发问学习的欲导课谚语叫做“早穿皮袄午穿望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你知道此中的道理吗?发问引出主题学生回答: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壶水需要的热量相同多需要的热量多吗?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引入研究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需要的热量多主题温水需要的热量相同多吗?说明:水在温度高升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和高升的温度相关。
二、物质汲取(或放出)热量学生从画面中找出物体的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人对海水和沙子的不一样的吸量和温度变化相关外,还感觉。
教案: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一章 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3. 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2. 培养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是J/(kg·℃)。
3.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4. 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应用: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在水管、发动机等设备中,利用比热容大的特性进行冷却等。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热容知识解决问题。
如:一块铁和一块铝,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问谁的温度升高多?为什么?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一、比热容的概念1.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单位:J/(kg·℃)二、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三、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应用1.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2. 实际应用:水管、发动机等设备的冷却。
3.比热容第1课时 比热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说得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提出问题: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得快?如何进一步探究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度升高交流讨论:让学生交流、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回答:(1)装水和食用油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食用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食用油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2)如果在做固体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中,固体物质需要不停地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探究点二:比热容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了解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课本P13~P15的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
归纳总结:(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单位是J/(kg·℃)。
(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热量吸收或放出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
(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比热容》教学方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比热容》教学方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策略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如海边的沙子和海水中午时的温度不同,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吸热温度变化可能不同。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可以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及利用Q=cmΔt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温度计、水、食用油、烧杯。
五、教学过程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比热容》教学方案这篇文章共13471字。
3. 比热容-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3.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比热容的单位。
3.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4.运用比热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验法:进行比热容实验,观察结果,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3.讨论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比热容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比热容的概念:请学生回忆小学化学时学过的“热保持实验”,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老师要进行热保持实验呢?这和比热容有什么关系?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比热容的概念:物质单位质量变温度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2.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Q = mc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3. 进行比热容实验(30分钟)1.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热水。
2.实验步骤:将一定质量的水(最好为100g)倒入烧杯中,记录水的初始温度,并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再次记录水的温度变化,从而计算出水的比热容。
可以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比热容的应用,例如是如何计算热能的传递、如何实现热能的利用等。
4. 讨论比热容的应用(10分钟)1.比热容与能源:引导学生探究比热容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如太阳能的利用、浅地表地热的开发等。
2.比热容与材料: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材料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在材料选择和设计中的应用。
3.比热容与保温:引导学生探究比热容在保温领域中的应用,如保温材料的选择及其保温效果等。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及其应用。
《3.比热容》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知识分析解释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获得探究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板书(一)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比热容三、教学设计学习方式检查方式反思(一)引入课题(大屏幕投影视频)提问:美不美?想不想去?想象是无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假如我们现在身临其境,在海边玩耍,赤着脚走在沙滩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沙滩上烫脚而海水中却不怎么烫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简短的讨论)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二)进入新课(一)物体的吸热能力1、思考并交流:炎热的夏季,海边的沙子同样吸收太阳的热量,而沙子烫脚、海水却是凉的。
由此你想到什么问题?你感觉是沙子和水这两种物质的什么不同导致这个现象同位交流,小组交流展示抢答1或2号展示的发生?总结学生的结论:吸热能力(容纳热的能力)不同2、关于物质的吸热能力,你想研究哪些问题?总结、归纳学生的问题得出本节学习提纲(1)它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关系?(2)学习它有什么用?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3、猜想: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总结、归纳出可能的因素:(1)与质量有关(2)与加热时间有关(3)与升高的温度(4)与物质种类有关4、如果课堂时间不足,无法做全部实验探究上述三个因素,你认为哪些因素可以不做实验,哪些因素需要做实验探究。
(1)请为小组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探究实验。
说明理由(2)对于不需要做实验的因素,说明根据什么生活现象,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展示时注意:(1)学生控制变量法的应用(2)尽量让学生评价和补充5、追问你觉得你同学的方案好吗?你还有更好的方案吗?你还想补充什么吗?同位交流小组交流抢答3或4号展示(二)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我们选两种不同物质做实验:水和煤油1、要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说出你们的方案学生补充和老师追问:(1)控制变量: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的控制有两个方法(2)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的温度;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3)通过“怎么样让吸收热量(或升高相同的温度)相同,引导出具体的方法”2、设计表格:本实验需记录哪些量?你能否设计个记录数据的表格?你还有更好的表格设计方案吗?3、进行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与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说得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提出问题: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得快?如何进一步探究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度升高
交流讨论:让学生交流、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回答:(1)装水和食用油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食用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食用油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2)如果在做固体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中,固体物质需要不停地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探究点二:比热容
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了解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课本P13~P15的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
归纳总结:(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单位是J/(kg·℃)。
(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热量吸收或放出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
(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
(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多少热量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热量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质的温度变化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
典例剖析: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点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吸放热情况无关;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与物质的比热容成反比。
由此展开分析,得出答案。
【自主解答】C
板书设计
3.比热容
第1课时比热容
教学反思
比热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构建起比热容的概念,了解比热容较深的内涵、较广的外延,能结合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正确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