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进程间通信
- 格式:ppt
- 大小:154.50 KB
- 文档页数:32
Hadoop大数据技术基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测试1.HDFS有高容错性的特点,并且设计用来部署在低廉的(low-cost)硬件上。
()答案:对2.Hadoop既适合超大数据集存储,也适合小数据集的存储。
()答案:错3.HDFS为海量的数据提供了存储,而MapReduce为海量的数据提供了计算。
()答案:对4.Hadoop起始于以下哪个阶段?()答案:2002年,Apach项目的Nutch。
5.Hadoop集群具有以下哪个优点?()高容错性;高扩展性;高可靠性第二章测试1.在本次课程里,Linux发行版本我们选择()。
答案:Centos72.从哪一个Hadoop历史版本引入了yarn()。
答案:3.x版本系列3.Hadoop部署方式分三种()。
答案:单机模式;伪分布式模式;分布式模式4.商业版Hadoop是指由第三方商业公司在社区版Hadoop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整合以及各个服务组件兼容性测试而发行的版本。
()答案:对5.Hadoop一般是安装在Windows服务器上的。
()错第三章测试1.Hadoop 的安装部署的模式属于伪分布模式()。
答案:全分布式模式的一个特例,Hadoop的守护进程运行在一个节点上。
2.Hadoop 的核心组件不包括()。
答案:Common3.下列操作不能实现关闭Linux系统的命令是()。
答案:reboot4.下列关于克隆虚拟机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克隆操作结束后,克隆的虚拟机就可以脱离原始虚拟机独立存在5.VMware Workstation的虚拟网络类型有()。
答案:NAT模式;Host-only模式;桥接模式6.Hadoop系统三种部署方式是()。
答案:全分布式;伪分布式模式;单机模式7.下列关于Hadoop HA模式的描述是正确的()。
答案:HA模式当工作中的机器宕机后,会自动处理这个异常,并将工作转移到其他备用机器;实现高可用最关键的策略是消除单点故障。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2.os的促进作用可以整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做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同时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化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请问:os首先在裸机上全面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同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方式的第一层次抽象化;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同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方式的第二层次抽象化。
os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加装多层系统软件,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功能,暗藏了对硬件操作方式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同时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化。
4.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д沟闹饕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升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便利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请问:脱机i/o就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放入纸带输出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掌控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出至磁带上。
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掌控顺利完成,就是在瓦解主机的情况下展开的。
而联机i/o方式就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就是在主机的轻易掌控下展开的。
6.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cpu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同时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就是什么?应当如何化解?请问:关键问题就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当能够及时发送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够拒绝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回到给用户。
《Linux高级系统编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Linux系统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Linux系统编程API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Linux系统编程的高级主题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Linux环境下的软件开发水平。
二、教学内容1. Linux系统编程概述讲解Linux系统编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优势。
2. 文件I/O操作介绍Linux文件I/O模型,讲解文件的打开、关闭、读写、同步等操作。
3. 进程管理讲解Linux进程的概念、创建、终止、进程间通信等知识。
4. 线程管理介绍Linux线程的基本概念、创建、同步、互斥等知识。
5. 高级I/O操作讲解Linux高级I/O操作,如异步I/O、直接I/O、内存映射I/O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编程技巧和方法。
3. 实验教学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
2. 实验环境:装有Linu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等。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 课程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信号处理1. 信号基本概念讲解信号的定义、作用和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
2. 信号处理函数介绍Linux信号处理函数,如signal(), rse(), sigaction()等。
3. 信号在进程和线程中的处理讲解信号在进程和线程中的传播和处理机制。
七、同步与互斥1. 同步与互斥基本概念讲解同步与互斥的概念、作用和应用场景。
2. 互斥锁介绍Linux互斥锁的使用,如pthread_mutex_lock(), pthread_mutex_unlock()等。
TCP/IP协议课程教学大纲(TCP/IPProtoco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适用专业:网络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方向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多个物理网络为什么能够互连成为一个协调得很好的系统,互连网络协议是怎样工作的,应用程序怎样使用互连网络系统。
学生还可以了解到TCP/IPInternet的许多技术细节。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其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协议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TCP/IP协议联系网络程序设计。
三、课程教学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由于IP协议大部分内容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已经讲过,本课程不全面学习IP协议。
第一章概述(2学时)一、主要内容:(一)了解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的产生和TCP/IP协议簇(二)理解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和TCP/IP协议的工作过程重点:计算机网络,Internet简介,TCP/IP协议的产生难点: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TCP/IP协议的工作过程,TCP/IP协议簇。
第二章差错与控制报文协议(3学时)一、主要内容:(一)理解ICMP的应用环境,了解ICMP报文的类型(二)理解各种ICMP报文的应用和结构,掌握ICMP地址掩码请求与应答的工作过程(三)掌握ICMP时间戳请求与应答的工作过程,掌握ICMP端口不可达差错的工作过第三章传输层协议(3学时)一、主要内容:(一)理解进程间通信和TCP段格式,掌握TCP连接的建立和拆除(二)掌握TCP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三)理解TCP状态转换图,掌握用户数据报协议。
重点:TCP连接的建立和拆除,TCP流量控难点:TCP拥塞控制,TCP差错控制第四章域名系统(3学时)一、主要内容:(-)理解命名机制、因特网域名和DNS服务器(二)掌握域名解析、DNS报文格式、DNS资源记录和DNS配置重点:命名机制与名称管理,因特网域名,DNS服务器难点:DNS配置及数据库文件第五章引导协议与动态主机配置协议(3学时)一、主要内容:(一)理解BOOTP原理和DHCP/B00TP中继代理,掌握BOOTP报文和DHCP运行方式(二)了解启动配置文件和DHCP基。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操作系统》是信息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
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又往往难于理解。
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唯一接口,所有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得到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如UNIX、xinux)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了解它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先修课要求,本课程在学习之前最好具有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操作系统发展过程、新技术的应用。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及它们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为今后的进修、应用实务作好技术准备。
掌握:基本概念包括:多道程序设计、并发、分时、作业、进程、互斥与同步、周转时间、吞吐量、重定位、连接、虚拟存储、虚拟设备、死锁、线程。
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资源(处理机、存储器、设备、文件)的管理策略。
基本技能:管理系统资源的常用命令、系统配置与维护的方法和技术。
理解重点:进程概念、存储管理(尤其虚拟存储)的各种策略、文件系统的管理、设备的管理和配置。
结合具体现代操作系统加深理解。
了解难点:进程的概念及其与程序的区别、进程间同步与互斥的正确实现、虚拟设备与虚拟存储。
Unix,Windows NT的系统结构、功能特点。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概念多、较抽象、涉及面广,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
约佔80%。
实验与自学约佔20%。
教师应该提供自学提纲并适当辅导。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一、课程定位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和涉及面广。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相关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
按照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
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编程能力。
(一)知识目标1.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类型、特征以及结构设计。
2.掌握进程和线程。
3.掌握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和恢复。
4.掌握作业调度、进程调度、调度准则、调度算法、线程调度等。
5.掌握存储管理中的分区法、分页技术、分段技术、段页式技术等。
6.掌握文件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目录结构和目录查询、文件和目录操作。
7.掌握输入/输出管理、用户接口服务、嵌入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二)素质目标1.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技巧。
(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 .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一)设计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来确定课程的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从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1.以“够用、适用、实用”为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2.考虑后序课程需要,突出重点,强化专业应用。
3.注重课堂教学互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设计,EmbeddedSystemDesign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2总学时:38其中,理论学时:26实验(上机)学时:12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先修课程:单片原理与接口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独第一章嵌入式系统基础(2学时)第一节嵌入式系统概念一、嵌入式的定义二、嵌入式系统的组成三、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四、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五、实时系统第二节嵌入式系统处理器一、嵌入式处理器分类二、微控制器三、嵌入式微处理器四、DSP处理器五、片上系统六、典型的嵌入式处理器第三节嵌入式操作系统一、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分类二、实时操作系统三、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第四节实时操作系统的内核123121234第二章本章重点:1、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2、板级支持包本章难点:1、嵌入式系统的调试2、板级支持包本章教学要求:1、熟悉嵌入式软件开发特点2、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3、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调试4、正确理解板级支持包第三章ARM体系结构(9学时)第一节ARM体系结构概述一、ARM体系结构特点二、ARM处理器结构三、ARM处理器内核四、ARM处理器核第二节编程模型一、数据类型本章重点:1、编程模型2、ARM的寻址方式3、ARM指令集本章难点:1、ARM的寻址方式2、ARM指令集3、ARM920T核本章教学要求:1、熟悉ARM的体系结构2、掌握编程模型3、正确理解ARM基本寻址方式4、掌握ARM指令集5、熟悉ARM内核第四章ARM硬件设计基础(9学时)第一节ARM开发环境简介一、RealViewMDK开发工具简介二、RealViewMDK集成开发环境简介第二节基于ARM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本章实验:汇编语言和C语言程序设计(3学时)本章重点:1、ARM汇编语言2、基于ARM的硬件启动程序3、基于ARM的C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本章难点: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2、C语言与汇编语种汇合编程本章教学要求:1、了解RealViewMDK开发环境2、掌握基于ARM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熟悉硬件启动程序4、正确理解C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5、了解印制电路板第五章基于S3C2410的系统硬件设计(12学时)第一节S3C2410简介一、S3C2410A的特点二、存储器控制器三、NANDFlash控制器二、键盘和LED控制的编程实例第八节LCD一、LCD显示原理二、S3C2410A的LCD控制器三、LCD显示的编程实例第九节触摸屏一、触摸屏工作原理二、S3C2410A的触摸屏接口三、触摸屏编程实例第十节音频录放一、音频录放的实现原理二、S3C2410A的I2S总线接口三、音频录放的编程实例第十一节USB设备数据收发一、USB接口及编程简介二、S3C2410A的USB设备控制器三、USB设备的收发数据编程本章实验:I/O接口(3学时)触摸屏控制(3学时)1、2、1、2123第六章一、设备文件二、设备驱动三、控制方式第四节Linux的使用一、Linux常用命令二、vi编辑器的使用三、make工具和gcc编译器本章重点:1、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Linux设备管理本章难点:1、Linux的内核结构2、Linux设备管理本章教学要求:1、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第七章嵌入式Linux软件设计(2学时)第一节Bootloader引导程序一、Bootloader的启动过程1、2、1、2、驱动程序开发和应用程序开发本章教学要求:1、掌握BootLoader引导程序的2、掌握Linux的移植3、正确理解基于Linux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开发第八章图形用户接口MiniGUI(1学时)第一节MiniGUI简介一、MiniGUI的功能特色二、MiniGUI的技术优势第二节MiniGUI在Linux下运行环境的建立一、MiniGUI在Linux下的运行环境二、安装资源文件三、配置安装MiniGUI库文件第三节MiniGUI在DVFB上的仿真应用第四节在Linux下S3C2410FrameBuffer的启动一、FrameBuffer简介二、FrameBuffer驱动的添加三、FrameBuffer设备文件的添加四、FrameBuffer测试程序的编写121、212341、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其末考试成绩(7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和考勤以及期中考试成绩和单元测验。
名词解释进程通信1.引言1.1 概述概述进程通信是指在多个进程间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多任务和并发执行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种需求,进程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机制被引入。
多个进程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和共享数据,以完成复杂的任务和操作。
进程通信提供了一种可靠和高效的方式来实现不同进程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进程间的通信,进程可以共享数据、传递消息、同步行为和协调操作,使得多进程的系统可以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用共享内存、消息传递、管道等机制来实现进程间的数据交换。
共享内存是一种让多个进程共享同一段内存区域的机制,进程可以直接读写共享内存来交换数据。
消息传递则是通过进程间传递消息的方式来进行通信,进程可以发送和接收消息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传递。
管道则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机制,可用于常见的进程间通信。
进程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使得多个进程可以同时并行执行,共享资源,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进程通信不仅仅是在操作系统层面发挥作用,它也在许多应用程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一个网络服务器需要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就需要通过进程通信来协调不同进程之间的工作,以提供高并发的服务。
进程通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它在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分布式系统、并行计算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通信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为不同进程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机制。
在网络通信中,进程通信被广泛应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在分布式系统和并行计算中,进程通信是实现任务分发和协调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进程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机制,为多进程系统的协作和数据交换提供了基础。
它通过共享内存、消息传递、管道等机制,使得不同进程可以高效地交流和合作,实现了并发执行和多任务处理的需要。
进程通信的应用领域广泛,不仅在操作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还在网络通信、分布式系统和并行计算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目录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第二章操作系统知识....................................................第三章程序设计语言....................................................第四章系统配置和方法.................................................第五章数据结构与算法..................................................第六章多媒体基础知识..................................................第七章网络基础知识....................................................第八章数据库技术......................................................第九章安全性知识......................................................第十章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第十一章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知识........................................第十二章信息系统分析..................................................第十三章信息系统设计..................................................第十四章信息系统实施..................................................第十五章信息化与标准化................................................第十六章系统管理规划..................................................第十七章系统管理综述..................................................第十八章资源管理......................................................第十九章故障及问题管理................................................第二十章安全管理......................................................第二十一章性能及能力管理..............................................第二十二章系统维护.....................................................第二十三章新系统运行及系统转换........................................第二十五章系统用户支持...............................................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1.1 计算机基本组成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