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说课稿】 角的比较与运算

  • 格式:doc
  • 大小:29.54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角的比较与运算

析和教学环节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请老师们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以及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相关性质。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同时它对学生下一节余角、补角的概念的理解进行了思维上的铺垫,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图形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取到了复习旧知识、承接新知识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试验、观察、交流、比较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总结、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几何识图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用新知识建构新体系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培养学生爱思考,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对角的大小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美。

3.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概念

难点:理解角的和、差、倍、分关系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依照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入手,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式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问题解决---知识延伸---归纳概念”的模式。

(2)引导学生经历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从而更好的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人初中,还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遵循这一特点,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学时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不同层次的关注,实现有梯度层次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展开分析

(1)新课导入

问题的引入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复习小学时学习过的角的概念。问题1:角的大小由那些量决定?

问题2:已知两条线段AB和线段CD,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

[活动1]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剪好的角,同伴之间交流。

问题1:请五位同学上来,老师请你们五位站成一排,前后顺序由手中角的大小决定,怎样排呢?

老师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回忆并补充。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到他们的争论的关键: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通过不断提问启发学生通过实践,对角的比较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回忆角的相关概念、两条线段的比较方法,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作铺垫,明确知识间的联系。

从一个生动的实际问题展开角的大小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着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新知识学习的兴趣。

(2)讲授新课

问题的解决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2]

问题1:请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两个角,讨论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动手,分组讨论,总结出可以通过角度的度量来比较交的大小。

教师指出:把这种比较角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培养学生动手、合作交流的习惯。

问题的解决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问题2:请学生思考任意剪好的两个角,在不使用量角器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比较?

问题3:估计下列途中∠1和∠2的大小关系,并用适当的方法验证。

的大小的方法称为度量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加入学生一起讨论,听取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师生共同比较出另一种方法称为叠合法。

强调:

(1)将两个角的定点及一边重合。

(2)两个角的另一边落在重合边的同侧。

(3)有两个角的另一边位置而确定两个角的大小。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估计后正确回答。

强调:

学生能否运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体会交的另一种比较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活动中渗透着实验观察、类比、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几何试图能力。

对新方法的变式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成功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知识的延伸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3]

问题1:图中共有几个角?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2:借助三角尺画15 、75 的角。用一副三角尺能画出来吗?试一试。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图形,正确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给出角的和差的表示,只出角的和差任是一个角。

学生动手,分组讨论,分组展示,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总结出凡是15的倍数的角都可以利用三角尺画出来。

引导学生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找到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

对角的和差关系的一个巩固练习,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活动4]

问题1:如图∠AOB=∠BOC,那么∠AOC与∠AOB,

∠BOC之间关系是什么?射线OB有什么特征?

问题2:你能折叠出角的平分线吗?

学生观察图形回答:

教师指出角平分线的概念,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

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几何意义。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尽情展示,教师给与指导,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归纳总结

[活动5]

1小结。

2布置作业

教师批改,总结。

对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反映的问题有针对的讲解。

通过学生对立思考完成作业,做我评价学习效果,学会反思,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