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期末总结笔记管理学院大一
- 格式:docx
- 大小:19.73 KB
- 文档页数:13
大一管理学各章总结知识点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和管理过程的学科,通过学习管理学,我们可以了解到维持和提高组织效益的关键概念、原则和技能。
在大一的管理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各章的总结知识点: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定义和目标- 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能- 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管理的环境和影响因素第二章:管理思想和学派- 科学管理学派- 行为管理学派- 管理决策理论- 现代管理思想第三章:管理规划和战略- 管理规划的重要性和步骤- 组织使命和目标的制定- 战略规划和SWOT分析- 管理规划的实施和控制第四章:组织结构和设计- 组织的定义和特点-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征-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组织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第五章:领导和决策- 领导的定义和角色- 领导风格和行为- 决策过程和类型- 决策方法和技巧第六章:团队和团队管理- 团队的定义和特点- 团队建设和发展- 团队角色和动力- 团队冲突和解决第七章:沟通和谈判- 沟通的重要性和原则- 跨文化沟通和挑战- 谈判的定义和步骤- 谈判技巧和策略第八章:激励和奖励- 激励的概念和理论- 激励因素和方法- 奖励制度的设计和实施- 激励效果的评估和调整第九章:冲突和变革管理- 冲突的原因和类型- 冲突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变革管理的步骤和策略- 变革管理的挑战和应对第十章:控制和评估- 控制的概念和目的- 控制过程和方法- 绩效评估和反馈- 控制系统的建立和改善通过对以上章节的学习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和素质。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知识点将对我们的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并将这些知识点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绩效。
管理学笔记整理大一进入大学,选择了管理学这门课程,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知识领域的大门。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不少关于管理学的笔记,现在就来整理一下。
管理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和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
首先,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它涉及确定组织的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在计划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环境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能够识别机会和威胁,从而为制定合理的计划提供依据。
同时,还需要明确组织的使命和愿景,这是组织存在的根本原因和长期追求的方向。
在制定计划时,要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组织职能则是关于如何构建和安排组织的结构和资源。
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信息流通和协调合作。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每种结构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例如,直线职能制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相对简单的组织;而事业部制则适用于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
此外,组织还需要进行人员配备,招聘、选拔和培训合适的员工,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
领导职能是激励和引导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影响力。
有效的领导方式有很多种,如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不同的情境下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
激励也是领导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常见的激励理论有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等。
了解这些理论有助于领导者更好地设计激励机制。
控制职能是确保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
控制过程包括设定标准、衡量绩效和采取纠正措施。
通过有效的控制,组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保证目标的实现。
控制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和生产等方面,还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人员绩效控制等多个领域。
大一管理学原理常考知识点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大一阶段,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常考知识点,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管理学原理常考知识点,并进行适当的解析和探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管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管理是指组织和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达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原理有:目标导向原则、效率原则、协调统一原则、授权委派原则、科学决策原则等。
这些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通过掌握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知识。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人力资源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方面。
在实际运作中,我们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成员行为规律和组织运行机制的学科。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
其中,个体行为主要研究个体的价值观、动机、个性以及决策行为;群体行为主要研究群体的协作、冲突以及领导等问题。
四、决策与问题解决决策是管理者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进行决策时,我们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评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做出最优决策。
同时,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是大一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决策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领导与沟通领导是一种影响他人并引导他们行动的过程,领导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领导力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和理论,并能够灵活运用。
沟通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技巧,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有效的沟通能够促进团队合作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六、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的含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即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正确地做正确的事;”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2、管理的三大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3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当然,管理学同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相比,还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工作者以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种艺术,即利用了系统化的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管理的应用范围1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这是因为任何组织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组织目标都存在其有限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问题,因此也就有了管理问题;2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作业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多少存在一些差异,因而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从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与方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通性;4、管理的任务1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2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3关心对社会的影响,并承担社会责任;5、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 世纪末以前;第二阶段,古典的管理思想,指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共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等;第三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人际关系学说,出现于20 世纪20 年代;以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在60 年代中叶,又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其代表人物包括梅奥、巴纳德等;第四阶段,现代管理思想,主要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时期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互相争荣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6、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研究角度生产作业现场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即侧重研究基层的作业管理;2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提出科学管理思想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一切凭经验办事工人凭经验操作机器,管理人员凭借经验进行管理的落后状态,使经验的管理转变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3泰勒主张的意义泰勒的主张被认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劳资双方关注的焦点从盈余的分配比例转到了通过共同努力把盈余的绝对量做大,从而使盈余分配比例的争论成为不必要;同时,泰勒还提出了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4泰勒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①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法对工人工作过程的每一个五一节进行科学的观察分析,制订出标准的操作方法,用以规范工人的工作活动和工作定额;②细致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工作法进行操作,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③真诚地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能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为此,泰勒建议实行“差别工资制”,对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按照较高的计件工资率水平来计算和发放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计件工资率来计算和发放工资;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而在生产率提高幅度超过工资增加幅度的情况下,雇主也就从“做大的馅饼”中得到了更多的效益;④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对管理工作也按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实行职能制组织设计和贯彻例外管理原则;7、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研究角度站在高层管理者角度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法约尔组织管理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可以概括为“6514”:2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为六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管理活动是企业运营中的一项主要的活动;3管理活动本身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要素;管理不仅是工业企业的有效运营所不可缺少的,它也存在于一切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之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活动;4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共14 条:①劳动分工:实行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产出;②权责对等:管理者必须拥有命令下级的权力,但这种权力又必须与责任相匹配,不能责大于权或者权大于责;③纪律严明:雇员必须服从和尊重组织的规定,领导者以身作则,使管理者和员工都对组织规章有明确的理解并实行公平的奖惩,这些对于保证纪律的有效性都非常重要;④统一指挥: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并向这个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⑤统一领导:每一项具有共同目标的活动,都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任何雇员个人或雇员群体的利益,不能够超越组织整体的利益;⑦报酬:对雇员的劳动必须付以公平合理的报酬;⑧集权:集权反映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决策制定权是集中于管理当局还是分散给下属,这只是一个适度的问题,管理当局的任务是找到在每一种情况下最合适的集权程度;⑨等级链:从组织的基层到高层,就建立一个关系明确的等级链系统,使信息的传递按等级链进行;不过,如果顺着这条等级链沟通会造成信息的延误,则应允许越级报告和横向沟通,以保证重要信息的畅通无阻;⑩秩序:无论是物品还是人员,都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 11公平:管理者应当友善和公正地对待下属;12人员稳定:每个人适应自己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高级雇员不要轻易流动,以免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管理者应制定出规范的人事计划,以保证组织所需人员的供应;13首创性:应鼓励员工发表意见和主动地开展工作;14团结精神:强调团结精神将会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与统一;4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的要素和原则,实际上奠定了以后在20 世纪50 年代兴盛起来的管理过程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8、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组织理论之父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是通过职务和职位来管理的,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世袭地位来管理;要使得行政组织发挥作用,管理应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管理者应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应该依据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意志来领导;韦伯理想的行政集权组织的主要特点如下:1任何机构组织都应有确定的目标;2目标必须实行劳动分工;3按等级制度形成的一个指挥链;4在人员关系上,这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是一种指挥和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不同的职位和职位的高低来决定,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由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所决定,个人之间的关系不能影响到工作关系;5承担每一个职位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也就是说必须经过考试和培训; 6该人员实行委任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举的;7管理人员管理企业或其他组织,但他不是这些企业或组织的所有者;8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并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管理人员的升迁是完全由他的上级来决定的,下级不得表示任何意见,以防止破坏上下级的指挥系统,通过这种制度来培养组织成员的团队精神,要求他们忠于组织;9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这些规则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而适用于一切情况;9、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1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行为,所以有人称古典管理思想下的组织实际上是“无人的组织”;2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一种“封闭系统”的管理时代;10、霍桑实验的发现梅粤在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中对霍桑实验的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其主要观点是:1员工是“社会人”,具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和物质条件的满足;2企业中除此之外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3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11、麦格雷戈的“X-Y”理论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立足于对现实中企业管理者对员工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同提出此理论,并在1957 年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中指出,按“X 理论”来进行管理的传统方式,需要向体现“Y 理论”观点新模式转变;麦格雷戈认为,管理者因为对员工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相应地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1X 理论按“X 理论”来实施管理的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持有如下基本判断:①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②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③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④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基于这种对员工人性的判断,持X 理论观的管理者就必然在管理工作中对员工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实际上,这种对员工严加监督和控制的方式,体现在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奉行者及其以前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上;2Y 理论第四章领导1、领导职能的含义领导职能是指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或艺术;1领导者一定要与所领导的群体或组织的其他人员发生联系;2权力在领导者和其他成员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3领导者能对被领导者产生各种影响;4领导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去实现组织目标做出努力和贡献;2、领导的内容和作用1内容:领导工作的实质在于领导者在充满艺术性的领导过程之中,巧妙将组织成员个人愿望和需求的满足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为实现这种结合,领导工作包括了其他与人的因素相关的活动内容,如激励、沟通、营造组织气氛和建设组织文化等内容;2作用领导活动对组织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领导的这种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沟通协调作用; ②指挥引导作用; ③激励鼓舞作用;3、权力的实质与来源所谓权力,指的是一个藉以影响另一个人的能力;“影响”是权力的表现和权力使用的结果,对资源拥有者的“依赖性”权力产生的来源;而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三者共同决定了权力与依赖关系的性质和强度;根据权力来源的基础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权力划分为:1制度权或行政性权力①合法权力; ②奖赏权力; ③强制权力;2与领导者个人有关的权力①专家权力; ②感召权力; ③参与权力;4、权力使用的三条原则1慎重用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绝对不可以滥用权力;②在确实需要使用权力时,领导者必须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地使用权力来维护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利益;2公正用权 3例外处理要注意两点:①例外处理必须有充分的正当的理由,必须光明正大地进行②必须在坚持组织根本目标和组织成员普遍利益的前提下进行;5、领导者的任务1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完成组织和上级交给的任务;2尽可能满足组织或群体成员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6、有关人性的基本假设及其对领导工作的影响人性假设反映人们对人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的基本认识与判断;领导人员对组织成员在人性上所做的不同假设会导致其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并影响到员工激励策略的设计和使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和领导活动的起点;1经济人假设①内容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早期的、传统的认识;这种观点认为人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人的行为是由经济因素推动和激发的,个人在组织中处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地位;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在这种认识下,管理者激励下属的主要手段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即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来激发和诱导人们以组织或管理者所期望的方式来行事,做出组织或管理者所要求的行为;2社会人假设①内容这是初期的人际关系论的思想;这种观点认为,人是受社会需要所激励的,集体伙伴的社会力量要比上级主管的控制力量更加重要;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按照这种假设进行管理,领导得就应该关心和体贴下属,重视人们之间的社会效关系,通过培养和形成组织成员的归属感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3自我实现人假设①内容:这是人际关系论发展到后期的思想;这种观点认为,人是自我激励、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的,人们要求提高和发展自己,期望获取个人成功;他们将追求自我实现看作自己工作的最根本目的;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从这一观点出发,企业就应当把人当作宝贵的资源来看待,通过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人的个性不断成熟并体验到工作的在激励;4复杂人假设①内容这是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以后出现的一种体现权变思想的人性观;这一观点认为,现实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不能把所有的人者简单化和一般地归类为前述的某一种假设之下;相反地,应该看到人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表现出不同的动机和需要;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根据这种权变认识,管理者对人进行激励的措施和领导方式也就应该力图灵活多样,做到因人、因问题和因环境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领导策略;5自由发展人假设①内容这是由于20 世纪80 年代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到企业文化阶段而由此提出的;企业文化地现代管理下不为例的四大创新人本复归、产权管理、风险规避、企业文化之一,认为在破除了人身依附观念的现代企业中,由契约关系形成的雇用关系还不足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的、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平等关系,只有在这种工作环境中,人们才能自主地、酌情地处理问题,达到一种全面而自由发展自己的境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更加重视人,强调以人为本;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根据这种观点,在企业管理中:ⅰ要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以摆脱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对立局面,创造一种和谐的企业环境,消除企业内部的文化性内耗;但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服务于企业目标;ⅱ强调内部体制开放,通过内部的创新活动和加强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使企业充满活力;ⅲ强调运用价值观、习俗、礼仪以及文化网络等手段,增强企业的文化力,塑造良好企业形象;7、领导理论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工作的情境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是领导理论研究到迄今为止所形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认识;由于不同时期研究侧重点的不同,领导理论有其演进历程;1领导特质理论这种理论侧重在领导本身特质的研究上,认为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或个人特征密切相关,即认为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认为领袖人物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造就的;2领导行为理论该理论谋略用领导做什么来解释领导现象和领导效能,并主张批判领导者好坏的标准应该是其外在的领导行为,而不是内在的素质条件;由于领导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所实际表现出的领导行为,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而成为有效的领导者;该理论的代表有勒温模式、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双中心论和管理方格论;3权变领导理论该理论研究者的基本主张是,没有万能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因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不同领导方式;其代表有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和领导方式寿命周期模型;。
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 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总结第一篇:管理学原理总结简答题(5×5):第一章:1.管理概念构成的四要素:(1)管理主体(2)管理环境(3)管理客体(4)管理目标2.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1)人的管理(2)激励(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5)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第二章: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工作定额(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标准化原理(4)选择第一流的工人(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6)推行例外管理原则(7)实行职能组织制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章:1.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1)物质层,即外显层文化(2)制度层,即中层文化(3)精神层,即内隐文化2.企业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调适功能(5)辐射功能(6)组织功能(7)互益功能3.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1)分析评估(2)规划设计(3)培植塑造(4)调整完善第四章:1.目标管理(1)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方式。
它是一个组织中上级管理人员同下级管理人员,以及同员工一起制定组织目标,并把其具体化展开至组织每个部门、层次、成员,与组织内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责任和成果相互密切联系,明确地规定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职责范围,并用这些措施来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对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贡献和奖励报酬等一整套系统化的管理方式。
(2)目标管理的特点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2、目标管理既重视科学管理,又重视人的因素,强调“自我控制”。
3、目标管理促使权利下放。
4、目标管理注重成果。
2.目标管理的主要工作(工作步骤)⑴ 制定目标⑵ 执行目标⑶ 评价成果⑷ 实行奖惩⑸ 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3.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阐明不够(2)给予目标制定者的指导不够(3)目标确定困难(4)强调短期目标(5)不灵活的危险第五章:1.典型的组织结构类型(1)直线制结构(2)职能制组织结构(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5)矩阵型结构(6)控股型结构(7)网络型组织结构2.组织中集权程度与分权程度的标志(1)不同类型决策的集中程度(2)整个决策过程的集中程度(3)下属决策受控制的程度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1)正式组织的特征:1.目的性2.正规性3.稳定性(2)非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3)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作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既可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大一管理学知识点总结笔记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和管理组织活动的学科,它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方法和技巧。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系统学习了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和理解。
一、组织与管理的基础1. 组织的概念与特征: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构建的系统。
它具有目标性、有序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2. 组织的类型:组织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明确定义的组织架构,如公司、政府中的各个部门;非正式组织是指在正式组织以外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如员工之间的社交圈子。
二、组织结构与设计1. 组织结构的概念和类型: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分工安排。
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有职能型、事业型、矩阵型等。
不同的结构类型适用于不同的组织规模和目标。
2. 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应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特点来确定,同时考虑权威、责任、部门间协作等因素。
合理的组织设计能够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决策效能。
三、领导与管理1. 领导与管理的关系:领导者是组织中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人,管理者是负责组织运营和决策的人。
领导与管理相辅相成,领导是指引方向,管理是推动执行。
2. 领导风格与影响力:领导风格包括权威型、民主型和教练型等。
不同的领导风格对团队和员工产生不同的影响力,适合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四、决策与问题解决1. 决策的过程与方法:决策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决策的过程包括问题意识、收集信息、评估方案和执行等阶段,常用的决策方法有福利分析、决策树等。
2. 问题解决的技巧与策略:问题解决是指通过分析和判断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
有效的问题解决需要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技巧与策略。
五、团队与团队管理1. 团队的特点与组成:团队是由多个成员组成的工作单元,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责任和协同工作的特点。
团队成员应包括有不同技能和背景的人,以提高团队的创造力和执行力。
管理学原理期末总结一、引言管理学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组织、规划、指导和控制组织中的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本学期我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学习了很多有关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我对于组织管理和领导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其中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管理过程、组织结构和设计、决策和问题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
这些基本理论和原则为我理解和应用管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协调和控制组织中的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者需要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来管理组织。
2. 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信息处理者、决策者、人际关系者和资源分配者等四个方面。
他们需要有效地处理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与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阶段。
规划是设定组织的目标、制定计划和决策;组织是分配任务、协调资源和建立各种制度;领导是激励员工、沟通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控制是监督和评估工作进展,以及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4. 组织结构和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
组织设计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设计合适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5. 决策和问题解决决策是选择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问题解决是解决组织中的各种问题的过程。
管理者需要运用各种决策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来保证组织的运作和发展。
6.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组织员工的过程,包括招聘、培训、激励和评估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合理地利用员工的能力和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三、管理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我对于组织管理和领导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将管理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管理实践中。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笔记整理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P11、个人活动与群体活动①优化利用资源②时间管理③群体活动的方向④人的努力整合2、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①持续的群体活动是在一定形式的组织中进行的②历史的演进选择了工厂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作为管理学研究对象掌握管理的概念 P22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掌握管理的基本特征 P22①管理的目的:有效实现组织预定目标②管理的主体:具有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③管理的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④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工程掌握管理的本质 P25管理是对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其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而人的行为的可协调性是因为人的行为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理解管理的二重性 P26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是其二重性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P28①人本原理②系统原理③效益原理④适度原理理解管理的基本方法 P31理性分析+直觉判断理解管理的基本工具 P33权力+组织文化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P44有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生产劳动效率1、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①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②作业环境与条件的标准化③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2、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①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②实行职能工长制③进行例外管理掌握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P481、管理是经营的一部分,经营的六部分还有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2、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管理的14条原则:a.劳动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g.人员的报酬h.集中i.等级制度j.秩序k.公平l.人员稳定m.首创精神n.人员的团结理解韦伯的科层理论 P52权力的类型有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以法理型为基础掌握巴纳德社会系统论P54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管理人员应意识到:①职工既是独立个体又是组织成员②管理者的权威取决于指挥命令是否为下属接受③个人有自由意志但其行为也受遗传、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2、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①协作的意愿:个人自我克制交出自我行为的一部分控制权,组织给出诱因,当诱因大等于牺牲时,写作的意愿就可以达成。
管理学原理-期末总结笔记-管理学院大一第一篇:管理学原理-期末总结笔记-管理学院大一第一章:管理的导论管理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实质: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取手段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活动,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有效的管理:做好对的事管理有效性衡量;效率、效益效率:投入产出比效益:目标达成度什么事情该做,取决于价值观和目标定位如何做好,取决于方式方法的使用如何做好对的事:科学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人性假设:受雇人-会说话的工具,严加管理、经纪人-利益至上、社会人-管理要满足人的社会需求、管理人-企业活动由各种科学决策组成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分权以发挥潜能自我实现的人:理论基础-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因此管理需要建立新的机制允许工人实现价值-授权机制产生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责任原理-分工权责利以能授权、效益原理-效益为中心的理念经济社会短期长期局部整体、人本原理-尊重依靠发展为了管理的方法:经济行政法律心理学和社会学管理学:按研究对象、研究层次分类第二章:管理者的职责第一节:管理者的角色 1.管理者操作者(为自己工作负责)和管理者(为他人工作负责)管理者最大的本事是发动别人做事(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工作)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做什么:管理者的职能是围绕目标寻找各种方法,整合各种资源,并激励员工有效达成目标。
所以管理者要让下属知道目标是什么还有做事的方法 2.管理者的类型类型:高层中层基层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要有不同层次的想法及观念 3.管理者的角色德鲁克-提出管理者的角色: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人和工作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理论-人际角色(人际关系)信息角色(信息传递)决策角色(决策制定)4.管理者角色的变动组织规模大小对管理者各角色重要性有影响管理层次不同管理者角色不同1.(职能角度)层次越低从事领导时间越多2.(管理者角色角度)层次越高决策角色侧重大,人际关系侧重越小管理者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管理者角色不同:一般管理者、成功管理者(晋升速度)、有效管理者(工作成绩)第二节管理者的素质1.管理者的工作决定了组织的成败,任何有成就的管理者都离不开其优良素质2.帕金森定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3.管理者基本素质品德知识与经验智商与情商基本技能体能素质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1.早期国内管理思想 2.早期国外管理思想: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并论述劳动分工柏拉图-《理想国》-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问题3.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管理萌芽)-解决分工协作问题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经纪人假设-《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专业化分工导致效率提升:熟练度、工作承接、新机械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工人是人,而不是机器(重视人的作用,后发展为行为管理思想,人事管理之父)查尔斯·巴贝奇:作业研究-研究工作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报酬制度–生产率贡献的大小-固定工资、利润、奖金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提高效率1.“管理运动“的产生 2.科学管理理论弗里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生铁搬运实验(泰罗制的核心)、铲料试验关注:1.管理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2.工作定额原理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标准化原理5.差别计件工资制6.职能化原理:职能工长制7.例外原则8.精神革命亨利·甘特:计件奖励工资制、甘特图,同样关注和谐问题吉尔布雷斯夫妇:省略砌砖动作的研究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的性质与特征1、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普适性、可重复性,能够被学习和继承;管理的艺术性:管理实践可依据管理情境有自由发挥的空间.3、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企业的现行政策,并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层管理者:执行企业组织政策,指挥一线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工作。
基层管理者:一般只限于督导操作人员的工作,不会指挥其他管理人员。
4、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1)角色:正人际角色挂名首脑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2)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2)人际技能: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定额管理--动作研究和工时研究(2)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等)(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科学挑选和培训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①通过实践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资定额②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
(5)计划与执行分开(6)职能工长制(7)例外管理(8)“大饼”原理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一场“精神革命”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概括了企业的经营活动6种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2)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14项管理原则(Principles of management)(4)提出“法约尔跳板”原理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三种权力):(1)权力论传统的权力神授的权力(超凡权力)合理合法的权力----组织的基础(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特征4、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理论:霍桑效应:由“受注意了”所引起的效应。
管理学原理大一考知识点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组织中管理活动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和应用管理原理,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在大一的管理学课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本文将结合大一管理学课程的考点,简要介绍管理学原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如古希腊、古罗马等。
而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则与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组织管理需要紧密相关。
这一部分的考点主要包括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对象等。
二、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能管理者是组织中起着决策、规划、组织、激励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人员。
在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中,需要了解不同层级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能。
主要考点包括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的四个职能以及管理者的技能要求等。
三、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各个部门、岗位和人员之间的关系和协调机制。
学习管理学原理时,需要了解不同的组织结构类型和设计原则。
这一部分的考点包括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如功能型、分工型、矩阵型等)、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组织文化的重要性等。
四、决策与决策-making决策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在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中,需要了解决策-making 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常见的决策-making 型态,以及有效的决策-making 的方法和技巧等。
五、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
在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中,需要了解个体和群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
主要考点包括个体的动机与激励、领导与沟通、团队建设与协作等。
六、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合理的管理对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中,需要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主要考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与激励等。
七、组织变革与创新组织变革与创新是组织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中,需要了解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组织创新的类型和途径。
大一管理学知识点总结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是了解管理领域的基础和起点。
以下是对大一管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管理的定义与职能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是指设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需要采取的行动步骤;组织职能则是对工作进行分工,确定部门和岗位,以及协调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领导职能侧重于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使他们积极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控制职能是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并在出现偏差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二、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多种角色。
亨利·明茨伯格将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角色涵盖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角色有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管理者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人际技能是与他人合作和有效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则是对复杂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和制定战略的能力。
三、组织文化与环境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传统习惯和做事方式等。
它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等功能。
一个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组织的发展。
组织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又可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一般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因素;具体环境则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等。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资源、能力、文化等。
管理者需要对组织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制定适应环境变化的策略。
四、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
决策的过程通常包括识别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评估方案、选择方案和实施方案等步骤。
第一章1.管理的特征P7 简答、论述○1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理论是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因此说管理具有科学性。
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技巧性,这样看来,管理又具有艺术性。
科学性是管理的基础,艺术性是在科学性基础上的发展,二者统一,相互补充。
○2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问题,这就是管理效率。
没有效率很难达到优良的效果,而没有效果再高的效率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二者必须统一。
○3管理是维持和创新的统一:任何组织中管理工作的基本目的就是要维持组织的稳定,维持组织行为的有序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维持是管理的基本功能。
管理者必须在原有的管理水平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这就是管理的创新。
维持和创新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互相联系不可或缺的。
○4管理是理性手段和非理性手段的统一:管理者用制度约束规范组织各部门和全体成员的行为,通常称为管理的理性手段,尊重人、关心人、民主参与等称为非理性手段。
二者能更有效地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实现二者的统一。
2.管理的二重性P9 论述管理具有两重性,即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这由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决定的。
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须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
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学习、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对管理学,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有利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对我们的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管理维护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4有利于结合国情随机制宜地学习、运用及探索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篇一: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1. 学习目标第一章:理解管理内涵,熟悉管理性质,掌握管理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第二章: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管理思想吗,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理解“管理丛林”现象。
第三章:明确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掌握管理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定义计划的概念,描述计划的特征和作用,区分计划的差别,概述计划的步骤,解释战略管理的概念,说明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识别并选择组织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理解企业家精神内涵。
第五章:定义预测的概念,识别预测的特征和类别,对比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的方法,解释预测行为的过程及意义,明确时间的含义,说明有效时间管理的步骤及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阐述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概述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定义决策的概念,识别决策的特征和类型,说明决策的意义,解释决策的行为过程,掌握各种决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决策的有效性,阐明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第七章:定义组织、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的概念,区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组织,解释组织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各种组织结构的特征,了解团队结构组织、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内涵,阐明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说明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程序。
第八章:定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程序,掌握员工招聘的基本程序,对比人员选拔的两种方式,熟悉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职业发展的内涵,了解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说明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
第九章:定义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的概念,说明组织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内容、以及组织文化的塑造过程,识别引起组织变革的各种内外动因,解释对待组织变革的不同观点及组织变革的推动力量,了解人们为什么会反对变革以及排除变革阻力的方法,比较结构、技术、人员、文化等不同内容的组织变革,阐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程序,区分不同的组织变革。
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篇:管理学原理笔记管理学原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企业。
本篇笔记将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管理学原理的重要内容。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组织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它涉及到对组织结构、人员行为、决策制定、领导力等方面的研究,并提供相关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管理实践。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1. 组织:指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体系。
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分工、协调和控制机制。
2. 管理:指通过组织和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合理安排、协调和控制组织活动的过程。
3. 管理者:负责组织内部事务,并指导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4. 管理原则:指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准则和规定。
二、管理学原理的重要内容1. 效率原理:强调在组织活动中追求效率和经济性。
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有效的流程设计,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补偿原理:将薪酬与员工的工作表现相联系,通过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3. 管理层级原理:将管理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职能和责任。
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构成一个明确的管理体系。
4. 归责原理: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和权力,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5. 协调原理:强调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以实现整体目标。
6. 纪律原理:要求员工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工作任务,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
三、管理学原理的应用管理学原理在实际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组织内部的各种问题,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1. 组织设计和结构: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设计组织结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协调性。
2. 人员管理:通过管理学原理,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的行为和动机,从而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3. 决策制定:管理学原理提供了一些决策制定的方法和工具,例如决策树、决策矩阵等,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决策分析和选择。
第一章:管理的导论管理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实质: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取手段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活动,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有效的管理:做好对的事管理有效性衡量;效率、效益效率:投入产出比效益:目标达成度什么事情该做,取决于价值观和目标定位如何做好,取决于方式方法的使用如何做好对的事:科学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人性假设:受雇人-会说话的工具,严加管理、经纪人-利益至上、社会人-管理要满足人的社会需求、管理人-企业活动由各种科学决策组成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分权以发挥潜能自我实现的人:理论基础-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因此管理需要建立新的机制允许工人实现价值-授权机制产生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责任原理-分工权责利以能授权、效益原理-效益为中心的理念经济社会短期长期局部整体、人本原理-尊重依靠发展为了管理的方法:经济行政法律心理学和社会学管理学:按研究对象、研究层次分类第二章:管理者的职责第一节:管理者的角色1.管理者操作者(为自己工作负责)和管理者(为他人工作负责)管理者最大的本事是发动别人做事(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工作)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做什么:管理者的职能是围绕目标寻找各种方法,整合各种资源,并激励员工有效达成目标。
所以管理者要让下属知道目标是什么还有做事的方法2.管理者的类型类型:高层中层基层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要有不同层次的想法及观念3.管理者的角色德鲁克-提出管理者的角色: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人和工作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理论-人际角色(人际关系)信息角色(信息传递)决策角色(决策制定)4.管理者角色的变动组织规模大小对管理者各角色重要性有影响管理层次不同管理者角色不同1.(职能角度)层次越低从事领导时间越多 2.(管理者角色角度)层次越高决策角色侧重大,人际关系侧重越小管理者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管理者角色不同:一般管理者、成功管理者(晋升速度)、有效管理者(工作成绩)第二节管理者的素质1.管理者的工作决定了组织的成败,任何有成就的管理者都离不开其优良素质2.帕金森定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3.管理者基本素质品德知识与经验智商与情商基本技能体能素质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1.早期国内管理思想2.早期国外管理思想: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并论述劳动分工柏拉图-《理想国》-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问题3.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管理萌芽)-解决分工协作问题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经纪人假设-《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专业化分工导致效率提升:熟练度、工作承接、新机械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工人是人,而不是机器(重视人的作用,后发展为行为管理思想,人事管理之父)查尔斯·巴贝奇:作业研究-研究工作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报酬制度–生产率贡献的大小-固定工资、利润、奖金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提高效率1.“管理运动“的产生2.科学管理理论弗里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生铁搬运实验(泰罗制的核心)、铲料试验关注:1.管理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2.工作定额原理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标准化原理5.差别计件工资制6.职能化原理:职能工长制7.例外原则8.精神革命亨利·甘特:计件奖励工资制、甘特图,同样关注和谐问题吉尔布雷斯夫妇:省略砌砖动作的研究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
3.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关注:经营管理问题(经营管理的活动、职能和原则)1.工业经营活动分为六方面: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2.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管理人员遵循十四条原则4.管理能力可通过教育获得-建立管理理论4.行政组织理论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关注:1.权力论:组织中的三种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基于法律和理性的权力(适宜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2.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主要负责人(决策)、行政管理人员(执行上级决策)、一般工作人员(做实际工作)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1.人际关系学说(早起)梅奥-霍桑实验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结论:照明与作业效率没有单纯直接关系,但生产效率仍与某种因素有关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结论: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职工的情绪。
职工的情绪有车间环境,及车间的人群关系决定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结论: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群关系,而不是工作和待遇环境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结论:大部分员工都自行限制产量,成员中存在小派系《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人际关系学说:1.经纪人-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团体3.新型领导提高满足度-增加士气-提高效率4.工人最初对新环境的好奇会提高效率2.行为科学理论马斯洛:人本心理学家-需要层次理论-《激励与个性》《良好精神管理》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贡献:为心理学第三思潮奠定基础,确定了人本心理学的地位麦克雷戈:X-Y理论-《企业的人性方面》X理论(传统的管理观点):人性假设:经纪人管理方式:胡萝卜加大棒Y理论:人性假设: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管理方式:相信员工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两类因素:保健因素(工作环境、工作关系)、激励因素(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第四节:现代管理思想1.管理理论论丛(11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孔茨、奥·唐纳管理职能划分: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协调为本质)基本方法:职能分析社会合作系统学派:巴纳德主要观点:1.正式组织存在的三个条件:共同的目的、协作的愿望、信息的沟通2.组织继续生存取决于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是否是成员如愿达到个人的目的3.经理人员职能三条:建立和维持一套信息传递系统、善于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贡献、确定组织目标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等主要观点:1.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2.组织由各系统子要素组成3.子系统间相互依存4.组织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管理科学学派:定量管理、运作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没有一成不变的准则第四章:管理的职能—计划第一节:概述计划的概念:确定目标和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以实现目标的过程计划的内容-5W1H计划的特点:首要性、目的性、创造性、效率性、普遍性计理:限定因素原理(木桶原理)、承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计划内容体系:从具体到抽象第二节:计划编制过程机会评估-确定目标-方案寻拟和评估-方案选定-拟定引伸计划-用预算量化第三节:战略性计划概念: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间(通常是五年)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一般是由高层管理者制定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指导性计划内容:1.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2.战略环境分析-知天(一般环境)知地(行业环境)知利危,识彼(竞争对手)识己(企业内部)识长短,深谙顾客3.战略计划选择:基本战略、成长战略、防御战略第四节:计划的组织实施1.目标管理(MBO):目标设定法: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绩效反馈2.滚动计划法3.甘特图4.网络计划技术第五章:管理的职能—组织第一节:组织的概念管理学中有两方面含义:实体的组织、涉及活动过程的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活动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基本框架,划成图就是组织框架图第二节: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对组织非常重要组织的主要功能:1.明确个人的工作2.明确个人的工作关系和隶属关系3.维持所实施各项活动的相互关系4.明确组织中各部门岗位的权力有效组织的要求:强调建立以责任为中心的权责利统一的组织结构等。
第三节: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工作划分-工作归类-管理层次-职权关系第四节: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目标明确原则权责利对等原则层级合理原则合理授权原则弹性结构原则第五节: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直线型组织职能制组织直线职能制组织事业部制组织第五章:管理的职能—领导第一节:领导概念的理解内涵:领导本质是一种影响力,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使用权利向下属施加影响力的过程基础:下属的追随与服从手段:指挥、激励、沟通领导者:对于正式组织来说,是指具有一名以上下属的各级主管作用:指挥协调激励管理与领导区别:管理范围大于领导第二节: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三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目标基本特征:拥有权力权力划分:强权力(内在权力)、弱权力(组织权力)--责任是第一位的第三节:领导者品质理论早期研究:先天说-伟人说后期理论:后天说第四节:人性假设理论人性的四种假设:经济人(胡萝卜加大棒)、社会人(关心体贴)、自我实现人(提供内在激励)、复杂人(因人而定)X、Y理论超Y理论:莫尔斯和洛希不能一概而论第五节:领导方式理论勒温划分领导者行为方式:专职式、民主式、放任式领导方式连续统一理论:从独裁式领导到放任式领导之间存在多种领导方式管理方格理论:贫乏型、任务型、乡村俱乐部型、中庸之道型、团队型第六节:领导权变理论S=f(L,F,E)S是领导方式L是领导者F是追随者E是环境菲德勒模型:两种领导风格:任务导向型、关系导向型三种情境因素:上下级权力、职位权力、任务结构结论:任务导向型领导者在非常有利的情景和非常不利的情景工作更好,关系导向型领导者则在中度环境工作的更好第七章:管理的职能—控制第一节:控制的含义含义:是监督活动的过程,确保活动得以按计划完成并能够纠正各种重要的偏差常见方法:市场控制法(利用外部市场机制)层级控制法(利用行政管理和等级机制)同族控制法(利用共同标准)第二节:控制的重要性控制的过程:确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可采取的管理行动:不采取行动、纠正实际业绩、修改标准第四节:控制的类型前馈式预测、同步式控制、反馈式控制第四节:控制对管理者的意义1.有效的控制系统的十个特征2.设计控制系统时应考虑的权变因素第五节:控制失调问题控制系统没有灵活性或控制目标缺乏现实性,所产生的问题比它要防止的问题还要严重第六节:当代控制问题控制中的隐私权问题:雇员偷窃问题前馈式控制、同步式控制、反馈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