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安全小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体育安全知识小学体育安全知识大全以下是一些小学体育安全知识:1.安全地使用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上的尖锐物、有毒物体和受过强酸碱腐蚀的器材,都不得玩耍。
2.防止创伤。
加强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加强营养,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可避免骨折和扭挫伤。
3.保护视力。
室外体育必须戴眼镜,晴天应在树荫下锻炼,以避免由此发生的光线性弱视。
4.防止中暑。
夏季炎热天气,尽量在阴凉处进行户外活动,活动量以“运动后有点喘,呼吸加快,但不喘,微出汗”为度。
5.防止溺水。
教育学生不得私自下河游泳。
如要游泳,必须到游泳池或更衣室,并在家长或教练的监护下进行。
6.防止中毒。
有毒药品,如农药、化肥、杀虫剂等要放在安全地方,并要教育学生不能把这些有毒药品误入口内或涂抹到皮肤上,也不能放在口鼻附近,以防中毒。
7.禁止奔跑喊叫。
在道路上奔跑会撞伤或被车辆撞伤,在校园里奔跑会碰伤或跌伤。
8.体育器材要按顺序使用。
要按顺序使用体育器材,不得乱动或乱拿,否则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9.衣服。
衣服要宽松、柔软、舒适,以纯棉面料为宜。
10.眼睛。
要佩带眼镜,并及时检查眼镜,以免误吞。
11.创可贴。
运动中皮肤碰撞后,可应急使用。
12.号码。
衣服左胸前应缝上或别上写有电话号码的标志牌,以备迷路或发生意外时联系。
13.放学。
放学时应由家长接送,如有特殊情况一定要按时回家,不得单独行动。
14.课间活动要有所控制。
不在楼道和教室内跑,也不得在楼道和教室门口拥挤、停留。
15.遵守运动规则。
不得做危险的动作,也不得打闹或开玩笑。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安全常识1、什么样的学生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答:(1)、患有各种疾病急性期的学生;(2)、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不能上体育课和比赛,体育活动也要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适当的保健活动;(3)、患有肝炎、肾炎、肺结核等的学生,不宜参加剧烈活动;(4)、感冒发烧的学生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2、体育准备活动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1)、根据实际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出发,不可以强度太大或动作过繁。
(2)、准备部分占用的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影响基本部分的讲解和练习,避免舍本逐末的现象发生。
(3)、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做到内容和方法由易到难,动作3、体育活动后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是什么?答:(1)、不宜马上洗澡。
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分布在四肢及体表,一旦运动停止,增加的血液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如果马上洗澡,易导致血液过多地进入肌肉的皮肤,将使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
(2)、不宜贪吃冷饮。
运动后失水较多,往往口干舌燥、极想喝水,这时如喝下大量的冷饮容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等疾病。
(3)、不宜蹲坐休息。
因为运动后马上蹲下休息,不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易加重肌体的疲劳。
(4)、不宜立即吃饭。
运动时神经系统控制着肌肉活动,而管理人体内脏器官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同时全身的血液也处于运动器官处,内脏处较少,此时进食,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
(5)、不宜于大量吃糖。
速度和节奏由慢到快,动作连接及组合由简到繁。
4、怎样控制好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答:(1)、为了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在每学期开始前,总结上学期的经验,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合理编写教学计划,尽量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切勿片面或集中练习。
(2)、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符合学生的运动心律曲线,掌握课的过程与节奏,即从课的开始起,心率要逐渐上升,在课中后不出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
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当的运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育,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意志品质。
然而,在运动过程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将针对幼儿运动安全教育,提供一些基本的小常识,帮助家长和教师确保幼儿在运动中的安全。
二、幼儿运动安全的重要性1. 预防运动损伤: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身体协调性较差,容易发生跌倒、扭伤等运动损伤。
加强安全教育,有助于预防这些损伤的发生。
2.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安全教育,幼儿可以学会在运动中注意安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运动中,幼儿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应对突发情况。
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幼儿运动安全小常识1. 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1)确保场地平整、宽敞,避免有尖锐物品、水坑等安全隐患。
(2)选择专业的运动场地,如儿童公园、室内体育馆等,这些场地设施较为完善,有利于幼儿安全运动。
2. 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1)运动服装应宽松、透气,便于运动。
(2)运动鞋子应轻便、防滑,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3. 做好热身运动(1)在运动前,家长或教师应指导幼儿进行热身运动,提高身体机能,预防运动损伤。
(2)热身运动包括慢跑、关节活动等,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4.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1)根据幼儿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
(2)避免过于剧烈、高风险的运动,如高空跳跃、极限运动等。
5. 监督幼儿运动过程(1)家长或教师应全程关注幼儿的运动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的行为。
(2)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
6. 增强幼儿的急救知识(1)家长和教师应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2)在幼儿发生意外时,能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7.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1)教育幼儿在运动中注意安全,如不奔跑、不拥挤等。
小学生体育安全知识教案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体育安全的知识。
体育运动虽然让我们变得更强壮、更健康,但在运动过程中也要注意安全。
只有做好了安全防护,才能让我们享受运动的乐趣。
首先,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可以让我们的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的强度,减少运动受伤的风险。
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跑步、跳绳、摇摆手臂等,让身体热起来。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和兴趣爱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比如,如果你喜欢篮球,就要注意穿上适合篮球运动的鞋子和服装,避免因为运动不当造成受伤。
最后,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自我保护。
当我们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注意遵守规则,不要擅自尝试危险动作,避免发生意外。
如果运动中感到不适,要及时停止活动,避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总之,体育安全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希望大家在参加体育活动时都能做到安全第一,享受运动的乐趣。
让我们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此外,体育活动中也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过度疲劳和超负荷运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引发健康问题。
因此,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注意合理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适时进行休息,让身体有充分恢复的机会。
除了个人的安全防护,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场地的平整性和干净度,避免因为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而造成跌倒。
同时,体育器材也要经常检查,确保完好无损,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正确使用,避免因为器材问题而导致意外发生。
另外,体育教师和监护人员在体育活动中的监督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我们运动中存在的不正确动作或行为,避免发生意外受伤。
同时,他们也会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急救措施,保障我们的安全。
最后,我们要明确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和快乐。
在体育活动中,不要过分追求竞争和成绩,要注重享受运动的乐趣,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体育活动,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享受运动的快乐。
体育运动中的受伤预防与急救知识体育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积极影响。
然而,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受伤是无法避免的风险之一。
为了保障运动员的安全,预防受伤和学习基本急救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体育运动中的受伤预防和急救知识进行论述。
一、受伤预防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受伤的风险比较高,因此,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穿戴适当的运动装备运动装备的选择是防止受伤的第一步。
如橡胶底的鞋子可以提供良好的抓地力,减少滑倒的风险;运动护具如护膝、护腕等可以减轻肌肉和关节的负担,避免扭伤等。
2. 热身运动在开始任何剧烈运动之前,进行热身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热身运动,可以增加体温、加快心率、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减少肌肉拉伤的发生率。
3.减少过度训练的风险在进行长期的体育训练过程中,过度训练会导致肌肉疲劳,增加受伤的概率。
所以,适当安排训练计划,合理调节训练强度和休息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4. 注意运动场地的安全在进行室外运动时,要注意场地的安全性。
检查场地上是否有尖锐的物体或其他障碍物,以免造成摔倒受伤。
二、常见运动受伤与急救知识1. 扭伤与拉伤扭伤与拉伤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创伤性损伤。
当发生扭伤时,及时停止运动,采取冰敷、提高受伤部位的位置等措施,避免进一步损伤,同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2. 淤血与瘀伤淤血与瘀伤通常是因为直接撞击或摔倒等暴力创伤引起的。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先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如果瘀伤较重或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 骨折与关节脱位当发生骨折或关节脱位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保持受伤部位的位置稳定,以避免进一步伤害。
并紧急呼叫急救车或送往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救治。
4. 中暑与热衰竭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运动可能导致中暑和热衰竭等问题。
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移到阴凉通风处,给予足够的水分和休息。
若症状加重或伴有呕吐、意识丧失等情况,需紧急送医院诊治。
学生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近年来学校体育运动安全事件频发,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学校应该对给学生普及运动安全知识。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学生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希望能帮到你。
学生运动的自我保护第一、要在运动之前换上胶底运动鞋。
运动鞋弹性大、摩擦力大,而塑料皮底的鞋又硬又滑,不适宜运动时穿。
第二、要认真做好全身准备活动,否则肌肉拉伤、扭伤、骨折等都可能发生。
第三、运动前,女孩子摘下发卡、塑料或玻璃饰物,男孩子不要在衣裤内装小刀等锋利物品。
第四、要在教师或同伴的保护下做器械运动。
如单杆、双杆运动时,严格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尤其是投掷标枪、铅球时,不能擅自投出或捡回,否则有可能被击中受伤,甚至危及生命。
第五、一旦摔伤,不要急于起来,也不要乱搬动受伤同学,等校医或教师来处理。
第六、夏天运动后不要喝凉水,可以喝些淡盐水,防止中暑;运动后及时擦净汗水穿好衣服,不要立即冲凉,以防感冒。
饭前饭后及睡觉前不要做剧烈运动。
学生运动时发生伤害的处理方法(1)扭伤的处理方法扭伤多发生在四肢关节处。
在扭伤当时,可以做冷敷。
冷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毛巾沾冷水、拧干后盖在伤处,也可以有冷水淋洗伤部。
冷敷可以每隔3—4小时做一欢,每次5~8分钟。
(2)挫伤的处理方法身体被钝重的体育器械或物体碰伤称为挫伤。
挫伤的急救方法与扭伤相同。
(3)擦伤的处理方法擦伤是指身体的裸露部分与地面、墙壁或其他物体猛烈摩擦发生的伤害。
处理方法是先止血,由于血有自行凝结的能力,所以轻度擦伤时的渗出性出血,在数分钟内即可自行停止。
重度的范围大的擦伤出血量大,要立即送医院抢救,在送医院途中,要设法止血或减少出血量。
在止血过程中,切切不能用脏毛巾、手绢等物擦洗伤处,以免细菌感染。
(4)骨折的处理方法骨折是骨的损伤。
正确的急救步骤是:首先除去压在伤者身上或阻碍搬移伤者的障碍物,然后把伤者放平,固定伤肢,保暖,在移动伤者时动作要缓慢轻柔。
然后迅速送医院处理。
运动安全知识 安全是体育运动教学的基本前提。
那么你对运动安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运动安全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运动安全⼩知识 ⼀、运动前应注意些什么: 1、运动前不要饱⾷,最好在运动前2⼩时吃⼀些⽜⾁或瘦猪⾁,但不建议吃油腻膨化⾷品; 2、在运动前不要喝⼤量的⽔,建议可⼩⼝饮⽤少量⽣理盐⽔; 3、不要穿软底鞋参加跑步、跳⾼、跳远之类运动,鞋带不要太长; 4、前⼀天晚上应尽早休息,检查⼀下运动装备,做⼀些通常能使⾃⼰快乐的事 ⼆、运动后应注意些什么 1、运动后如何科学饮⽔: 运动不仅消耗能量,也消耗⽔分,尤其夏⽇进⾏运动,往往⼝⼲⾆燥,该如何补充体内丢失的⽔分,也是需要注意的⼀个⽅⾯。
第⼀是饮⽔的质量问题。
应尽量不喝各种饮料,诸如汽⽔之类;要喝⽩开⽔,或者绿⾖汤,或1%的淡盐⽔等,以去热除暑,及时补充体内由于⼤量出汗⽽丢失的钠。
第⼆就是忌服过冷的⽔。
因为平时⼈的体温在37℃左右,经过运动后,可上升到39℃左右,如果饮⽤过冷的⽔,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
第三是饮⽔的量。
运动中出汗多,需饮⽤的⽔量⾃然⼤,但不能⼀次喝⾜,要分次饮⽤。
⼀次饮⽔量⼀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少间隔15分钟。
另外饮⽔速度要慢,不可过猛。
2、运动后五不宜: 第⼀是不宜⽴即吸烟。
运动后马上吸烟,吸⼊肺内的空⽓中混⼊⼤量的烟雾,⼀⽅⾯将减少氧量,另⼀⽅⾯将因供氧不⾜出现胸闷、⽓喘、头晕、乏⼒等。
有资料表明,⾝体疲乏时吸烟的危险⽐平时更⼤。
第⼆是不宜马上洗澡。
运动时体内⼤量⾎液分布在四肢及体表,⼀旦运动停⽌,增加的⾎液量还要持续⼀段时间,此时如果马上洗澡,易导致⾎液过多地进⼊肌⾁的⽪肤,将使⼼脏和⼤脑的供⾎不⾜。
第三是不宜贪吃冷饮。
运动后失⽔较多,往往⼝⼲⾆燥、极想喝⽔,这时如喝下⼤量的冷饮容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等疾病。
第四是不宜蹲坐休息。
运动安全小知识10条运动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都有益处。
但如果运动不当,不仅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可能会导致各种运动伤害,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在进行运动时,了解一些运动安全小知识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所知道的10条运动安全小知识。
1. 注意热身:在进行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之前,我们都需要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
这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的强度,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减少运动搭配带来的伤害。
2. 不要过度训练:虽然运动对于身体健康非常有益,但是如果训练过度,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过度训练可能会导致过度疲劳、扭伤、拉伤等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
3. 选择合适的运动服: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透气性好、舒适的服装,并尽量选择质地柔软的运动服。
运动服应该与我们进行的运动相匹配,并且应该注意服装的轻便性,防止过重的衣服影响我们的运动能力。
4. 善于使用护具: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保护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头部、手肘、膝盖等关节部位。
出现危险情况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使用相应的护具来保护身体。
5. 注意饮食与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在进行运动时,我们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体液。
因此,保持一个适当的饮食和水分摄入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多喝水,增加摄入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
6.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地点:在进行运动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天气、环境和个人身体状况等因素。
如果天气较热或者气候条件较差,我们应尽可能避免在户外进行高强度的运动。
同时,我们应选择运动的场所,尽量避免人流量过多或者空间过小的场所。
7. 注意接受运动指导:如果我们是运动初学者,或者是进行一些比较高强度的运动,最好选择一位专业的运动指导来指导我们的运动。
他们能够根据我们的身体情况和个人需求,制定适合我们的训练计划和指导我们运动的技巧。
8. 注意运动的心态:在进行运动时,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保持一个平和、自信的心态。
体育安全小知识运动的注意事项体育活动多是全身性运动,活动量大,还要运用很多体育器械,如跳箱,单双杠,篮球,足球,,各种球、、、、、、所以为了安全,衣着有一定的讲究。
1、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徽,证章等。
2、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3、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
4、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
5、患有近视眼的,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体育活动,就尽量不要戴眼镜。
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
6、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
7、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
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
体育运动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
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
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或专业教练的指导助跑、起跳。
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
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铅球、铁饼、标枪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进行,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这些体育器材有的坚硬沉重,有的前端装有尖利的金属头,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击中他人或者自己被击中,造成受伤,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4、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如果直接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会伤及腿部关节或后脑。
做单、双杠动作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双手握杠时不打滑,避免从杠上摔下来,使身体受伤。
5、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跃训练时,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其他成年人在器械旁站立保护。
6、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垫上运动的项目,做动作时要严肃认真,不能打闹,以免发生扭伤。
体育运动安全防范知识
一、体育运动伤害发生得因素
1、认识不足
对运动伤害预防得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或措施不当,及易导致运动伤害得发生。
2、准备活动不足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瞧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1)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得体育运动,及易造成肌肉损伤、肌腱扭伤,韧带拉伤等运动伤害;(2)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得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就进行运动,易对器官功能造成伤害;(3)准备活动内容不得当或准备活动过量,致使准备活动无效或身体功能有所下降。
3、心理状态不良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急燥,恐惧、害羞、麻痹、缺乏经验或不自量力,也容易导致伤害事故。
4、气候不宜
过高得气温与潮湿得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得冬季易发生冻伤或其它伤害事故。
5、体质与素质不佳
身体素质低、体质弱,体育基础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运动得需要,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6、行为不规范
违反体育运动规律、纪律、规定与要求,也就是造成身体伤害事故得原因。
二、体育运动应该注意得安全事项
(一)运动前准备好
1、检查自己得身体情况
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得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得保健措施。
切忌有心脏病或其她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得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1)体温增高得急性疾病;
(2)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与胃肠疾病)得急性阶段;
(3)凡就是有出血倾向得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4)恶性肿瘤;
(5)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6)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得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得项目锻炼。
2、检查场地与器材
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与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
要注意场地中得不安全因素,如场地就是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得松散度、就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就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得完好度等。
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3、做好运动准备
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得或玻璃得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
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为什么要做热身准备活动?
就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得惰性,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得机会。
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动作失调等现象。
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就是引起运动损伤得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量不足,在这样得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及易造成运动损伤,甚至导致伤害事故。
(二)运动时讲科学
1、要掌握动作要领
在体育运动中,了解与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达到体育锻炼得目得,而且还能消除心理上得恐惧,增强自信心,避免不必要得伤害。
2、要正确使用器材
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得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
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一些体育器械(如铅球、实心球等)得使用中,要注意选择适当场地,确保自身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及她人安全。
3、运动负荷要适当。
参加体育活动要根据身体素质条件,选择最有利于增强体质得运动负荷。
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小到大。
负荷过小,对身体作
用不大;负荷过大,会损害身体;只有适宜得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三)运动后要恢复
1、认真做恢复整理活动
做恢复整理活动得目得就就是使人体更好得从紧张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放松身心。
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就会造成暂时性得贫血,产生心慌、晕倒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2、自我检查运动反应
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出现心慌、头晕,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调整与休息。
运动后经过合理得休息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
3、适当补充能量
参加体育运动要消耗大量得能量,所以在运动后(运动前也应适当补充能量)要科学饮食,保证身体得需要,确保取得最佳得锻炼效果。
(1)半小时至1小时后进餐。
(2)避免喝含有咖啡因得饮料。
(3)5至10分钟后饮水(含盐)。
体育运动安全口诀:
体育运动到操场,检查场地与器材;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运动前要做热身,活动四肢扭扭腰;运动前后喝点水,剧烈运动要适量;遵守规则讲文明,危险动作杜绝掉;运动全部结束后,恢复整理要做好。
科学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
相反,体育运动如果做不到科学、合理、安全,就不能达到运动目得,运动不当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懂得一些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掌握一定得安全防范知识,养成良好得安全运动习惯,就会达到健康身心得目得。
足篮排简介
1、足球,全球体育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得单项体育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
以脚支配球为主,但也可以使用头、胸部等部位控球(除守门员外,其她队员不得用手或臂触球;守门员只能在己方
禁区内,能用手或臂触球,不可以在大禁区外用手接球),标准得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得草地球场上进行攻守得体育运动项目。
现代足球则起源于英国,距今已经有200多年得历史了。
2、篮球,英文(basketball),起源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就是1891年12月21日由詹姆士·奈史密斯创造,就是奥运会核心比赛项目,就是以手为中心得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
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现译名为美国春田大学,Springfield College)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
1896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并且2002年姚明以状元得身份入选NBA,开启了中国篮球新得狂潮。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
1936年,篮球在柏林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职业选手可以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
主要得国际性篮球组织就是成立于1932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得国际篮球联合会(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
当今世界篮球水平最高得联赛就是美国篮球职业联盟(NBA)比赛。
3、排球(volleyball)就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得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
排球运动使用得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与足球相似。
这项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叫威廉·G·摩根得体育工作人员发明得。
初期,排球被称为Mintonette(小网子之意)。
1896年,霍尔斯泰德教授根据比赛特点,提议改为Volleyball(空中击球),即现代国际通用名称Volleyball(排球)。
当时得正式用球圆周为25~27英寸(约63、5~68、8厘米),重量为9~12盎司(约255~346克)。
现代国际比赛用球得材料与制作工艺有很大改变,但球得规格还与以前差不多。
1986年,中国女排在极为困难得情形之下出征,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以8战8胜得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得队伍。
1981年首夺世界杯;1982年秘鲁世锦赛再度登顶;
1984年折桂洛杉矶;1985年再夺世界杯;
1986年荣膺五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