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日光灯功率因素改善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2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日光灯功率因素改善实验
日光灯是家庭中常用的电灯,由于技术在不断改进,普通日光灯的节省能源效果已经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本实验旨在探讨节能日光灯的功率因数怎样优化更高效。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多个参数来改善日光灯的功率因数。
本实验分为2个实验,在实
验1中,利用反激程序调整电源输出,使ZVS(Zero Voltage Switching)工作在稳定状态,以改善功率因素;实验2则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采用PFC(Power Factor Compensation)技术将电源的功率因数提高至较高的水平。
实验1:
实验1的目的是调整反激变换器以改善功率因数。
第一步是测量日光灯工作时的功率
因数,得到的功率因数为0.77。
接下来,采用电路调试仪调整反激转换器的电阻值,使输出频率保持49KHZ,然后重新校准功率因数,得到最优功率因数为0.89。
在实验2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功率因数,便增加了一个PFC控制电路,通过调整电阻值,准确控制PFC电路,将电源的功率因数提高至0.93。
最终,设计采用了反激控制和PFC技术,将电源的功率因数从0.77提高至0.93。
显然,可以节省更多的能源,进一步提高电路的性能。
本实验通过采用反激控制和PFC技术,有效改善了日光灯的功率因数,进而节省能源,提升了系统的效率。
本实验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潜在的系统提供有用的参考,从而提高现有
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是为了了解日光灯的电路原理,以及通过不同方式提高日光灯的功率因数,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2.实验原理:日光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照明灯具,其原理是通过放电管中的气体放电来产生紫外线,同时紫外线通过荧光粉的激发产生可见光线。
在电路方面,日光灯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电路、点火电路和预热电路。
其中,电源电路主要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工作电压和电流,电路中通常采用交流电源。
点火电路则是为了在启动时提供足够的高压,以便放电管内部形成气体放电和紫外线辐射,最终点亮日光灯。
预热电路则是为了提供足够的预热电流,以便减小放电管的点火电压。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提高日光灯的功率因数,其中功率因数是指电路中所消耗的有用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
功率因数越高,电路的能量利用效率也就越高。
在日光灯电路中,功率因数主要受到电容器的影响。
常规日光灯中的电容器通常采用交流电容器,其功率因数较低,只有0.5-0.7左右。
因此,为了提高日光灯的功率因数,我们需要通过改进电路中的电容器来实现。
有几种提高日光灯功率因数的方法,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1)更换电容器:我们可以通过更换高效的交流电容器或相控交流电容器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
相控交流电容器比较适合纠正交流电路因为电感而导致功率因数下降的问题。
(2)串联电感:我们可以在电路中增加合适的电感,以降低电路中负载电流的频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3)使用电子镇流器:电子镇流器相对传统的电子镇流器来说,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可以大大减小电路中的损耗和浪费。
3.实验过程:本次实验主要选用更换电容器和串联电感两种方法来提高日光灯的功率因数。
具体步骤如下:(1)连接电路:我们首先按照实验装置要求,连接好日光灯的电路。
(2)记录数据:我们记录下日光灯启动前和启动后的功率因数、功率、电流、电压等数据,作为基准数据。
(3)更换电容器:接下来我们将原来的电容器更换为高效的相控交流电容器,再次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六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验证单相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关系的理论;2.了解日光灯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安装方法;3.了解用电容器改善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4.学习功率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大部分是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较低,为提高电源的利用率和减少供电线路的损耗,往往采用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的方法,来进行无功补偿,以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
日光灯电路为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一般在0.3~0.4左右,在本实验中,利用日光灯电路来模拟实际的感性负载观察交流电路的各种现象。
1.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如图6-1所示,日光灯电路由荧光灯管、镇流器和启辉器三部分组成:(1)灯管:日光灯管是一根玻璃管,它的内壁均匀地涂有一层薄薄的荧光粉,灯管两端各有一个阳极和一根灯丝。
灯丝由钨丝制成,其作用是发射电子。
阳极是两根镍丝,焊在灯丝上,与灯丝具有相同的电位,其主要作用是当它具有正电位时吸收部分电子,以减少电子对灯丝的撞击。
此外,它还具有帮助灯管点燃的作用。
灯管内还充有惰性气体(如氮气)与水银蒸汽。
由于有水银蒸汽,当管内产生辉光放电时,就会放射紫外线。
这些紫外线照射到荧光粉上就会发出可见光。
(2)镇流器:它是绕在硅钢片铁芯上的电感线圈,在电路上与灯管相串联。
其作用为:在日光灯启动时,产生足够的自感电势,使灯管内的气体放电;在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限制灯管电流。
不同功率的灯管应配以相应的镇流器。
(3)启辉器:它是一个小型的辉光管,管内充有惰性气体,并装有两个电极:一个是固定电极,一个是倒“U ”形的可动电极,如图6-3所示。
两电极上都焊接有触头。
倒“U ”形可动电极由热膨胀系数不同的两种金属片制成。
点燃过程:日光灯管、镇流器和启辉器的联接电路如图6-1所示。
刚接通电源时,灯管内气体尚未放电,电源电压全部加在启辉器上,使它产生辉光放电并发热,倒“U ”形的金属片受热膨胀,由于内层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大,双金属片受热后趋于伸直,使金属片上的触点闭合,将电路接通。
日光灯电路实验报告篇一:日光灯电路改善功率因素实验报告日光灯电路改善功率因素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提高功率因素的方法;2、通过测量日光灯所消耗的功率,学会瓦特表;3、学会日光灯的连线方法。
实验仪器8W日光灯装置(灯管、镇流器、启辉器)一套,功率表,万用表,可调电容箱,开关,导线若干实验原理用P、S、I、V分别表示电路的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总电流和电源电压。
按定义电路的功率因数cosα=P/S=P/IU。
由此可见,在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电路的功率因数越高,它占用电源(或供电设备)的容量S就越少。
日光灯电路中,镇流器是一个感性元件(相当于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它是一个感性电路,切功率因数很低,约0.5-0.6。
提高日光灯电路(其它感性电路也是一样)功率因素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定容量的电容器。
测试电路图实验数据表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容的增大,功率因数也增大,当超过一定范围,功率因数随着电容的增大而减少。
篇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参考稿电子实验报告一般有一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一、实验项目名称:(格式如:实验几XXX实验)二、实验目的要求:(可照抄指导书或教师给出的内容,亦可根据做预习和思考题后自己添加)三、实验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型号及台套数,应根据实际使用设备记录其型号、台套数)四、实验原理:(简述主要原理内容)五、实验内容与步骤:(包括实验线路连接图)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七、实验体会或对实验的改进设想等(没有可不写)我将电工电子技术要做的实验报告做了个格式示范附后,供大家参考,请每个同学参考此格式,将自己的实验报告完成。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篇三:日光灯实验报告1.4 单相电路参数测量及功率因数的提高1.4.1 实验目的1.掌握单相功率表的使用。
2.了解日光灯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线路的连接。
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日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4.7 日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的提高4.7.1实验目的1(熟悉日光灯的接线方法。
2(掌握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以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原理。
4.7.2实验任务4.7.2.1基本实验1(完成因无补偿电容和不同的补偿电容时电路中相关支路的电压、电流以及电路的功率、功率因数的测量和电路的总功率因数曲线cosθ′=f(C)的测量。
并测出将电路的总功率因数提高到最大值时所需补偿电容器的电容值。
(日光灯灯管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30W。
)2(完成图4-7-1所示点亮日光灯时所需电压U点亮和日光灯熄灭时电压U熄灭的测量。
3(定量画出电路的相量图。
完成镇图4-7-1流器的等效参数RL、L的计算。
4.7.2.2扩展实验保持U=220V不变,当电路并联最佳电容器后使得总功率因数达到最大时,在电容器组两端并入20W灯泡,通过并入灯泡的个数,使得总电流I与无并联电容时的I值大致相同,记录此时I、IC、IL、P以及流入灯泡的电流值。
4.7.3实验设备1(三相自耦调压器一套 2. 灯管一套 3(镇流器一只 4. 起辉器一只 5.单相智能型数字功率表一只 6. 电容器组/500V 一套 7. 电流插座三付 8. 粗导线电流插头一付 9. 交流电压表(0~500V) 或数字万用表一只 10(交流电流表(0~5A) 一只 11(粗导线若干4.7.4 实验原理1(日光灯电路组成日光灯电路主要有灯管、启辉器和镇流器U,组成。
联接关系如图4-7-2所示。
2(日光灯工作原理接通电源后,启辉器内固定电极、可动电极间的氖气发生辉光放电,使可动电极的双金图4-7-2 日光灯电路图属片因受热膨胀而与固定电极接触,内壁涂有荧光粉的真空灯管里的灯丝预热并发射电子。
启辉器接通后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缩与固定电极断开,此时镇流器将感应出瞬时高电压加于灯管两端,使灯管内的惰性气体电离而引起弧光放电,产生大量紫外线,灯管内壁的荧光粉吸收紫外线后,辐射出可见光,发光后日光灯两端电压急剧下降,下降到一定值,如40W 日光灯下降到110V左右开始稳定工作。
实验四日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理解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2.学习感性负载电路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与方法3.熟悉日光灯的工作原理与实际电路连接二.预习要求1.熟悉R、L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2.在R、L串联与C并联的电路中,你准备如何求cosφ值3.预习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启动过程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中RL串联电路用日光灯代替,日光灯原理电路如图4-1所示。
图4-1灯管工作时,可以认为是一电阻负载。
镇流器是一个铁心线圈,可以认为是一个电感量较大的感性负载,两者串联构成一个RL串联电阻,日光灯起辉过程如下:当接通电源后,启动器内双金属片动片与定片间的气隙被击穿,连续发生火花,双金属片受热伸长,使动片与定片接触。
灯管灯丝接通,灯丝预热而发射电子,此时,启动器两端电压下降,双金属片冷却,因而动片与定片分开。
镇流器线圈因灯丝电路断电而感应出很高的感应电动势,与电源电压串联加到灯管两端,使管内气体电离产生弧光放电而发光,此时启动器停止工作,(因启动器两端所加电压值等于灯管点燃后的管压降,对40W管电压,只有100V左右,这个电压不再使双金属片打火)。
镇流器在正常工作时起限流作用。
日光灯工作时整个电路可用图4-2等效串联电路来表示。
图4-2四.实验设备名称数量型号1.三相空气开关1块 30121001 2.三相熔断器1块 30121002 3.单相调压器1块 30121058 4.日光灯开关板1块 30121012 4.日光灯镇流器板带电容1块 30121036 5.单相电量仪1块 301210986. 安全导线与短接桥若干P12-1和B511五.实验步骤1.按图4-1接好线路,接通电源,观察日光灯的启动过程。
2.测日光灯电路的端电压U,灯管两端电压UR 、镇流器两端电压URL、电路电流I以及总功率P、灯管功率PR 、镇流器功率PRL。
数据记录于表4-1。
表4-1流I,日光灯电流IRL ,电容电流IC以及总功率P之值,记录于表4-2。
实验四改善功率因数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机电路连接方法。
2.通过测量电路功率,进一步掌握功率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改善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
二﹑原理说明1.日光灯电路机工作原理日光灯电路主要有日光灯管、镇流器、启辉器等元件组成,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灯管两端有灯丝,管内充有惰性气体(氩气或氪气)及少量水银,管壁涂有荧光粉。
当管内产生弧光放电时,水银蒸汽受激发,辐射大量紫外线,管壁上的荧光粉在紫外线的激发下,辐射出接近日光的光线,日光灯的发光效率较白炽灯高一倍多,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光源之一,日光灯产生弧光放电的条件,一是灯丝要预热并发射电子,二是灯管两端需要加一个较高的电压使管内气体击穿放电,通常的日光灯管本身不能直接接在220伏电源上使用。
启辉器有两个电极,一个是双金属片,另一个是固定片,二极之间并有一个小容量电容器。
一定数值的电压加在启辉器两端时,启辉器产生辉光放电,双金属片因受热伸直,并与静片接触,而启辉器因动片与静片接触,放电停止,冷却且自动分开。
镇流器是一个带铁芯的电感线圈。
电源接通时,电压同时加到灯管两端和启辉器的两个电极上,对于灯管来说,因电压低不能放电;但对于启辉器,此电压则可以起辉、发热,并使双金属片伸直与静片接触。
于是有电流流过镇流器、灯丝、和启辉器,这样灯丝得到预热并发射电子,经1-3秒后启辉器因双金属片冷却,使动片与静片分开。
由于电路中的电流突然中断,便在镇流器两端产生一个瞬时高电压,此电压与电源叠加后加在灯管两端,将管内气体击穿而产生弧光放电。
灯管点燃后,由于镇流器的作用,灯管两端的电压比电源电压低很多,一般在50~100V 。
此电压已不足以使启辉器放电,故双金属片不会再与静片闭合。
启辉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自动开关 。
镇流器在灯管启动时产生的高压,有启动前预热灯丝及启动后灯管工作时的限流作用。
日光灯电路实质上是一个电阻与电感串联电路。
日光灯与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三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三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2.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与方法二、实验器材1.1台型号为RTDG-3A或RTDG-4B 的电工技术实验台2.1根40W日光灯灯管3.1台型号为RTZN13智能存储式交流电压/电流表4.1个型号为RTDG-08的实验电路板,含有镇流器、启辉器、电容器组三、实验内容测量日光灯电路有并联电容和没有并联电容这两种情况下的功率因数,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四、实验原理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功率因数的高低关系到交流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力设备能否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提高交流电源的利用率,减少线路的能量损耗,可采取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容量的补偿电容,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
并联了补偿电容器 C 以后,原来的感性负载取用的无功功率中的一部分,将由补偿电容提供,这样由电源提供的无功功率就减少了,电路的总电流? 也会减小,从而使得感性电路的功率因数cos φ得到提高。
图4-1 日光灯电路原理图五、实验过程1. 日光灯没有并联电容时的操作过程(1) 先切断实验台的总供电电源开关,按照实验电路图4—1来连线。
用导线将调压器输出相线端、总电流测量插孔、日光灯电流测量插孔、镇流器、日光灯灯丝一端、启辉器、日光灯灯丝另一端、调压器输出地线端按顺序联接到实验线路中。
(2) 用导线将电容器电流测量插孔与电容器组串联再与上述日光灯电路并联,并将电容器组中各电容器的控制开关均置于断开位置。
注意,电容器电流测量插孔应联接在总电流测量插孔的后面。
(3) 实验电路接线完成后,需经过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4) 将安装在电工实验台左侧面的自耦变压器调压手柄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底。
(5) 闭合实验台的总供电电源开关,按下启动按键。
(6) 按下调压按键,使实验台的调压器开始工作,这时实验台上的三相电压表显示调压器的输出电压。
日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日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电能的消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能源浪费,我们需要关注电路的功率因数。
本实验旨在研究日光灯电路中功率因数的提高方法,以期能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日光灯电路中功率因数的提高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
二、实验原理1. 功率因数的定义功率因数是指电路中有用功与视在功之比,用来衡量电路的有效使用程度。
功率因数的理论范围在0到1之间,数值越接近1,说明电路的有用功越高,能源利用效率越好。
2. 日光灯电路日光灯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照明电路,由电源、镇流器和灯管组成。
在传统的日光灯电路中,功率因数通常较低,这会导致电能的浪费。
三、实验步骤1. 搭建传统日光灯电路按照传统的日光灯电路连接方式,搭建一个基础电路,包括电源、镇流器和灯管。
2. 测量功率因数使用功率因数测试仪,测量传统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3. 安装功率因数改善装置在电路中加入功率因数改善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电容器或电感器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进行安装。
4. 测量改进后的功率因数使用功率因数测试仪,再次测量改进后的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传统日光灯电路和改进后电路的功率因数。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传统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较低,通常在0.5左右。
这是由于电路中存在电感元件,导致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相位差,使得功率因数降低。
2. 安装功率因数改善装置后,电路的功率因数得到了明显提高。
改进后的电路功率因数通常能达到0.9以上,有些甚至可以接近1。
这是因为功率因数改善装置通过补偿电路中的电感元件,使得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减小,从而提高了功率因数。
3. 通过对比传统电路和改进后电路的功率因数,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功率因数改善装置的有效性。
日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电容矫正技术,改善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电路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实验原理日光灯电路中,对于电感型补偿器,其所产生的反向电路能量,会导致电路中出现较大的无功功率,从而使得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降低。
这会导致电网负荷增加,影响电网稳定性。
因此,日光灯电路采用电容矫正技术,将无功功率转化为有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
电容矫正技术的原理是,在电路中添加一定电容,使得电路中所产生的无功功率,可以通过电容的储能作用,转化为有功功率。
这样,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得以提高。
实验步骤1. 将实验所需的设备接好,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阻、电容等。
2. 将日光灯电路连接到电阻和电容上,使其能够产生大量的无功功率。
3. 记录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并且利用示波器来观测电路的波形。
4. 随后,将电容矫正电路添加到日光灯电路中,并再次记录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5. 通过对两次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电容矫正技术对于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能够产生的影响。
实验结果经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没有电容矫正电路时,电路中的无功功率约占总功率的35%。
而添加电容矫正电路之后,这一比例下降到了约10%。
同时,整个电路经过电容矫正之后,功率因数明显提高了。
经过分析,我们得到的结构是,电容矫正技术能够使得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得以提高,从而降低能耗。
另一方面,电容矫正技术也能够改善电路中的无功功率问题,促进电路的稳定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 电容矫正技术能够提升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降低能耗,提高电路的效率。
- 电容矫正技术能够改善电路中的无功功率问题,促进电路的稳定性。
-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日光灯电路中的相关知识,对电路的运行原理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电容矫正技术对于日光灯电路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它能够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和稳定性,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更好地满足了能源节约的需求。
日光灯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日光灯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引言:日光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照明设备,但是它的功率因数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功率因数是指电路中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它反映了电路中有功功率的利用程度。
功率因数越高,电路的效率越高,能量的损耗越小。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日光灯电路中的电容大小,提高日光灯的功率因数,从而提高电路的效率。
实验原理:日光灯是一种交流电灯,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的方式发光。
在日光灯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波形不同,电流的波形是正弦波,而电压的波形是由电流波形经过电感和电容的作用后形成的。
电容是一种存储电荷的元件,它具有储存电能的能力。
当电流通过电容时,电容会吸收电流的能量,然后在电流方向改变时释放出来。
通过改变电容的大小,可以改变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日光灯、电容器、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等。
2. 搭建实验电路:将电容器连接到日光灯电路中,注意正确连接正负极。
3. 测量电流和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4. 记录数据:记录不同电容大小下的电流和电压值。
5. 分析数据: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功率因数,并比较不同电容大小下的功率因数差异。
6. 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在没有电容器的情况下,日光灯的功率因数较低,约为0.6。
2. 随着电容器容量的增加,日光灯的功率因数逐渐提高。
3. 当电容器容量达到一定数值后,日光灯的功率因数基本稳定在0.9左右。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1. 电容器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日光灯的功率因数,从而提高电路的效率。
2. 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功率因数的提高效果越好,但是容量过大也会增加电路的成本和体积。
3.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电容器容量,以平衡功率因数的提高和成本的考虑。
实验四 改善功率因素实验一、实验目的1. 认识提高功率因素的意义,了解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素的方法。
2. 熟悉日光灯电路接线与工作原理,测量与研究日光灯各部分电压、电流的关系。
3. 学会用万用表测交流电流、交流电压。
二、实验设备日光灯电路实验板,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一) 日光灯电路的组成日光灯电路由日光灯管、镇流器、启辉器及开关组成,如图4-1所示。
(二) 日光灯发光原理及起动过程在图9-1中当接通电源后,电源电压(220V )全部加在启辉器静触片和双金属片两级间,高压产生强电场使氖气放电(红色辉光),热量使双金属片伸直与静触片连接。
电流经镇流器、灯管两端灯丝及启辉器构成通路。
灯丝流过电流被加热(温度可达800~10000C )后产生热电子发射,释放大量电子,致使管内氩气电离,水银蒸发为水银蒸气,为灯管导通创造了条件。
由于启辉器玻璃泡内两电极的接触,电场消失,使氖气停止放电。
从而玻璃泡内温度下降, 双金属片因冷却而恢复原来状态,致使启辉电路断开。
此时, 由于整流器中的电流突变,在整流器两端产生一个很高的自感电动势, 这个自感电动势和电源电压串联叠加后,加在灯管两端形成一个很强的电场,使管内水银蒸气产生弧光放电, 工作电路在弧光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激发了灯管壁上的荧光粉使灯管发光, 由于发出的光近似日光故称为日光灯. 在日光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 由于整流器的作用加在启辉器两级间的电压远小于电源电压, 启辉器不再产生辉光放电, 既处于冷态常开状态, 而日光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三) 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素电感性负载由于有电感L 的存在, 功率因素都较低,因此必须设法提高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素。
常用的方法是在电感性负载的两端并联一个容量适当的电容器, 图4-2电路图及图4-3向量图说明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素原理。
图4-2 电路图 图4-3 向量图日光灯电路可近似地当作RL 串联电路看待。
并联电容器前电路的功率因素cos ϕ1较低,并联适当的电容器后, 功率因素可大大提高(cos ϕ1可提高到0.9左右)。
日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日光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习日光灯的电路结构及其功率因数提高方法。
3.验证功率因数对电网负荷的影响。
实验原理:1.日光灯电路结构:一个标准的日光灯电路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a.预热器:起点开关打开后,预热器将产生高压电场,使汞蒸气开始放电,这时灯管两端的热灯丝将产生红外线热辐射,加速汞蒸气电离并发生荧光放电。
b.匹配电抗:主要用于控制电流大小,使其逐渐升高,从而起到保护灯管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c.预热器电抗:通过两个电抗线圈来控制电流大小,使其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d.并联电容:用于提高功率因数。
2.功率因数提高方法:在日光灯并联电容的电路中,若将并联电容的容值增大,则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实验装置:1.日光灯电路板2.多用电表3.并联电容器4.安全工具箱实验步骤:1.打开安全工具箱,检查电路板的连接是否正确。
2.打开日光灯开关,观察灯管是否正常发亮。
3.在日光灯并联电容中间插入一个并联电容器,记录电表读数。
4.更换容值更大的并联电容器,记录电表读数。
5.记录每个并联电容器的电容值,并计算功率因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在日光灯电路中,容值大的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了不同容值的并联电容对应的功率因数。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日光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习了日光灯电路的结构及其功率因数提高方法。
我们发现,通过更换更大容值的并联电容器,可以显著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从而对电网负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对于推动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日光灯电路的基本原理,研究不同电路对功率因数的影响,并探究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日光灯电路日光灯电路主要由镇流器、启动器和灯管组成。
镇流器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限制通电时的电流大小。
启动器则是在通电时提供高压,使灯管放出气体,点亮灯管。
灯管则是利用气体放电来产生紫外线,从而激发荧光粉发出可见光。
2. 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是指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其值在0到1之间。
当负载为纯阻性负载时,功率因数为1;当负载为纯感性负载时,功率因数为0;当负载为混合负载时,功率因数介于0和1之间。
3.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数可以采用补偿电容法或补偿线圈法。
补偿电容法是通过并联一个适当大小的电容器来抵消感性元件带来的无功功率;补偿线圈法则是通过串联一个适当大小的线圈来抵消电容元件带来的无功功三、实验器材1. 镇流器2. 启动器3. 灯管4. 电容器5. 电阻箱6. 万用表四、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 将电路连接如图1所示,记录灯管亮度和功率因数。
2. 分别改变电容器的大小,记录灯管亮度和功率因数。
3. 将电路连接如图2所示,记录灯管亮度和功率因数。
4. 分别改变电阻箱的大小,记录灯管亮度和功率因数。
5.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不同电路下的功率因数曲线图,并分析不同电路对功率因数的影响以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电容器对功率因数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不同电容器下的功率因数曲线图(见图3),可以发现随着电容器大小增加,功率因数也随之增加。
这是由于补偿电容法能够抵消感性元件带来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功率因2. 不同电阻箱对功率因数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不同电阻箱下的功率因数曲线图(见图4),可以发现随着电阻箱大小增加,功率因数也随之增加。
这是由于在串联补偿线圈法中,电阻箱能够抵消电容元件带来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功率因数。
实验题目: 日光灯电路改善功率因数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2、通过测量日光灯电路所消耗的功率,学会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3、学会日光灯的接线方法。
二、实验原理用P 、S 、I 、V 分别表示电路的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总电流和电源电压。
按定义电路的功率因数IUPS P ==ϕcos 。
由此可见,在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电路的功率因数越高,它占用电源(或供电设备)的容量S 就越少。
日光灯电路中,镇流器是一个感性元件(相当于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它是一个感性电路,且功率因数很低,约0.5—0.6。
提高日光灯电路(其它感性电路也是一样)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定容量的电容器。
如图7-1所示:图7-1 图7-2图7-1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电路 图7-2 并联电容后的相量图图7-1中L 为镇流器的电感,R 为日光灯和镇流器的等效电阻,C 为并联的电容器,设并联电容后电路总电流I &,电容支路电流CI &,灯管支路电流RL I &(等于未并电容前电路中的总电流),则三者关系可用相量图如图7-2所示。
由图7-2知,并联电容C 前总电流为RL I &,RL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Lϕ,功率因数为L ϕcos ;并联电容C 后的总电流为I &,I &与总电压U&的相位差为ϕ,功率因数为ϕcos ;显然ϕcos >L ϕcos ,功率被提高了。
并联电容C 前后的有功功率ϕϕcos cos IU U I P L RL ==,即有功功率不变。
并联电容C 后的总电流I &减小,视在功率I U S =则减小了,从而减轻了电源的负担,提高了电源的利用率。
三、实验设备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一台,型号:TH-DT 、导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 1、功率因数测试 按照图7-3的电路实验电路如图7-3所示,将三表测得的数据记录于表7-1中。
实验题目: 日光灯电路改善功率因数实
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日光灯电路所消耗的功率,学会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
3、学会日光灯的接线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P 、S 、I 、V 分别表示电路的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总电流和电源电压。
按定义电路的功率因数IU
P
S P =
=
ϕcos 。
由此可见,在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电路的功率因数越高,它占用电源(或供电设备)的容量S 就越少。
日光灯电路中,镇流器是一个感性元件(相当于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它是一个感性电路,且功率因数很低,约0.5—0.6。
提高日光灯电路(其它感性电路也是一样)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定容量的电容器。
如图7-1所示:
图7-1 图7-2
图7-1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电路 图7-2 并联电容后的相量图
图7-1中L 为镇流器的电感,R 为日光灯和镇流器的等效电阻,C 为并联的
电容器,设并联电容后电路总电流I ,电容支路电流C
I ,灯管支路电流RL I (等于未并电容前电路中的总电流),则三者关系可用相量图如图7-2所示。
由图7-2
知,并联电容C 前总电流为RL I ,RL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L
ϕ,功率因数为L ϕcos ;并联电容C 后的总电流为I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ϕ,功率因数为ϕcos ;显然ϕcos >L ϕcos ,功率被提高了。
并联电容C 前后的有功功率ϕϕcos cos IU U I P L RL ==,即有功功率不变。
并联电容C 后的总电流I 减小,视在功率I U S =则减小了,从而减轻了电源的负担,提高了电源的利用率。
三、实验设备
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一台,型号:TH-DT 、导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 1、功率因数测试 按照图7-3的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7-3所示,将三表测得的数据记录于表7-1中。
图7-3 日光灯实验电路 W 为功率表,C 用可调电容箱。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表7-1 感性电路并联电容后的原始数据
C (μF ) P(瓦) V (伏) I (安) Cos ф
0 44.7 220 0.410 0.42
0.47 45.3 220 0.365 0.48
1 49.7 220 0.395 0.50
2.2 4
3.7 220 0.280 0.61
2.67 44.5 220 0.230 0.73
3.2 49.5 220 0.265 0.72
4.7 44.3 220 0.200 0.86
5.7 49.7 220 0.210 0.90
6.9 45.1 220 0.230 0.77
7.9 50.1 220 0.270 0.73
10 59.7 220 0.770 0.31
实验分析:
S=UI (保留三位有效数据)
220*0.410=90.2 W Cosф=0.420
220*0.365=80.3 W Cosф=0.480
220*0.395=86.9 W Cosф=0.500
220*0.280=61.6 W Cosф=0.610
220*0.230=50.6 W Cosф=0.730
220*0.265=58.3 W Cosф=0.720
220*0.200=44.0 W Cosф=0.860
220*0.210=46.2 W Cosф=0.900
220*0.230=50.6 W Cosф=0.770
220*0.270=59.4 W Cosф=0.730
220*0.770=169W Cosф=0.310
根据S=UI,由表7-1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有功功率P一定时,功率因素Cosф越大,视在功率S越少
表7-2
六、结论
在日光灯电路中,在一定范围内,电容值越大,视在功率越少,有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随电路的功率因素提高,它占用电源的容量S就降低,负载电流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