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笔逻辑判断听课笔记(整理版)

粉笔逻辑判断听课笔记(整理版)

粉笔逻辑判断听课笔记(整理版)
粉笔逻辑判断听课笔记(整理版)

粉笔判断推理听课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图形推理

、位置规律:元素组成相同(特征:图形特征和数量都相同)1、平移:①直走(上下、左右、斜对角),绕圈(顺时针逆时针)

②步数:恒定、递增、递减(等差)③对比:利用对比思维做题

2、翻转、旋转:①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常见角度: 540、900、1800

②翻转:左右、上下、对称轴

二、样式规律

元素组成相似特征:线条重复出现)

1 、加减同异:(1)相加减;①求异:求同求异;②求同:去异求同;③相加相

减;

2)特征:线条重复出现

2、黑白运算:(1)特征:图形轮廓和分隔区域相同,内部的颜色相同

2)方法:相同位置运算;

3)区分:黑块数量相同——优先平移;黑块数量不同,优先黑白运算;

注:在确定可能是考黑白运算后,从问号处下手解决问题更快)

三、属性规律

特征: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

1 、对称性:(属性优先考虑对称);( 1 )对称轴;(2)中心对称(旋转180°后仍然可以对称的图形)(3)常考:对称轴的数量、方向等。

2、曲直性:(复合考法较多)(1)全曲;(2)全直;(3)曲直。

3、开闭性:(1)特征:完整图形留缺口。(2)常考:全封闭、全快放、连同、不连通等

四、特殊规律——功能元素

1 、点:( 1 )看点与其他图形的作用;(2)看点与点之间的关系;(3)两个点可

以连城直线与原图的关系;

2、箭头:(1)观察指向;(2)箭头与箭头之间的关系。

五、数量规律特征: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数量规律明显1、考点:点、线、面、素;

2、点数量:线与线的交点(切点、曲直交点、直线交点)

(1)线条交叉明显;(2)乱糟糟一团交叉点;(3)相切较多3、线数量:(1)直线特征:多边形、有单一直线出现;(2)曲线特征:曲线图形(全曲线图、圆、弧);4、笔画数:一笔画、两笔画;(1)一笔画:线条之间连通;奇点数为0或2;(2)常见数笔画数的特征图:五角星、切圆交圆、“日”字变形、“田”字变形、出头端点较多;

5、面数量:(1)数白色封闭空间,且不能重复数;(2)生活化图形,粗线条图形中留空白区域。

6素数量:(1)元素种类、元素的总个数都需要注意;(2)特征:一个大框里有多个独立小图形。

7、部分数:(1)线条与线条连接在一起叫一部分(数黑色区域);(2)特征:生活化图形,黑色粗线条图形。

六、空间重构

(优先考虑相对面破题,做题结合选项做排除错误选项)1、对立面:(1)特征:两个相对面只能看到一面,即不能同时出现;(2)判断相对面:①同行或同列相隔一个面;②“ Z”字形两端(紧邻“ Z”字中线的面)。

2、相邻面:构成直角的两条边是同一条边。(1)相对位置法:图形指向性明显;

(2)画边法:①结合选项,找一个特殊面的唯一点或唯一边;②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描边(注:描题干和描选项的边时,必须同是顺时针或同是逆时针,唯一点或唯一边也要准确对应);③结合排除法

第二章类比推理

、语义关系1、近义关系、反对关系

1)常见二级辨析: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2)拆成单字找关系:①出题人自动将词拆开;②两组词语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时可以考虑拆开。

2、比喻义、象征义:如:月亮:玉盘;松鹤:长寿二、逻辑关系1、全同关系:老鼠:耗子;春夏秋冬:四季;2、并列关系:(1)矛盾关系:生:死;对称:不对称;(2)反对关系:苹果:香蕉;红色:白色。

三、包容关系

1)种属关系:A是B的一种;苹果:水果;

2)组成关系:A是B的组成部分;轮胎:汽车;(注:能单独用“是”造句的

是种属关系;如:苹果是水果,但不能说轮胎是汽车,也不能说汽车是轮胎)

四、交叉关系

如:女士:公务员(有的女士是公务员,有的公务员是女士)

有的A是B,有的B是A;有的A不是B,有的B不是A。

五、对应关系

1、材料:小麦:馒头;

2、工艺:白酒:发酵;

3、功能:相机:拍照;

4、属性:

盐:咸;5、时间顺序:6、依据:7、因果:8、职业:

、解题思维 1、看提问:“属于/符合”,“不属于/不符合”;

2、看题干:识别有效信息,找准关键词、关键句;

3、看选项:当纠结时采用对比的思维进行排除,最终选择更符合题干要求的选 项,要学会接受不完美。

考点一:快速识别有效信息 方法一:关键词一一主体、客体(主体、客体不符合定义的排除;不是每题都有 主体、客体,但出现了主体、客体要重点看) 主体:行为、活动的发出者。 客体:行为、活动作用的对象。

方法二:句式之“条件+结果”

r 方式:

时间:

;从而

目的: 方法三: 1、优先看到概念所在的那句的句号。

第三章定义判断

;利用 原因: 因为

;由于

导致 达到

2、注意阅读补充说明一一“即” “也就是说” “换句话说”等,因为在这里我们可能更容易的理解题干定义。

考点二:小技巧一一同构选项排除法1、同构选项:意思相近、相似,结构相近的选项。

2、解题思维:同构选项如果出现,直接排除。

第四章逻辑判断

常考:翻译推理、排列组合、日常结论、逻辑论证

、翻译推理

1、等价关联词(“前推后”“前-后”)

①若

②只要巧记:

③所有只要看到:“如/就” “都”“

④为了一定/ 必定

的充分条件

2、推理规则之“逆否等价” 符号表示:A—B=-B—-A 文字表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不确定)

例如:如果某人是北京人,那么他一定是中国人。(北京人-中国人)

A、北京人-中国人

B、一中国人北京人

C、一北京人-

D、中国人- 递推关系:A—B; B—C;那么A—B—C, A—C。(①使用原则:能“串”多少“串”

多少;②适用情况:题干中有词出现两次;③找到头和尾:出现一次的词)

①不

变形:除非A 否则不B : B -A

除非A 否则B : - B -A

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必要

注:谁是必不可少,谁在箭头后;如: A 是B 的基础,知A 是必不可少的,那么 B — A o

4、“且”和“或”

(1) A 且B :二者同时成立;

等价关联词:“和”;“既 (2) A 或B :二者至少一个成立(三种情况)(注:A 、B 之多一个成立,那么-A

A 我今天吃火锅

B 、我今天吃烤肉 (A B 都正确)

A 、带你去巴黎

B 、带你去东京 (A 、B 都错)

B -巴黎-东京

D 、-东京-巴黎 (C 、D 都对) “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得到另一项。

例:我想带你去巴黎或东京。(只要不去巴黎,那么绝对去了东京;即-巴黎-东 京)3、翻译规则“后推前”

“后-前”

②除非

否则不

但是

等价关联词:或者;或者

或者 至少一个

例1: 我今天吃火锅和烤肉。

例2: 我想带你去巴黎或东京。

(3) “或”的翻译:“否一推一”

注:出现确定结论时,列出式子后结合选项做排除。

(4)要么A 要么B:二者只有一个成立。

等价关键词:

(5)推理规则之“德?摩根定律”

①-(A 且 B )=-A 或-B ;

二、排列组合 1、排除法、代入法

(1)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

(2)代入法:选项带入题干验证;

注:题干条件是确定的(给的条件没有“假”的可能),优先排除法;

题干条件不确定的(给的条件有可能“真”有可能“假”),尝试代入法。

2、信息最大化(辅助技巧) 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高频关键词),以此作为推理的起点。

3、符号“ =”的巧妙使用

往往涉及年龄、成绩、收入、身高等大小比较时用“

>”“>”“=”来表示他们的 关系。

4、表格的使用:题干涉及多个对象,3个以上信息时,用列表法。

三、日常结论

1、不选:逻辑错误、无中生有、偷换概念

定,必须,肯定,只要就,只有才。(3)程度词:最、极大、很 范围扩大:(结合

题目看) 注:警惕“五大坑”:“更”“最”“越”“首”“极”。

3、优选:可能性词汇:可能、有的、有些 只能有一个 ②-(A 或 B )=-A 且-B ;

“-”进去“且” “或”互变

2、慎选:(1)比较关系:比

;越来越 ;更 ;(2)绝对词:

;(4)

(华图+粉笔) 超精品万能思维导图 完整 超全

申论万能思维体系 实务维度主体?谁来干?对谁干 构成政府:公共部门——公正、权力 企业:市场——效率 群众(专家、媒体):权利 方面利益:需求经济利益——钱 政治利益——权力、权利 文化利益——精神需求 核心层:价值观、精神、思想 载体层: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制度层:体制、机制 风俗习惯法律、制度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交流社会利益——民生 生态利益 思想认识 理念(宏观) 意识(中观)常识、知识(微观)行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 业务素质技术?用什么来干 硬技术技术手段人:人才、队伍、干部、专家、编制财:资金、经费、支出、投入、预算①财政投入 ②银行贷款、发债 ③民间资本、社会资本 物:设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设备 软技术:管理规划、决策 施行、执行 监督、检查 评估(标准、体系)总结、反思 制度?在什么框架下干 1、规则:静态、单一的规定(法律法规) 2、机制:系统的、动态的制度实用化 3、体制:规则与机制的统称①多头管理②权责不对等 ③职责不清 环境?在什么氛围干人文社会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时间维度过去、现在、未来(宏观)事前、事中、事后(微观)空间维度物理空间本地、本国、民族 外地、外国、世界 思维空间内因:本(主观) 外因:标(客观)价值维度 利:经验、意义、成绩、积极 弊:教训、危害、问题、消极申论万能思维体系

申论万能思维体系 实务维度主体?谁来干?对谁干 构成 政府:公共部门——公正、权力 企业:市场——效率 群众(专家、媒体):权利 方面 利益:需求 经济利益——钱 政治利益——权力、权利 文化利益——精神需求 核心层:价值观、精神、思想 载体层: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制度层:体制、机制 风俗习惯 法律、制度 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产业 文化交流 社会利益——民生 生态利益 思想认识 理念(宏观) 意识(中观) 常识、知识(微观) 行为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 业务素质 技术?用什么来干 硬技术 技术手段 人:人才、队伍、干部、专家、编制 财:资金、经费、支出、投入、预算 ①财政投入 ②银行贷款、发债 ③民间资本、社会资本 物:设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设备 软技术:管理 规划、决策 施行、执行 监督、检查评估(标准、体系) 总结、反思 制度?在什么框架下干 1、规则:静态、单一的规定(法律法规) 2、机制:系统的、动态的制度实用化 3、体制:规则与机制的统称 ①多头管理 ②权责不对等 ③职责不清 环境?在什么氛围干 人文社会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时间维度过去、现在、未来(宏观) 事前、事中、事后(微观) 空间维度物理空间 本地、本国、民族 外地、外国、世界思维空间 内因:本(主观) 外因:标(客观) 价值维度利:经验、意义、成绩、积极 弊:教训、危害、问题、消极

逻辑推理用思维导图学数学

逻辑推理用思维导图学 数学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逻辑推理例1.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这6个数字,从3个不同角度看正方体如下图所示,问这个正方体每个数字的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练习1.下图是面上标有1、2、3、4、5、6的正方体的三种不同的摆法, 问这个正方体每个数字的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例2. 甲、乙、丙分别在南京、西安、苏州工作,他们的职业分别是工人、农民和教师。己知:①甲不在南京工作,②乙不在苏州工作,③在苏州工作的是工人④在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⑤乙不是农民。三人各在什么地方工作各是什么职业 练习2. 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跳伞、游泳和田径运动员。又知: ①乙从未上过天 ②跳伞运动员己得过两块金牌 ③丙还没得过第一名,他比田径运动员的年龄小一点。 请判断甲、乙、丙各是什么运动员? 练习3.张、王、李三个人在甲、乙、丙三个工厂里,分别当车工、钳工、电工。已知:A 、张不在甲厂; B、王不在乙厂; C、在甲厂的不是钳工; D 、在乙厂的是车工;E 、王不是电工。这三个人分别在哪个工厂干什么工种

练习4. 甲、乙、丙三人在一起谈话。他们当中一位是校长,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学生家长。现在只知道:①丙比家长年龄大,②甲和教师不同岁,③老师比乙年龄小。 你能确定谁是校长,谁是老师,谁是家长吗? 例3. 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音乐和图画六门课中,每人分别都教两门。已知:(1)思想品德老师与数学老师是好朋友; (2)王老师最年轻; (3)科学老师比语文老师年纪大; (4)李老师常向科学老师和数学老师说起他的学生; (5)王老师、音乐老师和语文老师常在一起下棋。 请分析一下,三位都是各教哪两门功课? 练习5. 一次羽毛球邀请赛中,来自湖北、广东、福建、北京和上海的五名运动员相遇在一起。据了解: ①李兵和两名运动员比赛过。②上海运动员和三名运动员比赛过。 ③陈强没有和广东运动员比赛过④福建运动员和李明比赛过。 ⑤广东、福建、北京三名运动员相互比赛过。⑥田超仅和一名运动员比赛过。 ⑦李兵来自广东。问:李兵、陈强、李明、田超、张强各是哪个省的运动员? 例4. 某校数学竞赛,A、B、C、D、E这五位同学取得了前五名,老师对他们说:“祝贺你们取得了好成绩,你们猜一下名次结果。” 第1人说:“A是第二,B是第三。”第2人说:“C是第三,D是第五。” 第3人说:“D是第一,C是第二。”第4人说:“A是第二,E是第四。”

《逻辑推理》用思维导图学数学(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逻辑推理 例1.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这6个数字,从3个不同角度看正方体如下图所示,问这个正方体每个数字的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练习 1.下图是面上标有1、2、3、4、5、6的正方体的三种不同的 摆法,问这个正方体每个数字的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例 2. 甲、乙、丙分别在南京、西安、苏州工作,他们的职业分别是工人、农民和教师。己知:①甲不在南京工作,②乙不在苏州工作,③在苏州工作的是工人④在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⑤乙不是农民。三人各在什么地方工作?各是什么职业?

练习2. 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跳伞、游泳和田径运动员。又知: ①乙从未上过天 ②跳伞运动员己得过两块金牌 ③丙还没得过第一名,他比田径运动员的年龄小一点。 请判断甲、乙、丙各是什么运动员? 练习3.张、王、李三个人在甲、乙、丙三个工厂里,分别当车工、钳工、电工。已知:A 、张不在甲厂; B、王不在乙厂; C、在甲厂的不是钳工; D 、在乙厂的是车工;E 、王不是电工。这三个人分别在哪个工厂?干什么工种? 练习 4. 甲、乙、丙三人在一起谈话。他们当中一位是校长,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学生家长。现在只知道:①丙比家长年龄大,②甲和教师不同岁,③老师比乙年龄小。 你能确定谁是校长,谁是老师,谁是家长吗? 例3. 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音乐和图画六门课中,每人分别都教两门。已知:(1)思想品德老师与数学老师是好朋友; (2)王老师最年轻; (3)科学老师比语文老师年纪大;

粉笔资料分析听课笔记(整理版)

粉笔资料分析听课笔记(整理版) 一、常用分数、百分数、平方 1 3 =33.3% 1 4 =25% 1 5 =20% 1 6 =16.7% 1 7 =14.3% 1 8 =12.5% 1 9 =11.1% 1 10 =10% 1 11 =9.1% 1 12 =8.3% 1 13 =7.7% 1 14 =7.1% 1 15 =6.7% 1 16 =6.3% 1 1.5 =66.7% 1 2.25 =44% 1 2.5 =40% 1 3.5 =28.6% 1 4.5 =22% 1 5.5 =18.2% 1 6.5 =15.4% 1 7.5 =13.3% 1 8.5 =11.8% 1 9.5 =10.5% 1 10.5 =9.5% 1 11.5 =8.7% 1 12.5 =7.8% 1 13.5 =7.4% 1 14.5 =6.9% 1 15.5 =6.5% 1 16.5 =6.1% 22=2 32=9 42=16 52=25 62=36 72=49 82=64 92=81 102=100 112= 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212=441 222=484 232=529 242=576 252 =625 262=676 272=729 282=784 292=841 二、截位直除速算法 逍遥龙舞公考笔记1

三、其他速算技巧 1、一个数×1.5,等于这个数本身加上这个数的一半。 2、一个数×1.1 等于这个数错位相加. 3、一个数×0.9 等于这个数错位相减. 4、一个数÷5,等于这个数乘以2,乘积小数点向前移 1 位。 5、一个数÷25,等于这个数乘以4,乘积小数点向前移 2 位。 6、一个数÷125,等于这个数乘以8,乘积小数点向前移 3 位。 7、比较类:①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大。 ②分子大分母小>分子小分母大。③当分母大分子大,分母小分子小 时,看分母与分母的倍数,分子与分子的倍数,谁倍数大听谁的,谁 小统统看为1,再比较。 四、统计术语 1、基期:相对于今年来说,去年的就是基期。 2、现期:相对于去年来说,今年的就是现期。 3、基期量:相对于今年来说,去年的量就是基期量。 4、现期量:相对于去年来说,今年的量就是基期量。 5、增长量:现期量和基期量的差值,就是增长量。 6、增长率:增长量与基期量的比值,就是增长率。 7、倍数:A是B的多少倍;A为B 的多少倍,等于增长率加1。 辨析:A比B增长了500%,那么就是A比B增长(多)5 倍,A是B的6 倍。 逍遥龙舞公考笔记2

逻辑推理用思维导图学数学

逻辑推理用思维导图学数 学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逻辑推理例1.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这6个数字,从3个不同角度看正方体如下图所示,问这个正方体每个数字的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练习1.下图是面上标有1、2、3、4、5、6的正方体的三种不同的摆法, 问这个正方体每个数字的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例2. 甲、乙、丙分别在南京、西安、苏州工作,他们的职业分别是工人、农民和教师。己知:①甲不在南京工作,②乙不在苏州工作,③在苏州工作的是工人④在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⑤乙不是农民。三人各在什么地方工作各是什么职业 练习2. 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跳伞、游泳和田径运动员。又知: ①乙从未上过天 ②跳伞运动员己得过两块金牌 ③丙还没得过第一名,他比田径运动员的年龄小一点。 请判断甲、乙、丙各是什么运动员? 练习3.张、王、李三个人在甲、乙、丙三个工厂里,分别当车工、钳工、电工。已知:A 、张不在甲厂; B、王不在乙厂; C、在甲厂的不是钳工; D 、在乙厂的是车工;E 、王不是电工。这三个人分别在哪个工厂干什么工种

练习4. 甲、乙、丙三人在一起谈话。他们当中一位是校长,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学生家长。现在只知道:①丙比家长年龄大,②甲和教师不同岁,③老师比乙年龄小。 你能确定谁是校长,谁是老师,谁是家长吗? 例3. 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音乐和图画六门课中,每人分别都教两门。已知:(1)思想品德老师与数学老师是好朋友; (2)王老师最年轻; (3)科学老师比语文老师年纪大; (4)李老师常向科学老师和数学老师说起他的学生; (5)王老师、音乐老师和语文老师常在一起下棋。 请分析一下,三位都是各教哪两门功课? 练习5. 一次羽毛球邀请赛中,来自湖北、广东、福建、北京和上海的五名运动员相遇在一起。据了解: ①李兵和两名运动员比赛过。②上海运动员和三名运动员比赛过。 ③陈强没有和广东运动员比赛过④福建运动员和李明比赛过。 ⑤广东、福建、北京三名运动员相互比赛过。⑥田超仅和一名运动员比赛过。 ⑦李兵来自广东。问:李兵、陈强、李明、田超、张强各是哪个省的运动员? 例4. 某校数学竞赛,A、B、C、D、E这五位同学取得了前五名,老师对他们说:“祝贺你们取得了好成绩,你们猜一下名次结果。” 第1人说:“A是第二,B是第三。”第2人说:“C是第三,D是第五。” 第3人说:“D是第一,C是第二。”第4人说:“A是第二,E是第四。”

判断推理思维导图

判断推理思维导图 1.翻译推理 ● 先找题目中的关联词,先翻译再推理。 充分条件:如果...那么..., 只要...就..., 所有...都..., 为了...一定..., ...离不开..., ...是.... 前句推后句,再用逆否定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切记勿犯否前肯后的错误) 必要条件:只有...才..., ...才..., 除非...否则不..., ....是.....的基础, ...是....必要条件 后句推前句或 再用逆否定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切记勿犯否前肯后的错误) ● 运用推理规则:摩根定律 —(P 且Q )= —P 或—Q —(P 或Q )= —P 且—Q 且:同时成立才为真,少一个为假 或:否一个可以推出另一个 ● 有的(可能一个,几个,全部) 常见错误:有的是推不出有的不是 等价置换公式:有的1是2 = 有的2是1 有的2不是1 = 有的不是1的是2 2.逻辑论证 论证三要素: 论据 论证 论点 原则:整体>局部 绝对>可能 削弱题型

削弱力度:论点>论证>论据>因果倒置>他因 削弱论点: ①找到论点,并找到论点的反面(确定论点方法:首尾句,关键词,代词,转折词) ②话题一致,排除无关选项,偷换概念的选项 ③不跑题,不联想,纠结选项对比选,选直接明确的。 削弱论证:(套公式) ①识别题型: P,因此Q。也就是由一个推向另一个,而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前后讨论啥,不一致直接拆桥 A,因此C。(常识:A+B=C)将题目中没有涉及的B找出来削弱。前后范围不一致 补充缺失范围(上半年—全年,补充下半年) 削弱论据:比较少 常见:结论是将来的,可以找前提来进行削弱 因果倒置: 文章中写的是有A引起或导致B, 选项中可选择由B引起或导致A。 他因削弱: 题目中是由一个原因导致的,在选项中为了削弱可以选择是另一个原因导致的。 一般:“因而说明”,“导致”是标志词 加强题型 加强的方式:搭桥>必要条件>补充论据 搭桥:(套公式) 识别题型: 题干中:P,因此Q 。直接搭桥 题干中:M与N,因此,M与W。删除相同的M,在N与W之间搭桥。 必要条件: ①无搭桥 ②没A,就没有B (A就是必要条件)运用代入法,如果是根本,没他不行就是它。 补充论据,进行解释

思维导图Mindmaster使用指南

思维导图Mindmaster使用指南 导读: 自从“大脑先生”托尼?博赞发明思维导图以来,全球掀起了思维狂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如今市面上有很多的人都在用Mindmaster 思维导图工具,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思维导图在我们生活中对我们的帮助,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使用思维导图的目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Mindmaster使用指南 个人/学生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可以用于制作读书笔记、复习大纲、学习安排等等。以往我们用笔记本记录的是线性的文字,不便于归纳整理,而用思维导图软件之后,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优势如下: 内容更加清晰有条理,易于理解与记忆; 电子信息易于分享查看,可以在多个平台查看,亦可打印; 内容可以协作,可以云储存,不会丢失; 字体统一整洁,阅读不费事不费力。 教师 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做什么?当然是教书啦!在软件里绘制完成思维导图之后,就可以连接投影仪进行放映。个人认为这种演示效果会更优于传统的PPT 幻灯片和粉笔板书。 优势如下: 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连接,整理成系统,更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鲜艳的色彩和整洁的布局,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实现一页记录全部知识点,易于信息检索; 转化为大纲模式,在复习的时候发挥大作用。 行政

行政管理人员特别经常开会,PPT是最常见的表达载体,而其实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

优势如下: 比其PPT的制作过程,思维导图更加高效实用; 简洁布局,提起关键信息,让与会者一目了然; 思维导图便于分享保存,扫描就能显示在手机里,会后可以重温学习。 除了以上列举的,在众多岗位,都可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来提升我们的工作价值。 再回到“如何使用思维导图”的问题上,其实进一步描述就是: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手绘的方式费时费力,不提倡,已被答主自动省略) 首选要挑选一款合适的软件,本文开头已列举目前主流的软件。其中,我个人更倾向使用MindMaster思维导图这款软件的。(主要是基础版免费,专业版也不贵) ①安装并运行软件 这一步太容易了,跳过.... ②寻找合适的模板或自己创建空白模板 几乎所有的思维导图软件开始之前,都要完成这一步骤。

资料分析思维导图1

?截位直除 o截谁 ?一步除法:建议只截分母。 ?多步计算:建议上下都截。 o截几位 ?选项差距大:截两位 ?选项首位不同。 ?首位相同次位差大于首位。 ?选项差距小:截三位 ?首位相同且次位差小于等于首位。 ?分数比较 o一大一小直接看 ?根据分子比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o同大同小比速度 ?上下直接除,左右看变化谁快谁牛气,慢的看成1。 ?快速找数 o文字材料 ?标记段落主题词,与题干进行匹配,注意相近词、时间、单位等。 o表格材料 ?横纵目标,标题,单位,备注。 o图形材料 ?标题,单位,图例。 o综合材料 ?不同类型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结构。 ?基期与现期 o基期量 ?识别:求前面某个时期的量。 ?公式:基期=现期-增长量:基期=现期/(1+r) ?速算:|r|>5大截位直除,|r|≤5小化除为乘。 ?基期和差:先用现期和正负排除再计算。 o现期量 ?识别:求后面某个时期的量。 ?公式:现期=基期+增长量;现期=基期*(1+r)。 ?速算:截位计算,特殊数字。 ?增长率 o普通增长率 ?题型识别:增长/下降后%;成;倍;增长最快/慢。 ?解题方法:给百分点,直接加减;无百分点,r=增长量+基期量。 ?速算技巧:截位直除法;分数比较法。

o特殊增长率 ?间隔增长率 ?中间隔一年的增长率,今年与前年 ?r=r1+r2+r1*r2,速算考虑r1*r2是否忽略。 ?年均增长率 ?计算:(1+r)的n次方=现期+基期;居中代入。 ?比较:直接看现期+基期(n相同) ?混合增长率 ?部分增速与整体增速之间的关系。 ?居中但不正中;偏向基期较大的;增速差与基期成反比。 ?增长量 o计算 ?识别:增长+单位(人/元/吨)。 ?公式: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r==现期r/(1+r) ?速算: ?百分数化分数:近似转化,倍数转化,取中转化。 ?若|r|≈1/n,增长量=现期/(n+1);下降量=现期/(n-1)o比较 ?识别:增长量多/少 ?速算 ?给出每年数据:直接两两相减,柱状图还可用直尺标注。 ?给现期和r,两者都大则增量必然大,否则百化分计算。 ?比重相关 o现期比重 ?识别:问题时间与材料一致,占,比重。 ?公式:比重=部分/总体;部分=总体*比重;总体=部分/比重。 ?速算:截位直除。 o基期比重 ?识别:问题时间在材料之前,占,比重。 ?公式:A/(1+a)÷B/(1+b)=A/B*(1+b)/(1+a). ?速算:1.截位直除。2.先计算现期平均,再判断大小。 o两期比重 ?识别:两个年份,一个比重。 ?公式:A/B*(a-b)/(1+a). ?升降判断:比较部分与总体增长率,部分大则升,小则降。 ?速算:比重差一定小于增长率之差,即A/B*(a-b)/(1+a)|a-b|. ?倍数 o现期倍数 ?识别:问题时间与材料一致,A是B的多少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