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源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前药纳米粒的构建与评价

内源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前药纳米粒的构建与评价

内源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前药纳米粒的构建与评价
内源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前药纳米粒的构建与评价

内源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前药纳米粒的构建与评价

近年来,小分子前药纳米粒作为新一代药物递送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类纳米制剂最大的优势在于小分子前药本身既是载体材料又是被递送的药物,因而其载药量高达50%。

高载药量可以实现大量药物分子同时抵达肿瘤细胞,显著提高抗肿瘤效果。这种兼具“高效”与“低毒”的特性,使得前药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纳米制剂因表面积大,进入血液循环后,会自发地吸附血浆蛋白以降低其表

面能,形成蛋白冕,这种蛋白结构将成为纳米制剂接触体内环境的真正界面,决定了纳米制剂的体内过程。但是,目前关于前药纳米粒蛋白冕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课题尝试构建具有主动定制蛋白冕能力的前药纳米粒,并考察蛋白冕成

分的改变对纳米粒体内行为的影响。

本课题合成了三种不同连接键(酯键、单硫键和二硫键)的马来酰亚胺-紫杉醇前药。另外,合成了一种酯键相连的琥珀酰亚胺-紫杉醇前药作为阴性对照。

四种前药分子均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加入DSPE-PEG2K后,进一步提高胶体稳定性,所得纳米粒分别称为PMAL(D)、PSMAL(D)、PSSMAL(D)和PSUC(D)。本课题将从白蛋白结合能力、体外释放行为、细胞毒性、细胞内释放、细胞摄取、药动学、体内分布、体内抗肿瘤活性以及系统毒性等几方面对前药纳米粒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采用定量试剂盒对前药纳米粒表面马来酰亚胺基团的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MAL(D)、PSMAL(D)和PSSMAL(D)的表面均分布有超过10%的马来酰亚胺基团;通过高效液相法(HPLC)考察了前药纳米粒结合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能力,结果表明,前药纳米粒与BSA可以迅速结合,并且结合BSA的比例同纳米粒表

面马来酰亚胺基团的分布相一致;前药纳米粒与大鼠血浆孵育后,采用蛋白质谱

分析法,对蛋白冕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和PSUC(D)相比,其他三种纳米

粒蛋白冕中白蛋白的含量提高了约2倍,并且降低了补体蛋白的吸附量。采用含有H2O2或DTT的PBS-30%乙醇溶液作为释放介质,考察了前药纳米粒在氧化或还原条件下的体外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PSMAL(D)在H202存在的条件下可快速释药,具有良好的氧化敏感性;PSSMAL(D)除了具有还原敏感性,在H202存在的条件下也可快速释药,表现为氧化敏感,并对二硫键的氧化敏感释药机理进行了初步考察。采用MTT法考察了前药纳米粒和市售制剂Abraxane(?)在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口腔鳞状上皮癌

细胞(KB)和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中的细胞毒性。

结果表明,PSMAL(D)和PSSMAL(D)对4T1和KB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

用,PMAL(D)较PSUC(D)表现出更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在NIH/3T3细胞

中,Abraxane(?)表现出细胞毒性,而前药纳米粒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UPLC-MS-MS)法,测定了前药纳米粒在4T1和NIH/3T3细胞中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前药纳米粒在细胞内的释放情况与体外同等氧化还原

强度下的释放结果相接近。

以4T1为细胞模型,考察了C6标记的前药纳米粒的细胞摄取并比较了不同BSA浓度对C6-PMAL(D)和C6-PSUC(D)细胞摄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SA可促进C6-PMAL(D)的细胞摄取。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为动物模型,比较了DiR溶液剂和DiR标记的前药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行为。

结果表明,前药纳米粒改变了DiR固有的体内代谢与清除行为,均具有长循

环的特征;采用4T1荷瘤小鼠为动物模型,评价了DiR标记的前药纳米粒的体内组

织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前药纳米粒改变了DiR的体内分布情况,肺中分布的程度得以降低,同时显著增加了肿瘤处DiR的蓄积量。

采用4T1荷瘤小鼠为动物模型,考察了Abraxane(?)和前药纳米粒的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PSSMAL(D)展现出最佳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快速生长,说明良好的白蛋白捕获能力和氧化还原敏感的快速释药特性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前药纳米粒的抗肿瘤活性;采用测定荷瘤小鼠的体重变化、分析H&E 染色组织切片和检测肝肾功能指标的方法,对前药纳米粒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前药纳米粒不存在明显的系统毒性,体现了“低毒”的属性。

白蛋白紫杉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8年06月30日 修改日期:2009年12月10日 2010年09月29日 2011年08月03日 处方用药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英文商品名:Abraxane? 英文名称:Paclitaxel for Injection(Albumin Bound) 汉语拼音:Zhusheyong Zishanchun(BaidanbaiJiehexing) 【成份】 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紫杉醇是药物活性成分,人血 白蛋白作为辅料起分散、稳定微粒和运载主药作用。 紫杉醇化学名称:5β, 20-环氧-1,2α, 4,7β,10β, 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47H51NO14 分子量:853.91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淡黄色无菌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规格】100mg 【用法用量】 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肝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对血胆红素>1.5mg/dL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肾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排除了血肌酐>2mg/dL的患者。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降低剂量: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减到220mg/m2。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2。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恢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药物配制和给药注意事项:本品是一种细胞毒类抗癌药物,与其他有潜在毒性的紫杉醇类化合物一样,应小心处理,建议戴手套进行操作。如皮肤接触到本品(冻干粉或已溶解的悬浮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冲洗。局部接触后的可能症状包括刺痛、烧灼感和红肿。如粘膜接触了本品,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说明书简要信息: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用法用量】 分散溶解后每毫升悬浮液含5美国紫杉醇。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给药前不需给予患者抗过敏药预处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意事项】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应该在有化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只有在诊断及治疗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才能得到及时和准确的处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药效特性与其它配方紫杉醇制剂不同,请勿将本药与其他配方紫杉醇制剂互相替换或混合使用。 治疗前如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药。为监测患者在给药期间可能出现的骨髓毒性,建议对使用本药的所有患者定期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如在给药前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或血小板数低于100000/mm3,不应继续给药。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见到220mg/m2.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 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3。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恢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男性病人如接受本药治疗,建议在治疗期间采取避孕措施。育龄妇女和接受本药治疗,应建议患者避免怀孕。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禁忌】 治疗前如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予本药治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性状】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批准文号】 注册证号H20080338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American Pharmaceutical Partners, Inc.

紫杉醇高分子前药

紫杉醇高分子前药 摘要: 紫杉醇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药物且应用非常之广。其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继阿霉素和顺铂之后,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药物。紫杉醇前体药物很好地解决了紫杉醇水溶性差的问题,可避免辅助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的毒性问题,因此,临床使用无需抗过敏预处理。其在药代、药效及毒副反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应用前景良好。本文将对其历史、抗癌机理,以及紫杉醇前体药物的研发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关键词:紫杉醇作用机制研究前体药物 近年来,广谱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及其前体药物的研究开发一直是作为研究的热点。紫杉醇前药作用机制独特,对很多耐药瘤株均有效,20世纪90年代起紫杉醇制剂在全球包括美国、中国等在内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上市。 1紫杉醇前药研究历史 紫杉醇前药主要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治疗,其对肺癌、结肠直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及脑瘤也有一定疗效。有关紫杉醇前体药物开发主要在于改善其水溶性,克服紫杉醇水中溶解度低的问题,同时降低药物毒性和提高抗肿瘤活性也是研究的目标之一。 1.1紫杉醇概述 紫杉醇于1967 年为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三角研究所发现,其英文名为Taxol。它来源于红豆杉科植物红豆杉的干燥根、枝叶以及树皮。其外观为白色结晶体粉末。无臭,无味。微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它的分子式为C47H51NO14,分子量853.92,结构式如下图: 紫杉醇的化学名称为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 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同其它抗癌药物一样,紫杉醇在使用时也会出现过敏反应与副作用。过敏反应轻微症状为面潮红、皮肤反应、心率略快、血压稍降,严重反应为血压低、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全身寻麻疹等。副作用有指趾麻木、一过性心动过速和低血压、关节和肌肉疼痛、消化道反应、轻度脱发以及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等。 1.2紫杉醇的作用机理 1.2.1细胞有丝分裂中微管的作用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被拉向两极是受两种力的作用:一种是动粒微管去装配产生的拉力,另一种是极微管的聚合产生的推力。根据所使用的力,有丝分裂的后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后期A 和后期B。在后期A,染色体运动的力主要是由动粒微管的去装配产生的,此时的染色体运动称为向极运动。在后期B,染色体运动的力主要是由极微管的聚合产生的,此时的运动称为染色体极分离运动。 1.2.2紫杉醇对微管的作用

白蛋白说明书

人血白蛋白说明书 【药品名称】 人血白蛋白 【成份】 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经提取,灭活病毒制成。 【用法用量】 用量由医师酌定。冻干制剂可用5%葡萄糖液或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液量据需要而定。一 般根据瓶签所载蛋白量加入适量溶解液使成10%(g/ml)白蛋白溶液,可在15分钟内溶解完 毕。当需要获得20%~25%(g/ml)高浓度白蛋白时,则溶解时间较长。一切稀释、注射操作, 均应按严格的消毒手续进行。输注方法一般采用静脉滴注,宜使用有滤网的输液器。滴注速 度以每分钟不超过2ml(约60滴)为宜,但在开始的15分钟内,速度要缓慢,以后逐渐增加 至上述速度。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很强的亲水活性,血浆中70%的胶体渗透压靠它维持,输入本品后提 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并补充蛋白质。也可作为低蛋白血症的替代疗法。 每5g/20ml白蛋白可维持机体渗透压的能力,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 【适应症】 本品对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侍血浆渗透压起主要作用。每5g白蛋白溶解后,在维持机体 胶体渗透压方面,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及烧伤 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肝硬化或肾病引起 的水肿和腹水,有良好疗效。 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急性脑水肿,大脑损伤的颅内压增高; ②某些疾病如肝硬化、肾病和吸收不良等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及所引起的水肿、腹水、心 包积液等。静注、静滴,使用剂量及浓度视病情定。 【不良反应】 ③发现药液混浊、沉淀、异物,不得使用。本品不得与含有蛋白水解酶或酒精的注射液 混合使用,以免蛋白沉淀。 【规格】 注射剂:5g/20m1,10g/50m1。 【注意事项】 (1)本品不得分次用,或用后再给第二人输用。 (2)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用。 (3)人胎盘血白蛋白与此同。 【有效期】 36个月 【批准文号】 注册证号s2******* 【生产企业】 zlb behring gmbh 更多相关资讯请看另外,如对药物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的安全用药指导,可拨打康 德乐大药房(原:百济健康商城)全国统一免费服务热线:400-168-0606,药 师将为您竭诚服务。祝您健康!篇二:人血白蛋白使用说明书 人血白蛋白使用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人血白蛋白

抗癌药王——紫杉醇

抗癌药王紫杉醇 背景材料 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和沃尔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被称为太平洋杉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一种粗提物,并发现该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小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抑制活性。1971年,他们同杜克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 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使细胞停留在g2期和m 期直至死亡。由于紫杉醇能够抑制细胞分裂,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所以可以抗肿瘤。 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批准紫杉醇上市,商品名taxol,用于治疗卵巢癌,后连续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肺癌、白血病等。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早老性痴呆、先天性多囊肾病方面也存在潜力。 由于红豆杉分布地域较窄,而野生红豆杉的很多生物学特性,又限制了自然群落的发展,加之人为盗伐,如今全世界野生红豆杉已近濒危边缘。只有大力发展红豆杉产业,才能有效保护野生资源,解决紫杉醇原料短缺问题。 目前有关红豆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豆杉植物的人工种植、化学提取、组织和细胞培养、紫杉醇的合成和化学修饰、生物转化、微生物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其中,组织培养技术在红豆杉产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利用微繁技术生产大量的组培苗以满足人工栽培需求;二是通过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大量培养,直接提取紫杉醇成分并用于药物生产。 相对于种子繁殖、人工扦插两种常规繁殖技术,微繁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可控性强、植物材料利用少等突出优点,还可用于脱毒苗及新品种选育。利用细胞悬浮培养方法提取紫杉醇是近年来红豆杉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自1989年首次报道细胞培养法生产紫杉醇以来,各国学者开展了广泛研究,特别是在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细胞培养动力学、利用生物反应器扩大培养和紫杉醇类物质的分离纯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虽然紫杉醇是毒性较小的药物,但使用后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例如:(1)中性粒细胞减少:紫杉醇的主要毒性包括骨髓抑制(以粒细胞减少症为主)、神经毒性和肌肉毒性。紫杉醇的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2)心血管不良反应:在紫杉醇治疗的少量患者中出现明显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心肌梗死、房颤、轻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不齐等,还有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及黏膜炎等)。(3)过敏反应:早期临床所报道的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在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18%。临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潮红、呼吸困难、血压降低、血管水肿、另外还有荨麻疹、皮疹、瘙痒等。 典型例题 例1.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20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a级b级d级d级e级高度(cm)h≤1010<h≤3030<h≤l00100<h≤300h >300数量(株)1206232166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关系。

紫杉醇

紫杉醇 姓名:赵义林 班级:08应用化学本科班学号:0713*******

目录 一、绪论 二、紫杉醇来源 三、紫杉醇简介 四、紫杉醇基本信息 五、紫杉醇的药理作用 六、紫杉醇的提取 七、紫杉醇的构效关系 八、紫杉醇的合成 九、紫杉醇的化学研究展望 十、参考文献

一、绪论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属二萜类化合物。其抗癌机理独特, 活性广谱高效, 是目前所发现的惟一一种通过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来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 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的抗癌药物。紫杉醇主要用于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 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紫杉醇作为红豆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抗癌药物研究 领域的重大发现,也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红豆杉资源的短缺与紫杉醇需求量的增加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成了国内外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 二、紫杉醇来源 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M. C.W ani) 和沃尔(M onreE.W a ll) 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的短叶红豆杉树皮和木材中得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并发现其具有抗癌活性。但直到1969年, 紫杉醇单体才被分离出来。此后,在红豆杉属的多种植物中均发现有紫杉醇存在。迄今为止,红豆杉属植物仍是紫杉醇的最重要的来源。除了可从其树皮和枝叶中直接分离得到紫杉醇外, 其树叶中含量很高的10- 去乙酰巴卡亭III也是人工半合成紫杉醇的原料。此外, 紫杉醇还可以从全人工合成、真菌发酵、细胞培养及生物合成等途径获得。 红豆杉属植物为红豆杉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全世界共11 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如太平洋沿岸的短叶红豆杉;美国佛罗里达地区的佛罗里达红豆杉,全世界资源总量却极其有限,切常常散生分布于天然林中。 中国红豆杉分布较广,在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海拔1 000 m 以上的山地上部有零星分布。在地形复杂的横断山区以及四川盆地西部山区和东部边沿山区有一定的蓄积量,分布海拔在1 200~2 500m 的范围内,湖北西部的巴东县、秭归、兴山等县,以及神龙架山区也有一定分布。在秦巴山区约有10~15 万株野生中国红豆杉,通过合理利用,年可采摘的小枝及针叶鲜重100~200 t。 三、紫杉醇简介 1971年Wani等首次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抗癌活性成分———紫杉 醇(Paclitaxel,商品名为Taxol),在同年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紫杉醇的化学结构。紫杉醇的结构分为两部分:基本骨架部分是一个紫杉烷(taxane)类的三环二萜;侧链包括三个芳香环和一个环氧丙烷环。如下图所示:

紫杉醇说明书

紫杉醇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说明书简要信息: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用法用量】 分散溶解后每毫升悬浮液含5美国紫杉醇。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给药前不需给予患者抗过敏药预处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意事项】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应该在有化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只有在诊断及治疗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才能得到及时和准确的处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药效特性与其它配方紫杉醇制剂不同,请勿将本药与其它配方紫杉醇制剂互相替换或混合使用。

治疗前如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药。为监测患者在给药期间可能出现的骨髓毒性,建议对使用本药的所有患者定期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如在给药前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或血小板数低于100000/mm3,不应继续给药。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见到220mg/m2.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3。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恢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男性病人如接受本药治疗,建议在治疗期间采取避孕措施。育龄妇女和接受本药治疗,应建议患者避免怀孕。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禁忌】 治疗前如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予本药治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性状】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批准文号】 注册证号H 0338

紫杉醇

紫杉醇 商品名:泰素?,Onxal TM 药物分类: 紫杉醇是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紫杉醇可分类为,植物碱类药物,紫衫烷类,抗微管生产药物(详见“治疗机制”)。 紫杉醇主要用于治疗: ?乳腺啊 ?肺癌 ?膀胱癌 ?前列腺癌 ?黑色素瘤 ?食道癌 ?卡波氏肉瘤 ?各种实体肿瘤 如果该药物已经批准使用,医生有时会选择使用该药物对于其他诊断,当他们认为紫杉醇可能是有用的时候。 紫杉醇如何给药: ?紫杉醇通过静脉注射或者滴注 ?紫杉醇是刺激性药物,静脉给药会出现血管炎症,如果漏液会出现局部组织坏死。医生,护士在给予紫杉醇时要小心谨慎。当您在使用紫杉醇时,给药部位出现红肿刺痛的情况,请立即联系您的医生。 ?紫杉醇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在使用之前遵医嘱服用药物以控制或阻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紫杉醇有不同的给药方案和疗程,具体方案请咨询您的医生。 ?紫杉醇没有口服制剂。 ?接受治疗的紫杉醇的量需要通过很多因素来决定,包括:身高,体重,平素的健康情况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还有所患癌症的种类。你的医生会制定你所需要接受治疗的疗程和用量。 不良反应:

你需要知道的一些重要的关于紫杉醇的不良反应: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出现说明书所列的所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通常可以对其发生的时间,程度等是可以预测的 ?当治疗完成时不良反应是可以恢复的 ?有很多方式可以减少或者阻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服药的效果和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程度没有关系 ?紫杉醇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取决于用药的量和用药周期 下列不良反应时大多数病人会出现的(发生率大于30%) ?骨髓抑制(主要是暂时性血细胞数量减少,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会给你带来感染,贫血和出血的风险) ?脱发 ?关节和肌肉疼痛,通常发生在用药后的2到3天,之后会逐渐缓解 ?外周神经病变(手足麻木刺痛) ?轻度的恶心和呕吐 ?腹泻 ?口腔溃疡 ?超敏反应,通常出现发烧,面部潮红,寒颤,呼吸急促,红疹。大部分超敏反应出现在首次滴注紫杉醇的10分钟,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请立即告知你的医师(通过预先使用药物可以预防和降低超敏反应的发生) 下列不良反应时少数病人会出现的(发生率10-29%) ?脚以及脚踝水肿 ?肝功能异常,出现此类情况请立即停药直至恢复正常 ?低血压(通常出现在首次滴注的3小时) ?放射治疗的区域出现皮肤颜色加深(放疗增敏) ?指甲改变(通常出现指甲下方皮肤皮肤发白) 最低点出现在15-21天 以上的情况包括一些常见和少见的使用紫杉醇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那些出现率小于10%的不良反应没有在此列出,然而,你应该通知医生如果你出现任何异常的症状。

内源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前药纳米粒的构建与评价

内源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前药纳米粒的构建与评价 近年来,小分子前药纳米粒作为新一代药物递送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类纳米制剂最大的优势在于小分子前药本身既是载体材料又是被递送的药物,因而其载药量高达50%。 高载药量可以实现大量药物分子同时抵达肿瘤细胞,显著提高抗肿瘤效果。这种兼具“高效”与“低毒”的特性,使得前药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纳米制剂因表面积大,进入血液循环后,会自发地吸附血浆蛋白以降低其表 面能,形成蛋白冕,这种蛋白结构将成为纳米制剂接触体内环境的真正界面,决定了纳米制剂的体内过程。但是,目前关于前药纳米粒蛋白冕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课题尝试构建具有主动定制蛋白冕能力的前药纳米粒,并考察蛋白冕成 分的改变对纳米粒体内行为的影响。 本课题合成了三种不同连接键(酯键、单硫键和二硫键)的马来酰亚胺-紫杉醇前药。另外,合成了一种酯键相连的琥珀酰亚胺-紫杉醇前药作为阴性对照。 四种前药分子均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加入DSPE-PEG2K后,进一步提高胶体稳定性,所得纳米粒分别称为PMAL(D)、PSMAL(D)、PSSMAL(D)和PSUC(D)。本课题将从白蛋白结合能力、体外释放行为、细胞毒性、细胞内释放、细胞摄取、药动学、体内分布、体内抗肿瘤活性以及系统毒性等几方面对前药纳米粒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采用定量试剂盒对前药纳米粒表面马来酰亚胺基团的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MAL(D)、PSMAL(D)和PSSMAL(D)的表面均分布有超过10%的马来酰亚胺基团;通过高效液相法(HPLC)考察了前药纳米粒结合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能力,结果表明,前药纳米粒与BSA可以迅速结合,并且结合BSA的比例同纳米粒表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英文名称:Paclitaxel for Injection (Albumin Bound) 商品名称:Abraxane 成份: 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紫杉醇是药物活性成分,人血白蛋白作为辅料起 分散、稳定微粒和运载主药作用。 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除非有临床禁忌 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规格: 100mg 用法用量: 2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静 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肝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对血胆红 素,1.5mg/dL的患者, 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肾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排除了 血肌酐,2mg/dL的患者。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3降低剂量: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 2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减到220mg/m。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 2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 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恹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物配制和给药注意事项:本品是一种细胞毒类抗癌药物,与其他有潜在毒性的紫杉醇类化合物一 样,应小心处理,建议戴手套进行操作。如皮肤接触到本品(冻干粉或已溶解的悬浮液),应立 即用肥皂和水彻底冲洗。局部接触后的可能症状包括刺痛、烧灼感和红肿。如粘膜接触了本品, 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建议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对注射部位密切观察,警惕任何可能出现的血管渗漏现象。按照要求, 应将滴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减少与滴注相关的局部反应。(见注意事项:注射部位反应) 预处理:本药给药前不需给予患者抗过敏药预处理。

紫杉醇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规格】 5ml∶30mg 10ml:60mg 【适应症】卵巢癌和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 发非何金氏淋巴瘤等. 【用法用量】: 一般临床使用紫杉醇的程序如下 1.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并查看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数据.有过敏史者及白细胞/血小板低下 者应慎用. 2.由于此药可引起过敏反应,在给药12小时和6小时前各服用地塞米松20mg,给药前30~60 分钟给予抗过敏药物口服或注射及西咪替丁300mg静脉注射. 3.常用紫杉醇的剂量为135~175mg/m2,应先将注射液加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 1000ml中,需用玻璃瓶或聚乙烯输液器,应用特制的胶管及0.22μm的微孔膜滤过(精密输液 器). 4.滴注开始前30分钟心电监护,静滴后一小时内每15分钟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并记录,注意 有无过敏反应. 一小时后,有严重传导阻滞的病人还须每小时观察记录一次. 5.一般滴注3小时. 6.注药后每周应检查血像至少2次,3~4周后视情况可再重复.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9%,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多数为1型变态反应,表现为支气 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荨麻疹和低血压.几乎所有的反应发生在用药后最初的10分钟. 2,骨髓抑制:为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少见,一般发生在用 药后8~10日.严重中性粒细胞发生率为47%,严重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为5%.贫血较常见. 3,神经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62%,最常见的表现为轻度麻木和感觉异常,严重的神经毒 性发生率为6%. 4,心血管毒性:可有低血压和无症状的短时间心动过缓.肌肉关节疼痛:发生率为55%,发生于 四肢关节,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呈剂量依赖性. 5,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和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59%,43%和39%,一般为轻和中度. 6,肝脏毒性:为ALT,AST和AKP升高. 7,脱发:发生率为80%. 8,局部反应:输注药物的静脉和药物外渗局部的炎症. 【禁忌症】 1,对聚氧乙基代蓖麻油过敏者. 2禁用于白细胞低于1500/mm3者. 3 孕妇和哺乳妇女 【注意事项】1,配制紫杉醇时必须加以注意,宜带手套操作.倘若皮肤接触本品,立即用肥皂彻底清洗皮肤, 一旦接触粘膜应用水彻底清洗. 2 ,注射时一旦药液漏至血管外应立即停止注入,局部冷敷和以1%普鲁卡因局封等相应措施. 3,滴注开始1小时内,每15分钟测血压,心率和呼吸一次,注意过敏反应. 一小时后,有严重 传导阻滞的病人还须每小时观察记录一次 4,本品应在有经验的肿瘤化疗医师指导下使用,医嘱须主任医师签字方可使用,须准备抗过敏 . 反应的药物及相应的抢救器械

紫杉醇

第七章 7.4 紫杉醇的生产工艺 7.4.1 概述 紫杉醇(Paclitaxel,Taxol?,图1),最早是由美国化学家Wani 和Wall于1971年从太平洋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它具有独特的抗癌机制,其作用位点为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中至关重要的微管蛋白。紫杉醇能促进微管蛋白聚合而形成稳定的微管,并抑制微管的解聚,从而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最终导致癌细胞的死亡。紫杉醇1992年12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1994年,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1997年FDA批准使用紫杉醇治疗爱滋病关联的Kaposi's恶性肿瘤;1998年和1999年,FDA又分别批准半合成紫杉醇与顺铂联合使用作为治疗晚期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紫杉醇是近几年国际公认的疗效确切的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之一。 -五羟基-紫杉-11-烯-9-酮-4-乙酸酯-2-苯甲酸酯-10-乙酰基-13-a,13b,7a,4a,2b,20-环氧-1b紫杉醇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整个分子由三个主环构成的二萜核和一个苯基异丝氨酸侧链组成。分子中有11个手性中心和多个取代基团。分子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92,元素百分比C:66.41,H:6.02,N:1.64,O:26.23。化学名:5 [(2′R,3′S) -N-苯甲酰基-3′-苯基异丝氨酸酯] 紫杉醇的来源最初以天然提取为主,主要是从由红豆杉属植物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红豆杉植物是生长极为缓慢的乔木或灌木,其树皮中紫杉醇的含量平均为万分之一点五,从中提取紫杉醇的收率大约为万分之一,这样制取1 kg紫杉醇就需树皮10吨,这种生产紫杉醇的方法严重破坏资源和环境。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经禁止或严格限制用这种方法来生产紫杉醇。为解决紫杉醇的大量供应问题,人们曾探索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化学合成等方法制取紫杉醇。其中,化学合成是人们首先想到的解决紫杉醇药源问题的一条途径。这里的化学合成又有全合成和半合成之分。 如前所述,紫杉醇的分子结构十分复杂,分子中有众多的功能基团和立体化学特征,如此复杂的结构堪称是对化学合成的一个挑战。1994年,紫杉醇的全合成在实验室获得成功[1,2]。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的紫杉醇的全合成路线共有3条,即1994年由Holton和Nicolaou研究组几乎同时完成的2条路线以及1996年Danishefsky小组报道的路线。紫杉醇的全合成中,反应步骤多达20—25步,大量使用手性试剂,反应条件极难控制,制备成本昂贵,虽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为了避免合成紫杉醇复杂的母环部分,人们探索了半合成的制备方法。研究发现,红豆杉植物中除紫杉醇外,还有大量母环结构与紫杉醇类似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巴卡亭

注射用紫杉醇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适用于联合化疗治疗失败或辅助化疗6个月内复发的转移性乳腺癌。如无显著禁忌症,病人在使用本品前应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注射用紫杉醇说明书,欢迎阅读。 注射用紫杉醇商品介绍通用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生产厂家: 美国American Pharmaceutical Part 批准文号: 药品规格:100mg*1瓶 药品价格:¥6100元 注射用紫杉醇说明书【商用名】注射用紫杉醇 【通用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英文名】paclitaxel For Injection(Albumin Bound) 【汉语拼音】ZhuSheYongZiShanChun 【主要成分】紫杉醇 【性状】 【适应症】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适用于联合化疗治疗失败或辅助化疗6个月内复发的转移性乳腺癌。如无显著禁忌症,病人在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前应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卵

巢癌和乳腺癌及NSCL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何金氏淋巴瘤等。 【用法用量】转移性乳腺癌联合化疗失败或辅助化疗6个月内复发的患者,推荐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剂量为每3周一次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以上。肝脏损害:对于胆红素1.5mg/ml的病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剂量未定。药物减量: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过程中,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2,持续一周或更长)或严重的感觉神经病变,应在之后的治疗中减量至220mg/m2。反复出现的重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或严重的感觉障碍,剂量应减至180mg/m2。3级感觉神经病变应停止治疗直至感觉障碍缓解至1~2级,并在之后的治疗中进一步减量。操作注意事项: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和其他毒性较强的紫杉醇化合物一样,操作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时要小心谨慎。推荐使用手套。如果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冻干粉或稀释液)接触到皮肤,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清洗皮肤。局部接触紫杉醇,可能会出现刺痛,烧灼感和红肿。如果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接触到粘膜,暴露部位应用清水彻底清洗。静脉用药的准备工作: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稀释前为无菌冻干粉。为防止发生错误,稀释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每ml稀释液含有5mg/ml紫杉醇。1、无菌操作,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冻干粉; 2、将生理盐水沿安瓶壁缓慢注入,避免形成过多气泡; 3、避免将生理盐水直接滴注在冻干粉上,因为会形成气泡; 4、生理盐水

紫杉醇

紫杉醇 【中文名称】:紫杉醇 【英文名称】:Paclitaxel 【定义】:从紫杉(Taxus brevifolia)的树皮中提出的一种化合物。是微管的特异性稳定剂,可促进微管的装配和保持微管稳定。 【所属】:属于萜类,双萜生物碱 【分子式为】:C47H51NO14,分子量:853.90 【结构式】: 【理化性质】:从甲醇析出针状结晶或无定形粉末;熔点213~216℃(分解); [α]D20-49°(甲醇);UV最大吸收(甲醇):227,273nm(ε29800, 1700);为白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 等有机溶剂 【结构特点】:含有酯键,对碱不稳定;含有环氧丙烷环,具有抗癌活性;含有的N原子处于酰胺状态,不显碱性;紫杉醇结构中无苷键,对酸 相对稳定;紫杉醇可与MnO2发生氧化反应,且不易还原。 【高效分离纯化紫杉醇的方法】 包括:a、萃取,以红豆杉为原料获得含有紫杉醇的提取物;b、去除胶质,除去提取物中的胶质杂质;c、分离纯化。 紫杉醇生产工艺如下: 红豆杉树皮粉碎(越细越好),85%~95%酒精,35-55℃热回流浸提三次,50-70℃真空减压浓缩至热测比重1.1~1.2

g/ml,氯仿萃取,萃取液浓缩成膏状,得紫杉醇含量1%氯仿膏,将紫杉醇含量1%氯仿膏加氯仿溶解完全,加硅胶搅拌均匀,凉干,过筛,填装到层析柱中,氯仿-甲醇梯度洗脱,TLC检测,分段合并浓缩,得紫杉醇含量5~8%半成品,将紫杉醇含量5~8%半成品加丙酮溶解完全,加硅胶搅拌均匀,凉干,过筛,填装到层析柱中,丙酮-石油醚梯度洗脱,TLC检测,分段合并浓缩,得紫杉醇含量20~25%半成品,用丙酮-石油醚系统结晶3~4次,抽滤,50℃真空减压干燥,得紫杉醇含量75~80%半成品,16Mpa压力层析分离,TLC检测,分段合并浓缩,目标段浓缩物丙酮-石油醚结晶,抽滤,干燥,得紫杉醇含量≥99.5%成品; 去除胶质的过程为:高压硅胶层析柱层析去除胶质,同时将紫杉烷化合物分离为紫杉醇、三尖杉宁碱、7-表紫杉醇3部分。 【药理作用】 ①作用机理微管在维持正常细胞功能,包括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细胞形成的调控、激素分泌和细胞受体的固定等具有重要作用。微管蛋白是微管形成的重要基础。紫杉醇就是作用于微管月踢缺管蛋白系统,可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并抑制微管的解聚,从而导致微管束的排列异常,形成星状体,使仿锤体失去正常功能,导致瘤细胞死亡闭。 ②药效学紫杉醇主要影响L一1210细胞的周期移行,使细胞阻碍断在q期和M期[51。使瘤细胞不能分裂变大,井出现多核细胞,阻断有丝分裂。 ③药效学紫杉醇静脉给药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其中肝、脾、肺及大肠中放射性较高小肠、脂肪及骨髓中次之,脑及肌肉中放射性较低。给药后12h尿排泄多于粪中排泄量,给药后72h尿粪中的总排泄量占给药量的74%,.. 胆汁中排泄量在给药后3h即占给药量的59.4%,.. 终末半衰期平均为5.3-17.4ho ④量效关系紫杉醇存在个体差异,AUC波动范围较大[6,7],在 4.367 一 16.0128mg几.h之间,疗效与剂量无多大关系,而疗效与用药后的即刻浓度(Cmax)有一定关系。提示为了改善病人的疗效而进行血浓度测定,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合理用药是必要的。

紫杉醇

紫杉醇 1.紫杉醇的发现和历史 2.紫杉醇的化学结构 3.紫杉醇的提取分离方法 4.紫杉醇的合成研究 5.常见的几种紫杉醇药物 6.个人感想 1.紫杉醇的发现和历史 紫杉醇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这类植物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共有11种。最初,紫杉醇是从短叶紫杉(Taxus brevi folia)的树皮中分离获得的,在它的抗癌作用被发现之前,林木工人通常把它砍了当柴烧或者用来做篱笆。早在1856年德国科学家Lucas·H开始对Taxus baccata Linn(浆果红豆杉)进行化学研究,并从其叶片中提取出粉状碱性成分Taxine,但在随后的100多年里没有多大的研究进展。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光谱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才开始对红豆杉属的植物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20世纪初,人们发现美国西部山区的一个有一片红豆杉林的小城镇中的居民很长寿,他们的寿命最短的在95岁以上,绝大多数的人寿命超过100岁,而且百岁老人随处可见。科学家到那里考察发现当地居民除了两个与其他地方居民不同的生活习惯外,其余的都差不多。一是当地居民喜欢采摘山林中的红豆杉树叶泡茶喝;二是经常去红豆杉林中散步或运动。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对红豆杉的研究兴趣,他们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一种对许多类型的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的提取物——紫杉醇。后来研究表明其化学结构为紫杉烷类中的一种四环二萜类化合物【1】。 1962年8月,在美国农业部任职的植物学家Barclay响应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发起的植物提取物抗癌活性成分筛选研究,收集了7Kg太平洋紫杉的树皮寄回了NCI。这些样品后来经NCI北卡罗莱纳州“研究三角学院”(Research Triangle Institute ,RTI)分馏实验室的美国化学家Wani博士和Wall博士。他们分离提取得到紫杉醇的粗提物,在筛选实验中他们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抑制活性,有强烈的KB细胞毒作用及抗小鼠肉瘤和抗白血病活性。1966年9月,他们分离出了一个有活性得到纯化合物,并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47H51NO14,但是得率很低,只有万分之零点四。1967年6月,Wall将这个化合物命名为紫杉醇(taxol),-ol表示醇类(因为他们确信其有一个醇羟基),而tax-指它来自taxus。1971年,Wani和Wall与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化学教授Mcphail合作,研究分析并确定其结构。1971年5月,他们在美国化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上报道了这个初显抗

紫杉醇

紫杉醇 紫杉醇,白色结晶体粉末。无臭,无味,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腈、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主要以红豆杉为原料的提取物,【从紫杉醇产生菌中提取,化学合成法,利用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英文名称Paclitaxel[,p?kli't?ks?l],别名泰素,紫素,特素,化学名称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分子量853.92,分子式C47H51NO14。 药理作用机制:紫杉醇可使微管蛋白【组成微管的蛋白质】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失去动态平衡,诱导与促 进微管蛋白聚合、微管装配,防止解聚,使微管【一种具有极性的细胞骨架,微管的功能:维持细胞形态,辅助细胞内运输,与其他蛋白共同装配成纺锤体,基粒,中心粒,鞭毛,纤毛神经管等结构】稳定,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紫杉醇的衍生物:多烯紫杉醇是在对紫杉醇结构改造过程中合成出来的紫杉醇衍生物,生物利用度好,毒副作用小。紫杉醇的应用:紫杉醇是目前国际上抗癌效果最好,广谱性强,副作用较小,是作用机制全新的一种理想抗癌药物, 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目前应用相对比较成熟的有以下一些方面: 1.在治疗卵巢癌方面,紫杉醇早已经是卵巢癌治疗得到首选药物了。经过了许多临床试验表明,不管是单一使用还是联合用药,都远好于传统化疗法治疗这种癌症。紫杉醇还可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抗微管作用的抗肿瘤药物。 2.在治疗子宫颈癌方面,紫杉醇的地位没有像治疗卵巢癌那么重要,但是随着紫杉醇在这方面的应用的增加,它的地位也日显重要。在子宫颈癌治疗的研究有三方面:对于局限性晚期宫颈癌的先期化疗应用,晚期或复发性病例的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的增敏。 3.在治疗乳腺癌方面,紫杉醇的药效相对较高,单药效大于一半,在治疗此类的药物中药效算是较好的一种。为了更好的使用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紫杉醇配合其他药物使用效果会更好,比如紫杉醇加表阿霉素治疗进展期乳腺癌效果令人很满意,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对既往蒽环类耐者仍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在肝癌治疗方面,紫杉醇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引起此类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现象,达到控制并破坏肝癌细胞效果。紫杉醇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以此达到治疗肝癌的效果。 紫杉醇的医疗应用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还有治疗:局部晚期非小题细胞肺癌,晚期胃癌,食道癌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紫杉醇的使用也像其他药物一样存在副作用,只要有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关节痛,肌肉痛,心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等。但相对其他药物的副作用是较小的,很有应用价值,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临床研究表明在应用紫杉醇类药剂的同时给病人服用麦芽硒【麦芽硒能阻断多种致癌因素诱导的DNA损伤,起到防癌 作用,即起到抗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可以帮助降低心血管毒性和肠胃反应,部分癌细胞对于紫杉醇敏感度较低,这时麦芽硒可以起到帮助控制杀灭这类癌细胞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对于提高白细胞的活性也已经得到证实。 研究现状:当前紫杉醇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对紫杉醇的生产及获取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紫杉 醇的临床应用的研究探索。对于治疗方面的研究存在不小的价值,只要进一步寻找剂量的使用和疗效之间的关系,跟其他药物协同治疗【例如麦芽硒】癌症的研究和尽可能减小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剂量方面,现在研究学者对治疗癌症选用大剂量好还是选用小剂量好的问题上,还无法弄清楚。随着紫杉醇的研究的深入,相信在不久将来会给数以万计的癌症患者带来更大佳音。

紫杉醇抗癌药物

紫杉醇抗癌药物 紫杉醇抗癌药物大名鼎鼎的,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是比较复杂的天然产物之一,紫杉醇最初是从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但是其含量非常低,约10-50公斤的树皮中才能提炼出1克紫杉醇。 紫杉醇抗癌药物可以解释一些乳腺癌肿瘤对特异的化疗产生反应而另一些则无反应的原因。研究结果突出强调了癌症发展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谷氨酰胺的水平是乳腺癌对于选择性抗癌疗法产生反应的决定因子,并鉴别出了可用来判断乳腺癌治疗潜在预后及患者分层的一种与谷氨酰胺摄取相关的标记物。 紫杉醇抗癌药物是最常用来对抗实体瘤的药物之一,紫杉醇抗癌药物是治疗卵巢癌和晚期乳腺癌的一线药物。已知这一药物可与微管结合,"冻结"住它们,在细胞分裂之时阻止它们分离染色体。这会导致分裂细胞,尤其是快速增殖的癌细胞死亡。 紫杉醇抗癌药物证实了RNF5在控制谷氨酰胺摄取以及在对抗肿瘤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紫杉醇抗癌药物测试肿瘤RNF5和谷氨酰胺载体蛋白例如SLC1A5的水平或可用来鉴别出哪些患者最适合以紫杉烷类为基础的治疗。

紫杉醇抗癌药物也是由10-脱乙酰基浆果赤霉素III半合成制备。其水溶性优于紫杉醇,具有光谱抗肿瘤性,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年销售额超过25亿美元。 尽管一段时间以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许多的肿瘤细胞类型依赖于谷氨酰胺实现生长和 生存,但却不清楚谷氨酰胺摄取的调控机制。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处方药紫杉醇抗癌药物在细胞内的极微妙效应,紫杉醇抗癌药物正是这一效应使得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广泛应用的抗癌药物之一。 世界各地许多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已经表明了,紫杉醇抗癌药物细胞骨架极其不同于坚硬的动物骨架。微管是一种管状蛋白多聚体结构,其不断地生长和收缩,通过这样来推拉细胞各处的物质,包括染色体。科学家们将这称之为动态不稳定性。微管还为将细胞器和其他包装物输送到细胞各处提供了一条高速公路。 紫杉醇抗癌药物由中国红豆杉网提供:https://www.doczj.com/doc/4a17752871.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