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枫桥夜泊
- 格式:ppt
- 大小:486.50 KB
- 文档页数:16
三年级上册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
郑燮,又名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郑燮,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小学语文的学习相当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成绩。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语文课文,供大家复习时参考学习!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1.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上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学会查“无字词典”暑假到了,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
聪聪背着旅行包,戴着太阳帽,一蹦一跳地走在马路上。
爸爸突然问聪聪:你知道“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吗?我知道,就是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聪聪像背书似的说。
爸爸笑了笑说“你这是背词典上的解释,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聪聪和爸爸来到大海边,只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爸爸说:“我又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语,你看眼前这情景像不像? 太像了!太像了!聪聪高兴起来。
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3.古诗两首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做一片美的叶子远远望去,那棵大树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寺地上升起。
我向大树走去。
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绿叶为大树而生。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濉溪县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篇目【三年级上册】1、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2、江南春[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修建了许许多多的庙宇,遗留到至今的有四百八十座寺庙,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4、绝句[唐]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6、赠花卿[唐] 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译文】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枫桥夜泊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二。
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
深秋的夜晚,月亮西沉,寒霜满天,只有孤舟、渔火相伴,点点愁思满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沉重而悠远。
感物伤怀,残月、鸟啼、霜天、江枫、渔火、寺影、钟声,与诗人愁苦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让人品到的就是那浓浓的寂寞惆怅。
在教学的时候,我紧紧抓住诗眼“愁”进行教学,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到诗人出自内心的忧愁。
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体会诗人思乡、思念亲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感。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明白诗人为何而愁。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张继,理解题意。
1.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
2.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强调“泊”的读音。
同学们看看图,你知道“泊”是什么意思吗?(停靠)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继。
(出示张继的图片)张继的诗作并不多,然而他却能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样名垂千古,由此可见《枫桥夜泊》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4.通过预习,你们还知道哪些跟作者、诗句有关的内容?百度百科——张继:/view/43371.htm百度百科——寒山寺:/view/21511.htm【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本诗的深远影响,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汇报预习成果,是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初读,读准诗句,读通读顺。
1.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的朗读。
(教师范读诗句)2.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想读一读吗?请大家自由练读这首诗,这首诗里面有几个生字,老师都把它们注上音了,你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些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枫桥夜泊/夜泊枫江》原文及赏析《枫桥夜泊/夜泊枫江》原文及赏析1原文:枫桥夜泊/夜泊枫江朝代:唐朝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及注释:译文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
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
’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
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钞》:“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
《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枫桥夜泊》原文:张继〔唐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枫桥夜泊》赏析: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
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
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
人在逆境中(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来),最忌的是景物伤怀,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本来心情就已凄恻,却偏逢残月。
外出旅游者(也许作者不是旅游家)往往会对家人无限牵挂,可谓归心似箭,盼望与家人团圆,然而,他却客舟孤苦、愁怀难遣。
枫桥夜泊古诗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诗人在苏州枫桥边夜泊时的所见所感。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秋夜江景。
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以月亮的落下、乌鸦的啼鸣和霜的覆盖,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寒冷的夜晚氛围。
“月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乌啼”则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霜满天”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寒冷。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
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与诗人的愁绪形成对比。
这里的“愁眠”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指那些在船上无法安睡的旅人。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转换了视角,从江边的景致转向了远处的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外,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这里的“寒”字不仅指温度的寒冷,也暗示了寺庙的清冷和孤寂。
最后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夜半时分,寒山寺的钟声远远传来,打破了夜的宁静,也触动了诗人和旅人的心弦。
钟声的回响,既是时间的标记,也是对旅人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鲜明,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枫桥夜泊》古诗全文解析枫桥夜泊①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③。
[注释]①枫桥夜泊:夜晚将船停靠在枫桥的岸边。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chāng)门西七里地方,原名为“封桥”,后因张继这首诗改“封”为“枫”,故沿用为“枫桥”。
②“月落”二句的意思是说:月亮落下去了,乌鸦还在啼叫,霜雾露气笼罩着整个天宇;江畔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默对着愁绪满怀的睡眠人。
③“姑苏”二句的意思是说:姑苏城外寒山寺里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客船上。
姑苏城:今苏州市。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的枫桥镇。
夜半钟声:寺院里半夜有敲钟的定规。
[译文]月亮沉落了,秋霜弥漫高天,一片静,只有乌鸦在啼叫,江边的枫叶若隐若现,江中渔火点点,照着我的愁,我怎能安眠。
听,夜半时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铿锵,悠悠传到我的小船。
赏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枫桥夜泊诗的译文和注释枫桥夜泊朝代:唐朝|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古诗简介《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2.翻译/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3.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课文《枫桥夜泊》精讲一、学习目标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深秋夜景,感受诗人张继对羁旅生活的深刻体验;其次,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如“渔火”、“江枫”等,品味其含义与意象,并欣赏诗人在运用这些词语时所展现出的精妙技巧;再次,通过反复诵读和体会,感悟诗人传达出的孤独、思乡等复杂情感,理解其深沉的人生感慨。
二、译文(翻译)《枫桥夜泊》的译文如下: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描绘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
诗中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三、中心思想《枫桥夜泊》的中心思想主要体现在诗人张继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忧愁。
通过描写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边的枫树、渔火、孤舟客子以及夜半钟声等江南深秋的夜景,诗人构建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将自身的观察与感受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旅途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使诗人在异乡漂泊中更感孤寂和无助。
四、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1.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答案:唐;张继2. 诗中“姑苏城外寒山寺”一句中,“姑苏”指的是现在的______。
答案:苏州3. 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描绘了诗人在______时分,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
答案:夜半二、选择题1. 《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一句,通过描写哪些景象,烘托出了一种寂静冷清的氛围?()A. 月亮、乌鸦、霜B. 渔火、江枫、客船C. 钟声、客船、江枫D. 乌鸦、渔火、钟声答案:A2. 《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喜悦之情B. 豪情壮志C. 羁旅之思和家国之忧D. 对自然的赞美答案:C三、简答题1. 请描述《枫桥夜泊》中诗人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分析关键信息项:1、诗人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创作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重点词汇解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诗句意境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情感表达剖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艺术手法探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后世影响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诗人信息《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他的生平事迹留存不多,但这首《枫桥夜泊》却使他名垂千古。
111 张继的诗歌风格张继的诗作大多爽朗激越,不事雕琢,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 诗歌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1 原文的语言特点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寥寥数语描绘出了一幅秋夜江边的清幽景象。
13 诗歌体裁《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全诗四句,每句七言,要求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
131 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通常要求平仄协调、押韵严格,具有较高的艺术规范性。
14 创作背景此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尚无确切定论,但一般认为是张继在安史之乱后途经苏州时所作。
当时的社会动荡,诗人漂泊在外,心中充满了忧愁和孤寂。
141 社会背景对诗歌的影响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混乱和不安,这种社会现实很可能在张继的诗中有所反映。
《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历经千年依然魅力不减。
咱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的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一开场就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
想象一下,月亮渐渐西沉,乌鸦的啼叫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寒霜布满了整个天地。
这画面是不是有点萧瑟?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深秋的夜晚出门散步,当时月亮已经落下去了,周围一片寂静,偶尔传来几声鸟叫,那种感觉就和诗中的场景有几分相似,凉飕飕的风刮在脸上,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江边的枫树影影绰绰,渔船上的灯火闪烁不定,而诗人满怀愁绪,难以入眠。
这让我想起有一回我因为工作上的烦心事,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望着窗外的路灯,心里头乱糟糟的,就跟这诗人的心情差不多。
“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庄重而神秘。
我曾经去参观过一座古老的寺庙,站在寺门外,那种庄重宁静的氛围让人心生敬畏,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最后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夜半时分,那悠扬的钟声传到了客船上。
这钟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也让诗人的愁绪更加深沉。
我有次出差住在江边的酒店,半夜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一下子就让我的思绪飘远了。
整首诗通过对这些景象的细腻描绘,把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触动人心。
那清冷的月,啼叫的乌,布满寒霜的天空,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城外的古寺,夜半的钟声,每一个元素都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而且呀,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它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你可以想象诗人当时的表情,是紧皱着眉头,还是望着远方默默叹气?你也可以想象那客船在江面上轻轻摇晃的样子,江水拍打着船舷,发出轻微的声响。
再从语言上来看,简洁明快,朗朗上口。
每个字都像是精心挑选出来的,精准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所见所闻。
【导语】《枫桥夜泊》全诗讲述了⼀位客居他乡的游⼦,在枫桥,⽉落秋霜之夜见到的⼀种凄清、寂寥的景⾊,听见的哀愁的声⾳,进⽽由此产⽣了对⾃⾝的愁、对家乡的愁、对国家的愁、对百姓命运的愁。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枫桥夜泊》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枫桥夜泊》知识点 原⽂: 枫桥夜泊 张继 ⽉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
唐代诗⼈,他的⽣平不甚可知。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
⼤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
他的最的诗是《枫桥夜泊》。
注释: 1、渔⽕:渔船上的灯⽕。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译⽂ 明⽉西落秋霜满天,⼏声乌啼⼭前, 江上渔⽕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篇⼆】⼩学三年级语⽂《枫桥夜泊》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2、学会本课8个⽣字。
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和诗⼈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2、学会本课8个⽣字。
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和诗⼈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复习导⼊,激发兴趣 1、请学⽣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今天,我们再来学⼀⾸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湖北安阳⼈,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