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分类(二)
- 格式:ppt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69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书籍目录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使用说明Ⅰ.潜鸟目1.潜鸟科Ⅱ.目1.科Ⅲ.鹱形目1.信天翁科2.鹱科3.海燕科Ⅳ.鹈形目1.鹲科2.鹈鹕科3.鲣鸟科4.鸬鹚科5.军舰鸟科Ⅴ.鹳形目1.鹭科2.鹳科3.鹮科Ⅵ.红鹳目1.红鹳科Ⅶ.雁形目1.鸭科Ⅷ.隼形目1.鹗科2.鹰科3.隼科Ⅸ.鸡形目1.松鸡科2.雉科ⅹ.鹤形目1.三趾鹑科2.鹤科3.秧鸡科4.鸨科Ⅺ.鸻形目1.水雉科2.彩鹬科3.蛎鹬科4.鹏嘴鹬科5.反嘴鹬科6.石鸻科7.燕鸻科8.鸻科9.鹬科10.贼鸥科11.鸥科12.燕鸥科13.剪嘴鸥科14.海雀科Ⅻ.沙鸡目1.沙鸡科ⅹⅢ.鸽形目1.鸠鸽科ⅹⅣ.鹦形目1.鹦鹉科ⅹⅤ.鹃形目1.杜鹃科ⅹⅥ.鹗形目1.草鹗科2.鸱鹗科ⅹⅦ.夜鹰目1.蛙口夜鹰科2.夜鹰科ⅹⅧ.雨燕目1.雨燕科2.凤头雨燕科ⅹⅨ.咬鹃目1.咬鹃科ⅹⅹ.佛法僧目1.翠鸟科2.蜂虎科3.佛法僧科ⅹⅹⅠ.戴胜目1.戴胜科ⅹⅹⅡ.犀鸟目1.犀鸟科ⅹⅹⅢ.?形目1.拟?科2.响蜜?科3.啄木鸟科ⅹⅹⅣ.雀形目1.阔嘴鸟科2.八色鸫科3.百灵科4.燕科5.鹡鸽科6.山椒鸟科7.鹎科8.雀鹎科9.叶鹎科10.和平鸟科11.太平鸟科12.伯劳科13.盔鹏科14.黄鹂科15.卷尾科16.椋鸟科17.燕鹏科18.鸦科19.河乌科20.鹪鹩科21.岩鹨科22.鸫科23.鹅科24.扇尾鹅科25.王鹅科26.画眉科27.鸦雀科28.扇尾莺科29.莺科30.戴菊科31.绣眼鸟科32.攀雀科33.长尾山雀科34.山雀科35.鸸科36.旋壁雀科37.旋木雀科38.啄花鸟科39.花蜜鸟科40.雀科41.织雀科42.梅花雀科43.燕雀科44.鸦科主要参考附录Ⅰ中国动物地理分区简介附录Ⅱ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附录Ⅲ学名索引附录Ⅳ英文名索引附录Ⅴ中文名索引.草鹗科 2.鸱鹗科ⅹⅦ.夜鹰目1.蛙口夜鹰科2.夜鹰科ⅹⅧ.雨燕目1.雨燕科2.凤头雨燕科ⅹⅨ.咬鹃目1.咬鹃科ⅹⅹ.佛法僧目1.翠鸟科2.蜂虎科3.佛法僧科ⅹⅹⅠ.戴胜目1.戴胜科ⅹⅹⅡ.犀鸟目1.犀鸟科ⅹⅹⅢ.?形目1.拟?科2.响蜜?科3.啄木鸟科ⅹⅹⅣ.雀形目1.阔嘴鸟科2.八色鸫科3.百灵科4.燕科5.鹡鸽科6.山椒鸟科7.鹎科8.雀鹎科9.叶鹎科10.和平鸟科11.太平鸟科12.伯劳科13.盔鹏科14.黄鹂科15.卷尾科16.椋鸟科17.燕鹏科18.鸦科19.河乌科20.鹪鹩科21.岩鹨科22.鸫科23.鹅科24.扇尾鹅科25.王鹅科26.画眉科27.鸦雀科28.扇尾莺科29.莺科30.戴菊科31.绣眼鸟科32.攀雀科33.长尾山雀科34.山雀科35.鸸科36.旋壁雀科37.旋木雀科38.啄花鸟科39.花蜜鸟科40.雀科41.织雀科42.梅花雀科43.燕雀科44.鸦科主要参考附录Ⅰ中国动物地理分区简介附录Ⅱ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附录Ⅲ学名索引附录Ⅳ英文名索引附录Ⅴ中文名索引显示全部信息。
鸟纲(适应陆生飞翔的陆生动物)一.名词解释1.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的结构,它是由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全部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
而且与宽大的骨盘相愈合,使鸟类飞行着陆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2.叉骨:左右锁骨和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形成,是鸟类特有的结构。
具弹性,避免左右肩带碰撞。
3.龙骨突:绝大多数鸟类的胸骨腹侧正中具有1块纵突起,因像船底的龙骨,故称为龙骨突。
4.气囊:气囊是一种在柔性地橡胶胶囊中充入压缩空气或水介质;利用空气地可压缩性和水的流动性来实现弹性作用。
鸟类具有9个气囊。
5.开放式盆骨:为鸟类特有的结构,指腰带(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左右坐骨和耻骨不在腹中线处相愈合,而是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这样的骨盆称为开放式骨盆。
6.腔上囊:鸟类泄殖腔的背方有一个特殊的腺体,称为腔上囊。
在幼体发达,成体则失去囊腔成为一个具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能产生具有免疫功能的B细胞。
7.气质骨:即中空并充以空气的骨骼。
鸟类具有轻,细然而坚固的骨骼,多为气质骨,即中空并充以空气的骨骼。
二.恒温动物的特点1.变温动物新陈代谢水平较低、体温不恒定、缺乏温度调节能力。
2.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能力,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3.恒温动物基础代谢率6倍于变温动物。
三.鸟类的原始性特征1.皮肤缺乏皮肤腺,皮肤干燥;2.鸟类的羽毛和爬行类的鳞片都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3.头骨仅有一个枕髁和寰锥相关节;4.后肢的踵关节位于两列跗骨之间,形成跗间关节;5.卵生的羊膜卵,盘状卵裂,尿囊作为胚胎的呼吸器官;6.尿液的主要成分是尿酸。
四.鸟类的进步性特征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恒温,减少了对外界温度条件的依赖。
2.心脏二心房二心室,完全的双循环3.具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4.具有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完善的生殖行为,提高了子代的成活率。
五.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化性特征1.体型呈流线型、体表被羽;2.前肢特化成翼;3.骨骼轻、多愈合,为气质骨,以减轻体重;胸骨有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附着;4.具独特的气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双重呼吸;5.无牙齿、无膀胱、雌性仅左侧生殖腺发达六.鸟纲适应于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1.体型: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
鸟的分类知识有哪些_鸟类的知识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爱鸟护鸟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资源,就等于保护人类自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分类知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鸟的分类①根据鸟的栖息环境大概分为:湿地鸟类、林灌鸟类、山地鸟类、城镇鸟类、农田草地鸟类、高原荒漠鸟类等。
②按照鸟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游禽。
大多在水上生活。
脚短,趾间有蹼,步行笨拙,善于游泳潜水。
嘴一般阔而扁平,适合在水中索取食物。
鸬鹚、雁、鸭、鸥、鸊鹈为其代表种类。
涉禽。
一般在浅水、沼泽地带生活。
腿和脚趾很长,适应涉水行走。
嘴长,颈长。
鹭、鹤为其代表种类。
陆禽。
包括鸡形目和鸽形目鸟类。
多在地上活动,主要从地面上啄取食物。
雉鸡、灰胸竹鸡、斑鸠为主要代表。
猛禽。
肉食性鸟,性凶猛。
鹰。
攀禽。
脚趾多两前、两后,适合在树上攀缘活动。
有专吃树皮内害虫的啄木鸟。
有消灭害虫的能手的杜鹃。
还有捕鱼高手翠鸟等。
鸣禽。
种类最多,几乎占了现生鸟类的一半以上。
个体较小。
鸣管发达,善于鸣叫。
麻雀、喜鹊、山雀等属于鸣禽。
③按照鸟类的居留类型主要分为:留鸟、候鸟、迷鸟。
留鸟:在当地全年出现并有繁殖行为。
漂鸟:非繁殖期间随食物因素在当地小范围游荡。
候鸟: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类,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等。
迷鸟:由于大风或其它意外原因偶然出现在其分布区以外的地方的鸟。
鸟类的知识1、凌波仙子———游禽游禽善于飞翔、潜水和在水中捞取食物,却拙于行走。
我省有70多种游禽,多在洪湖、沉湖、龙感湖、梁子湖等江汉湖群,为冬候鸟,著名的“洪湖野鸭和大雁”就属于这一类群。
2、湿地之神———涉禽湿地是地球上最富饶的自然环境,中有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鱼、虾、蛙等动植物,为涉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那些茂盛的水生植物,又为涉禽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场所。
涉禽大多数具有嘴长、颈长、腿长的特点。
我省水域生态环境比较适合涉禽的生息,近几年,来我省涉禽的数量大幅增长,分布越来越广。
鸟类的六大分类鸟类的六大分类是:鸣禽、陆禽、攀禽、游禽、涉禽、猛禽。
1.鸣禽鸣禽,顾名思义,是很善于鸣叫的鸟类。
鸣禽的体型普遍都不算太大,大部分都属于雀形目,包含大约现生5000种鸟类。
鸣禽的发声器官比较发达且多样化,能够发出各种有规律或有特色的叫声。
鸣叫是鸟类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而鸣禽尤其擅长这一点,即便在我们人类听起来声音沙哑聒噪的乌鸦叫声,也有着其丰富的变化,从而起到传达不同目的的作用。
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鸣禽有麻雀、山雀、喜鹊、乌鸦、云雀、画眉、知更鸟等,这里面很多鸟类的叫声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2.陆禽陆禽擅长在地面活动,包括现生所有的鸡形目和鸽形目的成员。
陆禽的特点是后腿粗壮有力,喙部较短,适合在地面上或低矮的树上寻找食物。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陆禽并不是说它们只适合在陆地上行动,虽然鸡形目的鸟类确实不太擅长飞行,但是鸽形目还是很会飞的。
我国生产陆禽,特别是鸡形目、雉科的鸟类,目前有三分之一都在我国有分布地,其中还有很多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所以中国素有“雉类王国”的称号。
常见的陆禽种类有家鸡、锦鸡、环颈雉、角雉、家鸽、珠颈斑鸠等。
3.攀禽攀禽是擅长攀爬树木的鸟类,相对刚才说的陆禽而言,攀禽的种类更繁多,包括了鴷形目、鹦形目、咬鹃目、佛法僧目等。
为了更加适应环境,攀禽的脚趾分布大都与众不同:鴷形目、鹦形目多为对趾足(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后)、雨燕目多为前趾足(四根脚趾都在前面)、佛法僧目多为并趾足(前三后一,但是前面三根脚趾基部有不同程度愈合)、咬鹃目多为异趾足(第一、二趾向后,第三、四趾向前)。
除了脚趾特化之外,还有些攀禽演化出了功能性的“第三足”,例如鹦鹉的喙、啄木鸟的尾羽,都可以有效增加攀援的稳定性。
常见的攀禽具体种类有鹦鹉、杜鹃、啄木鸟、翠鸟、戴胜等。
4.游禽游禽是生活在水域附近,擅长游泳,主要以鱼类和其他水生小型动物为食的鸟类,包括潜鸟目、雁形目、鹈形目、鸥形目中的部分鸟类。
常见鸟类图谱之游禽篇,本系列⽂章是按⽣态系统,将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猛禽、陆禽、鸣禽六个⼤类进⾏分类介绍的,本⽂介绍的属于六⼤类中的游禽,游禽 —— 喜欢在⽔中取⾷和栖息,擅长游泳和潜⽔,双脚位于⾝体后侧,具有带蹼的双⾜的鸟类。
包括:雁鸭类、潜鸟类、䴙䴘类、鹱类、鹈类、鸥类、企鹅等7类游禽类常见的鸟与难读的字:鹈鹕[tí hú]、䴙䴘[pì tī]、鹱鸟[hù]、鸬鹚[lú cí]、鲣鸟[jiān]、鹲[méng]、天鹅、⼤雁、鸳鸯、绿头鸭、中华秋沙鸭、海燕、海鸥、企鹅等拍摄于番禺的⽩鹈鹕鹈鹕有8种,我国分布3种:⽩鹈鹕、斑嘴鹈鹕、卷⽻鹈鹕。
鹈鹕体型粗⼤,成年鹈鹕体长约1.7⽶左右,翼展可达3⽶,它的翅膀强壮有⼒,能够把庞⼤的⾝躯轻易送上天空。
体重可达13千克,是现存鸟类中个体最⼤者之⼀。
鹈鹕配对后可是终⽣不换配偶的哦!卷⽻鹈鹕(局部)这是我在头条发过的⼀张⾃⼰拍摄的卷⽻鹈鹕,得到近百万的展现,是我展现量最⾼的⼀张图,原因是拍摄的那只卷⽻鹈鹕,相当于⼈类年龄的80岁,算是鹈鹕中的⽼寿星了!䴙䴘外形如鸭,⽽嘴却直⽽尖。
脚的位置特别靠后。
尾特别短。
分为体型娇⼩的⼩䴙䴘;头顶两侧各⼀簇耸⽴⽻⽑的⾓䴙䴘,头顶枕部⽻⽑向后延伸的凤头䴙䴘,以及头顶和颈上部为⿊⾊的⿊颈䴙䴘和颈前和胸部为红⾊的⾚颈䴙䴘。
䴙䴘的巢很特别,它不在固定地点,⽽是随波逐流,飘荡在⽔上,也不知道潜⽔⼀圈回来,家已经飘⾛了,它还能不能找到,哈哈!䴙䴘【别名】⽔葫芦凤头鸊鷉头顶两侧⽻⽑延长,形成两束⿊⾊长形冠⽻位于头顶后部。
⼩鸊鷉⼩鸊鷉枕部具⿊褐⾊⽻冠;成鸟上颈部具⿊褐⾊杂棕⾊的皱领;上体⿊褐,下体⽩⾊。
⾓鸊鷉⿊颈鸊鷉头、颈和上体⿊⾊;眼后有⼀族呈扇形散开像头发⼀样的丝状饰⽻,基部棕红⾊,逐渐变为⾦黄⾊;两翅覆⽻⿊褐⾊,初级飞⽻淡褐⾊。
⿊颈鸊鷉⿊颈鸊鷉头、颈和上体⿊⾊;眼后有⼀族呈扇形散开像头发⼀样的丝状饰⽻,基部棕红⾊,逐渐变为⾦黄⾊;两翅覆⽻⿊褐⾊,初级飞⽻淡褐⾊。
留鸟: 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区,不进行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如喜鹊、麻雀和环颈雉等。
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比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迁徙的鸟类。
如雁鸭、鴴鹬、家燕、斑鸫、柳莺、燕雀等。
根据候鸟到达某一地区的时间及停留情况,又可分为以下类型:夏候鸟: 夏季在某一地区繁殖,秋季离开到南方温暖地区过冬,翌年春又返回这一地区繁殖的候鸟。
就该地区而言,称夏候鸟。
如杜鹃、家燕等为北京的夏候鸟。
冬候鸟: 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翌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至秋季又飞临这一地区越冬的鸟,就该地区而言,称冬候鸟。
如灰鹤、斑鸫、燕雀等为北京的冬候鸟。
旅鸟: 迁徙途中经过某一地区,不在此地区繁殖或越冬,只作短暂停留,这些种类就成为核地区的旅鸟。
如黑腹滨鹬,春天去西伯利亚繁殖和秋天返回澳大利亚越冬时都在北京暂停留,是北京地区的旅鸟。
由此可见,候鸟的划分因地区而异,同一种鸟在一个地区是夏候鸟,而在另一个地区则可能是冬候鸟。
迷鸟: 由于各种气候因子,迁徙过程偏离通常的路线和通道偶然出现在某地区的鸟。
如埃及雁Alopochen aegyptiacus偶见于北京。
古北界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
它涵盖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
古北界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
古北界面积广阔,生态条件多样,大部分地区过去属于劳亚古陆,与旧热带界接壤的部分则原属冈瓦那古陆,现今算是古北界和旧热带界的过渡区域。
简介古北界(Palaearctic realm)是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
它涵盖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
主要山脉东西走向。
作为面积最大,且气候、自然环境、生态栖古北界范围息地类型等非常多样的动物区系,现在古北界的范围在史前时期曾经是很多动物类群的演化中心,但在很多地区在冰期受到较大的影响,目前则拥有大面积的寒冷和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动物种类相对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