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5
《秋天的雨》评课记录施华章老师: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没有批评,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
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如一学生把“扇哪扇哪”的“扇”音节读错了,老师范读了一遍,马上说:“我相信你会读的,再读一遍”一句鼓励的话语,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影响今后课堂上的表现了。
张君老师:训练了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题能力。
梁书华老师:丰富语言积累和运用,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这是一种积累方式;品读好词佳句也是一种积累形式。
如“红红的枫叶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等句子,学生细细地品读着,仿佛感觉真的很凉爽。
赵卫东老师:抓关键词的理解,注意用动作加以感悟,训练理解词语的方法。
张继民老师:训练抓“关键词、重点词”,突出学段目标训练重点。
突出了以读为主,读贯穿始终,符合年段特点。
张振栋老师:这节课也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指导朗读时指导不够及时,有时指导也不恰当。
需要进一步改正。
朱琳老师:此课例是真实的、实用的。
它渗透了语文课标倡导的新理念: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②开放的、民主的、生活化的大语文观;③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较好地处理了以下三个关系:自主与师主、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邓世杰:突出体现了“历练学生”的意识,学生读不好时,让读得好的学生教读,然后再给机会练读,而且能照顾到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
卞文河老师:积累贯彻始终,值得学习。
《秋天的雨》听评课记录孙成伟老师:商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设计思路清晰,抓重点词句使学生感受到秋天雨的美丽。
本堂课以秋雨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感受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气味及秋天的声音。
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在“扇哪扇哪”和“飘哇飘哇”中读出秋天的美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爱上秋雨,自然而然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做到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产生独特的感受。
商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受益匪浅;老师丰富的语言,自然的教态,巧妙的构思,充分的准备更让听课的老师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王海红老师:在教学中,商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借助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缤纷的美景表象,以想带读。
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
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文眼“五彩缤纷”一词的含义,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
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继而用美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杜真真老师:我认为商老师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以演激趣,读中品味”。
文中“扇呀扇、飘呀飘、你挤我碰”等有关动作的内容,激起学生强烈表演欲望。
在此,商老师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来理解、品味本段的语言文字。
表演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形体语言;表演后,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次美读,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超越了文本。
标题:《秋天的雨》听课记录表及评析作者: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听课记录1. 主题:秋天的雨2. 主讲人:李老师3. 主讲内容:通过诗歌、散文和音乐欣赏,展现秋天雨的意境和情感4. 上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周二)下午3点-4点30分5. 参与听课人员:全体学生二、评析1. 主题秋天的雨作为主题,充分表现了秋天的特点和情感。
雨水是大自然的馈赠,特别是在秋季,雨水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给予了人们寄托情感的空间。
通过这个主题,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能够体会到诗歌、散文和音乐所传达的深刻情感。
2. 主讲人李老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领略秋天雨的美妙,引用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运用音乐欣赏展现了秋天雨水的诗意和情感。
李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感悟。
在课堂上,李老师还向学生讲述了一些相关的故事,并且和学生亲近交流,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 主讲内容在主讲内容上,李老师结合了诗歌、散文和音乐欣赏,向学生展现了秋天雨水的美好和意境。
通过诗歌的朗诵和音乐的欣赏,学生们在课堂上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秋天雨水的清新与美丽。
李老师还以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亲身经历为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秋天雨的情感和意义,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4.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为下午3点至4点30分,正逢秋天的下午,正是能够展现秋天雨水特有美景的时节。
李老师的授课时间安排得当,在这个时间段让学生更容易地沉浸在课堂氛围当中。
5. 参与听课人员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这堂课程。
在课堂上,学生们倾听老师的讲解,参与诗歌的朗诵和音乐的欣赏,也和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问题。
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表现出了对秋天雨的热爱和向往。
三、总结李老师的《秋天的雨》课程给全体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课堂上的整体参与和互动,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秋天雨水的美好和情感,也感受到了诗歌、散文和音乐带来的审美享受。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6《秋天的雨》教案设计师:文中的生词都会读了吗?现在我考考你们,有信心读好吗?开火车来读。
(课件出示)生读。
师: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秋天的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秋天的雨》。
二、品读课文,理解体验。
课件出示: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代表的那句话,用横线画下来。
生不容易找出,叫两个学生都回答的多了,师解释这些都可以都可以用这一段的哪句话概括呢?于是又找了一个学生回答出来了。
(课件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师:这几句话越看越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秋雨像一位柔美的小姑娘,轻轻地,没留意就来了,带着我们穿过了秋天的大门,我们首先看到了什么呢?生:五彩缤纷的颜料。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第二自然段。
看看秋天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颜色?用横线把这些词语勾画出来。
生:黄色、红色、黄色的、红红的、金色的、橙色的、紫色的、淡黄的、雪白的。
师:秋雨把颜色都分给了谁呢?你喜欢读哪一句就读那一句。
自由地读读。
师:谁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1;“你看,它把黄色送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课件出示)师:你把小扇子读得特别美,特别是“扇哪扇哪”让我们觉得真的有一阵阵凉风吹来。
你们见过银杏叶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银杏叶),瞧,这就是银杏叶,它真的像——(生)扇子。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比喻句,把银杏叶比作了小扇子。
师:真厉害,如果我这一个句子改成:“你看,它把黄色送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请大家对比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生:扇哪扇哪,很生动,感觉到了扇子扇的凉爽。
2020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评课记录精编版《秋天的雨》评课记录任丽:丰富语言积累和运用,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这是一种积累方式;品读好词佳句也是一种积累形式。
杨老师这节课注重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如“红红的枫叶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等句子,学生细细地品读着,仿佛感觉真的很凉爽。
杨老师在注意语言积累的同时,也注意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好词佳句,比如: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颜色多种多样的菊花,学生说了很多: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斓……。
王丽:在理解词语上,杨老师能采用有效的方法。
比如用动作来演示“你挤我碰”,查资料来理解“频频点头”。
理解“五彩缤纷”时,先让学生找找秋天的雨带来了哪些颜色,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颜色怎样。
最后总结方法:联系上下文。
接着,再给它找近义词,学生说得不多,杨老师又补充了几个“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斓、万紫千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五彩缤纷”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张荣:杨老师通过播放秋天的视频,让大家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
我想在感受秋天的美时,还可以与课外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课前让学生去大自然中观察秋天,让学生有目的的去亲身感受秋天。
有了他们的亲身体会,在去学习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这样效果会更好。
姚梦奇:杨老师这节课做到了调动学生朗读兴趣,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以读促悟。
杨老师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颜色。
让学生在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 红红的枫叶像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她发现有孩子读“扇哪扇哪” “飘呀飘呀”读得特别有感情,就抓住这二个动态词语,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
同时,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
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
秋天的雨听课记录及评析一、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年级:三年级-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授课地点:[教室地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秋雨飘落的视频,视频中伴有落叶纷飞、小动物准备过冬的画面。
2. 提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3. 学生积极回答,有的说感觉很凉爽,有的说秋雨让树叶落了下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读书姿势要端正。
3.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如“钥(yào)匙(shi)”“缤(bīn)纷”“勾(gōu)住”等。
- 对于容易读错的字,如“扇(shàn)子”(在这里作名词,区别于“扇(sh ān)动”),教师进行重点强调,并让学生反复认读。
- 开火车读词语,全班齐读词语,加强记忆。
4. 读完生字词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是从秋天的雨的颜色、气味和动植物准备过冬这几个方面来写的。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1. 学习描写颜色的部分(8分钟)1. 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并用横线画出来。
2. 学生找出“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等词语后,教师追问:“作者描写了这么多颜色,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秋天的颜色多吗?”引导学生体会这些颜色的美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 教师出示秋天的美景图(包含各种颜色的树叶、果实等),让学生对照图片,用文中的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进行仿写。
- 一名学生说:“你看,它把红色给了苹果树,红红的苹果像一个个小灯笼,晃啊晃啊,晃来了秋天的丰收。
《秋天的雨》教学课堂观察报告今天,我们听了张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一课,为了更好地反映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徐校长的指导下组织彭老师、毕老师三位教师在听课的同时,选择第二小组共10人,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记录的重点放在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这个观察点上,下面,我代表语文教研组就课堂观察的相应情况和信息,向各位作一个报告:一、观察前的相关准备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四个确定。
即确定观察点、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2、课堂观察表格设计。
为了评价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参照网上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了我们自不正确,不流利,没有感情。
)(表二)记录如下:学生朗读投入状态观察表(第组人)二、选择这一观察点的目的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这样回答: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在朗读上,明确每一次朗读的目标,精心设计每一次朗读的训练,行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必将会真正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
朗读的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三者相辅相成,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缺一不可。
正确流利是语文朗读的“保底”工程,有感情地读是朗读的升华。
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汲取文本营养,选择这一观察点主要看师生是否把朗读过程变成对课文深入理解的过程,看能否把朗读与情感进行有机结合,看学生因扎实的朗读是否“灵动”起来,思想升华起来。
三、课堂观察的相应情况。
府新小学课题研讨活动: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课堂观察表教师朗读指导中的评价观察表(第2组10人)不正确,不流利,没有感情。
)(表二)记录如下:学生朗读投入状态观察表(第二组10人)的课题、全文、段落、重点句子、词语都进行了朗读。
②朗读的形式有7种:指名读、自由读、默读、分组齐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教师引领范读。
③教师的朗读指导有11次。
④学生的朗读效果:达到☆标准的有10次,达到△标准的有4次。
⑤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肯定性7次,没有可否的有4次。
有关《秋天的雨》的听课记录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它有着一种难以言喻、不可形示、超越言象的无声之美、无形之境。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回归本真,XXX老师的课堂教学正让我们有这样一种直觉的感受。
一、畅谈秋色,调动情感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秋天的雨》,我们一起亲切地呼唤。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有人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为什么呢?(引读第一自然段)2、秋天的大门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吧。
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配乐范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按请求自在读课文。
2、同桌交流自学成果。
3、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轻声和多音字的读法。
2)课文中写秋季的雨是怎样的?A全班交流(课件随机出示句子)B朗读,初识总起句。
C课文是从哪方面来写秋季的雨的?(交换、板书:颜色、气味、声音)三、品读课文,文中寻美一)感悟色彩美1、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之美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秋雨的颜料盒里有哪些颜色?它们分别给了谁?边读边把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划下来。
2、交流:秋雨的颜料盒里有哪些颜色?他们分别送给了谁?(课件随机出示)3、赏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自在读,划出自己喜爱的句子,边读边想:你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其中读出来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赏读自己喜爱的句子。
(随机进行)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白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季的XXX。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个感受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B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不同的感受?C 交流、体会用词之美、之妙:拓展运用。
《秋天的雨》课堂观察记录表单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任职学校 高桥镇中心小学 任教学科 语文 任教年段 中年级 姓名 刘超静 观察视角 一、教什么 观察记录观察视点 解决教什么的问题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明确,恰当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字词环节分组分类出示,先观察思考再书写;文段研读中,生读-师简评-配乐再读-再品,扎实而有效。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注重生活联系,在知识的学习中体现了横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极大地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味浓厚。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在对学与互学中解决的不讲,易于混淆的知识点细讲,并加以比较辨析,在详略体现上泾渭分明。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网络资源,针对文本资源的挖掘,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很注重学法的指导与渗透。
文本解读从词语美、情感美、情态美、修辞美方面进行归结,条分缕析。
补充视点:细节体现标点符号,标点体现出的情感与温度。
“标点符号就是作者留在文章里的表情。
”教学改进建议:重心语段研读解读渗透应再细化;选点细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文字的美,发现写法的美,表达心中的美。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任职学校高桥镇中心小学任教学科语文任教年段中年级姓名刘超静观察视角二、怎么教观察记录观察视点解决如何教的问题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能。
在学生的先学中,暴露出待解决的问题,发现应该教的问题,有效归结。
2.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能,针对学生的先学,确定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3次启发成功,2次徒劳无效。
秋天的雨听课记录
以下是一份秋天的雨听课记录的样本: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课程名称:秋天的雨
授课老师:XXX
课堂记录:
1.课程开始:老师引导学生们讨论他们对秋天的雨的初步印象和
感受。
2.秋天的雨的特点:老师介绍了秋天的雨的特点,包括其频率、
降雨量、持续时间以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了秋天的雨不同于其他季节的雨的特性。
3.秋天的雨的形成:老师解释了秋天的雨的形成过程,包括大气
中的水汽含量、温度变化、风向变化等。
学生们通过地图和模型,深入了解了这一过程。
4.秋天的雨的影响:老师讲述了秋天的雨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
响。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了他们对这一话题的观点和想法。
5.课程总结: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们在日
常生活中观察和研究秋天的雨。
课堂互动:
在课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和地图研究等方式,对秋天的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个人反思:
作为听课者,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和形成过程,以及它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同时,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讨论和思考也让我深感印象深刻。
听课记录:今天,我参加了一堂关于秋天的雨的课程。
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秋天的特点和气候状况,然后详细讲解了秋天的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课程开始时,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了秋天的景色,如金黄的树叶、清澈的湖水和丰收的农田。
接着,老师向我们解释了秋天的雨水是如何形成的。
她告诉我们,秋天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温下降和湿度增加所导致的。
当气温下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形成云层。
而当云层中的水滴足够大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雨水。
接下来,老师详细介绍了秋天的雨水对大自然的影响。
她告诉我们,秋天的雨水对于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雨水可以滋润土壤,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同时,雨水还可以清洗空气中的尘埃和污染物,使空气更加清新。
此外,秋天的雨水还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为未来的水源提供保障。
除了对大自然的影响,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秋天的雨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她告诉我们,秋天的雨水可以缓解夏季高温带来的不适感,使人们感到凉爽舒适。
此外,秋天的雨水还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过多的雨水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如道路湿滑、交通堵塞等。
在课程的最后,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让我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她问我们,为什么秋天的雨水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为什么秋天的雨水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通过这些问题,老师希望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秋天的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评价:这堂关于秋天的雨的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让我对秋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其次,老师通过详细的讲解,使我了解了秋天的雨水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最后,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秋天的雨水的理解。
这堂课程的设计非常合理,内容丰富有趣。
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和问题讨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老师还鼓励我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课堂实录——小学语文新课程三年级上册第5课师:“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秋天的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
(板书课题,书写雨字的时候)你瞧,小雨点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啦,谁会读。
生:学生很自然的读题:秋天的雨师:这雨不是春天的绵绵细雨,也不是夏天的雷阵雨,更不是那冷冰冰的冬雨。
咱们该读的——谁来读读!生1:(朗读)秋天的雨师:可以,注意了停顿,秋天的/雨生2:(朗读)秋天的雨师:不错,温柔中带着丝丝的清凉生3:(声音清脆响亮地朗读)秋天的雨师:为她的甜美和自信鼓掌!有位小朋友觉得是那温柔而又清凉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眼里,那秋雨犹如变幻神奇的魔术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分享《秋天的雨》吧!(播放《秋日私语》钢琴曲,教师充满深情的朗读起了课文,声音甜美,时而悠扬,时而舒缓,极具感染力,有些孩子还情不自禁地小声读起来。
师读完,学生鼓起了掌。
)生1:老师声音真好听,读得真有感情,我感受到秋天的雨真美好。
师:你真会说话!夸了老师哦,而且看得出你听得很认真。
再请几个同学说说看,你们都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生2:老师,我发现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它打开秋天的大门的。
生3: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秋天,真想马上去看看。
生4:我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
生5:我看到的秋天是一个藏着香味的秋天。
生6:我看的是一个丰收的秋天。
生:我看到的秋天是一个欢乐的秋天师:你们可真会倾听,我从同学们的发言中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欢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丰收、欢乐……)师:现在,让我们自己亲自走进课文,读一读,注意:(1)碰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每读一遍课文,画“正”的一笔,至少读2遍后感觉自己读通了举手。
生:自读课文(5分钟左右,33位孩子中有近20位孩子举起了手)师:这篇课文还有这些字词不太好读,对吧?生:对师:请看小黑板,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响亮地读一读?生1:钥匙趁机凉爽菠萝柿子仙子扇子扇哪扇哪------扬树喇叭衣裳师:小黑板上的这些字,你想提醒大家一些什么?生2:要读得很准,特别是翘舌音:匙趁爽柿-----裳。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秋天的雨》课堂实录篇一教材简析:《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想象奇特、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
课文以秋雨为线索,抓住秋天的特点,写了秋雨到来后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
作者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文章描写具体生动,用词精确。
教学目标:1、巩固词语“凉爽、钥匙、柿子、喇叭、衔来、衣裳、扇子、扇风、邮票”的读音和生字“爽”“菠”“萝”的写法。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第二自然段。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具体的语言文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具体的语言文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词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学习,品读体味。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感悟自己喜欢的句子2、指导理解并有感情朗读。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1)理解感悟导语:为什么喜欢这句?你觉得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导语:你想怎么朗读?(2)老师示范读,学生模仿读导语:在这段中还有一个句子写法和它特别像,你能找出来吗?“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1)理解感悟导语:你能说说这个句子哪个地方写得好呢?导语:作者为什么把枫叶比作邮票呢?(2)两个句子比较着读。
导语:你还有喜欢其他句子的吗?“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课堂观察报告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课堂观察报告《秋天的雨》课堂教学观察观察对象观察点三年级授课内容《秋天的雨》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教学过程客观描述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四幅漂亮的图片(四季的雨)。
师生共议:春雨连绵,雨滴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小水珠;夏雨来临倾盆倒下,雨水在街道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秋雨悄无声息地飘落着,采用观看、议论四季的雨的方式引出这节课:一是《秋天的雨》语言优美华丽,老师在导入设计上应与课文基调相符,比喻、拟人等手法给了学生入情入境的铺垫;二是使孩子们了解不同季节雨的特点;三是从视觉的角度观察雨,以及配合教师形容雨的优美语言,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美。
课前预设(教案)──课堂生成(教学情境),适应学生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有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无须调整教学行为,建议从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等功夫上进一步提高老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像是晴天里拉上一幅雨帘;冬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往下落。
师:老师想啊,每个小朋友心中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可是啊,老师呢,最喜欢秋天的雨了。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老师和大家继续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等我们学完了,同学们就会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秋天的雨了。
师:我们知道:秋天的雨是一把钥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匙,开启了秋天的大门。
今天啊,其中一个难点是理解“五彩我们就用秋雨这把钥匙轻轻地轻轻缤纷”这个词语。
老师没有地打开秋天的大门。
课文到底从哪就词论词,而是紧密结合课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呢?(提问)文,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生:文章写了秋的颜色、秋的味道的词语,再告诉学生这么多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老师对和秋的声音。
一议“秋的颜色”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1、寻找颜色自然段呢?生:第二段颜色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表《秋天的雨》这篇课文课前进行示,无形中让学生理解了了认真地自学和预设。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神秘的礼物盒子,谁来猜一猜里面会有什么?(学生好奇猜测)生:是水果、是学习用品等等。
师: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份礼物呀是秋天的小雨点蹦着跳着给我们送来的,我们一起打开来看一看吧。
(配乐播放秋天美景图片短片)生:欣赏、惊叹。
师:怎么样,秋雨给我们带来的礼物美吗?那就让我们就赶快走进课文去细细欣赏这如画的秋天吧!板书并读课题:“11、秋天的雨”师:我们同学识字的能力特别强,文中的生字新词都会读了吗?看,他们都躲到秋天的雨滴上了。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有信心读好吗?开火车词语接龙。
(ppt出示雨滴,每滴雨滴一个词语,学生对照拼音自主练读学习,词语接龙检查。
)生:先对照拼音自主练读学习,说识字方法。
开火车词语接龙读词语师:“爽”字看着挺简单,可写起来要多注意?让我们看一下书写动画(flash演示“爽”字的笔顺。
)伸出手跟着一起写一写吧。
生:看书写动画,先书空,再在本子上写。
师:这美丽的秋天很快就要过去了,冬天马上就来了,小动物都在忙什么呢?你们听……(播放鸟儿鸣叫和树叶沙沙声)学生认真听,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说一说。
师:树林里一片忙碌,他们都在准备过冬。
原来,秋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我们听听秋雨对这些小动物们说了些什么?例子:秋雨对小喜鹊说:“小喜鹊,小喜鹊,冬天快来了,你要准备造房子,可别冻坏了哟!”“秋雨对说:“,。
”生:补充上面的句子。
师:秋雨给人们带来了缤纷的色彩,丰硕的果实,还给动植物带来了忙碌,带来了喜悦,难怪作者说:(ppt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这是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呀!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著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还专门创作过一首钢琴曲《秋日私语》,配着这美妙的音乐老师也忍不住想赞美秋天了。
(教室配乐朗读,学生欣赏。
)生:欣赏。
师:你想赞美秋天吗?读给大家听一听吧?你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指名读,其余学生评价。
师: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出示课件)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紫色的玛瑙。
《秋天的雨》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任职学校 高桥镇中心小学
任教学科
语文
任教年段
中年级
姓名
刘超静
观察视角 一、教什么 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明确,恰当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字词环节分组分类出示,先观察思考再书写;文段研读中,生读-师简评
-配乐再读-再品,扎实而有效。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注重生活联系,在知识的学习中体现了横
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极大地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味浓厚。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在对学与互学中解决的不讲,易于混淆的知识
点细讲,并加以比较辨析,在详略体现上泾渭分明。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网络资源,针对文本资源的挖掘,拓宽学生的生
活视野。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很注重学法的指导与渗透。
文本解读从词语美、情感美、情态美、修辞
美方面进行归结,条分缕析。
补充视点:细节体现标点符号,标点体现出的情感与温度。
“标点符号就是作者留在文章里
的表情。
”
教学改进建议:重心语段研读解读渗透应再细化;选点细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文字的
美,发现写法的美,表达心中的美。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任职
学校
高桥镇中心小学任教
学科
语文任教年段中年级姓名刘超静观察视角二、怎么教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
题?
能。
在学生的先学中,暴露出待解决的问题,发现应该教的问题,有效归结。
2.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能,针对学生的先学,确定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
次数?
3次启发成功,2次徒劳无效。
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在指导书写上,圈点批注上,文段朗读上,教师都示范妥帖,到位。
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有体现。
分层设计,指向性不同。
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能,在学生的学习展示中得到了反馈。
馈回授?
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
式教学相结合?
能,探究中恰到好处地融入有意义的接受式,吸收,容纳。
补充视点:段落中心句提取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根据文本特点,中心句的提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教学改进建议:朗读的层次性推进,多增加朗读,在读中达到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与文本对
话。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任职学校高桥镇中心小学任教
学科
语文任教年段中年级姓名刘超静观察视角三、怎么学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
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是,有前置性预习学习,并能从中得到反馈。
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
动发现、提出问题?
出示问题后,自主学习,质疑,提出问题。
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小组探究,交流,然后展示,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点拨。
交流、点拨指导?
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
然后灵活积极地回应?
能,学生的意见,教师能适时回应,互动。
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
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秋天的诗句的诗意里,导入《秋天的雨》。
引发学生质疑。
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
诗句背诵,跟着老师板书课题,质疑,观察分组出现的字词,思考,书
写,默读,圈点批注,品读,展示,这一系列环节下来,学生主体得到
了体现。
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
小结、做对比等情况
方法引领,教师在一个小环节里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补充视点: 关键词的品味
“轻轻地,轻轻地”读出轻重缓急,朗读训练,在感受揣摩的基础上,
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改进建议: 品词论句,选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语句,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
任职学校 高桥镇中心小学 任教 学科
语文 任教年段 中年级 姓名 刘超静
观察视角 四、学得如何 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学习效果的体现
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
否达成?
是,纲举目张,目标渗透,达成性好。
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
得?
不同程度地各有所得。
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
需要?
否,但能给予学生极大的展示空间。
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
独立思考与实践?
有时间段的学习与任务,逐渐推进。
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
有效解决?
是,在自主中的疑问小组合作或教师的点拨中得以解决。
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
程度。
组与组之间同一层次的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也体现出层次的不同。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
创见
有,如识字中学生对同个字的不同记忆与理解,有的很有自己的创意。
补充视点:图文结合图片欣赏中,结合文本,读出这些景色之美。
在图片的愉悦中更深地达
到了对文字的品味。
教学改进建议:课堂的生成资源,很重要。
多给学生一些自读自悟的时间,交流探究就
会更加精彩!最终的课堂生成,自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