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感悟和实践性思考

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感悟和实践性思考

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感悟和实践性思考
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感悟和实践性思考

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感悟和实践性思考

来源:社会工作网时间:2010-10-11 14:06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讲到社会工作的时候指出:“社会工作一般指由那些掌握专业化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的职业社会工作者,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由此可见,社会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提供专业服务,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发展。北京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社会工作者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笔者把学习实践社工专业知识的感悟和实践,书写成文,与同行分享,以期获得指教与共鸣。

一、社会工作的关键问题是改变

社会工作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就目前的社会工作理论还没有定型的表述,笔者认为:社会工作的关键问题是通过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改变现状。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和准确,希望商榷。在这一命题之下,就是社会工作如何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这就延伸到社会工作的基本问题:运用专业理论、建立专业机构、依靠专业方法,从社会中的个案问题开始,逐步调整不和谐的社会关系,解决存在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平衡发展。

北京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主要是收养“三无”和退役军人中的精神病患者。基于社会工作理念,第三福利院的社工们2007年开始学习社工专业知识,两年多来,在学习社工专业知识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将学习到的社工专业知识用于为收养对象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224名精神残疾人第一次办理了加入医疗保险的手续,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为160名精神残疾人第一次领取了《残疾人证》,获得了政策规定的优待待遇;为67名精神残疾人第一次办理了《无固定性收入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助金》,已经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为99名60岁以上老年残疾人办理了《北京市城乡居民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生活补助金》,改善了老年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独具特色

教科书上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理论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这个“助人自助”的宗旨独具特色,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是指以助人为目的,第二是指科学知识为基础,第三是指依靠科学的助人方法,第四是说这种助人活动要解决问题。笔者对“自助”概念的理解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对服务对象的,既要通过社会工作服务帮助服务对象自立;第二个层次是对工作人员的,即通过学习社工理论,可以并且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提高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对于自己的认识,还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履行职业的同时,既帮助了别人,又净化了自己,应该说社会工作是锤炼人性至美的一种理论和职业。“助人自助”的理念在改变着被助者生活状态的同时,也在改变者助人者的生活态度: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很多弱势群体人的生活境况,“助人”,使我们获得了很强烈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自助”,在助人的过程中,提高了我们对社会的认识,开拓了我们的思维视角,增强了我们的工作能力,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是我们在学习实践社会工作以前想不到、也做不到的。我们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这突出体现了社会工作的理论特色。

社会工作的助人不是像志愿者或者“活雷锋”那样以自己内心的道德驱动助人行为,而是以社会工作的职业规范约束和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的双重驱动为动力,去帮助别人,这就有别于纯道德的志愿者或者“活雷锋”。社会工作者没有职业规范约束,就不是社会工作者,但是如果社会工作者没有人性良知的道德操守和职业道德理念,仅有职业规范约束,根本做不好社会工作。

三、社会工作突出实践性

社会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统一,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实践是理论的应用和发展。“社会支持理论”指出: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所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者表达性支持,社会支持网络是指“指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支援、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

精神残疾患者,由于疾病本身违反正常人行为的特异性,普通人对于精神残疾所持有贬损的社会评价,导致精神残疾人在所有弱势群体里面,是得到社会网络支持较差的群体。如何帮助精神残疾病人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做好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生活功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是精神病院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难题。

我们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帮助北京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精神病患者解决社会社会支持不足问题。2007年,北京市出台“城镇无业居民参加医保”政策后,我们马上联系北京市社保中心进行咨询并积极向市民政局、福利处反映:收养在福利院的“三无”无业残疾人应该享受同样得医保政策。经过反复协调有关部门,在2007年终于得到北京市劳动保障局的批复:允许住在福利院的无业居民参加医保。第三福利院的社工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整理资料数据8700多个,终于按照社保中心的要求,完成申报工作。本院224名“三无”精神残疾患者就享受到了医保报销60%的待遇。加入医保前,因为资金短缺,原来的治疗、康复只能在维持状态下运行,加入医保后的用药和治疗,更多的是考虑减少对患者的副作用;原来不能做的治疗项目,现在能做了;原来不能转出院检查治疗的患者,现在能够与社会上普通人一样转院就诊。67岁的“三无”女患者要某某,股骨颈骨折,送她到外院治疗,支付医药费1.3万元,恢复得很好,这种情况在加入医保前只能维持治疗。“三无”患者贾某某,精神分裂症伴发肺脓疡,如果没有加入医保,只能低水平维持治疗,加入医保后,能够为其使用中高层次的抗生素,两周多就恢复了,仅药费就支出一万多元,这在加入医保前是做不到的。

基于社会工作理念,在为住院的精神残疾人办理医保后,我们更加积极的寻找有关改善精神残疾人的政策规定,在国家颁发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时候,社工们主动找到残联,请求为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办理了残疾人证;在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无固定性收入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助金》的政策以后,社工们积极联系社保部门,为本院的精神残疾人办理了生活补助金;在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城乡居民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生活补助金》的规定以后,社工们快速找到社保部门,为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生活补助金。社会工作理论使非专业社工成为社工理念的实践者,能够为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我们很自豪。

没有社工理论的指导,我们的助人理念就不会上升到这个层面,没有社工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专业方法,特别是对于整合社会资源,服务于社会工作的理解,比学习社工理论以前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实,不仅是为弱势群体服务,就整个社会建设的角度来讲,有很多方面是需要由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

社会资源整合工作的,结合北京市民政局提出的“大民政”思想,就是一种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大民生、大服务、大和谐”的理念。社会工作理论的专业性和实效性,突出表现在它的实践性上,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应该努力把社工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构建和发展和谐社会。

(北京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社会工作师张少军)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报告范文4篇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报告范文4篇 中国xxxx学院社会工作学院 学生姓名:xxxx 实习督导教师:xxxx 实习机构:xxxx市xxxx福利院 实习时间:xxxx-7-9至8-5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感悟到很多东西,也确定了很多以前只是听说而没有亲身体验的东西。实习生活,有点辛苦但意义重大。 一【机构简介】 xxxx市老年公寓(xxxx社会福利院),是市政府1999年投资兴办的一所高档次老年福利事业单位,正式开院营业,是xxxx市指定的老干部养老院。 xxxx市老年公寓的服务对象是能自理老人,针对人群主要为中高收入消费者。大楼共有17层,现有建筑面积24219平方米,设床位450张。xxxx市老年公寓秉承“以人为本、奉献爱心”的服务方针,为满足入住老人的生活及精神需求,开展了大量丰富的文体活动,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对老人的生活进行全面的照料。 我们看到的整个五福的硬件设施都是比较完善的,活动区内有很多老人可以活动的场所。有棋牌室、台球室、多功能厅、电脑房、健身房、书画室、阅览室等等。三层活动区的宣传栏里有为老人制定好

的的从周一到周五的日程安排,有象棋、电脑学习、钢琴练习、京剧、汉语拼音学习、合唱、书法、健身操、交谊舞、英语等等。这些都为老人的休闲及精神生活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大楼的每一层都放了一个意见本,有服务、饭菜、卫生三个指标,每一指标都有“很好”、“好”、“一般”、“不好”四个项目。但是,每个意见本上都没有任何的意见。也许这也可以反映出机构的服务还是很受老人满意的。 二【工作任务】 我们在五福的工作任务如下: 1到老人房间探访老人,或者在三层活动区与老人接触,以此了解老人的特征、需求、老人的生活状态等,也可以从中思考社工能在其中做些什么,社工在老人这个群体里的价值何在。 2与机构各个楼层的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她们的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从中思考社工在工作人员这个群体当中需要发挥的作用。 3负责几项活动:7月18号生日会、老人的消夏舞会、老电影回放、读书小组、老电影回放。 三【工作过程】 在五福实习的有我在内的四位同学,我们分成两个小组,讨论问题的时候四人在一起,其他时候都是分头行动的,在楼层老人房间、楼层工作人员和三层活动区之间交替。这是我们四个最原始的分工。 我们到老人房间探访了许多老人,也在活动区内经常与老人接触。每次看到老人,不论我们是否认识,都会很热情的主动与老人打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报 告正式版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前言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较强学科,实习在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工作专的实务性、操作性取向,在其专业教育目标中除了注重学生对专业概念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而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赖于经验的传递和在直接服务案主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工作经验和技巧的积累。而一门专业的诞生是要在专业服务功能获得社会肯定以后,才真正具有专业

权威存在。或者说专业权威的最直接来源就是专业人员提供的服务能否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满足案主的需要,社会工作的发展仅仅具有理论体系还不足够,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教育的过程培养有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提供实际服务的人才。 因此,可以看出实习对于社会工作学生乃至整个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解决了实习的必要条件之后,我们来讨论下实习的充分条件,怎样才能较好的完成实习工作,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主要要完成哪些目标和任务。 1.实习的目标 实习作为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一部分,也具有自己的教学目标的。一般来

对于社会工作常用理论_社工论文

对于社会工作常用理论_社工论文 社工论文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asl's hierarhy 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

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 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 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 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n,1902)是美国着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社工理论汇总

社工理论汇总

社工理论汇总(上) 一、有关服务对象的理论 (一)青少年发展任务以及青少年社会化的相关理论 1.哈维葛斯特的发展任务理论 哈维葛斯特(robert havighurst,1972)提出,“发展任务”是指个体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需要去完成或发展的事项、工作或任务。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个人需要发展不同的技能、知识、功能与态度,以符合社会的期望或要求。能完成或达成阶段性发展任务者才是一个健康或适应良好的人,无法完成发展任务者将会产生焦虑、无能的情绪,或被社会所排斥。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类有不同的发展任务,而不同的文化所给予个人的发展任务亦不尽相同。 根据哈维葛斯特的理论,人在青少年时期共有九项重要的发展任务: ●接纳自己的外身体与容貌,适当的表现男性或女性特质。 ●与同年龄的同性及异性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情绪及生活独立照料,不再依附父母或其他成人。 ●追求经济独立,相信自己可以自食其力。 ●找到职业性向及所长,准备投入工作职场的自我充实。 ●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与概念。 ●了解并能努力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 ●为将来婚姻与组成家庭作准备。 ●建立价值观、价值体系,以符合现实生活需求。 青少年时期是学习与完成发展任务的敏感时期,是个体生理成熟,且几乎可以学习各种新能力的时期,此时期的学习如果效果不佳会影响后期的学习,因为发展任务亦具有次序性。 2.青少年社会化的发展理论 青少年时期发展任务的观点是从青少年本身出发而对青少年发展进行的论述。青少年阶段的各项发展任务,亦可视为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目标,如果从成人社会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的社会化应包括下列要素:

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 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 一、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为了保证个案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个案工作中相关的服务模式。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既是用来指导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也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决定个案工作的程序和服务方法的重要依据。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有很多,而且差别很大,这里将着重介绍四种常用的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①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②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③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④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可以运用的技巧比较多,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 所谓直接治疗技巧,顾名思义,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状况,以及反映服务对象内在想法和感受的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把个案工作服务介入的焦点从服务对象个人扩展到服务对象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

社工专业毕业实习计划书

社工专业毕业实习计划书 第二篇:社会工作毕业实习计划书字社会毕业实习计划书机构名称:重庆市五云山寨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实习时间:年月日——年月日机构负责人:机构性质:素质教育一意义与宗旨实习指导思想以提高自身实务操作能力为目标,通过社会实践方式,在实习过程中,感悟社会的专业特征和体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增强专业意识;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增进自身对当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了解,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实习的意义将社会工作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创新。 通过实习,增强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将社会工作理论带到实习中,让社会工作服务大众。 将社会工作运用于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中,扩宽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 让更多的人知晓社会工作,理解社会工作。 二机构简介重庆市五云山寨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是在重庆市教委指导下,由沙坪坝区教委筹资建设的一所学生校外活动素质教育基地。 基地自年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市内已有多所大中小学的学生多万余人次先后到基地参加活动。 中央领导和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视察基地后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五云山寨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是教育人的好地方孩子们的天堂素质

教育的典范。 基地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 重庆市五云山寨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是一个集社会实践军事训练人文历史景观旅游等于一体的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基地。 基地的宗旨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孩子亲自实践,人人动手,共同创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潜能,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基地优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充满时代特色的活动课程向广大学生展示了一个新的学习生活天地,基地的系列活动深深地打动了习惯于教室和校园里思维的孩子们。 三实习目标通过实习进一步认识自我,澄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身素质,对自己有个较清晰的认识。 增强自我抗挫折能力,锻造品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我意志。 进一步认识社会,促进自我的社会化,尽可能地了解社会,提高社交技能。 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实习单位的特定任务和相关要求。 完成学校的实习作业要求。 定时向实习督导老师汇报,及时征询督导老师的意见。

社会工作理论重点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导论:理论与模式 1.理论与模式的区别: ①理论是指对于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假设、想象或预测。 模式是指社工在介入案主时所使用的方法。 ②理论是指你对于特定情境的看法以及根据特定情境所推测出可能发生的事情 模式是指鉴于特定情境的想法和推测所做出的介入。 ③理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或描述特定的现象 模式可以明确在面对这些特定现象时该做些什么。 ④视角:视角不一定是预测或描述现象, 更多的是描述如何看待或者理解特定情境的框架或方法。 模型:指用逻辑关系或者图形描绘的理论或模式,用来解释某件事是如何发生的。 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 ①理论帮主社工理解、解释或弄明白情境和行为, 同时洞察过去已经发生了什么或者未来可能发生什么。 ②理论指导实务,即理论为社工提供了解释案主行为和他们情境的基础, 并且可以知晓当某种模式和方法被应用时可能发生什么。

③社工具有专业和伦理的责任,有义务根据可信任的理论模式和符合社工的价值观来观察、评估、互动和介入案主及其环境。 3.社工与案主的关系 1 / 15 (1)移情与反移情 ①移情是指“案主把对过去某个重要他人的情感、印象和经验投射到社工身上。投射的目的是自我防御,通常是为了避免之前情感和经验所带来的影响”。 ②反移情是指“社工能够辨识案主不同类型的潜意识,并且能体会他们的意思。社工不仅被诱导去体验这一情感,并且能扮演特定角色”。依恋理论 ①依恋理论可以帮助社工理解和弄明白案主的行为,以及案主在社会工作环境中人际与环境能否和谐发展。 ②强调了过去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体如何在情感和社交方面发展以及未来与他人形成关系的重要性。 Bowlby提出了孩子与父母或照顾者之间的四种依恋类型: 1 安全依恋型 2 焦虑矛盾型 3 逃避型 4 紊乱型 社会系统理论与生态视角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和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和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和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成熟型(Mature Type) 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 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 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 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又会导致这类老人在生理方面的病症,最终影响健康和寿命。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报告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报告 同学来到了来到了乌鲁木齐水磨沟区苇湖庄雨虹自闭症服务中心,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康复实践。时间不长,我们体会甚多。明白了那句话: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我们在实践期间,与自闭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同参与了三部分的矫治课程,分别是生活自理课、动手实践课、音乐课。三部分课程各不相同,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而我们也很用心。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生活自理课。在矫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志愿者每人负责带一名儿童,辅助他们学习戴围巾、戴手套、戴帽子。在常人很容易做到的戴围巾等任务,在我们的课程上却难以进行,自闭症孩子有的不愿意参加,有的不愿意学习,有的认知有障碍,难以理解所教的内容。尽管这样,我们作为志愿者,一点一滴手把手的给孩子们进行教学,让他们认识并学习生活自理,在这节课上,我们深刻感受到自闭症孩子真的很需要人去关爱,社会需要一个爱护自闭症孩子的大环境,我们也应该呼吁更多人加入到这个服务队伍中去。 接着,我们进行了动手实践课。这节课我们来到了矫治中心的活动场地,我们每个志愿者带一名自闭症孩子动手捏橡皮泥,做游戏,折纸等一些少儿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我们志愿者在活动中也做到了志愿者的耐心服务。我们很难去想象,对于常人家的孩子,如此简单的游戏,对于自闭症孩子却如此困难,为何这样简单的快乐也要剥夺,我们真心希望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到自闭症孩子。 最后,音乐课作为结束活动登场。在音乐课上我们志愿者和自闭症孩子围成一圈坐在一起,我们教孩子打手鼓、唱儿歌、做简单的节奏动作。在这很欢快的气氛中,出现了些插曲,有的孩子玩着玩着突然大哭起来,有的孩子总是欺负

社会工作者工作总结

社会工作者工作总结 XXX年X月,我幸运的来到XXX,成为了一名禁毒社会工作者,X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随着工作经历的积累,逐渐发现,我的身心已经深系在禁毒工作的岗位上,每天忙忙碌碌,却十分有意义,职位虽小,但是能代表政府为许多基层群众办实事,做贡献,自豪感油然而生。 经过这X年多的工作,我受益良多,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我一直将理论学习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自觉做到勤学多想,努力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我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的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素质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工作中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我虚心向身边的老同志们学习,向有经验的同事们学习,向他们学习如何为人、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类矛盾,如何与辖区的居民融洽相处。为了更好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我认真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业余时间学习了《社区管理》、《如何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如何做好社区调解工作》《如何开展社区老年活动》等书籍,较为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并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发了自己的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前进。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位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我能够把认真学习到的业务知识,掌握的国家法律、法规,准确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我以正确、认真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刚进单位面对居民提出的问题经常手足无措,经过不断学习,逐渐积累了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参加镇社区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也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了业务教育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 我坚信‘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敢于付出;只有辛苦自己,才能方便他人’谦虚慎行就一定会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面对这新的工作需要,我必须脚踏实地的、兢兢业业的、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标准,再勤奋工作中创出新业绩。决不做一个‘口惠而实不至’的人。以行动诠释着责任。做一个称职有为的社会工作者。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资料讲解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 工作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s model) 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1)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系统论视人类社会、社区都是一个一个的系统,每个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并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学关注的则是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行动。因此,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实施原则 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自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要看到,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关键是通过小组与

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和吸引弱势群体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弱势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能力。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3)社工角色 社会目标模式将社会工作者视为富有影响力的人,负责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并希望借助其工作,在小组中孕育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者凭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引导小组组员发生改变,并且组织、策划小组组员的集体行动,以达到影响社会变迁的效果。 2、治疗模式(remedial model) 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怎么写,欢迎阅阅读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提提供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实习报报告(一) 一、实习时时间 20XX年1月211日至 20XX年2月221日 二、实习单位 广州启智社会工作中心((天河南街家庭服务中心)) 三、实习单位简介 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是一所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综综合性、专业性社会工作服服务和管理的民办非盈利机机构,前身为广州青年志愿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启启智服务总队成立于19996年,发展至今拥有大批批志愿者骨干和大批志愿者者会有,开展社会服务四十十多项,服务范围涉及青少少年、老人、残障人士、智智障儿童、重症儿童和流浪浪露宿者等弱势群体。每年年为社会提供志愿者服务时时间超18万小时。 启智智社会工作中心位于广州市市天河区育蕾二街18号,,其服务理念是“尊重,专专业,专注”,其服务内容容主要包括青少年教育、社社会福利与救助、矛盾调解解、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志愿者团队建设、残障康康复、婚姻家庭等领域。

四、实习目的 此次实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启智社社会工作中心的实习,掌握握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技能,,熟悉专业社会工作的操作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为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五、实习岗位 青少年年发展部 六、实习内容容 (一) 实习培训 正式进去实习期前,启智中中心的主任对新来的实习生生进行的前期培训。主要向向我们介绍了启智社会工作作中心的来源、服务宗旨、、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周周边社区的环境以及对实习习生的入职要求。此外中心心还给予每位实习生分配了了相应的专业社工作为其直直属上级,并向我们解释了了我们需要学习训练的内容容和任务。 (二) 小小组工作 在上级社工的指指导下,我策划开展了两个个兴趣小组性质的小组工作作。分别是针对3-5岁儿儿童的折纸小组以及针对88-12岁青少年的合唱小小组。期间完成了对此两个个小组的小组计划书的撰写写、小组活动的监督实施、、活动结束后的效果评价等等工作,而青少年合唱团小小组更合作出演当地的歌舞舞晚会并取得良好反馈。 (三) 外展活动

社工常用理论汇总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

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报告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报告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我们在实践期间,与自闭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同参与了三部分的矫治课程,分别是生活自理课、动手实践课、音乐课。三部分课程各不相同,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而我们也很用心。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生活自理课。在矫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志愿者

每人负责带一名儿童,辅助他们学习戴围巾、戴手套、戴帽子。在常人很容易做到的戴围巾等任务,在我们的课程上却难以进行,自闭症孩子有的不愿意参加,有的不愿意学习,有的认知有障碍,难以理解所教的内容。尽管这样,我们作为志愿者,一点一滴手把手的给孩子们进行教学,让他们认识并学习生活自理,在这节课上,我们深刻感受到自闭症孩子真的很需要人去关爱,社会需要一个爱护自闭症孩子的大环境,我们也应该呼吁更多人加入到这个服务队伍中去。 接着,我们进行了动手实践课。这节课我们来到了矫治中心的活动场地,我们每个志愿者带一名自闭症孩子动手捏橡皮泥,做游戏,折纸等一些少儿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我们志愿者在活动中也做到了志愿者的耐心服务。我们很难去想象,对于常人家的孩子,如此简单的游戏,对于自闭症孩子却如此困难,为何这样简单的快乐也要剥夺,我们真心希望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到自闭症孩子。 最后,音乐课作为结束活动登场。在音乐课上我们志愿者和自闭症孩子围成一圈坐在一起,我们教孩子打手鼓、唱儿歌、做简单的节奏动作。在这很欢快的气氛中,出现了些插曲,有的孩子玩着玩着突然大哭起来,有的孩子总是欺负旁边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很是影响课程的进行,我们看着在这些可爱的孩子的影响下和他们一起玩儿、一起做动作、一起打节奏、一起拍手鼓。 虽然已经是大三,但对于实际社会工作还是茫茫然的,毕竟书本上的只是一个概念,具体操作并没有教你。难得的实习机会,我想把它做好。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但确实体会到了工作的辛酸,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我们这些刚出来没什么工作经验,而且本身就没好好学学校的专业课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和那些老手相竞争,有时候感觉确实无从下手。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常用理论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 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 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

社会工作概论选择题汇总-附答案.

社会工作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汉堡制创于( ) A.1788年 B.1852年 C.1869年 D.1884年 2.1884年在英国伦敦创设的汤恩比馆是_________的开始。( ) A.慈善组织会社 B.睦邻组织运动 C.爱尔伯福制 D.社会保障制度 3.1982年世界老龄大会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_________当作老龄社会的标准。( ) A.5% B.7% C.8% D.10% 4.以下对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之间的区别描述错误的是 ( ) A.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比社会工作广 B.社会学的任务解释社会,社会工作的任务解决社会问题 C.社会工作的知识领域超越社会学的学科范围 D.社会工作的产生早于社会学 5.团体发展的四阶段模型是由_________提出。( ) A.西伦与迪克曼 B.加兰 C.克洛德尼 D.特雷克 6.社会工作者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要贯彻案主的_________原则。( ) A.自决 B.服从 C.主动 D.被动

7.以下属于社会工作间接工作方法的是 ( ) A.社会行政工作 B.社会团体工作 C.社会个案工作 D.社区社会工作 8.下列陈述与社会个案工作的特点不一致的是 ( ) A.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 B.是一对一的工作方法 C.协助案主完善人格和自我 D.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 9.社会工作的_________之一是:社会工作者承认每一个工作对象都有潜在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能力。( ) A.特征 B.职能 C.价值前提 D.使命 10.下列_________不属于托马斯关于行为修正派的三大基本类别的内容。 ( ) A.社会行动 B.反应制约 C.社会学习 D.操作制约 11.社会个案工作的功能派以_________为理论基础。 ( ) A.行为科学 B.激励理论 C.学习理论 D.自我心理学 12.以下不属于社会团体工作原则的是 ( )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报告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报告 班级:xx级社会工作班姓名:日期:XX年9月1日 摘要 了解或学习过社会工作专业的人都会知道: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并不均衡。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老师第一堂课就给我们讲了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与过程。在我国,社会工作真正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甚至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被“沉寂”。三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过程中,老师曾多次和我们强调说,沿海城市的社会工作发展的较快,而且专业性很强(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与国外的社会工作专业性还是有一定差距),有机会以后可以去这些地区去实习。虽然我没能去沿海地区实习,但是我在xx获得了一次宝贵的专业实习机会。我很感谢xxxx智障人士xx家园能给我这次真正接触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很感谢园长封老师的热情接待和督导晁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在家园中获得了专业的成长并且更加坚定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xx家园的服务对象是智障人士,以照顾无自理能力的重度智障人士和培训轻中度的智障人士的独立生活能力为目标。xxxx家园是半封闭模式的训练中心,机构里有9名工作人员,他们对26名智障人士提供教育训练以及住宿看护服务。在实习过程中我每天和工作人员一起照顾这些智障孩子,大家生活在一起,有家的温馨。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渐渐的体会到他们

的工作压力与艰辛,也让我发现了一些自身专业不成熟的问题,使我以后对社会工作更加有信心。 一.家园简介 xxxx智障人士xx家园创建于XX年,是一个年轻的ngo,但是经过两年的发展,家园已经取得了让人可喜的成绩。家园主要是为弱智若能人士提供服务。作为一个年轻的民办的非盈利机构,她没有像慧灵和拉拉手那样的名气,所以也就没有能获得像她们那样多的外界资助,这使得xxxx家园在发展过程中,比自上而下的ngo机构成长的更为艰辛。家园里吸收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智障若能人士,并形成了托管,教育,培训等的综合服务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服务模式。xxxx智障人士xx家园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资助和注册备案的民间非营利性志愿服务机构,主要以下面几个服务为中心,对智障人士提供服务: 1.弱智成人托管 为18岁以上中重度弱智成人提供看护服务,设置模拟工作空间和家庭环境,辅导学习简单的生活自理和家居技能。若学生日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或丧失,机构则为他们提供护理服务。 2.弱智青年职业训练 为15-25岁的轻度弱智青年提供劳动技能训练,授以生活技能及规范的操作技能,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社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