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64.52 KB
- 文档页数:164
审计学的理论基础审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学科,它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审计学的理论基础是其发展和应用的基石,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审计学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对称理论信息对称理论是审计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信息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拥有相同的信息。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是非常常见的。
企业经营者通常比外部投资者或债权人更了解自己公司的财务状况。
这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得外部利益相关者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的真实价值。
审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独立第三方的核查,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增加市场的透明度。
审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一个中立的评估依据,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道德经济学道德经济学是审计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道德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以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
审计师需要遵循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如保持独立、保守机密、尽职调查等。
这些准则和规范的存在,保证了审计师在工作中不受利益冲突的影响,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从而提供真实可靠的审计意见。
三、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审计学的另一个理论基础。
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审计学中,信息经济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审计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审计服务的供需关系。
审计市场是一个充满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审计需求方需要依赖审计师提供的信息来做出决策。
信息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信息不对称存在时,市场可能无法有效运作,因此需要引入第三方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审计师作为第三方,通过提供独立、客观的审计服务,弥补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
四、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是审计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审计学与会计学密切相关,会计理论为审计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会计理论研究会计信息的产生、处理和使用过程,为审计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原则。
审计学硕考试科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务监管手段,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计学硕考试科目也愈发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审计学硕考试科目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资料。
一、审计学硕考试科目的概述审计学硕考试科目是指在申请硕士学位期间需要通过的一系列考试科目。
其主要涵盖了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计专业素质和能力。
具体来说,审计学硕考试科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学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理论框架等。
考生需要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以便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
2.审计学实务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审计实践中的各种具体操作和技术。
考生需要了解审计实践中的各种流程和方法,以便能够在实践中熟练地运用。
3.审计法律法规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审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等。
考生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便在实践中遵守法规,保证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财务会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便在审计工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相关财务信息。
5.管理会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便在审计工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管理信息。
6.税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等。
考生需要了解税法的相关知识,以便在审计工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税务信息。
二、审计学硕考试科目的重要性审计学硕考试科目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计专业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审计专业素质通过学习审计学硕考试科目,考生可以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自己的审计专业素质。
这对于考生日后从事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各种审计任务。
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一、国内外研究情况(一)哲学起点论 1961年莫茨、夏拉夫教授第一次以哲学的角度,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了审计理论结构,研究提出:审计理论是以抽象科学为核心,包含哲学、假设、概念、规则和实际应用要素的结构模式,即“哲学基础→公设→概念→规则→实际应用”。
审计理论发展初期,这种观点受到尊崇,指导人们从哲学角度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弥补了早期系统审计理论研究的空白,但随着审计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观点的范围过于宽泛,内涵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哲学与审计理论其他部分的关系模糊不清。
(二)审计假设起点论 1978年尚德尔教授认为审计理论应以审计假设为核心,由审计原则、审计标准、审计结构和审计定理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即“假设→定理→结构→原则→标准”。
假设是在长期审计工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不是审计实务的一般归纳总结,而是由定理、判断和推理构成的逻辑关系的高度抽象。
它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审计理其他理论要素连接的纽带,也是建立审计理论体系的基础。
审计假设即使在审计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并不能推断出审计本质和审计目标等其他理论部分,而且审计假设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因此,这种以审计假设为逻辑起点的观点也是不合适的。
(三)审计对象起点论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建立审计理论,首先应明确审计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对象,才能区分审计与其他学科,进而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他理论问题。
因此,他们主张将审计对象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但是对于审计对象本身,不同的学者可能有着不同的观点,即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此外,审计对象还受到审计目标和审计假设的限定,有鉴于此,将它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是不恰当的。
(四)审计目标起点论蒙哥马利提出以审计目标为核心,由审计准则、审计公设、审计概念和审计技术构成的审计理论体系结构模式,具体为:“目标→准则或标准→公设→概念→技术”。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审查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体系一、我国审计理论结构体系内容审计理论体系是反映审计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概念、范畴、判断、推理的体系,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结构的系统。
我国的审计理论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两个层次: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应用理论。
1、审计基本理论审计的基本理论是研究审计的本质、一般规律或基本原理,探求能解释审计实践普遍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在审计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科学水平决定着审计理论体系的水平。
它包括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环境、审计目的和审计规范等内容。
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审计实践的一般过程和审计认识的一般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审计实践和特殊的过程,其研究任务或目的,是解决如何正确认识审计实践和从一般意义上组织审计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审计实践要素的基本问题。
审计基本理论研究的某项重大突破,常常给整个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大的变革。
审计本质反映了一种受托的经济责任关系,这种关系又是审计存在的重要条件。
将审计环境和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研究起点纳入审计理论结构图中,表明审计产生于社会环境的客观需要,审计环境的优劣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对审计的需求程度,审计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先导,是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它确定了审计研究的前提。
审计假设对多变的审计环境中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关系和一般规律进行了设定,说明审计假设与审计环境是息息相关的,离开了审计环境,审计假设成为空中楼阁,同样审计假设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而进一步改造审计环境。
审计目标的确定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是审计本质与特定的审计环境相互作用、互动的结果。
审计规范是审计本质与内涵的扩展,它必须与特定的审计环境相适应。
2、审计应用理论审计应用理论是审计基本理论在具体审计实践中运用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处理具体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它介于审计基础理论和具体审计实践活动之间。
通过对审计应用理论的研究,可以使审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审计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提炼出更为完善、科学、合理的审计基本理论,使之不断更新和突破。
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基础知识是指审计工作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是审计人员进行工作必备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审计基础知识的内容,包括审计定义、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等方面。
首先,审计是指专业人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核、检查和评价的过程。
它可以为管理层和投资者提供一个独立和公正的意见,以帮助其作出决策。
审计通常涉及对企业的账簿、凭证、财务报表和业务记录等进行抽样检查和验证,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可靠的财务报告,增强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信心。
审计人员将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其符合公认的会计原则,并揭示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欺诈或违规行为。
审计的过程一般包括多个程序和步骤。
首先,审计人员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强度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其次,审计人员会进行账簿和凭证的抽样检查,以验证企业的财务记录和报表的准确性。
此外,审计人员还会进行对企业重要账户和交易的全面检查,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或风险。
最后,审计人员将根据审核结果,提供一个审计意见和报告,陈述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体系的观察和评价。
最后,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物。
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审计范围、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内容。
审计意见一般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事无法律效力意见等几种情况。
其中,无保留意见是表示财务报表真实、准确,无重大错误和欺诈行为;保留意见是表示财务报表存在一定问题,但不影响整体可信度。
否定意见是表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欺诈,无法可信。
事无法律效力意见是表示由于某种原因,审计人员无法提供意见或表态。
总之,审计基础知识对于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了解审计定义、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等内容,有助于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公正和可靠的审计意见,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和意见。
基本理论:一、免疫系统论: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
预防功能包括威慑功能和预警功能;揭示功能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经济犯罪、损失浪费、奢侈铺张、不合理利用资源、污染环境、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主法治等行为,并依法对这些行为进行惩戒;二是揭示体制障碍、制度缺陷、机制扭曲和管理漏洞;抵御功能是促进健全制度、完善体制、规范机制的功能。
上述预防功能、揭示功能、抵御功能的共同特点是从审计功能发挥之后的结果来认知审计功能。
预防、揭示和抵御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三种表现方式,统一于审计工作的实践之中。
其中,揭示是基础,没有揭示,就不能进行抵御和预防;抵御是重点,没有抵御就不会形成威慑,就不会使揭示的问题得以纠正、发现的漏洞得以修补,预防也便无从谈起;预防是目的,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就是使经济社会少出问题,这需要事前的预防,预防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审计作用是否得于充分发挥。
二、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论:2011年7月7日,中国审计学会六届三次理事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第五任审计长刘家义提出,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实质上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治理的模式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制度形态。
三、基石和保障论:2014年6月20日,第五任审计长刘家义专程来南京审计学院,出席“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座谈会”,刘家义指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和保障。
首先,国家治理,简而言之就是“用人、管权、理财”。
人用好了,权管住了,财理好了,经济社会就能有效地运转,国家治理也就会实现良性循环。
国家审计一直是围绕“用人、管权、理财”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
关于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的思考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需要与时俱进。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建构离不开当前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当前,高校管理的特点是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
在建立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时,要紧密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与高校的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适应,反映高校内部审计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成果。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需要注重理论创新。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管理需求和管理任务,对于高校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研究和构建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时,要注重理论的创新,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只有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需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学习。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在研究和建立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时,要充分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学习。
通过与国际上的研究机构和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审计理论基础研究论文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软件、硬件、网络、通讯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T已迅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审计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审计理论大厦的跟脚、支撑点,在IT环境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内涵、外延、认定标准等都得到了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张,为审计理论的充分发展、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IT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特点(一)多元网络性作为审计理论的根基,审计理论基础在IT环境下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和加固。
信息技术学、信息经济学、信息博弈论以及与审计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共同组成了一个动态的、多元性的审计理论基础网络组织。
而构成审计理论基础的各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则是这张网上的各个结点。
审计理论基础的不断扩张、膨胀,意味着审计理论获得了更充足的理论养分,得到了更充分、更完善的发展。
(二)动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客观条件的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完善,审计理论基础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在充分汲取新的学科理论养分的同时,也掘弃了一部分不适合于IT环境下的陈乏的、过时的理论。
并且,审计理论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着审计理论的发展方向、趋势,同时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也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审计理论基础,二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三)质量性IT环境下,质量非常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质量是IT的生命。
审计理论基础作为审计理论的根基,其质量性尤为重要。
其质量性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安全性、品质性。
尽管是审计理论基础在审计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动态、发展性,但是,就某一时间段、期间而言,审计理论基础还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
另外,作为根基、支撑点,其安全性、品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安全的、缺乏品质性的根基不具备支撑审计理论大厦的能力。
(四)交互渗透性审计理论基础的内涵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而这些学科、领域的理论并非简单的叠加构成审计理论基础,它们是按照一定的秩序、规则进行有效的组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审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审计的定义和目的审计是指专业人士对一个企业、组织或个人的会计记录、财务报表和财务业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提供独立、客观的意见,以增加对审计对象的信任度和可靠性。
- 审计的类型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审计部门或委员会进行,其目的是评估和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外部审计由独立的专业审计师或审计事务所进行,其目的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准确和合规。
- 审计程序与步骤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目标和计划所设计的一系列具体操作步骤。
一般来说,审计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确定审计的对象、时间范围和审计目标。
2. 筹备工作:收集和准备审计所需的文件、记录和信息。
3. 风险评估: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和可能的错误或欺诈行为。
4. 审计证据的收集:通过采用观察、访谈、文件审阅等方法,收集、分析和评估与审计对象相关的证据。
5. 审计证据的评价:评价和判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和相关性。
6. 确定审计调整事项和提出意见:根据审计发现,确定可能存在的财务报表调整事项,并提出审计意见。
- 审计的职业道德要求审计师需要遵守一系列职业道德要求,包括独立性、保密性、专业行为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利益,确保审计的公正和可靠性。
- 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向审计对象提供的审计结论和意见的正式文件。
一般来说,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方法和依据、审计结论和意见等内容。
审计报告通常采用特定的格式和标准,以确保其准确和易于理解。
以上是审计基础必学的一些知识点,对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审计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审计的基本概念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对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以确保其()。
A. 合法性B. 准确性C. 完整性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审计的目的?()A. 确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B. 检查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C. 保证企业盈利最大化D. 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合理保证答案:C3. 按照国际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应该是()。
A. 充分和适当的B. 尽可能多的C. 只限于书面形式的D. 仅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答案:A4.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使用的主要技术方法不包括()。
A. 观察B. 询问C. 检查D. 猜测答案:D5. 内部控制的定义是由企业管理层制定的旨在保障财务报告可靠性、促进企业效率、遵守法律法规以及保护资产安全的一系列()。
A. 政策和程序B. 法律和规章C. 审计程序D. 财务报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审计师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被审计单位的规模B.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结构C. 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D. 财务报表的复杂性答案:A, B, C, D7. 下列哪些属于审计证据的来源?()A.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记录B. 第三方的确认书C. 观察和检查D. 审计师的专业判断答案:A, B, C, D8. 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可能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这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 了解控制的设计B. 测试控制的运行有效性C. 评估控制风险D. 确定样本大小答案:A, B, C三、判断题9. 审计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答案:错误。
审计师在评估检测风险时,可以依赖内部控制,但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测试和评估。
10. 审计报告只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与内部控制无关。
()答案:错误。
虽然审计报告主要关注财务报表,但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估是审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影响审计意见。
四、简答题11. 简述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如何确定重要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