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的测量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科学4测量温度(教案)测量温度(教案)一、教学背景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它在我们的生活、健康和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如何准确测量温度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温度测量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物体内部微粒运动状况的表现。
2. 了解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
3. 掌握测量温度的基本方法和实验仪器,如温度计。
4. 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5. 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和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常用单位。
2. 温度计的使用和测量温度的方法。
3. 科学实验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系列有温度关联的物体或事件,引导学生了解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准确地测量温度呢?”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简单的实验、图示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及其与物体内部微粒运动状况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温度是物质微观世界运动状态的表现。
3. 温度的单位讲解(10分钟)通过对比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两种温度单位,让学生理解摄氏度作为国际通用的温度单位。
介绍温度计的摄氏度刻度,让学生能够辨认常见的温度刻度。
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0分钟)向学生展示并讲解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重点介绍温度计的温度读数原理、使用时需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正确读取温度刻度。
提醒学生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安全。
5. 温度测量实验(20分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
提供不同温度范围的物体供学生测量,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并正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技巧。
6.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对比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高低与物体微粒运动状况的相关性。
温度的测量教案教案标题:温度的测量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2. 掌握温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和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并记录结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或电子温度计)。
2. 温度计使用说明书。
3. 温度测量实验器材,如热水、冷水、冰块、室温水等。
4. 板书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温度的概念,例如,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2. 提问学生如何判断物体的温度,是否知道温度的测量单位是什么。
知识讲解:1. 介绍温度的测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2. 解释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如读数、刻度等。
示范实验:1. 展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包括读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实验,例如,测量室内温度、热水温度、冷水温度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小组合作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温度计和一些温度测量实验器材。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温度测量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引导学生讨论和比较实验结果,归纳温度变化的规律。
巩固练习:1. 提供一些温度测量的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来解决问题。
2. 给学生一些温度测量的练习题,巩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3.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温度测量实验,如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变化。
2. 提供更复杂的温度测量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温度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良好品质。
树立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使用、读数自己制作温度计的方法教学辅助: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水,冰块,各种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等教学设计思想:温度是生活中经常碰到,学生非常熟悉;温度计(特别是体温计)的使用学生也能初步掌握;学生对热量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还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以及制造原理学生还不能了解。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对上述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并学会温度计的制造。
新课的引入学生参与实验并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设计好实验,指导两位学生进行实验两位学生都能认真操作,也能说出真实的感受,对新课的引入有很大的帮助。
5分钟温度计的构造学生观察温度计并回答其结构教师指导学生并纠错学生能观察出温度计的结构,但不能用规范的名词来描述。
5分钟温度计刻度的确定学生倾听教师讲解学生很快记住刻度的确定。
老师必须强调沸水的条件,冰水混合物是自然状态下。
10分钟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学生练习使用温度计并对温度计的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进行归纳三位同学测三杯水的温度,学生观察都比较仔细,也能说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8分钟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学生观察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结构总结两者的区别以及使用方法不同的原因。
体温计的观察采用图片的形式,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但“只升不降”学生还不能理解。
7分钟练习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练习,但稍有难度的题目还需要指导。
教学日志与反思总体感觉非常成功,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顺利,全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表现活跃。
教学中感觉较好的地方以及原因:引入实验比较成功,对新课的引入比较顺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以及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时表现都比较好。
测量温度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测量温度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温度单位进行测量。
2. 学生能够使用温度计仪器进行温度测量,并记录结果。
3.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温度变化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教学资源:1. 温度计仪器2. 温度测量实验器材(例如热水、冷水、冰块、温水等)3. 学生实验记录表4.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教学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个温度计,并解释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2.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重要性,并与他们讨论温度对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
实验: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台温度计和实验器材。
2. 指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水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下水的性质变化(例如冰块融化、水变热等)。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释温度变化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总结:1. 与学生一起回顾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测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并与他们一起总结温度变化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反思:教案的有效性和改进之处应该在每节课结束后进行反思。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反思问题和改进建议: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和单位?如果有困难,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图表来解释。
2.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如果有困难,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指导。
3. 学生是否能够分析和解释温度变化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果有困难,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实验。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教案的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测量温度教案教案标题:测量温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温度计2. 温度计读数表3. 温度计使用指南4. 温度测量实验材料(如水、冰块、热水等)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温度吗?如何测量温度?”2. 引导学生讨论并概括出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探究:1. 观察温度计的外观和读数表,并解释温度计的基本原理。
2. 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一杯水、一块冰块和一杯热水。
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每种物质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让他们发现不同物质的温度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温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拓展:1. 鼓励学生使用温度计在不同环境中测量温度,并记录数据。
2. 引导学生使用温度计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测量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等。
评估:1. 设计简单的测量温度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温度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评估其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测量温度的方法,如红外线测温仪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单位和常用的温度刻度,如摄氏度和华氏度。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能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 难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温度计若干个。
2. 热水、冷水、温水。
3. 实验记录表。
4.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温度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种类及正确使用方法。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强调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并记录数据。
5. 讨论: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温度计的准确性、误差来源等问题。
6.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2. 检查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是否准确。
3. 评估学生对温度计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4.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分析其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分析能力。
七、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温度计、热水、冷水、温水等摆放整齐。
2.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温度计。
3. 教师示范如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跟随操作。
4. 学生分别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并记录数据。
5. 实验结束后,学生将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
八、安全注意事项:1. 测量热水时,小心烫伤,避免温度计破裂。
2. 不要将温度计放入沸水或冰水中,以免损坏温度计。
3. 实验过程中,不要碰倒温度计,以免造成伤害。
《温度的测量》教案《温度的测量》教案《温度的测量》教案1学习目标: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课堂小结预习内容:预习教材。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师生互动: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
(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温度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二、重点难点1、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温度的正确记录三、使用教具三只透明塑料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四、教学过程1、温度的引入一年四季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这些季节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展示四副不同季节的图片,看看有什么区别)生:冷,热(可能有学生说温度高)你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冷热的?比如明天天气是冷是热?你怎么知道的?(这里同学所说的温度指的是什么呢?)生:靠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天气的冷热,从天气预报中得知明天的冷热。
(温度高就说明热,温度低就表示冷,从天气预报中可以得知)所以,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用温度来表示。
(板书: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温度计的引课现在我这里有杯水,你能感觉它的冷热程度吗?生:温度的高低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皮肤来感觉出来,但是这种感觉是否都对呢?(估计学生会说不会都对)你有什么体验和同学们说说吗?有时候我们对冷热的感觉也是要出现错误的。
生:思考。
(泉水的冬暖夏凉。
手去触摸铁和木块的不同感觉)如果有学生没有体验过的话,我就请他来感觉一下:活动:(1)左手浸在冰水中,右手浸在热水中,告诉同学你两只手不同的感觉;(2)数分钟后将两只手同时放入同一只装有温水的杯子中,告诉同学你两只手不同的感觉。
从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或有什么新的体验?)师生:单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也是不科学的。
要准确判断和测量温度的高低,我们该怎么办?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温度计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此外还有我们接触最多的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体温计。
无论怎么样的温度计,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
那么它们必定有着一定的相同结构。
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些温度计的结构?3、温度计的认识(1)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的。
大班科学《温度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是物体的一种物理量,具有大小和单位。
2.能够简单测量室内物体的温度。
3.了解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并能简单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4.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物体温度上升时物质分子运动加快的规律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物体温度上升时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看看室内温度计,并引导他们猜测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温度是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温度是物体温度高低的度量,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
2. 教学重点:测量室内物体的温度1.向学生简单介绍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并了解刻度代表的温度单位。
2.让学生拿着温度计,去整个教室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并用笔记本记录下所测得的数据。
3.让学生将他们的数据汇总并分析。
他们需要回答类似于“哪个位置的温度最高?”,“温度最低的位置在哪里?”等问题。
3.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基本原理1.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是通过物质受温度变化影响而进行体积变化或电信号变化,最终反映出温度变化的。
2.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温度计。
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例如塑料瓶、饮管、酒精等。
3.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温度计测量教室不同位置的温度,并将数据汇总。
4. 教学难点:物体温度上升时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掌握1.向学生介绍物质分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引导他们理解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快的原理。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加热时分子运动加快的现象,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让学生自主思考:为什么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快,巩固他们对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掌握。
5. 总结和拓展1.通过回顾当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在学生实际生活中能应用到温度测量知识,例如:测量食物的温度、调节空调的温度等。
3.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单位换算和自己可以进行哪些更复杂的温度测量,例如测量表面温度。
初中物理《温度的测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温度测量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2. 常用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4. 实验操作: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液体体积5. 实验数据分析:探讨温度与液体体积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准确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温度测量的意义和基本原理。
2. 通过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3. 利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温度与液体体积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温度测量的意义。
2. 讲解:介绍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演示: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如何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液体体积。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液体体积。
5. 分析: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温度与液体体积的关系。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温度测量的重要性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温度测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温度测量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温度计使用方法的掌握。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包括温度计的准确使用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温度与液体体积关系探讨的深度。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温度测量的原理、温度计的结构和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器材:温度计、液体容器、测量工具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温度测量统计》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温度的测量和统计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记录和合作的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温度的测量和统计方法。
2.教学难点:观察温度变化并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1.温度计若干个2.温度记录表3.实验材料:热水、冷水、冰块4.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与幼儿互动,谈论天气变化,引导幼儿关注气温变化。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测量气温的方法。
(二)探究温度测量1.教师展示温度计,讲解温度计的构造和测量方法。
2.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操作错误。
(三)统计温度数据1.教师发放温度记录表,指导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整理数据,制作温度统计图。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图,分析温度变化规律。
(四)实践活动1.教师设置不同温度的水、冰块等实验材料,邀请幼儿进行观察。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
2.教师与幼儿共同反思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气温变化,学会测量和统计温度。
五、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幼儿对温度测量和统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度较高。
2.实践操作环节,个别幼儿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3.教师在活动中应更多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针对性。
4.今后教学中,可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通过本次公开课,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和幼儿个体差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收获更多。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掌握温度的测量和统计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和实践环节:1.教师手持温度计,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对,它是一个温度计,可以帮我们测量温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2)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3)能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3)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2. 教学难点:(1)温度计的精确使用;(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温度计、水、烧杯、记录本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相关视频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外形和作用;(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温度计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吗?它是如何工作的呢?2. 讲解:(1)教师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2)引导学生理解温度计的刻度意义;(3)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操作;(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现象;(3)学生总结温度计的测量误差。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知识点;(2)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实验,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悟呢?(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实验数据表格,并进行分析;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温度计的种类和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温度计原理和使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是否准确,报告是否完整。
温度的测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
2. 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 能够正确读取和记录温度数据。
4. 能够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1.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准确读取和记录。
2. 温度变化原因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温度计。
2.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概念,那么大家知道温度的测量是如何进行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介绍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2. 讲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四、温度变化的分析(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温度变化。
2. 学生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不同类型的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2.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温度测量实验,探究温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学会了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并能够正确读取和记录温度数据。
此外,学生还能够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温度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基础。
《测量温度》教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步骤;2.正确读出温度计液柱显示度数并做好记录过程与方法1.利用感觉器官感知水的冷热。
2.根据生活经验对水的冷热做出假设。
3.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4.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形成科学的结论。
5.利用《实验报告单》记录测量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和分享,完成测量水温的任务。
2.能坚持定期测量和记录体温,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3.温度计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正确的测量水温。
难点:让学生对物体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关系有一个初步感知。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游戏激趣。
“什么东西天气越热,它爬得越高?”(温度计)2.情境导入:出示一杯热水(冒着热气)。
提问:用什么方法知道这杯水的温度是否适合饮用呢?生答:用手摸、观察(冒出的热气)、测量····3.引导:同学们的金点子真多,很多同学是用手摸的方法来感知水的温度。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判断水的温度”。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感知水的冷与热。
(1)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提问:手指能准确感知冷和热吗?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
(预设:学生大多会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手感知温度比较准确,但也会有个别学生认为不准确。
)(2)讲解实验,掌握方法。
引导:手指测量温度是否准确,需要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
教师出示课件,讲解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①分别向三只贴有标签的烧杯中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
②将两个食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感知水的冷和热。
③5秒钟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杯中,体会两个手指对水温的感觉。
注意事项:要先用手背触摸一下热水的杯壁,避免烫伤。
(3)对比实验,获取事实。
教师准备三杯水,指名2-3个学生上讲台体验,感知水的冷热。
(4)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讨论:手指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交流: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温度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 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并能够正确读取温度值。
3. 掌握温度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
4. 能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a. 温度的定义b. 温度的计量单位c. 温度计的分类2.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 液体温度计b. 电子温度计c. 体温计3. 温度计的正确读取方法a. 液体温度计的读取方法b. 电子温度计的读取方法c. 体温计的读取方法4. 温度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a.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b. 开尔文度与摄氏度的换算c. 度与分、秒的换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读取方法,温度的计量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温度计、实物标本、图片等。
2. 学具:体温计、温度计使用说明书、计算器等。
3. 课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换算表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温度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温度测量的兴趣,导入新课《温度的测量》。
2. 讲授新课:a. 讲解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温度的定义、计量单位等。
b. 演示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液体温度计、电子温度计、体温计的使用技巧。
c. 讲解温度计的正确读取方法,让学生学会准确读取温度值。
d. 讲解温度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摄氏度与华氏度、开尔文度的换算。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使用液体温度计、电子温度计、体温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5. 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学习了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
小学科学4测量温度(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温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掌握温度的常用度量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
3. 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白板。
2. 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或电子温度计)。
3.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玻璃杯、铁勺、纸等)。
4. 天气预报或温度数据。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温度概念,询问他们对温度的理解。
2. 通过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变化。
步骤二:学习温度的度量单位(10分钟)1. 展示温度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常用的度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并介绍它们的符号。
3. 给出几个温度值,请学生将其用摄氏度和华氏度表示出来。
步骤三:探究不同材质物体的温度(15分钟)1. 展示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玻璃杯、铁勺、纸等。
2. 请学生预测这些物体的温度是不是一样的,并就预测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运用温度计,对这些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步骤四:实际温度测量(15分钟)1. 将温度计放在班级中央(或指定位置)固定一段时间,保证温度稳定。
2. 让学生轮流去测量温度,并将测得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 和学生一起分析测量结果,了解室内的温度变化情况。
步骤五: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握持、读数和保养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和示意图,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步骤六: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天气预报或温度数据,分析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露天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怎样才能使温度计的显示数值稳定?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掌握了温度的常用度量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也进一步理解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温度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二、重点难点
1、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温度的正确记录
三、使用教具
三只透明塑料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
1、温度的引入
一年四季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这些季节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展示四副不同季节的图片,看看有什么区别)
生:冷,热(可能有学生说温度高)
你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冷热的?比如明天天气是冷是热?你怎么知道的?(这里同学所说的温度指的是什么呢?)
生:靠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天气的冷热,从天气预报中得知明天的冷热。
(温度高就说明热,温度低就表示冷,从天气预报中可以得知)
所以,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用温度来表示。
(板书: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温度计的引课
现在我这里有杯水,你能感觉它的冷热程度吗?
生:
温度的高低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皮肤来感觉出来,但是这种感觉是否都对呢?(估计学生会说不会都对)你有什么体验和同学们说说吗?有时候我们对冷热的感觉也是要出现错误的。
生:思考。
(泉水的冬暖夏凉。
手去触摸铁和木块的不同感觉)
如果有学生没有体验过的话,我就请他来感觉一下:
活动:(1)左手浸在冰水中,右手浸在热水中,告诉同学你两只手不同的感觉;
(2)数分钟后将两只手同时放入同一只装有温水的杯子中,告诉同学你两只手不同的感觉。
从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或有什么新的体验?)
师生:单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也是不科学的。
要准确判断和测量温度的高低,我们该怎么办?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温度计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此外还有我们接触最多的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体温计。
无论怎么样的温度计,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
那么它们必定有着一定的相同结构。
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些温度计的结构?
3、温度计的认识
(1)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的。
先看构造
学生发表意见
(2) 结构(构造):一根内径很细而且均匀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适量的液体(如水银、煤油、酒精等),管壁上标有刻度值。
它为什么能测量温度呢?靠的是什么科学道理(科学原理)?
(3)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拿出温度计,握住下端的玻璃泡,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情况,然后再放开,观察此时液柱又如何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跟温度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
学生的参与
(4)刻度线:先了解几个特殊的温度(参照书本图1—32)。
然后了解刻度线是如何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然后分成100格,每一格为1度,这样就有了刻度线。
学生观察零刻度和最小刻度,观察量程(测量范围)
这种刻度最初是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提出的,为纪念这位科学家,我们就把
温度的单位规定为摄氏度。
(5)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用符合“℃”来表示。
如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写成37℃,读作37摄氏度,不能读成“摄氏37度”(强调)。
对0℃以下的温度,就在度数前加负号,如-4℃,表示零下4摄氏度,或读成负4摄氏度。
不能读成“负4度”(强调)。
学生练习温度的读法:27℃的读法;—35℃的读法;
25摄氏度的写法;零下7摄氏度的写法。
理解负数的含义:正负只表示相对于某一温度的高低。
4、温度计的使用:估,选,放,读,取(选、放、看、读、记)
(1)结合书本四副图,学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在理论上指出其中三幅图错误的理由。
学生思考、交流
温度计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所以在测量前必须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把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温水充分接触,观察内液面的升降情况,确定什么时候可以读数。
明确读数时仰视或俯视所得结果与平视有何不同。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温水充分接触,读出结果,然后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杯壁相接触,读出结果,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半浸入温水中,读出结果。
进行比较。
温度计在温水中读数,并记录数据,然后把温度计从温水中拿出来到空气中读数,并记录数据。
进行比较。
小结: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③读数时要等到内液面稳定下来后才能读数
④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2)从实践中练习使用温度计。
5、介绍其他的温度测量仪器
体温计、光侧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辐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
重点介绍体温计
用投影仪放大投影体温计,了解构造,寻找和一般温度计的区别,并指出这些特点的用途。
学生观察思考
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玻璃管。
这种结构可以使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柱在这里断开,上面的玻璃管里的水银就退不回来了,可以拿出来读数。
因此,在下次使用前应先用力甩几下,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体温计和一般温度计的比较:
6、小结:
7、作业布置
科学作业本(A)P4—P5,课时训练P9—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