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格式:docx
- 大小:25.20 KB
- 文档页数:8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议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任务之一。
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下是我给出的一些建议:1.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布局,加大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研究和开发创新型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加强产业链协同和配套。
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加强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4.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5.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
加大对现代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7.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制定有利于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现代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8.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
加强与国际先进产业发达国家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合作,拓展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
9.加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现代化产业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0.加强企业管理和运营能力。
邂X X x福建轻纺2020年2月第2期一标准生产的同一商标、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以下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抽查的,下级市场监督管简称同一产品)进行两次以上监督抽查。
被抽样生产理部门不得重复抽查。
(吴妍)者、销售者在抽样时能够证明同一产品在六个月内经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宣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2019目录》)于2019年8月27日第2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并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录(2019年本)》共涉及行业48个,条目1477条,其中鼓励类821条、限制类215条、淘汰类441条。
与上一版相比,总条目增加69条,其中鼓励类增加60条、限制类减少8条、淘汰类增加17条。
本次调整提升科学性、规范化水平,对限制类、淘汰类条目,明确品种和参数突出可操作性;对鼓励类条目,发展方向比较明确的领域尽可能明确指标参数,而方向尚不明确的新产业新业态则仅作方向性描述,同时把市场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从限制类删除。
其中,酒精生产线继续列入限制类目录,3万吨/年以下酒精生产线(废糖蜜制酒精除外)继续列入淘汰类目录,但将白酒生产线、啤酒生产线等移除限制。
(吴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方案,福建省将开展试点工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方案〉的通知》(发改振兴〔2019〕1793号,以下简称《通知》),将在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开展试点工作。
根据《通知》,到2022年,我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将取得阶段性进展,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提升,生态保护地区造血能力得到增强,生态保护者的主动参与度明显提升,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本建立。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我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从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思路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在某些领域的产业过于集中,而在一些新兴产业上则相对薄弱。
比如传统的制造业占据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而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不够均衡,难以适应当今全球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2. 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地区的差异性,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产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阻碍了全国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3. 产业结构与环境冲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还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与绿色环保发展的要求存在矛盾。
这些问题既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空间。
二、调整思路1. 优化产业结构。
应该倡导“两个保持、两个创新”,即保持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的势头,同时推进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推动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化转型,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增强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2.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应该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加强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推动形成协调、高效、开放的区域产业结构。
同时推进产业转移和升级,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
3. 加大绿色产业发展力度。
应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对高污染产业的淘汰和整治力度,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朝着高效、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4.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应该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进等措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
本)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份指导性文件。
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政策框架 1. 深化改革,推动增长点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2.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政策; 3.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4. 扩大开放,支持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开展投资活动; 5. 提高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6. 改善供需结构,建立高质量供应体系;
7. 加强行业协调,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合作。
二、发展指导 1. 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效率; 2. 调整低端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和劳动力集聚; 3. 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 加强资源有效利用,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5. 加快城乡结合部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6. 加强财政政策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7. 加强产业联动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实施细则 1. 产业结构调整要素支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资源重分配、资本结构调整、产业联动发展等; 2. 产业技术创新支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新产业新技术研发等; 3. 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支持:支持企业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培训培养等; 4. 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支持解决就业、教育、社保、环保等问题;
5. 产业政策落实:支持企业财务、市场、法律等方面的政策落实。
新兴产业在当今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探讨新兴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其对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新兴产业概述新兴产业是指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并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是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量,包括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
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拉动经济增长新兴产业增加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据统计,2019年,中国新兴产业增加值约为33.8万亿元,占GDP 的比重为3.4%。
其中,互联网经济、新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增速较快,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2.促进就业新兴产业强调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生产工人等,不仅为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为基层劳动者提供了更多脱贫致富的机会。
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也为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3.提升国际竞争力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随着新兴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5G等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新兴产业面临的挑战1.创新能力不足尽管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创新能力仍不足,很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存在产业同质化和低端竞争现象。
2.资金瓶颈新兴产业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生产等方面的投入,但融资环境不够良好,创新型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支持。
同时,开展新兴产业需要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如何更好地进行投资和资金管理也是重要问题。
3.人才短缺新兴产业对人才需求量大,对人才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规定》(以下简称《暂⾏规定》)已经2005年11⽉9⽇国务院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制定和实施《暂⾏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五”规划⽬标的⼀项重要举措,对于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步转变经济增长⽅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要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段时期改⾰发展的重要任务,建⽴责任制,狠抓落实,按照《暂⾏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向,⿎励和⽀持发展先进⽣产能⼒,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防⽌盲⽬投资和低⽔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地、进出⼝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
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财政、税务、国⼟资源、环保、⼯商、质检、银监、电监、安全监管以及⾏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建⽴健全产业结构调整⼯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效⼒。
在贯彻实施《暂⾏规定》时,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五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规定 第⼀章 总则 第⼀条 为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条 产业结构调整的⽬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撑、服务业全⾯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应该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所谓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出发,以自身力量为主体,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推动经济结构的创新,促使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能力。
当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企业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当今世界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正在加速形成。
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追求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巳成为大家的共同选择。
事实证明,凡是重视自主创新的企业,经济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相反,凡是经济缺乏活力的,关键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运用自主创新的办法来解决和处理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消除制约企业经济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提高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水平,将自主创新力转化成经济发展力,这样才能促使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企业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话题,也是困扰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创新型企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在30%以下。
而我们有的企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总的来说还十分偏低,经济的发展70%来自粗放型生产方式。
如一些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建立在重复投资、扩充非规模项目和密集的劳动力成本上获得的,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很难地适应市场经济高风险特殊,它给企业经济增长带来一些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如果长此以往,难以为继,必须立足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企业自主创新离不开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因而其自主创新也是有着自身的特点:其一,主体性。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整个企业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且关系企业自身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毫无疑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巳经成为决定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
专题03 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答题要素】经营战略+自主创新+信誉形象+社会责任+联合兼并+科学发展+对外开放(1)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竟争优势,增强企业竟争力。
(3)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竟争力。
(6)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7)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竟争力;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囯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典例探究】典例1.(2018•全国卷Ⅰ)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企划和营销网络,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 )①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②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③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④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企业经营。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读、把握材料信息。
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通过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该经营理念既可以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也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①②正确;材料未体现兼并收购的问题,排除③;这一经营理念与提高利润率无关,排除④。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经验和思考。
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和参与的领域。
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1. 提高国家竞争力: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在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改善民生: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3.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二、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部分领域创新能力不足。
2. 人才短缺: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但目前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3.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在政策支持力度上还有待提高。
三、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1. 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3. 优化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技创新。
4.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5.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四、个人感悟作为一名科技创新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2. 团结协作:与同事们携手共进,共同为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3. 发挥优势: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发挥优势,为科技创新工作贡献力量。
4. 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不懈努力。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制定本专项推进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形成产业创新生态。
4.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三、实施方案1.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1)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2)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3)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2. 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1)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财政补贴。
(2)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设立创新创业基金。
(3)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在销售额中的占比。
3.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1)制定科技创新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2)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
(2)鼓励企业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加强与国内外创新平台的合作,引进先进科技成果。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2)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提升员工创新意识和能力。
(3)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1-3个月):成立专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2. 第二阶段(4-6个月):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3. 第三阶段(7-9个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引言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状,并探讨其中所面临的挑战。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现状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超过30%,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引擎。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2019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
3.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国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14位。
4. 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完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完善,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为全球产业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挑战1. 产业结构仍待优化尽管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
2. 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受制于人。
此外,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足。
3. 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短板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短板,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高端装备依赖进口。
在全球产业链中,我国仍处于中低端环节。
4. 人才短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但目前我国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特别是在高端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5. 环境资源约束加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资源约束问题日益凸显。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挑战。
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杜宇玮来源:《群众》2019年第16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
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才能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江苏人多地少,资源环境约束压力较大,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逐步衰减。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引擎。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的有效集聚和使用,以本土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以及较高的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是根本问题。
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离不开创新资源要素的支撑,集聚的重点不在于项目的集聚,而在于知识、技术、人才和信息等创新资源要素的集聚。
然而,在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下,引进项目通常是大多数开发区乃至城市发展的大思路。
这种思路往往注重产业项目集聚,而忽视创新要素集聚;注重产业规模和数量的扩张,而忽视产业附加值和产出效率的提高,从而导致产业结构“颜值”高端而“内涵”低端。
为此,应坚持以创新需求和企业成长壮大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型经济领域和创新型企业流动集聚。
在全球化条件下,可以采用开放式创新来虹吸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要素。
一方面,注重“高水平引进来”,即通过国内平台环境的建设,不断优化金融、商务、法律等创新环境,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行业和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强调“大规模走出去”,即依托国内市场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中掌握的资源,学习跨国企业在全球化布局方面的先进经验,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积极构建全球创新链和全球创新网络。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基础问题。
高效协同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条件。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提高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一体化程度,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BUSINESS CHINAFIIMAMCIAL COLUMN •财经专栏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民生锐评SHARP COMMENT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改委曰前修订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本次修订的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二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重点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效率和品质,推动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更新消费,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三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
适度提高限制和淘汰 标准,新增或修改限制类、淘汰类条目近100条。
同时, 对现有条目不能完全覆盖,且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 准的,在限制类和淘汰类中分别设置了兜底条款。
四是 提升科学性、规范化水平。
对限制类、淘汰类条目,明 确品种和参数,突出可操作性;对鼓励类条目,发展方 向比较明确的领域,尽可能明确指标参数,方向尚不明 确的新产业新业态则‘‘宜粗不宜细”,仅作方向性描述。
同时,把市场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从限制类中删除。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我国产业政策的系统性呈现,对于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自2005年目录发布以来,先后在2011年和2013年进行过修订与修正。
近年来,随 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革,受益于改革开放释放的强大制度红利,我国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结 构不断优化,新的产业模式与组织形态不断涌现,优势产业集群逐渐成长壮大。
但与此同时,我国产业结构 的现代化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一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第三产业内部优化升级压力较大,产业创新驱动力、产能利用率、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均有待提高。
2019年关于促进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民营企业依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包括融资难、税务负担重、市场准入难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支持民营企业的改革发展,故特制定本意见。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1. 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多层次, 多渠道的民营企业融资体系。
2. 支持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市场评台,充分激发企业活力。
3.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三、减轻税收负担1. 放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逐步降低企业税负。
2. 减少税收征管环节,简化企业纳税程序,降低纳税成本。
3. 推动建立健全税收政策法规,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四、优化市场准入1.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宣传, 共享民营企业的成功经验,树立良好的发展环境。
2. 破除各种市场准入障碍,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 完善企业投资审批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五、推动科技创新1. 加大政府科技项目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 支持建立科技创新合作评台,推动企业间技术合作,促进技术成果共享。
3. 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端人才支持。
六、加强法治保障1. 完善企业产权保护机制,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 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推动企业健康退出,保障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3. 加大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七、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督1.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政策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 完善政策落实的考核评价办法,对政策效果进行持续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八、总结本意见旨在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减轻税收负担、优化市场准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法治保障、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督等措施,积极促进支持民营企业的改革发展,为我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有力的支撑。
关于促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就如何促进现代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转型升级能力科技创新是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政府应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推广应用。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完善产业政策和法规,优化营商环境政府要加强对现代产业的政策引导,制定支持和鼓励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立和完善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和落后产业的淘汰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企业的行政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稳步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重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同时,要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型。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加强产业链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各类支持政策,提升其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五、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开拓市场空间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产业合作,加大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力度。
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拓展产品出口和服务输出,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人才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人才结构。
推动产业和教育的有效结合,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加强中职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满足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
产能过剩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影响了经济稳定。
为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等。
然而,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峻。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名经济类公务员,您认为应该如何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二、面试题目1. 请简要分析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成因。
2. 针对产能过剩问题,我国政府已采取哪些措施?请对这些措施进行评价。
3. 您认为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如何应对产能过剩问题?4. 请从政府、企业、市场等多个角度,提出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具体措施。
5. 针对产能过剩问题,如何发挥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协同作用?6. 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产能过剩问题对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影响。
7. 针对产能过剩问题,如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8. 请谈谈您对产能过剩问题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之间关系的看法。
9. 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0. 请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如何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转型升级。
三、参考答案1.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偏重,产能过剩行业较多,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
(2)投资需求过旺。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导致产能过剩行业产能扩张过快。
(3)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4)企业自身因素。
部分企业盲目扩张,缺乏市场意识,导致产能过剩。
2. 我国政府已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产能过剩问题:(1)淘汰落后产能。
通过政策引导,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2)加强行业自律。
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
(3)优化信贷政策。
对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引导企业合理投资。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后发展地区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必须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
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科技创新作出全面部署。
xx作为后发展地区,经过上个世纪未国有企业改制,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被民营企业所替代。
民营企业结果多年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工业技术、产品换代等方面,随着工业高速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工业平均发展水平,很多企业产品单一,创新能力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低,企业生存困难,市场竞争力弱。
纵观这些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原因仍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
一、后发展地区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为了找准后发展地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后发展地区72家企业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只有4%的企业生产拥有自己发明专利的产品;35%的企业生产传统产品,31%生产外来引进产品,30%直接贴牌代加工。
4%生产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知名度极高,皆是同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部分企业家极为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们重视创新人才的收集和培养,都建有专门编制的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有2-3个新的发明专利和3-5个实用新型专利推出。
在与企业家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即有很大的抱负誓做第一,又有敏感的危机意识不断的通过科技创新去保持自己领先同行的地位。
他们都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前提,并付之于坚定不移的行动中。
结果是创造了自己品牌,占领市场,影响市场,很快在几年间完成了跨越式壮大发展。
另外96%的没有生产拥有自己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与企业家的交谈中,感觉到相当一批企业家还是认识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创业的初衷仍是与盈利赚钱自足为目的,尽管这种想法在企业初始发展期为积累资金是于情于理可以认可,但相当一批企业在完成初始资金积累后,企业家并没有采取抓住时机,积极拓展谋求发展的态度,而是仅看眼前利益,满足现状,不敢或推迟科技创新的步伐,企业过分的强调了科技创新投入的人力、资金、市场开发的风险,不了解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了解市场未来的变化,不善于借助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量去帮助企业进行跨越式发展,结果始终停留在被动落后市场一步的境地,很多年来挣扎在市场竞争边缘。
总结起来,就是明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走出这一步。
(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后发展地区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
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机构的仅为23.7%。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直接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外技术依存度比列提高;大量的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企业家们在市场竞争中深深体会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树立了科技创新决心,却很难突破科技创新的现实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其企业家本身就是主要的专利发明者或设计者,对本行业技术难点和最新发展都有相当能力的认知,加之创办企业后,对市场需求和同行技术水平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自然就会因求生存求发展而产生出许多本能的创新思维和设想,但往往苦于本身精力、资金、设备、人才等条件所限,屡屡放弃创新计划。
没有条件去专门建设一支自己的产品科研开发队伍的,很难吸引并留住专业科研人员。
使企业总在艰难的边缘前行。
很多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资源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较大,获取的回报较低(三)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渠道不畅后发展地区的企业资金短缺较为严重,融资难,并且很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虽然国家、各级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给予优惠政策、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
但是每年的年初项目上报上去后,得到的项目资金少之又少,加上有些项目还需要地方银行给与贷款资金配套,由于中小企业融资艰难,项目前景再好,国家政策性资金很难支持到位,无形中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步伐。
(四)企业“产、学、研”结合不够理想产学研合作是企业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后发展地区的中小企业不断增强技术创新意识,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但通过对多家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实践的实地调研发现,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产学研结合不够理想。
一是对产学研合作的认知偏差。
由于后发展地区中小企业相比于大型企业缺乏竞争力,产生了低端市场导向的惯性,因此认为产学研合作的意义不是很大;还有认为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可获得国家的补贴、引导和支持,因而被动地开展产学研合作,而不是有意识地去形成自主创新的研发机制。
二是产学研合作层次偏低。
后发展地区的中小企业因其有限的资源禁锢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层次和深度,其中90%以上的中小企业只是通过购买某项技术专利或提供资金来委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难题,这种停留在技术转让和委托开发层面上的产学研合作,没有从根本上发挥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用,很难持续有效地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三是科技人才的缺失。
后发展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数以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立项寻求产学研合作对象,一次项目开发完成后合作就算结束,这样对企业而言比自身培养科技人员的成本要低,因此容易使企业忽视科技人员的引进与培养,而且这种导向又将使得整个企业文化和创新理念都不适合自身科研人员的发展,导致企业科研人员流失、缺乏。
如此恶性循环,使得中小企业对科技人才的投入信心减弱,造成中小企业科研基础日益薄弱。
四是产学研合作内部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和有效管理。
后发展地区的中小企业在盲目寻求短期产学研合作时极易忽略内部管理,导致形成的产学研合作在组织形式上比较松散,合作创新行为短期、形式化,“信用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增大,使得合作难以长期有效的开展。
同时中小企业把目标放在短期利益和寻找市场空挡上而不能充分吸收创新技术,使得自身未能真正成为合作创新的主体,在整个创新体系中也未真正起主导作用,缺乏建立一个以中小企业为核心、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条件二、后发展地区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科技创新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的轨道。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后发展地区企业,建议从四个方面“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机构,帮助企业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二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
大力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成熟技术等科技成果的推广及示范应用,并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从而增强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完善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
后发展地区要完善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着眼全球市场和国际竞争,根据现有和潜在的优势,重点推进移动通信、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光伏电子、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要以自主研发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一批技术集成度高、带动性强的重大技术系统,打好坚实的技术基础。
发挥创XX集区的载体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的创新水平,开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夯实主导产业,使其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核心力量。
四是提升服务业科技水平。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科技研发等信息类、生产性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二)加快科技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孵化器建设。
切实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在生产要素等方面的集聚优势,切实将其建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基地。
在科技孵化器建设方面,科委要把这项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充分利用好茶园新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这块牌子,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生存壮大的“摇篮”和“舞台”。
此外还要围绕惠民工程,着重加强对微型企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支持和服务。
二要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建设。
组建一批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
三要尝试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要重点引导一批科研设备齐全,科技队伍强大,掌握核心技术的同类企业集群组建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资源合理利用和开放共享。
(三)培育创新型人才洼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强企业、研究机构、大学之间的合作,突出企业产学研联合主体地位。
地方政府应通过政策、项目等手段,降低那些防碍有效的合作研究活动和人才流动的制度壁垒,打破不利于产学研结合的障碍,引导并促使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依靠双方的利益驱动,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创新网络和整体化系统,使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广泛吸纳人才,提供充足的资金,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推出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突出企业在产业化中的主体作用,壮大企业规模。
二是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
后发展地区的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的难度较大,尤其是重点高校的优秀学生认为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有限而不愿去。
因此从以下三方面去做:第一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过程外部科技人员对企业自身人才发展的带动作用;第二通过提供实习机会、共同培养等形式吸引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人才。
通过这两类人才的不断磨合发展,为中小企业创新转型提供长远的人才保障;同时注重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合理流动和分配激励等政策,努力创造一个留住人心、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强化企业自身建设,搭建自主创新舞台一方面后发展地区企业依靠政府通过政策、项目、财税等手段,促使企业或由行业组织牵头,以共同开发、共建研发机构,共同支持研究机构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产业群等形式,从互补的人力和技术资源中获得协同作用,促进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
另一方面注重知识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技术支撑和服务机构。
后发展地区企业注重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