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明的心理健康成长之路》
小明是一名充满好奇心和热情的小学生,他在学习上一直非常努力,但是最近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他变得越来越沉默,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也经常抱怨头疼或者肚子疼。
小明的老师和家长都很担心,他们意识到小明可能需要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
为了帮助小明,学校决定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首先,学校邀请了专业心理老师来给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课程里,学生们学习了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应对压力和焦虑,以及如何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课程中还包括了一些简单的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组织了一些心理健康活动。
比如,在课间时间安排了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让学生们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
学校还开展了一些家长参与的活动,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学习如何在家中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在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下,小明逐渐开始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快乐。
他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也更加愿意和同学和老师交流。
学校老师和小明的家长也意识到,除了学习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学校更加重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而小明也渐渐走上了心理健康成长之路。
小学生心理教育案例案例:小明的自我认知与情绪调控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性格开朗活泼,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
然而,最近他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参与同学们的活动,连平时最喜爱的体育课也不愿意参加了。
老师觉得很奇怪,决定找出原因并帮助小明。
老师找到了小明,温和地询问他是否有什么烦心事。
小明开始有些犹豫,但很快就跟老师倾诉了他的困扰。
原来,最近小明发现他的成绩开始下降,尤其是数学,他感觉自己越来越笨,不敢面对同学们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
老师决定从小明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控两个方面入手,帮助他重新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首先,老师向小明解释了自我认知的概念,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成绩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
老师鼓励小明思考他的优点,并帮助他列出他在其他方面的进步和成就。
例如,小明擅长音乐,他在音乐课上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赏。
这些正面的经验可以帮助小明改变对自己的负面评价,重新看待自己的价值。
其次,老师帮助小明学习情绪调控的方法。
她告诉小明,人人都有情绪,情绪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调节情绪。
老师带领小明讨论一些情绪调节的策略,例如深呼吸、找个安静的地方冷静一下、与朋友倾诉等等。
小明选择了运动作为他调节情绪的方式,他告诉老师打篮球或者跑步可以让他放松心情。
老师鼓励他在感到压力和焦虑的时候积极参与运动,不仅可以放松身心,也可以帮助他转移注意力。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老师持续地与小明沟通和建立信任,鼓励他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困难。
每天放学后,老师会和小明一起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倾听他的烦恼并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老师还邀请小明参加学校的相关活动,让他可以与其他同学互动,提升他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渐渐地,小明变得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他也重新参与体育课的活动。
小明的成绩虽然没有一夜之间好转,但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他不再将成绩作为评价自己的唯一标准,而是将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上,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目录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一:优柔寡断 (1)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二:不能克制自己 (2)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三:缺乏毅力 (3)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四:面对挫折 (5)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一:优柔寡断杨扬是个好学的学生。
他性格内向,很随和,只要别人让他干什么,即使心里不太愿意,他也很少拒绝。
一个星期天,快期末考试了,杨扬把这一天安排得满满的,上午背两小时课文,写一小时作文,再练40分钟毛笔字;下午做数学题;晚上复习别的科目。
可是,上午九点左右,同班的几个同学上他家要他一起去踢球,他想想自己的计划,不太想去,可是看看这么多人上门来找他,不好意思,于是就去了。
结果一个上午全在操场上呆着了。
下午刚想学习,电话铃响了。
原来是班上的小云找他上少年宫看展览。
想想上午已经耽误了,期末考试在即,他说不想去,可是在小云的再三劝说下,心又软了,于是一个下午又过去了。
晚上,他想一定得好好利用了,可是看什么好呢?语文、数学……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该看啥,想累了,于是去看电视,不知不觉看了挺长时间,一个晚上又过去了。
[分析]果断性是意志的良好品质,具有果断性品质的人,能够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立即执行所作出的决定。
果断性是建立在对问题情境准确的分析基础上的,它与盲目的行为有质的区别。
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少,不善于仔细、全面地考虑问题,因此他们在采取和执行决定时,容易受外界和自己情绪的影响。
案例中的杨扬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遇事犹豫不决,缺乏果断。
[方法]1.认识提升法。
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到有意义的事情上。
目标计划一旦设定,就要果断地排除干扰,坚持自己的计划。
2.进行重要性分析。
如果同时想做两件有意义的事情时,应先分析哪件事价值更大,选择价值大的事情。
如果重要性差不多,则任选一件,尽快作出决定。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古时候有一头驴,看到左边的草很想吃,看到右边的草也很想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
《小狮子的自信心》
小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时非常听话乖巧,但是在班上却总是不敢开口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连回答老师的问题都显得紧张。
这让他的老师和家长都很担心,觉得他的自信心有些不足。
为了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学校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课程中,老师向学生们讲解了自信心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的案例让学生们了解到不自信会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其中一节课上,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小狮子的故事。
故事里,小狮子因为曾经失败的经历,丧失了自信心,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勇敢和强大。
但是在一次远足活动中,小狮子遇到了困难,身边的朋友们都鼓励他勇敢面对,最终小狮子克服了困难,并且感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和勇气,重新获得了自信。
在课后,小明向老师倾诉了自己的内心困扰,老师耐心地倾听了他的心声,然后鼓励他要相信自己,勇敢面对困难。
同时,老师还在日常的教学中给予小明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逐渐树立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渐渐地开始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勇气,他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更积极地参与班级和校园的活动。
他的成绩也在慢慢提升,家长和老师都为他的进步感到
高兴。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老师的关心与辅导,小明逐渐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树立了更强的自信心。
他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也更乐观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这个案例也让其他的同学们受益匪浅,他们也逐渐明白了自信心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汤姆,一个活泼的9岁小孩,最近感觉有点像一个缠绕的纱线球。
他的父母注意到,他正在变成一个有点暴躁的grouch,并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花更多的时间。
他们担心自己的儿子,决定用大枪打通联方式,
向学校顾问寻求帮助,以解开汤姆所有的忧虑和焦虑。
他们都同意做点交流可能只是魔法药汤姆又觉得自己像自己了谁知道呢,也许汤
姆会发现一两个超级强国
在他们开会期间,辅导员真的花时间去了解汤姆,让他觉得很舒服,
可以公开他的感受。
他们做了各种事情,比如画画、演戏、讲故事来
帮助汤姆找出是什么让他焦躁不安,还教了他一些处理情绪的好方法。
顾问还和汤姆的父母密切合作,给他们一些如何在家中帮助他的提示,并为他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理解的环境。
由于提供的交流和情感支持,汤姆的心情和行为经历了逐渐而积极的
转变。
这一点体现在对他的父母更加开放和免疫,以及压力和焦虑管
理显著改善。
交流会议极大地促进了汤姆的复原力和信心的发展,使
他具备了应对学校和社会互动挑战的必要技能。
学校顾问及其父母的
持续支持促进了汤姆情绪自律的增强,并促成了对生活的更加积极的
展望。
这些内容反映了我们促进青年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的既定政策
和战略的有效性。
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儿童心理辅导是一项关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观察孩子行为、情绪问题等方面出现的困惑。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例,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多个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儿童心理辅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案例一:情绪不稳定的男孩描述: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他在学校表现出频繁的躁动和暴力倾向,并且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家里,他总是沉默寡言,拒绝与父母交流。
父母非常担忧并求助于心理辅导师。
原因分析及辅导建议:1. 家庭环境问题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缺少陪伴时间。
这种缺乏亲密感和关注也会给小明带来焦虑和不安全感。
解决之道是鼓励父母与孩子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增加亲子共处时间,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2. 儿童自尊心问题小明在学校中可能遭受了欺凌,这使得他产生自卑感和攻击性行为。
辅导师可以采用肯定和尊重的方式,建立小明的自信心。
同时,促进孩子与同龄人的积极互动以增强社交技能。
3. 学习困难与情绪压力小明在学业上存在困难,在对成绩要求过高的父母期望下,产生焦虑并表现出逃避行为。
辅导师需要与父母合作,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情绪管理技巧。
鼓励孩子从小目标开始,并逐步取得进展来改善其学习状态。
案例二:回避沉默女孩描述:小娟是一个8岁的女孩,她总是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甚至在面对外界问题时选择沉默回避。
心理辅导师认为她有可能患有社交焦虑症或抑郁症。
原因分析及辅导建议:1. 家庭教养方式小娟在家中缺乏主见,父母总是为她做决策。
这样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她没有机会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辅导师建议父母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孩子的声音,并尊重她的决策。
2. 情绪管理问题小娟缺乏应对负面情绪的技巧,这使得她在面对挑战时退缩并选择保持沉默。
心理辅导师可以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她学会积极应对各种情绪,并教授一些放松技巧。
3. 心理安全感缺失可能存在某些事件或经历使小娟失去了内心的安全感。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小明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最近他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和家长都觉得他需要心理疏导。
小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上,他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而且最近还出现了一些行为问题,比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也不愿意完成作业,甚至还和同学发生了一些矛盾。
经过和小明的沟通和观察,我发现了他的一些心理问题,并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疏导。
首先,我和小明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谈话,询问了他最近的情况和感受。
小明告诉我,他觉得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前段时间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加班,他觉得自己需要照顾弟弟,学习和生活都变得很紧张。
我听到这些后,给小明讲解了一些关于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的知识,告诉他要学会适当地放松自己,不要总是把太多的压力放在自己身上,要学会和父母沟通,把自己的心情和困扰告诉他们。
其次,我还观察到小明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和同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导致他在学校的情绪变得很低落。
我和小明进行了一次角色扮演的活动,让他扮演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场景,然后我和他一起分析了冲突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通过这次活动,小明认识到了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足,也学会了一些解决矛盾的技巧,之后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
最后,我还和小明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沟通,告诉他们小明在学校的情况和我对他的观察。
我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多关注小明的情绪和学习情况,多和他沟通,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家长也表示会调整工作时间,多陪伴小明,帮助他渡过这个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情绪逐渐得到了缓解,学习状态也有所好转。
他在学校的行为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趋于和谐。
通过这次心理疏导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也学会了一些实际操作的技巧。
希望小明能够在老师、家长和我的共同帮助下,度过这个难关,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案例一:建立积极心态的教育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在研究上遇到了困难,感到压力很大。
他常常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情绪低落,研究成绩也开始下降。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明恢复积极心态,学校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 老师与家长共同协作,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和鼓励;2. 组织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小明认识到问题是正常的,并提供研究技巧和策略;3. 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让他感到快乐和自信;4. 鼓励小明参与团队活动,提高他的合作能力和自尊心;5. 建立学校友善的研究环境,减少研究竞争和压力。
案例二:情绪管理的教育背景小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经常因为情绪失控而引起纠纷和冲突。
她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导致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紧张。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华学会情绪管理,学校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组织情绪管理培训班,教导小华识别和控制自己的情绪;2.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让小华有机会倾诉和寻求支持;3. 与小华的家长合作,共同制定适合她的情绪管理计划;4. 鼓励小华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释放情绪并培养情绪表达能力;5. 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让小华感到被接纳和支持。
案例三:压力管理的教育背景小杰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面临着升入初中的考试压力和学业压力。
他经常感到焦虑和紧张,无法集中注意力。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杰有效管理压力,学校采取以下措施:1. 设立压力管理课程,教导小杰认识到压力的正常性和应对策略;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小杰有机会倾诉和寻求支持;3. 与小杰的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4. 鼓励小杰参加放松和减压的活动,如运动、音乐和艺术;5. 培养小杰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导他放松和专注的技巧。
以上是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通过建立积极心态、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等教育措施,帮助小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分享会心理辅导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他们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将通过分享几个典型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并提供实用的建议。
案例一:杰克的情绪管理困难杰克是一个九岁男孩,最近几个月来他变得非常易怒和暴躁。
在对话中,我发现他经历了一系列家庭变故,比如父母离婚以及搬到新城市。
这些改变让他感到不安和不稳定。
为了帮助杰克改善情绪管理能力,我采取了以下策略:1. 倾听与共情:我耐心倾听杰克诉说自己的感受和担忧,并向他表达我的理解和同情。
通过这种方式,他感受到被接纳和关注。
2. 情绪认知训练:我向杰克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认知技巧,比如使用肢体语言或画画来表达内心感受。
这样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
3. 建立支持网络:我帮助杰克建立一个支持网络,包括老师、校医和一些可以信任的朋友。
这样当他遇到困难时,就有人可以提供帮助和支持。
案例二:莉莉的学习焦虑莉莉是一个十岁女孩,她在学习上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
她对于考试非常紧张,总是担心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
为了帮助莉莉克服学习焦虑,我运用了以下方法:1. 树立正确的态度:我通过与莉莉交流,让她明白成绩并不代表全部,并鼓励她对自己的进步进行积极评价。
此外,我还告诉她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更值得关注。
2. 情绪调节技巧:我教给莉莉一些简单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以及正面思考。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她在考试前冷静下来,并减轻焦虑感。
3. 学习计划和技巧:我帮助莉莉制定了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教给她一些高效的学习技巧,如分段复习、记忆方法等。
这样可以增强她对学习的信心,减少焦虑情绪。
案例三:小明的社交困难小明是一个八岁男孩,他在班级中很害羞,几乎没有朋友。
他经常避开与同学交流,甚至连老师提问时也不敢回答。
为了帮助小明克服社交困难,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渐进式曝露:我逐渐引导小明参与更多的社交活动,例如组队合作、小组讨论等。
小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小学生心理辅导简介:小学生作为儿童阶段的代表,其心理发展和问题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典型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这就使得独生子女成为教育界亟待关注的焦点。
在家庭经济条件改善、物质享受增加的情况下,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呈现出严重性与复杂性并存。
一、个案概述本次个案以一位10岁男孩阿诚(化名)为主要对象。
阿诚是一位五年级学生,在平日里他活泼开朗,在班级中也深受同学们喜欢。
1.1 问题描述在进行初步了解后,我发现阿诚最近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并且在校园内遇到挫折时无法妥善处理。
据了解,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半个月之久,并对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2 问题原因分析与阿诚进行深入交谈后,我得知他父母压力较大,经常发生争吵,家庭氛围紧张。
此外,他的班级竞争激烈,老师在要求上比较严格。
这些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学校情况对阿诚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辅导过程2.1 创造安全环境刚开始我需要建立起与阿诚之间的信任关系,通过倾听和尊重来渐进性地为其提供心理支持。
我使用开放性问题启动对话,并给予积极回应,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
2.2 引导情绪释放在与阿诚多次交流后,我发现他内心充满着各种消极情绪。
于是我引导他运用画画、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内心压力,并对其倾述的内容进行非评价性反馈。
2.3 自尊增强针对阿诚存在自卑感和焦虑情绪的问题,在沟通中我不断给予其鼓励和肯定,帮助他树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我鼓励他参与班级活动,并逐渐为他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2.4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阿诚在面临挫折时缺乏有效应对方法的问题,我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他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我鼓励他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并及时提供指导和支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时表现活泼好动,与同学们相处融洽。
然而,在近期,小明的父母发现他变得比以前沉默寡言,情绪低落,
不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与同学交流。
为了帮助小明恢复情绪,学校决定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学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对小明进行个别辅导,了解他的内心感
受和问题所在。
在交谈中,小明提到他感到压力很大,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心理老师通过倾听和共鸣,让小明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与他渐渐建立
了信任关系。
在进一步的探讨中,心理老师发现小明因为学习成绩的压力倍感焦虑。
小明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如一些同学好,觉得自己很无能。
心理老师便给小
明讲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学习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的
观点,希望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与小明的交流,心理老师与小
明商量制定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寻求父母
和老师的帮助,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恢复了正常的情绪。
他重拾了积极向
上的态度,重新融入了学校生活中。
小明的父母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
动表示了赞赏,并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通过专业的辅导和系统的教育,学生
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
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精选10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我班有一名叫王某的男孩子,小小的个子。
刚来时,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他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
他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早读时,他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十分钟也不怎么玩耍,只是静静地站着,是一个极安静的孩子。
原因分析:经过和他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
有一次在活动课上,老师说他是班上最嫩的一个,接下来他就不愿去上课,有时连饭也不吃,有时都拿他没办法。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刚去幼儿园寄宿,第一次离开父母,感到孤立无助,焦虑不安,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
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如果孩子发展到严重的自信心丧失,还会出现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异常。
个案处理一、尊重他,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
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
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
玮玮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
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
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1、在思想上开导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
老师就是他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
他拼音学得不够好,就鼓励他说他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三篇
案例一:小明的研究压力
小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经常感到研究压力很大,经常失眠,食欲不振。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和家长一起进行谈话,了解了小明的研究压力来源。
通过与小明交流,发现他在研究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并且父母也对他的研究成绩有很高的期望。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明学会了合理分配研究时间,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开始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缓解研究压力。
案例二:小红的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个外向活泼的小学生,但最近却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和小红一起进行交流。
通过交流发现,小红在班级里遇到了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导致她变得消极和抑郁。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红学会了主动与同学交流,同时老师也加强了班级的团队建设,帮助小红渐渐融入班集的大家庭。
案例三:小磊的家庭问题
小磊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学生,最近变得情绪低落,研究成绩也有所下降。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邀请了小磊的家长一起进行谈话。
通过交流,了解到小磊的家庭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小磊情绪低落。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磊学会了通过书写日记来宣泄情感,同时老师也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关系沟通指导,帮助小磊重建家庭和睦的氛围。
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案例精选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案例篇1一.案例介绍毛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答复,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愣,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p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剧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才能,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剧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才能,一直疑心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安康开展。
2.家庭因素如今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到达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认自己,疑心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然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非常粗暴。
3.老师因素在学校里,假如老师对一些同学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认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渐渐不相信自己的才能与程度,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渐渐占了上风。
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案例心理教育作为一种选材典型、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师的重视,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篇1一、学生的基本情况:xxx,男11岁,三年级学生。
二、家庭情况: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上知识分子,有很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要求要求特别严,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同时母亲平时又爱唠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由母亲替孩子安排好,甚至每天穿哪件衣服都要听家长的。
上了三年级后该生认为,他很不自由,干这不行,干那妈妈又不让,他觉得自己没有活动的空间,看到与自己同龄的孩子可以骑自行车上学,可以自己去公园,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在心里产生了怨气。
三、个性特征:该生虽很然聪明,学习成绩好,但是性格很怪,不爱帮助他人,很贪玩,特别是内心思想活动与正常的孩子不同,有时还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言行。
1.该生穿戴整齐,卫生好,但却很少关心他人。
2.学习成绩好,但思维总爱走极端,看不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关爱。
记得有一次在心哩课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平时在家里谁最关心你,最爱你?他举手回答说;“没有”,我接着说:“你的父母不关心你、不爱你?”他却说:“他们对我太严了,我都快要窒息了,我也要自由啊!”3.有时在班级还拉帮结伙制造一些事端。
四、原因分析:1.由于父母都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当人希望自己记的儿子也象他们一样出人头地,所以在平时非常溺爱,没有注意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只丛生体贴是不够的。
2.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要从多方面去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然就会与父母产生隔阂隐瞒内心世界。
3.上三年级后他认为自己长大了,很多事要自己做主说了算,所以在班级就有一帮小哥们。
4.他还觉得上三年级后,生活中不单纯是学习,要交朋友也要学会自己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五、具体措施:1.我发现了这名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认为要引起重视。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2【摘要】文章结合真实案例,总结出预防、干预、巩固三者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这对于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案例;反思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式。
无论是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同时,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也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超出自身能力的困境时所产生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
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着生命中的剧变和动荡,它会暂时地干扰或破坏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模式,并有可能引发自杀或杀人等严重恶果。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发生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生命安全,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重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三篇案例一:帮助学生管理情绪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生,最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情绪失控,导致他在学校表现不佳。
学校老师决定帮助小明管理情绪,以提升他的心理健康。
解决方案1. 与小明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最近的情绪问题,并表示关心和支持。
2. 教导小明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找到情绪发泄的方式等。
3. 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小明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绘画、写日记等方式。
4. 建议小明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小明的情绪问题,并共同制定应对策略。
案例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背景小红是一名小学生,她在学校经常表现得缺乏自信,害怕表达自己的意见。
学校老师希望能够帮助小红培养自信心,增强她的心理健康。
解决方案1. 鼓励小红参加一些能够展示自己特长的活动,例如朗诵比赛、艺术表演等,以增加她的自信心。
2. 赞扬小红在研究和生活中的努力和成就,让她感受到被肯定和重视。
3. 鼓励小红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供支持和指导,让她慢慢适应表达自己的意见。
4. 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小红与其他同学合作,增强她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案例三:帮助学生应对压力背景小华是一名小学生,最近面临着考试和学校作业的压力,导致她情绪低落,研究效果下降。
学校老师希望能够帮助小华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解决方案1. 建议小华制定一个合理的研究计划,将任务分解成小块,减轻她的压力感。
2. 引导小华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例如运动、听音乐等,以缓解她的紧张情绪。
3. 鼓励小华与同学和家人进行交流,分享她的压力和困惑,获得支持和理解。
4.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小华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增强她的自信心。
以上是三个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通过帮助学生管理情绪、培养自信心和应对压力,我们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他的老师发现他在课堂上越来越不专心,
经常会走神或者是不停地动来动去。
在和小明交流后,老师发现小明在家庭环境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他的心理状态有所变化。
小明的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和他的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变得
越来越少。
在学校里,小明也因为这些问题而感到孤独和焦虑,他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选择了逃避和自闭。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小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所在,并学会了通过
一些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首先,他学会了通过绘画和写日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让他感到释放了很多压力。
其次,心理咨询师也教给了小明一些放松的技巧,比如深呼吸和冥想,让他在压力大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通过心理咨询,小明的家庭也得到了一些改善,父母开始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孩
子的情感需求,他们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和小明交流,关系也逐渐得到了缓解。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家长和老师应该
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们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材料案例:小明的情绪管理困扰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自他上学以来,一直表现出较高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
然而,最近他的老师和家长都注意到他情绪管理方面存在困扰。
小明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哭大闹,情绪失控。
同时,他也常常表现出沮丧和自卑情绪,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管理他的情绪,学校决定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以下是对小明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材料:一、观察和了解教师和学校心理辅导师们密切观察小明的行为和情绪表达方式。
他们注意到,小明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会表现出情绪失控的行为,而在安静和平稳的环境下,他反而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
本案例中,观察和了解小明的情绪管理问题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步。
通过观察和了解,教师和心理辅导师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小明的问题,为他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二、认知行为疗法在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学校心理辅导师决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来帮助小明改善情绪管理能力。
他们与小明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与他的对话和互动,帮助他发展出更健康的思维方式和情绪调节策略。
在行为方面,辅导师鼓励小明运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他们教授小明深呼吸和放松技巧,并鼓励他在情绪失控时主动选择离开现场,寻找一段时间和空间来平静自己的情绪。
三、培养情绪智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注小明眼前的问题,还注重培养他的情绪智慧。
他们开展小学生情绪管理课程,帮助小明和其他同学共同学习情绪管理技巧。
这些情绪管理课程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内容。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小明和其他同学关注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理解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同时,也通过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和支持精神,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和情感连接。
四、持续的支持和跟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在帮助小明解决情绪管理问题后,学校继续为他提供支持和跟进。
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关注小明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下的情绪表现。
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第一篇: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一、个案背景四年级学生熊××(女),其父亲长期在外地务工,很少回家,有一姐就读高二。
而母亲独揽家中农活,对她的教育简单粗暴严厉,母子间的交流很少,家务上对她的安排和攀扯过多。
本学期以来, 该生情绪烦燥、焦虑;夜间在寝室常一人独坐床上数小时,并伴有哭泣;厌食,常连续几顿不进食;交谈、关心询问时拒不答语;上课低头、毫无兴趣;课外不理周边人,常一人独坐很久。
二、问题归因分析个体心理因素:无助力孤独感,自己不被人所爱,所关心、感到孤独;绝望和无价值感,外界环境空虚和成长中压力而自学无力应付,产生绝望和自我否定情感。
家庭影响因素:一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心,孩子在家庭中长期缺乏爱的体验,就会经常处在紧张忧虑之中;二是父母给孩子过多压力,当压力超过孩子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个体即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随之而来是孩子对活动失去兴趣乃到对自我完全丧失信心。
三、辅导目标1、具体目标:乐观地看待事物;微笑面对生活;发现并正视自己的优点;做一个自信有上进心的人;关注学习积极思考;合理安排自己的膳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细心体会发现家人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制定自己学习和生活目标。
2、最终目标:健康的心理情感认知水平;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如:正当正确的需要、广泛浓厚的爱好、稳定和谐的性格、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等);优良的个性心理素质(如:情绪稳定、意志坚定、自我概念良好、生活适应力和应变能力强、人际关系积极等)3、近期目标:帮助个体:理清自己的的困扰,进行自我分析及改进;宣泄自己的情绪;认知改变自己旧有的偏激的看法和行为;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4、长远目标: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情绪乐观稳定;具有一定的耐挫能力;客观评价自己、接受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积极良好的生活适应力和应变能力。
四、辅导方案采用两类辅导方法:认知改变和行为训练。
小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可喜的飞跃
一天早上,同学们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陆续回到学校。
早读时间到了,负责早读的班干部小钟又站在讲台前组织同学们拿出课本开始晨读。
这时,坐在靠窗第四组的小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边走边叽里呱啦说个没完。
我正要上前制止,只见小钟已来到小朱跟前,用手轻轻按了按他的头,示意让他坐回原位读书。
不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小朱不由分说,紧握双拳,朝着小钟的胸口和喉咙就是狠狠的几拳下去,顿时小钟脸色发青,捂着胸口,蹲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几个胆小的女孩子吓得“哇”地叫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令我大为震惊。
我马上先让两名同学搀扶着小钟到校医室,请卫生老师协助检查,并上前把还在顿足嚎叫、处于极度暴躁之中的小朱请出课室,好不容易才把他带回办公室,他嘴里还喊着粗口:“xxx,该死!打死你!”他的喊叫,惹得办公室的老师都看着他。
当时,我真是气极了,厉声问道:“你为什么要欺负同学?知道这样做对吗?”“他打我就要打回
他!”“他打你哪儿?疼吗?”“他摸我的头,不疼。
”“摸你的头就是打你吗?”他就是打我,我不要他管,我就喜欢打他!xx”又是一句粗口,边说边把拳头握得紧紧的,牙齿咬得格格直响,喘着粗气,怒目圆瞪,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好像要和谁搏斗似的。
简直是岂有此理,明明是自己不认真早读,不守纪律,同学提醒他只是想帮助他改正缺点,他不但动手打人,还全无悔改之意,真是邪门了!我忿忿地想:自己教了十多年书,这样蛮不讲理、脾气暴躁、恶意伤人的学生还是头一回碰到,把他扭送派出所处理吧。
可是转念一想:“作为老师,此时此刻,万万不可冲动。
记得有一部电影中一位工读学校的老师说过:“当你面对学生犯错误时,先不要急着去批评他,给自己、也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冷静一下,然后再决定,或许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好。
”想到这,我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决定不再批评他。
我放松了绷紧的脸,带他到水龙头前用清水洗个脸,找出纸巾给他把脸擦干净。
慢慢地,“咆哮的狮子”终于平静下来了,我放缓了语气,再次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明白人与人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大家都是平等的,谁也没有权利辱骂别人,甚至伤害他人的身体。
这样做是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的。
这时,小朱听了,虽然没有发脾气,为自己辩解,但看得出来,他并没有完全听进老师的话。
自从一年级新生入学以来,小朱的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一会儿无缘无故一拳过去,把同学打得鼻血直流,一会儿又莫名其妙地掐住同学的脖子、揪女同学的辫子、踢同学的小便处,咬同学的手……简直就是一个人见人厌的“小恶霸”。
易怒、易暴、任性、多疑的他,给人总体的感觉是情绪波动极大,这一切对他的自身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对于整个集体的伤害力就更大了。
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向老师提出要求,希望学校能严肃处理这类学生,以保障自己的孩子在校的人身安全。
从以上现象表明,小朱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小朱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
如果一个人在小学阶段不能克服攻击性行为,那么他长大后是很难适应社会,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怎样来帮助小朱改掉这种坏行为呢?
(一)、深究其因才能“对症用药”
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小朱有这些不良行为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多次与小朱的父母进行沟通、详谈。
从他们的口中,我得知小朱上幼儿园小班时就已经是园里的小霸王。
”连大班的小朋友也怕他三分,幼儿园的老师对他已是无计可施。
究其原因,小朱的妈妈认为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自己是高龄产妇而且难产才生下这个儿子,过于自责而对他的不良行为也就放任自流;小朱的爸爸呢,则坦然由于自己工作上的原因造成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急躁、粗暴,一看到他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就揍。
另外,我还了解到小朱特别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录像等,这又为他提供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至此,我已基本了解了小朱之所以有这些暴力行为的原因。
原因找到了,我想接下去就得“对症下药”了。
(二)、家校同步,营造温磬的家庭氛围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塑造什么样的孩子。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话不无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作用是很大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孩子的一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家教的失误,会给孩子的发展酿成苦酒。
经过和小朱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小朱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我希望家庭的教育方式能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1、做表率:
家长应在孩子面前做表率,减少成人不良言语、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给予孩子正确的模仿榜样。
我又找了机会和小朱的爸爸长谈了几次。
谈及小朱一些不良行为表现以及做爸爸的粗暴行为元形中给予的影响。
劝导他绝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
他爸爸听后很受感动和启发。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小朱爸爸打儿子的事了。
2、消除不良影响:
小朱特别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
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决定彻底清除这一类带有暴力倾向的漫画、影视作品,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
3、合理激励:
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家长可即时给予表扬。
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书籍、玩具等,奖励一定要合理,这样做可以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强化,从而能鼓励孩子继续将正确的行为延续。
另外,我又从学校心理辅导教科室翻阅了大量的育儿指南书籍,把一些文章的重点摘录下来,不定期地交给小朱父母,并让家长有机会多些参加本市心理治疗机构组织的各种类型辅导课,得到专家的指点,更好地进行家庭辅导,提高家教水平。
(三)、教会心理调节方法
1、谈心沟通、内省法
打人事件后,我和小朱又进行了一次长谈,想用内省的方法帮助他不断提醒自己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我让他想想:“我做了什么?我给别人带来了什么痛苦?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过了一会儿,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你从现在起,在内心要对你以前做过的事,好好反省自己,时常转换角色:如果你
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我不能再干这种事,决不再干!”小朱虽然低着头,但我知道他在听,就鼓励他说:“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
2、自我暗示法、指导宣泄
为了强化小朱改变打人的不良行为,我又教他采用自我暗示法。
如发现自己要发脾气打人了,就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发脾气,不能动手!”并深呼吸几次,让情绪平静下来。
如果还不能平静下来,则立即离开现场,到外面走走,清醒清醒,就可以避免打斗。
万一还是忍不住,一定要动手的话,马上转移对象,把紧握的拳头对着墙壁宣泄一番,几拳过后的阵痛必定能使人头脑清醒起来而取消打斗的念头。
3、冷处理、发挥集体力量
我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小朱,尽量减少对他的不良刺激。
一旦爆发“战争”,不与他“对着干”,免得激起他的敌视心理,而要采取冷却、降温、忍耐的方法,能宽容时且宽容。
待小朱头脑清醒时,再向他解释、说明和指正。
4、自我强化、体验成功的欢乐
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达到某种成就的标准。
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发作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秩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加盖印章,达到一定数量后到老师处领取奖品;成为光荣的升旗手;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四)、只要感化,就能转化
从小朱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学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接受老师对他心灵上的塑造,有时学生像一块坚硬的合金使老师难以雕塑,而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融洽的友好关系时,师生感情上有了交流,事情就好办了。
只要有机会,我就与他进行个别谈心。
特别是当他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希望他能第一时间来找老师,耐心倾听他的意见,让他感到老师是真心诚意关心他、帮助他的;有时当他行为偏激时,我对他也比较宽容,从不与他正面冲突,各种事情都做冷处理,尽量让他静下心来。
由于我对他的宽容和爱,使他碰到不顺心的事时,都愿意把心中的不快告诉我,寻求帮助。
两年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共同帮助,又得到了学校心理辅导教科室老师的科学指导,小朱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他感受到了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可亲、同学的可爱。
渐渐地,小朱不再是一头好打斗的“狮子”了。
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
对小朱的转变,同学们是有目共睹的,大家由讨厌他、惧怕他、躲避他到不怕他、接受他、甚至邀请他一道玩耍,他身边的朋友渐渐多起来了,那天真烂漫的微笑常常在他脸上浮现。
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小朱的转变可真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