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经济学之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

信息经济学之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

信息经济学之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
信息经济学之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

第二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

第一节不确定性

第二节风险

第三节信息

学习要求

掌握不确定性、风险和信息的差不多原理;

了解不确定性在市场中的表现、风险偏好的一般模型和信息的数学模型;

掌握不确定性、风险偏好和信息的类不,明确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区不;

熟悉风险转移的具体应用,能够将不确定性和风险原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具有解释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信息的经济作用。

上章要点回忆

信息经济学的涵义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进展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本课程的理论逻辑

本章内容安排

第一节不确定性

1. 生活中的偶然性

——购买体育彩票的偶然性

——拒绝购买微软股票的律师

——延误飞机的旅客

2. 不确定性对经济学进展的阻碍

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1921)对不确定性进

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不确定性对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阻碍:不确定性经济学、合理预期学派(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经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

杰克赫什雷弗(J. Hirshleifer,1973):信息经济学是经济不确定性理论自然进展的结果。

*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944年诺依曼、摩根斯坦预期效用理论;

1959年德布鲁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

走近大伙儿——

弗兰克?奈特(1885~1972)

1921年,弗兰克?奈特正式将不确定性概念引入经济学的理论殿堂中。不确定性概念导致本世纪经济学五个要紧流派或知识的诞生,它们分不是不确定性经济学,合理预期学派,制度经济学、经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

奈特的首要贡献是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涵括了他对当代经济学思想主体的要紧贡献——关于竞争模型中利润本质与作用的理论。完全竞争模型假定消费者与

生产者之间信息充分。但在这种假设下,利润就不存在。假如每个企业家都充分明白以后的需求和成本情况,那么,他们就会立即转向高回报的领域,从而利润消逝。在支付所有生产成本包括治理者工资之后,就没有任何留存收益。然而,奈特认为,假如略微放松这种完全竞争的极端假设,就能得到存在利润的解释。消除了完全信息的假设,“不确定”因素就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产生了利润。

3. 不确定性与企业家利润

信息经济学的最差不多概念:

——不确定性

——风险

——信息

走近大伙儿——

杰克?赫什雷弗(1925~2005)

杰克?赫什雷弗是美国当代闻名经济学家,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他于1925年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197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9年担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1985年当选为经济计量学会会员,1992年任西部经济学联合会会长,2000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

赫什雷弗的学术兴趣广泛,研究成果颇丰,对信息经济学和冲突分析理论有重大贡献。1971年赫什雷弗提出“信息市场”理论,并建立了“赫什雷弗模型”。1979年赫什雷弗与赖利(J.G.Rily)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分支学科,认为它们分不讨论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赫什雷弗于2005年7月逝世,其学生张五常教授以“敏捷的思想,客观的衡量,广博的知识”评价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1)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雨伞厂商希望天天下雨

——购买股票希望发财

——出门旅行希望平安

(2)企业家利润的来源: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讲

熊彼特——创新学讲

F. Knight ——处理不确定性学讲

走近大伙儿——

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

美籍奥地利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个自成体系经济学家。

他的研究不单纯局限于经济学领域,对社会学,历史学,财政学,民族学和文化史等均有广泛的涉猎。

1912年,熊彼特发表了《经济进展理论》。1914年,熊彼特又发表了另一重要成果,即《学讲史和方法史的诸时期》,此书被称为学讲史的经典。

1913-1914年,他作为奥地利的交换学者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从事有关社会阶级的教学,并被授予该校名誉文学科学博士学位。1939年他发表《经济周期》,1942年发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此外,熊彼特卓越贡献之一是他对经济史的研究,其著作《经济分析史》,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是熊彼特所有著作中最受西方经济学界赞誉的巨著。迄今为止,还没有类似著作可与之比拟。

墨菲法则告诉我们,假如情况既能够朝好的方向进展,又能够朝坏的方向进展的话,那么,它多半会朝坏的方向进展。例如,人们总是抱怨,早餐吐司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永久是抹了黄油果酱的那一面朝下,把刚刚擦过的地板搞得一塌糊涂。1991年,英国BBS电视台一个特不有名的科学探究节目《QED》为了扳倒有关“黄油吐司”的墨菲法则,专门组织了一次向上掷黄油吐司的实验。在掷了300次之后,发觉抹黄油一面落地有152次,黄油

那面朝天的有148次。他们因此欢呼:在概率上差不多没有差不,墨菲法则被归咎为我们的错觉。

英国阿斯顿学院信息工程专业的访问学者罗伯特?麦特维斯教授通过计算证明,从一般餐桌或人手的高度滑落的吐司所受的重力作用,还不足以使其旋转整整一圈,大部分吐司只旋转半圈就掉到地上了,因此确信是抹了黄油的一面着地。

专栏——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一、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区不:

不确定性(Uncertainty)——指无法用概率衡量、无法保险的风险。如企业经营的风险。

风险(Risk)——指可用概率进行衡量、能够进行保险的风险。如火灾、交通意外等。

例:西安商人依照天气预报的信息购买大量羽绒服

英国商人依照欧洲疯牛病的信息购买大量南美的牛

山西商人依照玉米田里长虫的信息购买大量粮食

第二节风险

在罚球时,对方球员有一次射点球的机会,这时只同意守门员有一个防守的大门。在点球被踢出之前,守门员是不同意移动的。

然而,假如点球踢出之后,他左右移动慢了,他一定扑不出点球。因此,他必须在点球被踢出的同时进行左右移动,同时要预测出踢球者踢出的方向。专门显然,踢球者一定研究过守门员过去的守门经历。假如守门员有向右移动的适应,他就会将球踢向左边。守门员不能养成扑向一个方向或者另一个方向的适应,他的最佳策略是随机地扑向左边或者右边,同时两个方向各占50%。最糟糕的情况,他将扑出一半点球,最理想的情况是扑出所有的点球。因此,这要靠运气,尤其是足球竞赛。守门员通过降低自己的可预测性,增加了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风险。另一方面,任何一方的行为可预测性尽管能够降低其不确定性,但却会增加他的风险。

足球守门员的两难选择

二、风险偏好

经济学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分为三类:

1)风险厌恶;

2)风险爱好;

3)风险中性。

一般认为,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首先向人们

《信息经济学》试题资料

试题一 一、填空题 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不安全竞争)、(经济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方面 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信息市场统称为(柠檬市场) 3、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完全)信息 4、所有的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完全了解的博弈问题是(安全静态博弈) 5、博弈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局中人)、(策略)、(收益)、(行动)、(信息)和(均衡) 6、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我怎样是某人为我做事) 7、在博弈的诸要素中能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博弈结果的个人或组织,其目的是通过选择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水平的要素属于(局中人) 8、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属于(私人)信息 二、名词解释题 1、信息甄别: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2、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队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3、道德风险:指经济代理热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4、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每个局中人都有关于各方收益的全部知识,但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且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可以观察到此前其他局中人的行动 5、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就是所有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全体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或收益函数完理解的博弈问题 6、经济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频段核技术,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效益 7、风险:就是不能确定地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状态 8、预期效用:是指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9、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现在如何让,局中人依法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10、共同知识:是指博弈的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并且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 11、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布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信息经济学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和简答 二、名词解释题 1、信息甄别: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2、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队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3、道德风险:指经济代理热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4、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每个局中人都有关于各方收益的全部知识,但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且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可以观察到此前其他局中人的行动 5、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就是所有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全体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或收益函数完理解的博弈问题 6、对称信息:指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义之间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和概率分布 7、公共产品:指能够在消费互相独立的利益主体之间棉纺地直接转让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在总体上是针对全体或部分效益主体而存在的 8、信息价格:是通过货币形式表现的信息价值 9、经济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频段核技术,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效益 10、风险:就是不能确定地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状态 11、预期效用:是指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12、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现在如何让,局中人依法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13、共同知识:是指博弈的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并且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 14、同质信息:是具有同等性质并将导致同样经济结构的信息 15、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布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16、英式拍卖:(价格形式上拍卖),又称增价拍卖,它是指拍卖价的竞价由低向高依次递增直到以最高价击槌成交的一种拍卖方式 三、简答题 1、简述信号发送一般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有哪些? 答:首先,假设高生产力组所需要的教育成本相对较低。其次,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从而在均衡情况下工资等于(预期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语气利润为零。需xuihoujiaoyu 程度仅仅代表信号的价值,并不影响生产力。 2、简述信息的经济作用 答:信息的首要经济功能就是以市场信号的形式显示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信息的第二个经济作用是估计或确定经济关系。信息的第三个作用体现在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和工具。 3、简述实证研究的分析思路 答: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和人,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的观察、实

信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20分) 1、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每个局中人都有关于各方收益的全部知识,但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且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可以观察到此前其他局中人的行动 2、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现在如何让,局中人依法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3、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布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4、预期效用:是指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5、信息甄别: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二、简答题(25分) 1、请简单说明为什么讨价还价最激烈的地方实在菜市场,而不是在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商场上? 答:首先,在菜市场上,卖主和买主之间对商品质量和成本的信息非对称程度远远低于购买耐用消费品市场。其次,菜市场上的搜寻是多次重复进行,卖主通常积累较多的搜寻和谈判经验。在耐用消费品市场上,买主及时有搜寻,也不会到每天进行搜寻的程度,其对耐用消费品的搜寻经验和信息将小于前者。最后,购买蔬菜几乎是每天都采取的建议好的,其搜寻的编边际成本低。购买耐用消费品往往是只采取一次的交易活动,搜寻边际成本较高,因而谈判的战略为较弱。 2、广告竞争的效用表现在哪? 扩展或保持市场占有率和加强价格离散。 价格广告的效用等于相当大部分的潜在购买者进行信息搜寻的效用。市场中生产者价格的离散幅度将被有效地约束。广告被用于减少那些高价格产品的价格离散幅度。 3、信息商品市场按组织形式分哪几类? 固定型信息商品市场、通信型信息商品市场、临时型信息商品市场、联营型信息商品市场。4、简述信息市场存在风险的原因。 答: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从其本质功能来讲,旨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经济主体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但由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依附于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又以其独立形态成为经济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因而信息商品在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风险。 (1)由于信息商品的时效性强,处于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能低于生产完工时的使用价值。 (2)由于信息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供求关系的隐蔽性,信息商品的生产经营者面临着产品开发政策、市场营销决策失误的风险。 (3)由于信息商品生产的或然性,对于信息商品的投资者、生产者来说,还面临着投入大于产出的风险。 (4)在信息市场上,各经济主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刻面临着生存、发展与破产的考验,存在着给予与风险的选择。 5、如何区别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 答:区分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的主要标志是人们一般所利用的产品属性。对于到底应该如何区分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应该根据用户利用产品属性来区分。对于既有物质成分又有信息成分的产品,人们既可以利用其物质属性也可以利用其信息属性,但我们可以根据人们一般主要利用的那种属性来确定产品是物质产品还是信息产品。 三、论述题(20分) 1、试分析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循环机制 答:信息化和工业化存在两种作业机制,促进基础和带动机制。 1)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第一,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工业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资金积累,第三:工业化促进对信息化的需求,第四,工业化促进人力资源从传统部门向新兴部门转移;第五,工业化为信息化技术的扩散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发展机遇。

第九章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

二、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是对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测算它们的增减变化对项目效益的影响,找出最主要的敏感因素及其临界点的过程; 风险分析则是识别风险因素、估计风险概率、评价风险影响并制订风险对策的过程。 2.区别:分析方法不同. 不确定性分析:对投资项目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粗略地了解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其主要方法是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 风险分析: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和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判断,主要方法有概率树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

第二节盈亏平衡分析 一、盈亏平衡分析的概念、作用与条件 (一)盈亏平衡分析的定义 1.盈亏平衡分析的定义:一定市场和经营管理条件下,根据达到设计能力时的成本费用与收入数据,求取盈亏平衡点,研究分析成本费用与收入平衡关系的一种方法。分为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中一般仅进行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2.盈亏平衡点的定义和表达:盈亏平衡点(bep,break-even point):企业盈利与亏损的转折点,这一点上,销售收入(扣除销售税金与附加)等于总成本费用,刚好盈亏平衡。 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中最常用的是以产量和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也有采用产品售价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二)盈亏平衡分析的作用:考察企业(或项目)对产出品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用产量和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用产品售价表示的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企业适应市场价格下降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盈亏平衡分析只适宜在财务分析中应用。 (三)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四个条件:1)产量等于销售量(2)产量变化,单位可变成本不变(3)产量变化,产品售价不变(4)只生产单一产品,或者生产多种产品,但可以 换算为单一产品计算。 二、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 (一)公式计算法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年总固定成本/(年销售收入-年总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与附加) bep(产量)=年总固定成本/(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销售税金与附加)=bep(生产能力利用率)×设计生产能力 bep(产品售价)=(年总固定成本/设计生产能力)+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销售税金与附加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如采用含税价格计算,应再减去年增值税;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如采用含税价格计算,应再减去单位产品增值税。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 不完全信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或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市场主体作出理性判断或决策。 不完美信息博弈:至少某些博弈方在轮到行动时不完全了解此前全部博弈的进程的博弈。(参与者不能够完全获得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信息,也就是说当参与者做选择的时候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选择) 2、 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非同时行动,但行动在后者并不知道 行动在先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的博弈。 动态博弈:各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又先后次序且后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 3、一致预测性:如果所有博弈方都预测一个特定博弈结果会出现,所有博弈方都不会利用该预测或者这种预测能力选择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策略,即没有哪个博弈方有偏离这个预测结果的愿望,因此预测结果会成为博弈的最终结果。 4、纳什均衡:在博弈 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略组合 中,任一博弈方的策略,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 的最佳对策,也即 对任意 都成立,则称 为 的一个纳什均衡。 5、逆推归纳法: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方的行为开始分析,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博弈方的行为选择,一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析方法。 6、委托人——代理人理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有很多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有明显的,也有隐蔽的,且代理人—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他们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7、有限次重复博弈的民间定理:设原博弈的一次性博弈有均衡得益数组优于w ,那么在该博弈的多次重复中所有不小于个体理性得益的可实现得益,都至少有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极限的平均得益来实现它们。 8、 9、最优反应动态:有快速学习能力的小群体成员的反复博弈。 10、复制动态:学习速度很慢的成员组成的大群体随机配对的反复博弈 11、一个策略组合和相应的判断满足下列4个要求,称为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 要求1:在各个信息集,轮到选择的博弈方必须具有一个关于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每个节点可能性的“判断”。对非单节点信息集,一个“判断”就是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各个节点可能性的概率分布,对单节点信息集,则可理解为“判断达到该节点的概率为1” 要求2:给定各博弈方的“判断”, 他们的策略必须是“序列理性”的。即在各个信息集,给定轮到选择博弈方的判断和其他博弈方的“后续策略”,该博弈方的行为及以后阶段的“后续策略”,必须使自己的得益或期望得益最大。此处所谓“后续策略”即相应的博弈方在所 ),,(),(1),,(),,(理无限次重复限次重复博1 1n i i n i n x x G i e x G x x G e e G 均得益为什均衡,各博弈方的平完美纳中一定存在一个子博弈 次重复博弈,那么无限足够接近都成立,而对任意博弈方 果的任意可实现得益。如表示用的纳什均衡的得益,记的静态博弈。用是一个完全信息:设δδ∞>},;,{11n n u u S S G =),(* *n i s s ),...,,(**1*1*n i i i s s s s +- ),...,,,(),...,,,(**1*1***1**1*n i ij i i i n i i i i i s s s s s u s s s s s u +-+-≥ ),(* *n i s s G i j i S s ∈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1、信息熵的概念是信息论的奠基人香侬提出的。 2、香侬的信息熵公式为: 3、纳什均衡的定义:当且仅当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能够通过单方面背离均衡 战略而增加收益时,该战略组合形成纳什均衡。 4、纳什均衡与占优战略均衡及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之间的关系 (1)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即每一个占优战略均衡、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并非每一个纳什均衡都是占优战略均衡 或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2)纳什均衡一定是在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过程中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不一定是 纳什均衡,除非他是唯一的。 5、在两人的有限博弈中,有一个求得纳什均衡的简单方法——划线法: 先考虑A的战略,对于第一个给定的B的战略,找出A的最优战略,在 其对应的支付下面画一横线;然后用同样方法找出B的最优策略。在 完成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个支付格内的两个数字都有横线,则这个数 字格对应的战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6、委托代理关系:一般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在任何一种涉及不对称信 息的交易(合同、协议)中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掌握信息多、处 于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 为委托人。简单的说,“知情者”是代理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也 就是说,只要在建立或签订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 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7、代理人的实际收益函数: u1= w-C(a) u2=y-w 8、最优行动的必要条件:C′(a*)=1 a*是代理成本 9、委托-代理模型主要研究问题 道德风险:又称败德行为。它是指在签订合同之后,代理人利用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委托人或者其他代理人 效用的行为。

不确定性产生与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不确定性产生与风险产生的原因 1、不确定性与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信息的不完全性与不充分性。信息在质与量两个方面不能完全或充分地满足预测未来的需要,而获取完全大或充分的信息要耗费大量金钱与时间,不利于经济、及时地做出决策。 人的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决定了人不可能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的一切。人的能力等主观因素的限制加上预测工具以及工作条件的限制,决定了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肯定有或大或小的偏差。 2、不确定性与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项目的建设期比较长,投产后的经济寿命较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供求关系主要靠价值规律调节,人们的需求结构变化、需求数量变化,产品供求结构、供给数量变化频繁且难以预测,尽管可以通过分析目前的投入及投入结构来预测未来的供给,但要做到这点是很困难的,因此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引起的项目投入与产出价格的变化,将成为影响项目的经济分析的最重要的变化。 技术变化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日新月异,尽管投资者在投资时所采用的技术工艺是最先进的,但可能很快就有新的技术、工艺来替代它,每一种新技术都会给某些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同时也会给某些行业的企业造成环境

威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时,不可能对新技术的出现及其影响有准确的预测,这就造成了项目睥不确定性,因此,对技术发展的预测,是一种降低投资风险的手段,在投资决策时应该力求做好。 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各种改革措施以及经济发展本身对投资项目有着重要影响,都会影响投资项目的效益,使投资具有不确定性。 此外,社会、政策、法律、文化、自然条件和资源方面的影响也会增加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 在不确定性分析中要找出对项目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不利因素,并分析其对投资项目的影响程度,研究预防和应变措施,减少和消除对项目的不利影响,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效益,这是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更积极的目的。 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分析中不确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只用于财务效益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效益分析和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责任教师黄大方 2002-04-05

发展经济学讲义

D e v e l o p m e n t e c o n o m i c s 《发展经济学》讲义 参考书目:《发展经济学》——增长与发展经济学译丛 [美]Debraj ray着陶然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1版 黄景贵院长教授博士 孙建军副教授博士 目录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经济发展:概览 第三讲经济增长 第四讲新增长理论 第五讲历史、预期和发展 第六讲经济不平等 第七讲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相互的联系 第八讲贫困与营养不良 第九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十讲农村和城市 第十一讲农业中的市场:一个初步的介绍 第十二讲土地 第十三讲劳动 第十四讲信贷 第十五讲保险 第十六讲国际贸易 第十七讲贸易政策 第十八讲贸易政策的多边方法 序言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变的学科,本讲义提供了发展经济学的一个介绍。 本讲义主要面向高年级的本科生,帮助他们学习初级或中级经济理论、运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统一分析框架对各种发展问题作深入浅出的分析。尤其在方法论上,本讲义结合近年来经济理论在不完全信息、契约理论、博弈论和新增长理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本讲义将对学生数学的要求降到了最低。具体而言,不使用微积分,而尝试主要通过语言、图表来说明问题,有时也使用基础代数来讲解有关理论。 第一讲导论 一、两个定义 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变的学科(debraj ray,2002)。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人均年收入低于9000美元的国家,而高于9000美元的国家称为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世界发展报告(world bank,1996) 二、本讲义的思维框架——贯穿两条主线: 1、或多或少地远离一个传统观点:即发展中国家问题只有在其所处的国际环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 2、关于方法论的,尽可能用统一的分析方式来研究经济发展的问题,并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可能性方面取一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4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 一信息经济学试题 5 .市场信号分,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 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共20 ) 分 1.21 世纪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1 .标志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 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3.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分析.施蒂格勒《信息经济学》B 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C 1.信号理论及其信号制造模式 2 .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形成于()2.试用道德风险分析火灾保险世纪60 年代A 20 50 年代B20 世纪 信息经济学试题( 二) 年代 C 20 世纪70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漏选)3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者为(均不得分每题 2 分,共20 分) A 格罗斯曼1 .“柠檬”理论的柠檬是指()施蒂格利兹B A .旧货 C 莫里斯 B .二手货.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学科的4 C .次品人是( ) 2 .信号理论的提出者为() A .阿克罗夫 A .阿克罗夫 B .阿罗 B .斯彭斯 C .赫什雷弗和赖利 C .莫里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5 .主张信息经济学是研究“3 .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人是())动的信息管理”观点的学者是( 波拉特A .A .乌家培 马克卢普B .B .张守一 阿罗C .路C .银 ( ) 4 .进行信息经济学发展史研究的人是.产生不确定性的条件是(6 ) 伯顿A. .决策结果只能是唯一的A 卢卡纳尔顿B . B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赖利C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以上C ).信息经济学是(5 ).风险厌恶者,其效用(7 A .信息社会的经济学.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减A B .信息产业经济学.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增B ` 中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C .研究经济活动C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不变 ).风险较一般不确定性包含( 6 )状态时(无知.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处在8 “” 更少的不确定内容A ..信息对称A 更多的不确定内容B ..信息不对称B 相同的不确定内容.C .信息不完全C )7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有(9 ).委托代理关系是( 生产法A . A .一种普遍关系 B .收入法B .仅指经济领域 .支出法C C .在部分领域中存在).市场参加者的信息可能呈现(8 .道德风险属于(10 )信息不完全,但信息对称A ..外生不确定性A 信息不对称,但信息完全B . B .内生不确定性 C .信息完全,但信息不对称.既不是外生亦不是内生不确定性C ).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方是(9 )20 分,共4 二.简释(每题 居于信息优势方A ..信息经济学1

信息经济学第二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pptConvertor

信息经济学第二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 pptConvertor 第二节风险 第三节信息 学习要求 把握不确定性、风险和信息的差不多原理; 了解不确定性在市场中的表现、风险偏好的一样模型和信息的数学模型; 把握不确定性、风险偏好和信息的类不,明确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区不; 熟悉风险转移的具体应用,能够将不确定性和风险原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具有讲明生活中相关咨询题的能力,准确把握信息的经济作用。 上章要点回忆 信息经济学的涵义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进展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本课程的理论逻辑 本章内容安排 1. 生活中的偶然性 ——购买体育彩票的偶然性 ——拒绝购买微软股票的律师 ——延误飞机的旅客 2. 不确定性对经济学进展的阻碍 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1921)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不确定性对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阻碍:不确定性经济学、合理预期学派(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经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 杰克赫什雷弗(J. Hirshleifer,1973):信息经济学是经济不确定性理论自然进展的结果。 *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944年诺依曼、摩根斯坦预期效用理论; 1959年德布鲁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 走近大伙儿—— 弗兰克?奈特(1885~1972) 1921年,弗兰克?奈特正式将不确定性概念引入经济学的理论殿堂中。不确定性概念导致本世纪经济学五个要紧流派或知识的产生,它们分不是不确定性经济学,合理预期学派,制度经济学、经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

奈特的首要奉献是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涵括了他对当代经济学思想主体的要紧奉献——关于竞争模型中利润本质与作用的理论。完全竞争模型假定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信息充分。但在这种假设下,利润就不存在。假如每个企业家都充分明白以后的需求和成本情形,那么,他们就会赶忙转向高回报的领域,从而利润消逝。在支付所有生产成本包括治理者工资之后,就没有任何留存收益。然而,奈特认为,假如略微放松这种完全竞争的极端假设,就能得到存在利润的讲明。排除了完全信息的假设,“不确定”因素就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产生了利润。 3. 不确定性与企业家利润 信息经济学的最差不多概念: ——不确定性 ——风险 ——信息 走近大伙儿—— 杰克?赫什雷弗(1925~2005) 杰克?赫什雷弗是美国当代闻名经济学家,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他于1925年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197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9年担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1985年当选为经济计量学会会员,1992年任西部经济学联合会会长,2000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 赫什雷弗的学术爱好广泛,研究成果颇丰,对信息经济学和冲突分析理论有重大奉献。1971年赫什雷弗提出“信息市场”理论,并建立了“赫什雷弗模型”。1979年赫什雷弗与赖利(J.G.Rily)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分支学科,认为它们分不讨论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 赫什雷弗于2005年7月逝世,其学生张五常教授以“灵敏的思想,客观的衡量,广博的知识”评判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1)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雨伞厂商期望天天下雨 ——购买股票期望发财 ——出门旅行期望平安 (2)企业家利润的来源: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讲 熊彼特——创新学讲 F. Knight ——处理不确定性学讲 走近大伙儿—— 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 美籍奥地利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个自成体系经济学家。他的研究不单纯局限于经济学领域,对社会学,历史学,财政学,民族学和文化史等均有广泛的涉猎。 1912年,熊彼特发表了《经济进展理论》。1914年,熊彼特又发表了另一重要成果,即《学讲史和方法史的诸时期》,此书被称为学讲史的经典。 1913-1914年,他作为奥地利的交换学者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咨询,从事有关社会阶级的教学,并被授予该校名誉文学科学博士学位。1939年他发表《经济周期》,1942年发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此外,熊彼特杰出奉献之一是他对经济史的研究,其著作《经济分析史》,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是熊彼特所有著作中最受西方经济学界赞誉的巨著。迄今为止,还没有类似著作可与之比拟。

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

信息经济学复习 考试题型: 1、选择(5、5分) 2、填空(5、10分) 3、名词解释(5,15分) 4、简答( 5、25分) 5、解答(15分) 6、作图(15分) 7、论述(15分) 1、信息的定义与特征 (1)发展史https://www.doczj.com/doc/4b132785.html,/view/ddb90179a26925c52cc5bf0e.html (2)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是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3)信息的性质:1、普遍性2、客观性3、无限性4、依附性(载体不可分性)5、可度量性6、可传输性7、动态性8、层次性 信息经济学的定义、特征 (1)信息经济学定义: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经济学,是经济不确定性理论自然发展的结果。信息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智力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产品形态:有形形态的物品和无形形态 的服务)。 (2)信息经济学所处时代的特征 a)信息、知识、治理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c)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 d)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3)信息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三个特点: a)从信息系统经济问题的研究扩展到网络经济问题的研究

b)从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扩张到理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 c)从单一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的研究扩张到全方位的多样化的信息经济问题的研究 3、信息的度量方法和标准,信息不完全性(微观)存在的原因(此处有理论?) (1)信息的度量方法和标准 由于各种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同,它们所包含的不确定性也就不同。因此,一个事件所给予人们信息量的多少是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有关的。出现概率小的事件包含的信息量大。因此,信息量应该是概率的单调减函数。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信息度量的标准: -能度量任何消息,并于消息的种类无关。 -度量方法应该与消息的重要程度无关。 -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的不确定性有关。 信息度量的方法: 事件的不确定程度可以用其出现的概率来描述: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越大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题( 一)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 分,共20 分) 1 .标志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 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 B .施蒂格勒《信息经济学》 C .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 2 .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形成于() A 20 世纪60 年代 B20 世纪50 年代 C 20 世纪70 年代 3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者为() A 格罗斯曼 B 施蒂格利兹 C 莫里斯 4 .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学科的人是( ) A .阿克罗夫 B .阿罗 C .赫什雷弗和赖利 5 .主张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的信息管理”观点的学者是() A .乌家培 B .张守一 C .银路 6 .产生不确定性的条件是() A .决策结果只能是唯一的 B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 C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以上 7 .风险厌恶者,其效用() A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减 B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增 C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不变 8 .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处在“无知”状态时() A .信息对称 B .信息不对称 C .信息不完全 9 .委托代理关系是() A .一种普遍关系 B .仅指经济领域 C .在部分领域中存在 10 .道德风险属于() A .外生不确定性 B .内生不确定性 C .既不是外生亦不是内生不确定性 二.简释(每题 4 分,共20 ) 1 .信息经济学 2 .道德风险 3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4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5 .市场信号 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 1.21 世纪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3.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分析 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 1.信号理论及其信号制造模式 2.试用道德风险分析火灾保险 信息经济学试题( 二)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题 2 分,共20 分) 1 .“柠檬” 理论的柠檬是指() A .旧货 B .二手货 C .次品 2 .信号理论的提出者为() A .阿克罗夫 B .斯彭斯 C .莫里斯 3 .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人是() A .波拉特 B .马克卢普 C .阿罗 4 .进行信息经济学发展史研究的人是( ) A. 伯顿 B .卢卡纳尔顿 C .赖利 5 .信息经济学是() A .信息社会的经济学 B .信息产业经济学 C .研究经济活动` 中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 6 .风险较一般不确定性包含() A .更少的不确定内容 B .更多的不确定内容 C .相同的不确定内容 7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有() A .生产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8 .市场参加者的信息可能呈现() A .信息不完全,但信息对称 B .信息不对称,但信息完全 C .信息完全,但信息不对称 9 .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方是() A .居于信息优势方 B .居于信息劣势方 C .双方处在信息对称状态

信息经济学 期末复习

信息经济学题库 信息的定义: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信息是存在于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经济知识度的逻辑差,它表明经济信息存在的事实和度量。 信息的特征(1)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主观性(2)信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不完全性(3)信息具有动态性、时效性(4)信息具有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 题目1 什么是信息经济?特征?为什么要发展信息经济? 答案:广义的信息经济是信息社会的经济,需从经济的宏观层次上理解,狭义的信息经济则是指信息部门的经济,需从经济的中观层次理解,广义的信息经济涉及很多部门。信息经济(Information Economy)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信息经济特征:(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4)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至于要发展信息经济则是:一是认为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经济,即把信息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部门来对待,与国民经济中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等相对应,其实质是指信息产品从生产到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经济活动;二是认为信息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结构,是产品中物质和能源消耗减少而信息含量加大、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和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较大的一种社会经济结构。 题目2 信息经济与传统物质经济的区别有哪些? 信息经济的特征: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 (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 (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 (4)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题目三什么是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 定义: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市场参与者一般情况下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信息,同时,市场参与者拥有的信息也是有差异的,这种信息存在规律称为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信息不完全的原因:(1)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2)信息的滞后性的限制 (3)掌握和使用信息是要花费时间、精力和费用的,必须要考虑由此而得到的效益。 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意味着信息的不完全与非对称是一种不能消除的现象;同时也说明信息具有经济价值,行为人须花费成本才能获得信息,从而使得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而存在。因此,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主要应用于“微观信息经济学”或“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中,如应用于逆向选择、机制设计、合约与道德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对于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确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题目四: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譬如,二手车市场应该率先成交质量较好的旧车,可实际上却是质量较次的旧车.因为,二手车市场按车的平均质量定价,质量较好的旧车,其质量高于价格,车主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而质量较差的旧车,其质量却低于价格,该市场就会充斥质量较差的旧车.保险市场也是如此,保险公司希望获得较为健康的客户,以减少保险公司的理赔,可实际上相对病弱的客户更有投保的积极性,于是保险公司往往拥有的客户不是由健康向病弱排列,而是倒过来,这才是"逆向选择".它与信息不对称有关,.显然,"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绝不是这两者所能够涵盖得了的.因为,高质量的旧车主了解自己车的质量与价格的关系,保险公司也了解自己的优良客户,它们既没有信息的不对称,也没有机会主义行为.所以,"逆向选择"只能是制度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 1、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确定性与不变、唯一相对应,而不确定性与可变、可能相对应。 2、环境状态 用于描述决定经济决策可能结果的控制因素,也称事件状态或自然。 3、效用,就是满意程度,(是一种心里感受) 4、通常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可以用某种具体的概率值表示,那么, 这种随机状态就称为风险;如果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不能够(至少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以某种实际的概率值表述出可能产生的结果,那么,这种随机状态就称为不确定性。 5、信息理论的定义 可以近似地表述为,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定义至少说明了一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定义反映了信息发生的基础与过程 (2)定义揭示了信息价值的基础所在 (3)定义揭示了信息与经济知识增长之间的关系 (4)定义表明,信息具有层次性、不可分性和共享性 (5)定义说明了知识差在传递过程中必然存在绝对的损失(噪音、信息失真或误差)。 6、经济信息基本形式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同质信息与异质信息 7、完全信息 就是市场参与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8、完全市场 是指市场参加者对于环境(产品价格和质量)具有完全信息,市场参加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拥有任何希望获得的信息。完全市场假设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基础上的理论假设。显然,完全市场假设中的信息不可能成为商品,也没有市场价格,同时,信息在市场参加者之中不受任何形式阻滞而广泛及时地传播,使每个市场参加者都能同时接收到同样信息。9、不完全信息 就是市场参加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部分知识。(部分程度因市场参加者的不同而不同),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具有经济现实性,因为,在现实经济中,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是需要花费成本代价的,并且市场通讯系统总是存在一定局限的,市场参加者也会施放市场噪声。因而市场价格不可能灵敏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价格机制因此可能失灵。 10、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 我们可以将市场知识划分为公共知识(或公共信息)与个别知识(或私人信息)两种形式。 11、公共知识 能够被所有的市场参加者获取的所有的相关信息。市场公共信息的无度增加将会降低市场运行的效率。 12、私人信息,又称为私有信息或个别知识,它是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 13、对称信息 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对称的理解有时要求是反复和多重的,例如:你知道你妻子不知道你知道她知道你有外遇吗? 14、对称信息环境可分为三类 一是市场参加者双方都没有掌握有关信息的信息环境,即双方都处于“无知”状态;二是

第十章-不完全信息与信息经济学

第十章不完全信息与信息经济学 教学内容:不完全信息的基本概念和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和商品市场的信号显示;激励机制 教学重点:不完全信息产生的原因;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效激励机制的设计 教学难点:信息不对称及其引发的问题 第一节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一、不完全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一)不完全信息 1、价格有效调节经济运行的前提:充分信息,即所有经济主体拥有一切做出正确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2、不完全信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或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市场主体作出理性判断或决策。 3、不完全信息产生的原因:(1)经济的不确定性 (2)获取信息需要成本 (二)非对称信息 1、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 2、非对称信息的分类: (1)按非对称发生的时间:分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adverse selection),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moral hazard)。 (2)按非对称信息的内容:分为行动非对称和知识非对称,研究不可观测行动的模型称为隐藏行动模型(hidden action),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模型称为隐藏知识模型(hidden knowledge)或隐藏信息模型(hidden information) (三)二者区别:不完全信息指的是缺乏完全信息的情况,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但可以是对称的,即交易双方拥有的不完全信息是一样的;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的分布不均匀,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信息一定是不完全的。可见,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表现之一。 二、信息市场 1、信息市场的定义 信息具有价值,人们愿意为得到它而支付费用。就像劳动和资本有市场一样,也存在着信息市场,信息也有价格,不同之处在于,在这个市场上交易的是信息。 目前,学术界对信息市场的界定很不统一,主要有以下5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交易的场所。 第二种观点:信息市场是信息这种特殊商品的交换关系及其所要求的法制关系的总称。 第三种观点:信息市场是指信息产品的供需双方按一定的条件和方式,对信息产品进行交易的领域和场所。 第四种观点:信息市场是人们信息交换的总和,是信息商品的交换、流通或信息贸易,也包括信息商品化所引起的信息有偿服务。

信息经济学自考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 填空题: 1、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可分为(自然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从产生信息的客观对彖和接收信息的认识主体來划分,可分为 (自在信息、积存信息和自为信息)。按信息内容划分,可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医疗保健信息、政策法规信息)。按信息传递方向划分,可分为(纵向信息、横向信息和网状信息)。按信息运行状态划分,可分为(连续性信息、间隔性倍息、常规性信息和突发性信息)。按信息的数量划分,可分为(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按信息来源划分,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等)。2、信息经济分析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信息,这里的社会信息是指产生于人类社会并在人类社会中交流传递的信息,如(经济信息、文化信息、科 技信息、政治信息等等)。作为信息经济分析的对彖,(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尤其是技术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两类社会信息。 3、信息经济学从研究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及其结果出发,将信息衣述为“传递中的知识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经济知识差是(存在于信 息源与用户Z间经济知识度的逻辑差),它表明经济信息存在的事实和度量。 4、不完全信息理论主耍着眼丁-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因索,而不是信息或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其核心是用(不完全信息代替完全信息、不完备 信息代替完备信息、非对称信息代替对称信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不完全信息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搜寻和信息成木、非对称信息和激励机制的设计、私有信息与资源配置和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行为模式、信息与经济纽织理论、新福利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和噪声对竞争均衡和垄断的影响等)方面。 5、 "信息经济学” 一词,起源于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J ?马尔萨克发表的《评信息经济学》一文。1961年,G ?斯蒂格勒发表了题为《信 息经济学》的著名论文,使信息经济学作为新兴学科进入了科学的殿堂,也标志看信息经济学的正式诞牛。 6、不完全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起源和主体,是经济学家的战场。 7、最优信息系统是价值与费用Z差最人的信息系统,而信息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评价和选择最优信息系统。 8、按狭义理解,信息经济学的基木领域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学。按广义理解,可以把所有与信息转换冇关的经济研究都看做信息经济学。问答 1、为什么我们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研究信息过程? A、信息活动包含了与经济学研究对象相同的过程、媒介、服务和利用: B、信息活动也有投入和产出的比较,从而需要研究成木、定价和资源配置; C、信息过程必须进行控制和管理才能达到目标; D、信息活动也需要进行成本效益比较才能保证其合理性。这些问题只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才能解决。 2、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内容 不完全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起源,是信息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不完全信息理论主要若眼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因索,而不是信息或信息活?动屮的经济问题,其核心是用不完全信息代替完全信息、不完备信息代替完备信息、菲对称信息代替对称信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不完全信息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搜寻利信息成本、非对称信息和激励机制的设计、私冇信息与资源配置和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行为模式、信息与经济组织理论、新福利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和噪声对竞争均衡和垄断的影响等方而。 3、信息经济学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对彖:木书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來加以研究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JS信息活动的经济机制和经济规律;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冇关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影响信息活动和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信息作为生产要素的特征、功能以及对经济系统的作用条件和作用规律;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活动及经济行为的特征与规律。 木书在讨论一般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上,着眼于信息活动及其管理的经济规律,主要对信息产业、信息资源、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不确定性、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电子商务、信息效益等进行经济分析 内容:A、信息与信息活动的经济研究(信息商品与信息市场,信息与信息活动的经济条件,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分配与利用,信息经济效益评价);B、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研究(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结构与规模,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条件);C、经济活动的信息因素研究(信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作用与影响,经济活动中的信息要素问题);D、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相互交叉和融合的研究(信息科学原理融入经济学的问题,信息一经济新方法体系的建立)。 4、简述信息与经济的关系 A、信息对经济决策的作用。人类的经济行为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为在信息不充分、不完备、不对称的经济环境小所获取所需信息,以保障经济决策的顺利进行,就需耍研究信息与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机制、作用条件、作用范围以及与Z相关联的信息成本、信息价格、信息流通、信息消费、信息收益和分配等方而的问题。 B、信息是现代经济的巫耍资源和投入耍索。信息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和牛产耍素,在I比界物质资源短缺、能源枯渴、坏境污染、人口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