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课件)现代企业法律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49.15 KB
- 文档页数:13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科技”)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初期由三位创始人共同出资设立,分别为张三(持股30%)、李四(持股40%)和王五(持股30%)。
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三位创始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公司股权分配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
2018年,张三因个人原因退出公司,将其持有的30%股权转让给了外部投资者赵六。
赵六进入公司后,与李四、王五在股权分配、公司治理等方面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2019年,李四和王五将赵六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股权转让无效,并恢复原有的股权结构。
二、案情分析1. 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本案的核心争议在于张三与赵六之间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股权转让协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转让方和受让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转让的股权不存在权利瑕疵;(3)股权转让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在本案中,张三与赵六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股权转让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同时,张三作为公司股东,其股权转让行为并未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因此,法院认定张三与赵六之间的股权转让协议有效。
2. 公司章程的修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基本法律文件,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公司章程的修改应当遵循以下程序:(1)股东会决议;(2)修改后的公司章程应当报送登记机关备案。
在本案中,李四和王五要求恢复原有的股权结构,即要求赵六将其持有的30%股权转让回张三。
然而,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章程的修改需要股东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
李四和王五仅持有70%的股权,无法满足修改公司章程的表决权要求。
3. 公司治理结构本案还涉及到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治理结构应当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
现代企业法律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现代企业法律制度是诸多商事法律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因为,它是规范商事主体,保护商事主体权利的法律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由于立法机关采取积极措施,我国的现代企业法律制度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核心及主要特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14日)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现代企业制度"。
何为"现代企业制度"?《决定》描述了它的基本特征,即"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无疑,现代企业法律制度是与此相适应的一种法律制度。
但是,在如何认识现代企业法律制度上还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即公司法律制度,现有的企业法律制度包括现代企业法律制度和古典企业法律制度。
有人认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不仅包括现代企业组织制度,还包括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现代企业人事制度,企业终止制度等等,是有关现代企业多种制度的总合。
也有的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不等同于现代企业形式,现代企业形式应是现代公司。
作为一种企业法律制度,应着眼于所有企业,即使是现代企业法律制度也必须着眼于规范所有企业。
因此,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公司为核心,多种企业形态并存,任出资者自由选择的企业法律制度。
它的"现代"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不同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时的企业制度;另一方面,也不同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法律制度。
同时,持这种看法的人还强调两个事实:一是《决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
"这表明,公司制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途径,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范围应大于公司法律制度。
二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虽然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非常重视现代公司的作用,但现代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在这些国家仍然数量众多,作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不能拒绝对它们进行规范。
从我国的情况看,我们也先后制定了合伙企业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以满足企业形态多元化对法律规则的需要。
上述表明,不论人们对现代企业法律制度认识如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充分重视公司法律制度在现代企业法律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拒绝任何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具体的企业法律制度,但公司(这里,主要指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制度确实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其他企业法律制度无法比拟的作用。
因为,公司是多元投资主体设立的企业,它能最大限度地筹措资金,最大限度地分散经营风险。
并且,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采用科学的企业治理模式。
因此,公司是诸多企业中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形式。
而公司法为公司的成立与发展提供规则和一般性条件。
所以,它是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核心。
作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核心的公司法律制度,其主要特征是:(一)确认股东财产和公司财产分离,使公司具有独立的财产权利。
根据公司法的精神,公司的股东向公司出资后,不再对其所投入的财产享有直接控制权,而只享有股东权(股权),即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在强调出资人出资后仅有股权的同时,公司法强调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法人财产权。
这样,公司就有了独立的财产权利,即公司可依法对其拥有的财产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
并且,出资人的财产和投资于公司的财产分开了,从而实现了股东财产和公司财产的分离。
(二)确认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在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并且,在这两种公司中,都是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这样,公司法就确立了股东有限责任原则。
其含义是:股东仅对公司负责;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负责;股东不对公司的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原则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外曾引起一场轰动。
有位美国学者曾这样评述,"有限责任公司是当代最伟大的发明,其产生的意义甚至超过了蒸汽机和电的发明"。
应该肯定地说,有限责任原则无一例外地适用于公司(企业)所有股东,包括国家股股东、法人股股东和自然人股东。
由此,它调动了所有投资者的积极性。
需要说明的是,有限责任仅就出资人而言的,它不适用于公司,公司应以其全部资产承担民事责任。
(三)确认公司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为法人,国外称社团法人,我国依据民法通则称企业法人。
换言之,公司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这种独立的人格表现为: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作为人格的独立性,还表现为独立于股东和其他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也表现为独立于政府。
人格的独立性和股东(出资人)的有限责任的结合,是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
企业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特征,才能成为富有活力的市场经营主体。
但是,公司的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又都是以股东和公司的财产相互分离为前提的。
公司因其具有独立财产才具有独立人格;股东因其投资并放弃对公司投资的具体的直接的支配权,才享有股东权并享有了承担有限责任的待遇。
相反,如果股东与公司的财产分离不存在了,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和公司的独立人格也即成为不可能。
(四)突出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
从一定意义而言,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现代"突出表现在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上。
这种适应性,特别反映为法律规则的适应性上,即法律规则的密度能满足现代企业运营的需要。
二、我国公司法的基本制度(一)公司法律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第一,有效平衡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利益。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既满足企业出资人的利益,又满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这是企业法律制度设计必须注意的问题。
如果要企业的出资人承担过重的责任,则不能刺激出资人投资的积极性,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样,如果不能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得到实现,债权人承担过大的风险,"信用"危机出现,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健康发展。
而公司法律制度通过对公司法人制度的设计,一方面如上所述,使出资人成为公司股东之后,仅享有股权,不再直接控制其投入公司的财产,从而承担有限责任;另一方面,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权人负责,使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因此,它成为平衡出资人利益与公司债权人利益最好的企业法律制度。
第二,公司法律制度是较好调整股东与经营者利益,实行科学管理的企业法律制度。
凡是稍为大一点的企业,出资人(股东)一般都不直接经营企业,而需交由经营者经营。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何调整出资人与经营者利益关系的问题。
换言之,当出资人将企业交给经营者经营时,既要使企业经营有效率,实现出资人的利益,又要实现对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使经营者忠于所服务的企业及其出资人。
因此,企业需要有制衡关系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
而公司法律制度中的组织机构制度、法人治理制度,可以使公司的运营管理科学化,有利于调整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
第三,公司法律制度是国有企业走向现代企业的法律制度。
1979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但是,多年的改革措施没有完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
具体地说,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权利,不能真正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企业不能成为在市场上竞争的市场经营主体。
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
而公司法通过具体规定公司法人制度为国有企业改建为名副其实的企业法人提供了较充分的规则。
并且,使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之后具有法人财产权,进而独立承担经营中发生民事责任,成为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
所以,公司法律制度是国有企业走向现代企业的法律制度。
(二)公司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1、公司设立制度公司设立人(包括公司法上的有限公司股东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设立公司的目的是使公司成立。
为此,公司法建立了公司设立制度。
公司设立须具备公司法规定的条件。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9条和第73条的规定,设立公司应具备"人"、"物"、"行为"和"组织"方面的要件:(1)设立人应符合法定人数。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除国有独资公司外,应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设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有5人以上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但是,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设立,发起人可以少于5人。
(2)设立公司必须符合物的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司的注册资本应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根据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内容的不同,其法定资本最低限额分别为人民币1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
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
另一方面,公司都应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3)设立人必须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章程是公司运营的自治法,在公司事项的审判和仲裁中,章程具有适用顺序优先的地位。
因此,法律所要求的"共同制定公司章程",不仅要求设立人共同参加制定公司章程,还包括设立人应无一例外地同意公司章程的条款。
(4)设立公司应符合公司组织的条件,即要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此外,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筹办事项应符合法律规定,包括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的有关规定等。
设立公司必须履行公司设立的程序。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设立公司应在公司登记机关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设立登记。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符合公司法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公司营业执照。
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即为公司成立日期。
同时,也即为公司取得法人资格的日期。
仅具备公司设立条件,而不履行公司设立登记程序,公司不能成立,也不能取得法人资格。
2、公司资本制度公司资本,是股东为达到公司目的所实施的财产出资的总额。
公司资本制度是公司法确认的资本筹措与运营的重要制度。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特点是:第一,资本法定。
公司设立时,其资本必须以章程加以确定,并应由股东认足、缴足(或募足)。
公司法第22条、25条、26条、79条、82条、88条、91条等均表明了这一原则的实质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公司成立时就有稳固的财产基础。
第二,强调公司必须有相当的财产与其资本总额相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