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 格式:docx
  • 大小:27.76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拓展资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们在本书的第一章讲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即发展的方向、顺序;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学前儿童的个别差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等四个方面。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我们实际上对这几个方面的知识都已经有所接触。本章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章,将对这些知识加以条理化并在理论上作进一步阐述,以帮助读者提纲挈领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章着重讨论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两大问题。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本书第二章到第五章,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上介绍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从第六章起的以后各章,又从认识、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介绍入学前各年龄阶段的特征。从这些横向的和纵向的发展特征,可以看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简单到复杂

刚出生的孩子只有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不齐全到齐全

新生儿并不完全具备人所特有的全部心理活动,比如:初生时还不能集中注意,头几个月的孩子还不会认人,1岁半以前还没有想象活动,2岁左右才开始真正掌握的语言,6岁左右个性才开始初具雏形。这就是说,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是在出生后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的,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规律,感觉和知觉属于简单的认识过程,在感知之后出现记忆,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发生想象和思维等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以及其它复杂的心理活动。待各种心理过程都已齐全,并逐渐形成统一的个性时,儿童的心理要比最初复杂得多。

(二)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不分化的。无论是认知活动或情绪态度,发展趋势都是从浑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也可以说,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后来逐渐复杂和多样化。例如,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二、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是感觉。感觉是对物体的某个个别属性的反映,比如看到皮球的红色,是对皮球的颜色这一个属性的反映,摸到瓶子是硬的,也只是对瓶子的软硬这一属性的反映。在感觉之后出现知觉,知觉带有概括性。知觉是对物体的各种属性综合起来的整体反映。比如对一个苹果的知觉,就不仅是看到它的红色,而且要把苹果的形状、香味等等属性综合起来,知觉到那是一个苹果而不是西红柿。和思维相比,知觉只是低级的或最初的概括化。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比如早上起来,看见屋外地上是湿的,想到昨夜一定是下过雨,没有直接看见下雨,而是通过看见地湿,通过先前多次经验的概括,推想出下过雨'这是思维过程,带有抽象概括性。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也遵循从具体向抽象发展的趋势进行。两三岁儿童的思维非常具体,比如认为“儿子”只能是小孩,“长了胡子的叔叔是老师的儿子”对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整个学前期儿童的思维都是处于具体阶段,学前末期也只能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从情绪发展过程看,最初引起情绪活动的,也是非常具体的事物,抽象的语言不能触动幼儿的情感。

三、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所谓无意的或称不随意的心理活动,是指直接受外来影响支配的心理活动。例如,突然一声巨响,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把头转向声源,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无意注意。有意的或称随意的心理活动,是指由自己的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例如,小学生本想去看看窗外小朋友们在玩什么,但因正在上课而要求自己集中注意听讲,这是有意注意。新生儿原始的动作是本能的反射活动,完全是无意的。后来出现有目的方向性的活动,但是幼小儿童一般不能意识到自己心理活动的目的。到了幼儿期,儿童出现自己能够意识到的、有自觉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比如,幼儿末期不仅能知道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也就是说,儿童的注意、记忆、情绪等等心理活动最初都是无意的,以后出现有意的过程,如有意注意、有意记忆等等。最初,各种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后来发展到以有意性为主,那已经是学龄晚期了。最初没有意志活动,后来逐渐形成意志过程,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对心理的主动调节

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比如,幼儿初期儿童思想、情感外露无遗,对自己的行为自制力很差,都和他的生理未发育成熟有直接关系。随着生理的成熟,生理对心理活动的限制作用渐渐减少,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渐渐增长。比如,幼儿末期,儿童虽然身体稍有不适,但由于认识到演出任务的需要,能够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努力完成任务,稍大的幼儿能够在一段时间和一定场合控制住自己的激动或不愉快的心情,例如在幼儿园不表现出来,等到离园回家见到亲人时才倾诉。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比如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化。发展的方向是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以上所列是儿童心理发展趋势的几个侧面。这几条发展线索并不是简单地并行的,它们之间有密切联系。心理活动的复杂化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化分不开,心理活动的复杂和概括化又和主动性的增长紧密想连,与此同时,逐渐形成个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