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做人》读书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读书与做人》读书笔记
季羡林是我国国宝级的国学大师,他不仅在国学上面有所成就,在做人上面同样也是可圈可点,《读书与做人》艺术不仅仅记叙了季羡林老先生的读书心得,更是记叙了季羡林先生对于人生、做人的一些看法。
全书实际上按照读书和做人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大部分,两部分之间分别着重阐述了“读书”和“做人”,乍一看我们会觉得这两部分互不相干,但仔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读书和做人在季羡林眼中存在着很多的共性。
季羡林老先生在全书当中多次向我们暗示着读书最重要的一点,对于读书来说,读书方法等等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在于读书能不能带给我们乐趣。因为读书而感到快乐,读书是兴趣,这是季羡林认为的读书的第一秘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朴实无华的一句话放在了全书的开头,由此可见这句话在季羡林心目中的分量。对于季羡林先生的这个观点,我是很赞同的。
如果对于读书感到快乐,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吸取到书中精华。如果对读书感到厌倦,那么读书就会成为一种无用的劳动,成为人的负担。这既是季羡林在国学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也是很多人读书到最后一事无成的原因。不爱读书的人读书,读到最后要么为功利心所牵绊,要么把书读成了表面文章。爱读书是一个好的习惯,但是却并不容易被认为养成,我认为爱读书的习惯不能在于养成而应该在于抓住自己爱读的领域小心翼翼地发展对某个领域阅读的兴趣。我儿时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但很遗憾这个读书习惯并没有保持到现在,我想如果保持了对于历史类书籍的阅读兴趣,我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收获。
兴趣是季羡林在读书部分有意无意间多次提及的读书秘诀,但仅仅有兴趣在季羡林看来仅仅是读好书的第一步,要读书读得好还在于季羡林所说的“压缩成两个字是勤奋,再多说两句就是争分夺秒、念念不忘。”谈读书谈到勤奋,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是老生常谈,但同时又是一个谈到读书即便是季羡林都绕不过去的话题。季羡林读书之勤奋的确在中国的文人中都属于罕见的,我想这大概也是他终于成为一代大家的重要因素。
勤奋是我们在读书上最为或缺的一环,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告诉我他自己高考之前如何用工读书,但我想说这样的勤奋并不是在对读书本身勤奋,而是对于追逐功名利禄上勤奋。把精力集中在读书这件事情本身上,而并不是把精力集中在读书带给自己的功名利禄上,这样的勤奋才能真正称之为读书的勤奋。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说勤奋读书是有兴趣读书之后的产物,只有对读书有兴趣,才能把精力集中于读书本身上面。一旦发现自己对于某个领域的内容有兴趣,那么一定要珍惜这宝贵的兴趣,在这个领域勤奋
阅读,这是我看完季羡林所记叙的读书后的感悟。
另外季羡林在读书篇当中谈到的学外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季羡林学习外语的方法在我们今天的很多人看起来可能有些奇怪。季羡林并不通过老师去学习语法或者词汇,而是直接大量阅读外文著作,边读边学,边学边读,就这样季羡林学会了19种语言。季羡林在学外语一篇中记叙了自身的语言学习经历,但同时其实可能也是给我们后辈的一些启发。季羡林学习外语的方法我觉得可能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外语才有效,可能这是一种在各种学科上通用的学习方法。有时候我们纠结于读不懂某些专业著作,而总是想要从这个领域最基础的部分学起,这样我们往往还没有阅读到我们想要读的部分,就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于这种情况,不如用季羡林学外语的方法,直接对专业内容进行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去学习理解,这样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让专业性书籍变成了我们自己的知识。
“读书”是季羡林的老本行,季羡林所谈的方法当然都是经验之谈,我们顺着季羡林的读书思路去读书就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能够少走很多的弯路。季羡林作为一个智慧长者,他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并不局限于学术方面,更多的还在于季羡林的为人处世。
对于做人,季羡林首先介绍了自己如何看待与他人相处:“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对于朋友家人和恶人,季羡林进行了区分,这是对人的大前提。真、忍两个字道出了和亲善的人相处的真谛。真在于对待亲人朋友要真诚相待,这是和亲人朋友之间相处的大方向。而忍往往应该体现在和亲人朋友之间相处的细节上面,在小事上应该得过且过,不应该因为小事和亲厚之人斤斤计较。
从大方向和小细节上,季羡林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和朋友亲人相处。而对于自身,季羡林又有着一些看法:“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季羡林告诉我们我们的心境不该因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保持好自己内心的平静,这样才能保证在成功之后不会是失败,也才能保证失败之后不会一直失败。保持好内心的平静,不单单是做学问的前提,其实也是我们人生中做好很多事情的前提。
人生就像是一次徒步旅行,走得快并不难,难得是一直向前从无后退。内心的波澜不惊可能并不能让我们在某个领域快速的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我想能够保证我们不会走走停停。我们生活当中有着无数的人,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生,他们往往容易被成功冲
昏的了头脑,或者容易被失败击倒再也难以翻身。如果他们明白季羡林的处世哲理,我想他们的人生会走得平稳很多。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话同样出自季羡林之口,这句话其实是值得我们长期琢磨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里充满了价值观层面的内容,同时又充满了哲学韵味。但其实仔细想想,这其实又是对年轻人的排解和鼓励。我们人生中的大多数阶段都无法感到满足,这些不满足的情绪有时候会影响我们生活的节奏,能不能认识好这些不满足其实关乎到了我们人生的态度和人生走向。季羡林告诉我们,首先要承认这种不圆满,也不要去试图一定要去改变这种不圆满,而应该学会在不圆满中不断前进,学会不让不圆满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羁绊。
很多人在抱怨自己没有一个有钱的老爸,很多人在抱怨自己的天赋不高,其实阻碍他们前进的并不是他们的老爸和他们的天赋,而是他们自身看待这些事物的态度。抱怨的态度让他们的不圆满的人生更加的不堪。然而我们在看一看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马云的老爸并不是多富有,爱迪生的智商也并不比正常人高多少,他们却成了人生的赢家,秘密其实就在于他们看待“不圆满”的态度,季羡林不圆满论中充满着大智慧,品味好这句话,我感到自己收获颇大。我们的眼光不应该着眼于我们没有什么,而应该看到我们想要什么,并且去思考如果去获取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不仅仅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更是积极的做人准则。
《读书与做人》季羡林分开来说,但是在阅读完这本书以后其实我能够品味到这二者之间的某些共鸣。读书得法的人做人自然不差,做人稳妥的人自然能够参透读书的秘密。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人,都需要具有某些积极的品质,比如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态度、稳定的情绪等等,这些品质让我们能够读好书、做好人,但同时这些品质也能够在我们做好人、读好书的过程中被培养出来。
《读书与做人》一书中集合了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毕生的智慧,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人,全书充满了季羡林的经验之谈。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和我们的生活相互对照起来看,吸取其中有用的经验为自身所用,我想这也就达到了我们阅读本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