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典型例题及分析 (学生用)
- 格式:doc
- 大小:814.50 KB
- 文档页数:4
数列
§4.1等差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一、知识导学
1.数列: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3.通项公式:一般地,如果数列{a n }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4.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
5.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6.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几项)及相邻两项(或几项)间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关健是先求出a 1,a 2,然后用递推关系逐一写出数列中的项.
7.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d表示.
8.等差中项:如果a,A,b这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那么A=2b a +.我们把A=2
b
a +叫做a和b的等差中项. 二、疑难知识导析
1.数列的概念应注意几点:(1)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的数相同
而排列次序不同,则就是不同的数列;(2)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3)数列看做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1,2,3,…,n })的函数.
2.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不是唯一的.
3.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S n 与a n 之间的关系:⎩⎨
⎧≥-==-).
2(),1(1
1
n S S n S a n n n 若a 1适合
a n (n>2),则n a 不用分段形式表示,切不可不求a 1而直接求a n .
4.从函数的角度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 a 1+(n-1)d=d ·n+ a 1-d, 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式;从图像上看,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n,n a )均匀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不难得出,任两项可以确定一个等差数列.
5、对等差数列的前n 项之和公式的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 项之和公式可变形为
n d a n d S n )2
(212-+=
,若令A =2d ,B =a 1-2d
,则n S =An 2+Bn.
6、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如已知,a 1,a n ,d ,n S ,n 中任意三个,可求其余两个。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已知数列1,4,7,10,…,3n+7,其中后一项比前一项大3,指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之和为① n n S n -=22 ② 12
++=n n S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例3]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之和记为S n ,S 10=10 ,S 30=70,则S 40等于 。
[例4]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为S n 、T n .若
),(27417+∈++=N n n n T S n n 求7
7b a ;[例5]已知一个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a n =25-5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例6]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
由此可以确定求其前n 项和的公式吗?
[例7]已知:n
n a -+=12lg 1024 (3010.02lg =)+∈N n (1) 问前多少项之和为最
大?(2)前多少项之和的绝对值最小?
[例8]项数是n 2的等差数列,中间两项为1+n n a a 和是方程02
=+-q px x 的两根,求证此数列的和n S 2是方程 0)lg (lg lg )lg (lg lg 2
222=+++-p n x p n x 的根。 (02>n S )
§4.2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一、知识导学
1. 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 同 一 个 常 数,那 么 这 个 数 列 就 叫 做 等 比 数 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2. 等比中项:若a,G,b成等比数列,则称G 为a 和b 的等比中项.
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
⎨⎧≠-⋅-=--=⋅=)
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a n S n n n
二、疑难知识导析
1.由于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可能作分母,故每一项均不为0,因此q 也不为0.
2.对于公比q ,要注意它是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防止把相邻两项的比的次序颠倒.
3.“从第2项起”是因为首项没有“前一项”,同时应注意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或第4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此数列不是等比数列,这时可以说此数列从. 第2项或第3项起是一个等比数列.
4.在已知等比数列的a 1和q 的前提下,利用通项公式a n =a 1q n-1
,可求出等比数列中的任一项.
5.在已知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的前提下,使用a n =a m q n-m
可求等比数列中任意一项.
6.等比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a 1q n-1
可改写为n
n q q
a a ⋅=
1.当q>0,且q ≠1时,y=q x 是一个指数函数,而x
q q
a y ⋅=
1是一个不为0 的常数与指数函数的积,因此等比数列{a n }的图象是函数x
q q
a y ⋅=
1的图象上的一群孤立的点.7.在解决等比数列问题时,如已知,a 1,a n ,d ,n S ,n 中任意三个,可求其余两个。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之和S n =aq n
(q q a ,1,0≠≠为非零常数),则{}n a 为(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例2] 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S n ,S 10=10 ,S 30=70,则S 40等于. [例3] 求和:a+a 2
+a 3
+…+a n
.
[例4]设d c b a ,,,均为非零实数,()
()022
2
2
2
2
=+++-+c b d c a b d b a ,
求证:c b a ,,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d 。
[例5]在等比数列{}n b 中,34=b ,求该数列前7项之积。 [例6]求数列}2
1
{n n ⨯
前n 项和
§4.3数列的综合应用
一、知识导学
1. 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解答数学应用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有关平均增长率、利率(复利)以及等值增减等实际问题,需利用数列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2. 应用题成为热点题型,且有着继续加热的趋势,因为数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数列应用题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解答数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1)阅读理解材料,且对材料作适当处理;(2)建立变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列模型;(3)讨论变量性质,挖掘题目的条件,分清该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是求S n 还是求a n .一般情况下,增或减的量是具体体量时,应用等差数列公式;增或减的量是百分数时,应用等比数列公式.若是等差数列,则增或减的量就是公差;若是等比数列,则增或减的百分数,加1就是公比q.
二、疑难知识导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