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3+风雨(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学习的时间,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三单元导学案11《春》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3.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导学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导学难点】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2.积累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yùn)(niàng )宛转( zhuǎn )黄晕(yùn ) 应和( yìng )( hè )蓑衣( suō )抖擞( dǒu )( sǒu )笼罩(lǒng )朗润( rùn ) 烘托( hōng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同“婉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
4.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投影: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教案人教版《散步》【理念设计】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
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不能深层次领悟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春【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3.领略课文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1.反复朗读,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学法指导】1.诵读教学法。
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读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第一课时【自学互助】1.教材助读(1)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毛泽东高度评价朱自清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背景资料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心境愉悦,所以《春》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
(3)散文知识链接①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③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
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2.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抖擞()抚摸()蓑衣()斗笠()鸟巢()眨眼()撑伞()发酵()朗rùn()liáo亮()hōng托()wǎn转()应和()喉咙()(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教学案雨的四季3 学习目标理解并积累字词1.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2.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
3..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4 生活的意趣。
学习重难点重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
知识链接作者及其散文:《诗刊》前副,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35-2014(刘湛秋,男,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80”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
本集中选的王。
还是写都市、人生,篇中无论写情感、可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超时空的田园心态,篇散文,文化、旅行、经济,都用他特有的唯美风格,用纯情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在和读者谈心,流一色一声,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优美,亲切、他的文字自然、露出由衷的快乐和淡淡的忧悉。
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并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学法指导:在不同的你关心过你家乡的雨天吗?它是怎样的状态,请回忆一下,在进入文本之前,1.《雨的题目为 3.请标记出打动你的句子并进行批注;阅读过程中,2.季节会有不同的变化吗?,可是只有气温有四季变化,难道雨也有四季变化吗?如果有,请分析它们是如何变化四季》的。
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c 粗犷ng ìj)(棱镜èn sìng( ) ( )lìj 静谧)ū(méji 毛( ) îoduǎc)草(n í lìl)临(ìlīx 沥o ( )á n īnyīyǜl )绿(nérīb)(咄咄逼人.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016年秋季版)陕西省山阳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陕西省山阳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陕西省山阳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纪念白求恩学习流程一、自学新知1.知识链接(1)作者(2)白求恩(3)关于议论文: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出来,或阐明观点,或提出主张,或表明态度,这样的文章叫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一篇文章的2、字词狭隘.( )满腔热忱.( )拈轻怕重( ) 以身殉职()狭隘:鄙薄:拈轻怕重: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殉职:热忱: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秋风吹者细雨,延水奏着哀曲。
”他牺牲了,人们为何这般哀痛?毛泽东为何写文章赞扬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
二、布置预习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读通课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三、整体感知通过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引导学生学习归纳各段内容要点,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二、整体感知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只要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带有批注,精品推荐)1 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ùn()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应和()风筝()liá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导学案及教案导学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及其散文: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酝酿()()liáo()亮 hōng()托应和()()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3)晕(4)藏()()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有压力就有动力,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一单元导学案1.《在山的那边》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2.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3.树立理想,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导学重点】理解海及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
【导学难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掌握字词,扫清朗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痴(chī)想隐(yǐn)秘铁(tiě)青凝(níng)成诱(yòu)惑喧(xuān)腾一瞬(shùn)间(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隐秘:隐藏,不对外表露。
②诱惑:吸引、招引。
③喧腾:喧闹沸腾。
④一瞬间:一眨眼的时间,形容非常短暂。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本文作者不属于重要作家,故此环节也可以省略)王家新,出生于1957年,湖北人,诗人。
著有诗集《纪念》《游动悬崖》等。
3.认真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思考下列问题:诗中的“山”和“海”蕴含着什么意思?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山”象征重重艰难险阻,“海”象征理想境界。
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4.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初中生活充满了憧憬。
追求美好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共同的理想。
诗人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作了诗歌《在山的那边》。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
长大后,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导学案遵循同学的学习规律,根据同学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仅供参考。
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贝壳席慕容学习目标:预习流程:俯视: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1、先对贝壳的精致作了一些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2、文中"是不是也应当用我的力量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认真、更加一丝不苟呢'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尝,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1、你怎样理解结尾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洁的心啊!'相关链接:想一想: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四周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漂亮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始终延长到大海深处.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奇的颜色,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的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远眺大海的目光.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亮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如同贪欲的盗墓者,我挑着捡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要独特的外形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珍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逝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觉它们依旧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漂亮.我观察一些一般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信任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珍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那样一个字眼:死亡.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缘由,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欲,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期熟稔而亲热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异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宠爱的东西,我们多么简单犯傻.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是一个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那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讨论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看.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布满了敬重和暖和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拘束,荒得其所.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倾听下面的物语,你肯定会受到启发,你也试着写几句物语吧!流星在生命最终时刻,我也要闪闪发光.气球我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新的高度.蚂蚁、大雁、蚯蚓、夏荷、小草、萤火虫一课一得:悟一悟: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二)紫藤萝瀑布宗璞学习目标:1、体会作品蕴含的情感.体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2.品读语言,赏析、积累美丽的词句.3,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预习流程:俯视: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1、看花语(图片)看到花时感受到的她得生命和心灵2、读花语走进花的生命和心灵里去3、怎样的花语?走进心灵,花朵的心事吹弹可破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尝,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2.揣摩描写春雨的语言,学会抓住景物特点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难点:揣摩描写春雨的语言,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屏显相关诗句)先请大家一起欣赏这些诗句——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这些诗句的共同点是——都是写雨的。
师:最后的雪呢?雨雪相连,雪由雨变来,雪是雨的精灵。
师:是啊,雨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宠儿,雨也是现代文人眼中风情。
这堂课,咱们来欣赏《雨的四季》,一起领略现代诗人刘湛秋笔下的雨的风情。
(屏显并板书课题)二、赏文赏析文中优美句子,(一)雨景特点。
文章开篇就点出我很喜欢四季的雨,因为“它是美的。
”在作者的笔下四季的雨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从文中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春雨:美丽、娇媚(像一个娇媚的少女)夏雨:热烈而又粗犷(像一个大胆泼辣的女子)秋雨:端庄而又沉思(像一个端庄的夫人)冬雨:自然、平静(像一个沉着朴实的夫人)(过渡)那么,作者对雨如此钟爱,让我们选择一幅最美的画面——春天的雨,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雨景,领略春雨的风采。
(二)、欣赏雨景。
1、听老师范读,圈画句子,看春雨的特点是什么?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全段写“春雨”之美丽、娇媚。
大树、水珠、小草。
2、一场春雨,会给大地的景物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请看例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每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萌发的树叶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油油的波浪。
3.?雨的四季?素养目标1.研读文章,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感受画面之美。
2.品味诗化的语言,感受想象和联想的魅力。
3.体会文章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一、作者介绍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二、感受课文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用心观察自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三、资料链接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
其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并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语言建构与运用〔任务二〕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花苞.(bāo) 彩棱.镜(léng) 静谧.(mì)高邈.(miǎo) 莅.临(lì) 吝啬..(lìn sè)淅.(xī)淅沥.(lì)沥咄.咄逼人(duō) 池畦.(qí)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以下词语。
静谧:安静。
高邈:高而远。
莅临:书面用语,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
粗暴:粗豪,豪放。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样子。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迫。
思维提升与开展〔任务三〕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学生大声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
3*雨的四季1.主题解说本文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2.知识链接名词(1)表示人;(2)表示具体的事物;(3)表示抽象的事物;(4)表示时间(时间名词);(5)表示方位(方位名词)。
3.阅读考点链接句段的作用(1)从结构上分析:①开头段: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奠定基调、铺垫伏笔。
②中间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上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2)从内容上分析:①开头段:点明(或引出)叙写的人、事、物、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结尾段: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发出号召或倡议。
③写景段: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1。
4.基础考点链接字音、字形选择题【答题技巧】(1)以熟求生。
即先找出试题中自己有把握进行正确判断的读音和字形,再把自己生疏的、无法进行判断的读音和字形进行反复比较,最后明确答案。
(2)反向判断。
即所谓的排除法,必须看清题干要求,如果是找出正确项,就排除错误项;如果是找出错误项,就排除正确项。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
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蝉.(chán)彩棱.镜(léng)静谧.(mì)高邈.(miǎo)莅.临(lì)淅.淅沥.沥(xīlì)吝啬..(lìn sè)池畦.(qí)咄.咄逼人(duō)2.汉字积累——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3.语言运用——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比喻)(2)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比喻)(3)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排比)(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散步》导学案第1课时主备人:杜云涛审核人:任课教师:【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赏析语言,体会对称语句的好处。
【学习内容】1、朗读课文。
2、掌握生字词。
3、理解课文,总结人物形象。
4、赏析语句。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注意感情。
查工具书,在括号中注音或填写汉字,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信服两全拆散.()分歧.()嫩.()芽一shà()时水波lín lín()()各得其所2、找出散步的时间(季节)、地点、人物;散步中产生分歧的原因、经过、结果。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4、参考课后第一题,请换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二、合作探究1、回顾歌曲《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唱几句)2、在空格上加上一个形容词。
的爸爸 , 的妻子 , 的奶奶 , 的儿子。
3、课文中有许多对称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答:句子有对称的美感。
写出了老人和孩子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答:(2)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答:(3)我蹲下来,背起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答:三、成果展示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请一个同学把自己拟的标题展示给大家,并说出自己从哪个角度拟的。
四、精讲点拨1、《散步》是一篇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
记叙了什么样的“生活细节”,渗透着什么样的亲情,表达一个什么主题?2、《散步》和孟浩然的诗歌《过故人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五、当堂训练1、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13)纪念白求恩——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2-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2.写作背景: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6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时,曾随加拿大志愿军到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
1938年3月到延安,不久转到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年。
(文中“50多岁”是当年毛泽东估计的,不准确)3.重难字词:派遣.(qiǎn )热忱.(chén )拈.轻怕重(niān )纯粹.(cuì )精益.求精(yì )殉.职(xùn )狭隘.(ài )晋察冀.(jì )鄙薄..(bǐ bó )4.词语解释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隘:原意为窄小,不宽阔。
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忱:情意。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冷淡。
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
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低级趣味: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知识小练】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动机麻木不人另请高明B.植民以身殉职毫不利己C.佩服低级趣味一事当前D.悲痛自私自利满腔热枕2.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yì)解放(jiě)微不足道(wēi)B.医疗(liáo)极端(duān)拈轻怕重(zhān)C.鄙薄(báo)纯粹(cuì)漠不关心(mò)D.冀南(jì)派遣(qiǎn)冷冷清清(qīng)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
13. 植树的牧羊人素养目标1.默读课文,抓住标志事件发展的词语,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文章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深入文本,理解人物的光辉人格和蕴含的精神力量。
第1课时◎重点: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理清文章思路。
知识链接牧羊人的橡树林《天空》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能够登上《天空》杂志封面的,不是社会名流,就是风云人物。
然而,登上2010年第7期封面的却是一位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的乡下老人——贾斯汀。
贾斯汀是伦敦西南部德文郡巴德里小镇的农民。
18岁那年,从父亲手中接过牧羊鞭的贾斯汀成为一名职业牧羊人。
巴德里小镇的南面,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
每当贾斯汀赶着羊群路过这里时就想:“如果能把这片荒山全部种上橡树该有多好啊!”他的想法很快遭到了家人的反对,毕竟那片荒山有6000多亩,这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
很多同乡也非常不解,觉得贾斯汀的想法太荒谬了,可贾斯汀还是觉得要实现这个梦想。
从26岁开始,贾斯汀一边牧羊,一边实施自己的伟大构想。
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每天出门前,数好100粒橡树种子放在随身携带的袋子里,到了山上,他先把羊群安顿好,然后再把这些橡树种子一粒一粒地种下去,浇水,用羊粪施肥……他一干就是30年,每天他都坚持种下100粒橡树种子。
2010年,英国国家森林学会的科学家来到巴德里小镇,当他们看到这片6000多亩的橡树林时,无不为之惊叹。
科学家们决定采访这位老人,但是他已经去世。
感动不已的科学家们找到了他的一张相片,连同他的事迹一同送到了《天空》杂志社。
情境预设曾经,那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荒野,狂风肆虐,村落废弃,只有一个老人孤独地在那里,把一粒又一粒的树种种在毫无生机的土地上。
许多年后,这里变了,变成了流淌着奶和蜜的田园。
这个普通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奇迹!他用自己的双手和坚毅将荒芜的大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走进这个老人的世界,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导学建议截取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的相关片段,配合播放,增强感染力。
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当代著名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1感知其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偌.大(ruò)刹.那(chà)蜷.曲(quán)倏.忽(shū)栅.栏(zhà)屋檐.(yán)鸟巢.(cháo) 撩.起(liáo)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偌大:这么大,或那么大。
刹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栅栏:用铁条或木条等做成的类似篱笆而较坚固的东西。
蜷曲:弯曲(多用于人或动物的肢体)。
屋檐:房顶伸出墙外的部分。
倏忽:忽然,很快。
二、整体感知
1.本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狂风骤雨的?
树林、垂柳、杨叶、芦苇、羊、女孩子、槐树上的葡萄蔓、苍蝇、鸟巢、鸟儿、废纸、湿猫、瓦、浮萍、水池、鱼儿、老头、孩子们……
2.文中的风雨有怎样的特点?请各用一词概括。
风暴烈,雨骤猛。
3.作者通过一组组景物来表现风狂雨暴,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从室外到室内,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由物及人。
三、思考探究
1.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采用了哪些手法?
示例一:本文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贴切的比喻。
如写“树林子像一块发面团”,“鼓”了“陷”,“陷”了“鼓”,既实写了风的时强时弱,又给了读者想象的余地,即风与树林嬉戏的情趣与美感。
示例二:开头一大段的细致描写,直奔主题,用了一长串的动词,写得惊心动魄,仿佛直接把我们送到了一场疾风面前,一起天旋地转。
很有力,很有视觉感和冲击感。
示例三:文章第二段,从描写树林全貌,落笔到具体的垂柳、杨叶、芦苇,垂柳表形,杨叶着色,芦苇摹声,充分调动读者的感觉去细细体会风雨来袭的场面。
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浮想翩翩。
2.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风怎样的特点?
文章先从室外从视觉写受风的林子,表现风的恣意狂妄;接着从形状、声音写被风吹乱的垂柳、杨叶、芦苇,来表现风的无处不在;继而写到院子里的羊和人、葡萄蔓、苍蝇、鸟巢等,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最后写到巷子里被风袭击的废纸、猫、浮萍,再到室内的木架、油灯等。
这些景象均表现了风暴烈的特点。
3.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么看的?说一说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文末写孩子们“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即已暗示在大雨的袭击下,门外已是积水漫漫,可以放纸船了……雨之骤猛,真让人震撼!最后一段视线由室外回到家庭,写到了老头和孩子们,与风雨中无法自主的植物,惊恐万状的鸟畜不同,孩子们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他们全都趴着门缝,惊喜的放出一只只纸船。
至此,揪着读者心的这场风雨总算有了温暖的画面,可以松口气,合上书闭目回味了。
四、语言品味
1.树林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忽的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
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
把受风的林子比作面团,然后用“鼓”“陷”之间的反复进行,以描述风的时强时弱,接着用“倒”“腾”“飘忽”“猛扑”“扯”“忽骤忽散”等充满力量与动感的词语来形容风大,更以“完全没有方向了”“一切都在旋”来形容风的无处不在,呈现给大家的是一幅恣意的狂风图。
2.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这只断了牵绳的受到惊吓的可怜生物,先是“跑”,接着“撑”“撞”“跌”,直至“失去”了颜色。
此时“冲”出门寻羊的红杉女孩,像是一个鲜活的惊叹号突的“冲”到了读者面前,比之前句“白的颜色”,冲击力更强,看来有“失”也有“得”啊,该段后半句“两步远”与“长时间”两组词汇的对比,也令人寻味。
3.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案上的草窝里蹦跳。
这里写到风雨夹击的池塘,夸张而不失真实。
池塘上,厚厚的浮萍被“唰地揭开了一片”,而水面也被狂风骤雨夹击得变了形,像起了重重大浪一样,抛来卷去,浮萍、鱼都被抛到了岸上。
这情景,好不骇人!
4.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
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
小屋里的“木架”抖擞得像散了架一样,即便是关紧了门窗,透进来的劲风依然使得无法点着油灯,这里也侧面写出了黑云压顶、狂风大作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