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治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590.00 KB
  • 文档页数:13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总数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农民工职业病危
害问题突出。
4
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 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 业危害的职工高达2500万人以上,农民工已成 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群体。
5
第一节 职业性危害因素
一、来源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主要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 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 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 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
6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 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 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 健康的损害。
3、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 ① 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车间内设 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② 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 ③ 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共七章七十九
条,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
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基本管理原则是“分
类管理、综合治理”。对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劳动过
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对职业病病
④ 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 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
⑤ 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 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
12
新修订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 值 的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了工作场所的339种有毒化学物质, 其中粉尘有47种、生物因素有2种接触的限值 。
人的治疗与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当然我国目前职业病防治的形势还非常严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只要我们按照十一五发
展规划,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科学
发展观,到2020年就会实现生产安全健康(健康安
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达到和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
我国职业病情况:
卫生部部长陈竺2009年4月24日在我国保
① 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 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 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② 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 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m,多为某些金属 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
11
③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 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烟尘和雾又称 为气溶胶。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Baidu Nhomakorabea病预防
1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宪法》第42、43、44条对公民劳动权利和义务,对 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等作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十三章一百零七条 ,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 会议审议通过。《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劳 动关系的基本法和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是制定和执 行其他劳动法律法规的依据。与生产安全健康有关的 内容包括: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放假的规定;关于用 人单位在安全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劳 动者安全健康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伤亡事故管理 的规定等。
(3)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 激光等。 (4)噪声。 (5)振动。
9
3、生物危害因素 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 杆菌、森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 、真菌孢子、细菌等。如屠宰、皮毛加工、 森林作业等。
10
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 存在:
3、皮肤
脂溶性毒物经皮肤吸收后,还需要有水溶
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具有水、脂 溶性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裸露的 皮肤出汗时更容易被毒物侵害。
五、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毒物的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
液)分布全身。当体内毒物达到一定浓度时,
15
2、消化道
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原因:
一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毒物后没有 及时用流动的水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就进食、 饮水或吸烟等进入消化道;
二是由于饮食、水等被毒物污染。
教育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接触毒物的 过程中应严禁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后 必须用流动的水将手冲洗干净;接触毒物的衣 物、鞋、帽应放在安全地方,及时清洗干净。 16
7
二、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1、化学危害因素 (1)工业毒物
如铅、苯、汞、锰、一氧化碳、氨、氯气 等。
(2)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粉尘、有机
性粉尘、金属粉尘等。
8
2、物理危害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中暑)、高湿、低温、高气压 (减压病)、低气压(高原病)等。
(2)电离辐射 有x、a、β、r射线和中子流 等。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 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规定了十 二种物理因素的接触限值或要求。
13
常见部分毒物在工作场所中的浓度限值要 求(mg/m3)如下:
CO:20、30 氨:20、30; 苯 :6、10 ; 甲醛:0.5; 氯气:1 ; 甲醇:25、50 汽油:300; 硫化氢:10; 铅:0.05尘;
护农民工健康高层论坛会上指出:
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尘肺和职业中
毒居高不下。截止2008年底,各类职业病累计
70多万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近64万例,已
死亡14万多例。
近几年,平均每年新发现尘肺病1万多例,
同时尘肺病发病工龄明显缩短,急、慢性职业
中毒呈上升趋势。
据专家估计,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职业
矽尘:1、0.7; 水泥粉尘: 4、1.5; 石棉粉尘:0.8; 煤尘:4、2.5。
14
四、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
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 在的毒物,均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毒物 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 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
较大的粉尘大部分可以被鼻毛滤掉,气管 上的纤毛可以将沉积在气管壁上的粉尘通过粘 液运送到咽部排除,只有较小的粉尘才能到达 肺部。粉尘微粒越小,对人体危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