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果明斯特伯格的电影心理学

  • 格式:pptx
  • 大小:103.48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因为观众面对的屏幕其实是一个平面,而摄影机的画面其实不
是连贯的,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会依据身体感官的协调来对画面进行来自百度文库加工和创造性的组织。
• (二)注意力
• 明斯特伯格详细分析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注意力对电影本身产生的作 用。当我们关注一件事物的时候首先它会进入我们意识的中心,变得 更加生动和更加清楚,其次当关注的印象变得更加清楚之后,其他的 印象就不在那么鲜明,我们不在注意它们了,它们不在抓住我们的思 想。再次,我们会感到我们的身体会根据感知做自我调节,全身心地 为获得尽可能充分的印象而努力,第四,我们的思想感情和冲动都聚 集到了关注的事物上,这个事物就成了我们运动的起点。

• (三) 记忆和想象
• 明斯特伯格指出,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观众经验的东西远远不止 当时进入眼睛和耳朵的光线和声音,他心理可能充满了自己的思想, 这些思想的来源是观众本身的记忆和想象,是心理和意识活动的结果,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真正的电影,不是荧幕上的那些物理的观影,而是 观众头脑中的意识加工。
• 为了寻求社会容纳和观众认同,电影必须要与观众结合。 明斯特伯格的这一认识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电影自一八 九五年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看成是和杂耍一样逗人一笑的娱乐 工具。明斯特伯格没有把视线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很大 程度上,他为后来的电影发展提供了一条道路,电影不能乌托邦地脱 离观众,只有和观众结合,只有和观众达到共鸣,才能长足发展。这 个认识,也是他的电影心理学的起点。
于果·明斯特伯格:
《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
于果·明斯特伯格
• 于果·明斯特伯格 Hugo Munsterberg(18631916),德国著名心理学 家、美学家,“应用心理 学之父”,电影方面主要 研究电影心理学,于1916 年发表《电影:一次心理 学研究》,是他一生中唯 一一部电影理论著作,也 是电影理论史上第一部有 分量的理论著作。
• 与明斯特伯格的类似的观点相同时期也有人提出。
• 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
• 卡努杜认为:电影吸收了建筑,音乐,雕塑,诗和舞蹈等六种艺术元 素,经过消化,融合之后,形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他认为在以上六 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只是对建筑的补充,而 电影是动与静,时间与空间,造型与节奏综合在一起的艺术,从而形 成一门独立的艺术--第七艺术。
• 二 电影是一门艺术
明斯特伯格从他对“什么是艺术”的美学观点触发,为电影的艺术地 位大声疾呼。他通过电影和戏剧对比,指出电影的光影造型不同于舞 台的真人出演;通过电影和现实的对比,指出电影不是现实的机械记 录和模仿,因此电影是艺术。
• “艺术工作可以也必须从现实中唤起我们兴趣的某些东西开始,并且 包容现实的某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避免一些模仿。但是直到它 战胜现实、停止模仿以及抛弃模仿的时候它才成为艺术。人们不再模 仿现实而是改变现实、为了新的目的挑选特殊的外貌、而且是通过真 正的创造重新塑造世界时才可称为艺术家。模仿世界是个机械的过程, 改变这个世界,使它变得美丽是艺术的目的。最高的艺术也许是离现 实最远的。”
主题思想
• 一 电影和娱乐的关系
• 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的开头,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中国电影人 在20世纪末步入市场经济后才领悟的道理,明斯特伯格在20世纪初已 说得很明白:“相对于把娱乐和消遣带给大众的基本任务而言,它通 过传播信息和知识以补充学校、报纸、图书馆的功能,毕竟是第二位 的。” 电影问世之初,是以新奇的技术满足吸引群众的娱乐需要。明斯特 伯格清楚地认识了这一状况,他认为电影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带着浓厚 的娱乐特征,作为一种群众性艺术,它的众多特点使它始终是一门大 众化的俗文化,它既是精神产品,有着艺术的属性,也是物质产品。
• 他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范畴,把这种感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深度感和运动感

第二阶段: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

第三阶段:主体在电影叙事层面的主导作用
• 一)深度感和运动感 深度感和运动感是电影影响感知的最基本的层次,同时也是电影区别
于其他艺术的最显著的特征。
明斯特伯格认为深度感和运动感的产生是观众主体心理、智力参与的
• (四)情感
• 描绘情感是电影的中心目的,戏剧演员通过对白而电影演员通过那些 控制着它们感觉和情感的动作使我们掌握含义和统一,我们掌握的过 程是把我们的感觉经验或者意识思维外向化的一个过程,我们从荧幕 上的手势、动作来把我们的感情附加在上面。
• (五)主体在电影叙事层面的主导作用
• 明斯特伯格指出,主体的心理参与决定了电影意义的传达,并实现了 电影的表意功能。 电影给予观众的光波声波的刺激不是对当前直接作用的事物的反映, 而是诉诸于观众记忆储备中的经验,也就是通过刺激观众的视听感觉 来调动在他记忆中由平在生活中通过感觉而积累和归纳出来的知觉、 认识和思想,从而达到理解。
• 电影之所以是门艺术取决于它的以下特点: • 综合性
逼真性 • 蒙太奇

• 三电影不存在于银幕,只存在于观者的头脑里。
• 明斯特伯格在感知心理学基础上开始研究观影经验,指出电影不仅是电影艺 术家对现实的改造和创造,电影更是因观者主体的参于才得以完成的。例如, 银幕上出现的是逐格显现的静止画面,但在观者的头脑里却出现了运动的印 象。这种运动感知是主体头脑参与的结果,是主体智力根据简单、规则、平 衡等对感官起支配作用的原则创造性地组织感官材料的结果。因此,电影制 作者必须充分估计和信任观者心灵的感知、整合、联想、接受暗示、受情绪 感染的能力,不必絮絮叨叨、画蛇添足地把什么都端给观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