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及解释名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解释:我长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
赏析:孟子认为,人应该为自身人格的完善不断培养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浩然正气”正是有志的君子所表现出来的自信、自强、无所畏惧的精神。
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原文: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
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
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无严诸侯。
恶声至,必反之。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夫志至焉,气次焉。
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及赏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求其所以随无涯也。
吾欲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养吾浩然之气,必先修身养性。
修身,即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使之达到高尚的境界。
只有修身,才能积善之源,才能树立起高尚的人格。
养性,则是指修养内心的情操和气质,使之达到纯净的境界。
只有养性,才能拥有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
如何修身养性呢?首先,要修身,就要正心诚意,修正自己的思想和态度。
要坚守道德底线,不为私欲所迷惑,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
要坚持真、善、美的价值观,做到言行一致。
其次,要养性,就要修养自己的情操和气质。
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注重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境界。
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做到有礼有节,待人和善。
最后,要修身养性,还需要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要注意饮食起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要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态和体魄。
修身养性是一种修行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耐心等待,不断完善自己。
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培养出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即宽宏大量之气。
有了浩然之气,才能坚守正道,不为外物所动。
有了浩然之气,才能心怀天下,乐善好施。
有了浩然之气,才能在逆境中坚持,不畏困难。
浩然之气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了浩然之气,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初心,始终如一。
有了浩然之气,才能在现实的压力和诱惑面前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有了浩然之气,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不懈,不言放弃。
吾欲善养吾浩然之气,必先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是一种修行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只有修身养性,才能培养出浩然之气。
有了浩然之气,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困难所惧。
有了浩然之气,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成为有益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人。
吾欲善养吾浩然之气,必先修身养性。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修身养性,培养出浩然之气。
让我们坚守正道,心怀天下,乐善好施。
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畏困难,不言放弃。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高中诗词、文言文集、古文杂谈、国学典籍、古文拼音、诗词赏析、古文作者、寓言诗词、小学诗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high school poetry, classical Chinese essays, ancient essays, Chinese classics, ancient pinyin, poetry appreciation, ancient writers, allegorical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poetry,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翻译【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创作背景】:这句话是出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
孟子认为这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孟子》是《四书》之一。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原文】:(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1)?”曰:“我知言(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4),以直养而无害(5),则塞于天地之间(6)。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7),无是馁也(8)。
是集义所生者(9),非义袭而取之也(10)。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11)。
我故曰(12):告子未尝知义(13)。
以其外之也(14)。
必有事焉而勿正(15),心勿忘,勿助长也(16)。
无若宋人然(17)。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18),芒芒然归(19),谓其人曰(20):‘今日病矣(21),予助苗长矣(22)。
北宋-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上枢密韩太尉书北宋-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翻译:太尉执事: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孟子曰:“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及译文注释》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原文、译文还有注释。
先来说说原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出自《孟子》。
原文是这样的:“(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这公孙丑问孟子擅长什么,孟子就回答说自己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那这浩然之气到底是啥呢?咱们来看看译文。
大概意思就是,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自己正大刚直的气概。
接下来咱们看看注释。
这“浩然之气”呀,可不是简单的一股气,它是一种很强大、很正直、很有力量的精神状态。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来帮助理解。
比如说,古代有个叫岳飞的将军,他一心保卫国家,抗击外敌,哪怕面对很多困难和危险,也毫不退缩。
他身上就有这种浩然之气,让敌人都害怕。
再比如说,咱们在学校里,看到有同学被欺负,勇敢地站出来制止,这也是一种小小的浩然之气的表现。
还有啊,像那些为了帮助别人,不怕辛苦,不怕麻烦的人,他们也是有浩然之气的。
同学们,理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对咱们很有帮助。
它能让咱们知道,要做一个正直、勇敢、有担当的人。
希望大家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努力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译文1.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掌权,管仲、晏子那样的功业,能再次建立起来吗?”孟子说:“你真是个齐国人啊,只知道管仲、晏子罢了。
有人问曾西说:‘你和子路相比,谁贤?’曾西不安地说:‘子路是我的先人所敬畏的人。
’那人又问:‘那么你和管仲相比谁贤?’曾西顿时很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竟拿我同管仲相比?管仲得到齐桓公的信任是那样专一,执掌国政是那样长久,而功业却是那样卑微。
你为什么竟拿我同这个人相比?’”(孟子接着)说:“管仲那样的人是曾西不愿做的,而你以为我会愿意吗?”公孙丑说:“管仲使他的君主称霸,晏子使他的君主扬名,管仲、晏子还不值得效仿吗?”孟子说:“凭齐国的条件称王天下,真是易如反掌。
”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我这个学生就更糊涂了。
凭文王的德行,寿近百岁才去世,尚且没能(使仁政)遍及天下;武王、周公继承他的事业,这才(使仁政)遍及到天下。
现在您说起称王天下,似乎很容易的样子,那么文王也不值得效法了吗?”孟子说:“哪可以同文王相比呢。
从商汤到武丁,贤圣的君主出了六七个,天下归顺殷朝很久了,久了就难改变了。
武丁使诸侯来朝拜,统治天下,就像将它放在手掌中转动一样容易。
商纣距武丁的时代不算长,(武丁时代)勋旧世家遗留的习俗,及当时流行的良好风气和仁惠的政教措施,还有留存下来的,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这些都是贤臣,一起辅佐他,所以过了很长的时间才失掉天下。
(那时,)没有一尺土地不是他的疆土,没有一个人不是他的臣民,然而文王还是在百里见方的地方兴起,所以是很困难的。
“齐国人有俗谚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
’现在(要称王天下)却是很容易的。
夏、殷、周三朝兴盛时,土地没有超过纵横一千里的,而现在齐国有那么大的地方了;鸡鸣狗叫互相听到,一直传到四周的国境,齐国已经有那么多的百姓了。
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的。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引言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巨大、情绪波动不定。
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中华文化中,有一种观念被认为是保持内心强大的关键,那就是“吾浩然之气”。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浩然之气以及如何善养浩然之气,帮助我们面对挑战和困境,保持内心的力量和坚守初心。
什么是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故捨生而取义者也。
故至人无身,神者无功,圣人无名。
”浩然之气是一种坚守正义、追求卓越的品质,拥有浩然之气的人不为外界所动摇,能够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以内心的真实感召来行动。
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重要性善养浩然之气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至关重要。
首先,浩然之气使得人们能够抵御外界干扰和负能量的侵蚀,保持内心的宁静。
其次,拥有浩然之气的个人积极向上,信念坚定,能够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迎难而上。
最后,善养浩然之气可以让自己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对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何善养吾浩然之气1. 弘扬真善美•实现真善美的生活:真善美是人们追求的至善境界,通过积极向上的言谈举止、行为,营造积极乐观的生活氛围,善养浩然之气。
•传承传统美德: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关心弱者等社会美德的传承,可以帮助人们善养浩然之气。
•关爱他人:关注和帮助他人,包容和理解他人的不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善养浩然之气。
•追求卓越:不断追求自我突破和个人成长,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卓越,可以激发浩然之气。
2. 坚持正义与公平•坚守道德底线:遵守法律法规,尊重道德规范,坚持诚实守信等,是善养浩然之气的基础。
•守望正义与公平:在社会中保持正义感和公平心,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志愿者活动,为他人争取公正和权益,是善养浩然之气的表现。
•持有公正眼光:做到公正客观,不带私德的眼光看待问题,真正以公共利益为重,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有助于善养浩然之气。
3. 培养自我力量•坚持自我反省和修身养性: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修身养性。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集注、详解)【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未曾咆饱过。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注释】哭——这里指在吊丧时哭泣。
【译文】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解读】歌唱或哭泣是一个人情绪的真实流露,它们之间的过渡是需要时间和环境条件的。
否则,一个人能够时哭时歌过渡自如,那么这个人不是在演戏,就是神经出现了故障。
人有恻隐之心,即同情心,这是人的最基本的感情。
孔子对人的同情是出于真性情,不是表演给谁看的。
乐可以骤哀,哀不可以骤乐。
孔子哀人之所哀,对死者真心地哀伤,对死者的家属真心的同情,必然不可能一下子欢乐起来,当时也就吃不饱,当天也就没有心情歌唱。
现在的丧事上,特别是有权者有钱者家里有丧事时,吊丧者盈门满巷,但面露哀伤者几稀矣。
因为这些人都不是出于真心的哀伤同情。
教育者,给学生讲这两则,应该告诉学生人应该有恻隐之心,与人交应有真心,逢场作戏应该少干。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丧者哀戚,于其旁不能饱食,此所谓侧隐之心。
曰未尝,则非偶然。
哭指吊丧。
一日之内,哭人之丧,余哀未息,故不歌。
曰则不歌,斯日常之不废弦歌可知。
然非歌则不哭。
余哀不欢,是其厚。
余欢不哀,则为无人心。
颜渊不迁怒,孔子称其好学。
是哀可余,乐与怒不可余。
此非礼制,乃人心之仁道。
本章见圣人之心,即见圣人之仁。
或分此为两章,朱注合为一章,今从之。
【原文】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
【注释】纲:网上总绳。
弋:用带绳的箭来射鸟。
【译文】孔子只钓鱼,却不用大网捕鱼;孔子射鸟,却不射栖息在巢中的鸟。
【评析】孔子是不是真的如此,他这样做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可以存而不论。
有修养的人,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如不得已必须取其生命,不能赶尽杀绝,也不能出其不意。
以小见大,孔子的这种做法,说明了他的仁心。
孔夫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当然好,暗合了今日的环保主义思想,但孔夫子当年如此做却不是为了环保,他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这就有点虚伪了。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翻译译文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翻译译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翻译原文(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
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2、《李生论善学者》原文及翻译译文《李生论善学者》原文及翻译方银官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意思1.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哎呀呀,这说的不就是要清楚明白自己说的话,还要善于培养那股正直浩大的精神气嘛!就像咱平时,说话得靠谱,还得让自己内心充满正能量,好比你坚持每天做好事,这就是在养浩然之气呀!2. 你想想看,“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不就是告诉我们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然后努力让自己变得有正气嘛!就好像一个勇士,勇敢地面对一切,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力量,像雷锋叔叔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浩然之气的体现啊!3.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简单来说,就是要知道怎么说话,并且培养高尚的品德呀!就如同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坚定地向前走,那股子劲儿就是浩然之气呀!比如运动员们努力拼搏,为了荣誉而战,他们身上不就有这种浩然之气吗?4. 嘿,“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不就是要让咱说话算数,还要有那种大气魄嘛!好比面对坏人坏事,勇敢地站出来制止,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正气呀!像那些见义勇为的人,他们就是在展现浩然之气呢!5. 咱来理解理解“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哈,就是得会说话,还得让自己充满正义的力量!就像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放弃,努力攻克,这股坚持的劲儿就是浩然之气的一部分呀!比如那些学霸们,刻苦钻研知识,不也是在养浩然之气嘛!6. 哎呀,“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就是提醒我们要说话恰当,还要修炼自己的正直之气嘛!好比看到别人有困难主动去帮忙,这种善良不就是浩然之气的表现吗!像那些热心公益的人,他们就在很好地践行着呀!7.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意思就是要明白自己说啥,然后培养强大的精神力量嘛!就好像面对挫折不抱怨,积极想办法解决,这就是有浩然之气呀!比如那些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不就是拥有浩然之气嘛!8. 大家想想,“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就是要让我们说话有分寸,还得让自己充满正能量嘛!好比在团队合作中积极贡献,为了共同目标努力,这就是浩然之气的展现呀!像那些优秀的团队成员,他们就是很好的例子呀!9.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实就是要咱好好说话,然后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嘛!就像坚守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比如那些坚持真理的人,他们身上不就有浩然之气嘛!10. 最后来看看“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明智,还要让自己有那种高尚的气质嘛!好比在生活中诚实守信,这就是浩然之气的体现呀!像那些老老实实做人的人,不就是在养浩然之气嘛!我的观点结论:“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真的很有意义呀,它提醒我们要在言行和品德上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拥有浩然正气,这样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呀!。
原文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译文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
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