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15
《谈骨气》教学设计5篇《谈骨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学习本文用充分的事实作论据举例论证的写法.2.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文中赞扬骨气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3.理解骨气的内涵,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第二课时1.把握严密的层次结构.2.理解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说理结构.教学建议课文结构内容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并展开阐述.(第1-4段)第一层: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1段)第二层:引用孟子的话,阐述骨气的含义.(第2段)第三层:从历史和继承的角度指出有骨气的传统和意义.(第3.4段)第二部分:用事实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5-9段)第一层:以文天祥拒绝降元的故事,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5.6段)第二层:以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7.8段)第三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9段)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第10段)本文议论中的记叙的特点其特点之一,即它不是单纯的写人记事,记叙文字是为议论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作者阐明的道理提供事实依据.比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所讲述的三个故事,绝不是为了刻画三个人物,而是要从三个方面证明作者提出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的.特点之二,即议论文中的记叙,其作品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在记叙的时候要求简洁.概括,仅仅交代清楚事件或者人物的概貌即可,大家熟悉的内容更可以一笔带过,一般不在各种描写上下功夫,但是要注意突出对论证观点起主要作用的一方面.论证方法文章开头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并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解释骨气的具体含义.文章在对骨气作了社会的阶级的简要分析之后,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逐层论证中心论点:举文天祥铁骨铮铮在外族入侵者面前高官厚禄收买不的事例,侧重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饥饿者在为富不仁的慈善家面前,甘愿忍受贫穷困苦的折磨,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侧重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闻一多在国民党c面前正气凛然. 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事例,侧重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进行论.三个例证各有侧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贴切而又有针对性的解释了中心论点.文章结尾联系现实,进一步点出了无产阶级的骨气,从而深化了文章的题旨.全文逐层阐释,首尾呼应,层次井然,脉络分明.文天祥例子与论点的关系文天祥的例子完全是围绕着论述中心展开叙述的.文天祥组织南宋武装力量抵抗元军,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兵败被俘,被送去见元军的统帅张弘范,文天祥誓死不肯跪拜,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后来,元军押送他经过珠江口的零丁洋时,张弘范让他写信去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挥毫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虽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章引用了最后两句,作者还作了通俗具体的解释. 汗青指史册,为民族利益而死,就要把忠心记录在史册上.但元朝统治者还不死心,还想利用他的声望收买南宋人心,并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却不为之所动,敌人毫无办法,于是便把他移送到燕京(北京)兵马司衙门,拘禁在一间阴湿的地牢里.文天祥在狱中写出了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官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文天祥历受折磨坚拒高官诱降,而忠贞之心毫不惑乱.从容就义,从而论证富贵不能淫 .层次结构文章叙议结合,说理透彻.引用的三个例证都采用叙中有议.议中有叙.叙述和议论有机结合的写法,但又有所不同.文天祥事例是先叙后议,先叙文天祥抵抗.被俘.拒降和被杀害,再引出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的议论饿者事例是夹叙夹议,叙故事,评价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的意义,继而联想,使故事得以发展,最后进一步评价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闻一多事例首尾是议,中间是叙,先议闻一多被害的事迹,最后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高度评价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叙议的紧密结合,使材料和观点有机的统一起来,论据能说明论点,论点能统帅论据,叙议结合,说理就更为实在.充实而透彻.重点.难点:第一课时:1.明确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议论的区别.2.领会作者如何围绕中心论点,精心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第二课时:1.讲读课文第五至十自然段.2.分析本文议论方法的特点.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笔记.二.指名在黑板上听写字词并注音释义.三.教师归纳并投影展示.四.今天我们学习《谈骨气》,合上课本,说说你对骨气这一词义的理解.讨论并明确:刚强不屈的气概.作者对骨气又是怎样阐释其含义的?讨论并明确: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以上阐释是作者的观点么?(明确:是孟子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直译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使之迷惑,贫贱不能使之动摇,威胁与武力不能使之屈服).五.阅读第3.4自然段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从课文的标题可否看出这篇课文的体裁?明确下面的问题.讨论并归纳: 谈一般是议论的标志,因此,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明确:论点.论据.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讨论.归纳并板书:中心论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课文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提出论点.① 分析第3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先请判别:以下三句中哪一句是第3段的中心句?判定的根据是什么?A.每个时期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B.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C.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参考答案:选C,C句中的传统一词是对A.B两句内容的概括.②课文第4段概括指出骨气的社会性.阶级性,揭示出我们学习古人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从哪个角度阐述了什么问题?教师归纳:本段概括指出骨气的社会性.阶级性,从继承的角度,提出学习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的意义.这是对骨气含义的深层次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度.六.小结性提问:A.第二.三四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讨论并归纳,这三段的主要作用是阐释论点.B.本文作者怎样为达到阐明自己的观点,使论点具有说服力的呢?讨论并归纳:用论据证明观点.第二课时一.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第5至9段并复述三个事例的梗概.二.分析本文论证的特点,研讨下列问题.本文选用了哪些事例做论据?这些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如何?这些论据(事例)在顺序的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其顺序能否调整?研讨并归纳:本文举三个事例来论证中心论点: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朝;穷苦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板书).三个事例分别依次用以论证孟子的三句话,因此其顺序不可调整.文天祥的事例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来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其中做大官印证富贵 , 他坚决拒绝印证不能淫 . 穷苦人的事例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证明我们国中人是有骨气的 ,其中, 穷人印证了贫贱 ,拒绝嗟来的施舍,印证了不能移 .闻一多的事例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其中, 国民党的手枪印证威武 , 不愿屈服印证不能屈 .三.结合课文,体会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区别?研讨并归纳:本文所举的三个例子从表达方式上来说都属于记叙.议论文中的记叙比较简明概括,只是充当立论的依据或论证的材料;记叙文中的记叙则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人与事的叙述和描写以情动人,表现中心.四.阅读全文,思考解答下面三个问题.(学生各自带着问题诵读,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并修正)①同学们能再举出一些中国人有骨气的事例吗?课文中的人物能否用其他人物替换?讨论并归纳:此类例子并不难找,教师可启发学生从读过的课文和已经学过的历史人物中去找.如《同志的信任》中写道的方-志-敏,孟子的三句话从他身上也可以体现出来;《春》.《背影》的作者朱自清,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历史人物林则徐与刘胡兰则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讨论并归纳:课文中的人物不能替换.原文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了从古到今有骨气的中国?quot;,都具有典型性,分别代表了士大夫.平民及知识分子这些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物.体现了我们是有着优秀革命传统的民族这一观点.②学生学习本文有何意义?学生怎样才能算有骨气?讨论并归纳:在学习上不向困难低头,敢于迎难而上,勇攀高峰.(应当鼓励学生独立发表各自的见解)③总结性提问:怎样理解本文的最后一段(第10段),此段的意义何在?研讨.归纳并板书:全文按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三个层次来安排结构,第10段归纳了骨气的现实含义(为了……胜利,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深化了中心论点.③总结归纳本文的结构.《谈骨气》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理解骨气的内涵及其社会性.阶级性,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2.学习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写作方法.3.理解议论文中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积累有关词语.【教学重点】文章怎样选择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实证明观点.【教学难点】文章怎样选择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实证明观点.【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_61年,我国正处于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汲取力量,去克服困难,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写了这篇文章.二.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吴晗(__-_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这篇文章写于_61年,跟时代背景是有关系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吴晗将无产阶级的骨气,阐述为〝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就与时代背景有关,是根据当时面临的困难来说的.如果在革命斗争年代,民族战争年代,无产阶级的骨气的含义就不能只限于同困难作斗争了.2.重点词语(1)生字:丞相(chéng)嗟来之食(jiē) 挑拨(tiǎo) 吓倒(_ià) 捶击(chuí)(2)理解词义.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之迷惑.淫,诱惑.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之动摇(改变志向).移,动摇.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之屈服.高官厚禄:官位高贵,俸禄优厚.诬蔑(miè)离间(jiàn)高官厚禄(lù)拘囚(qiú)汗青: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站起来,形容非常激愤.嗟来之食:指一种带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拘囚:逮捕或拘留.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大声疾呼: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三.整体感知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借此题理清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一)理清结构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作解释和分析.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角度分别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阅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明确:这篇课文的论点是开头的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很显然,课文开宗明义,这个论点是直接提出来的.2.浏览第一部分:根据课文第一部分的论述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明什么叫骨气?明确: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的精神.3.开头第一句,单独成段,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明确:这是破题第一句,把高度概括的题目扩充成中心论点.这个判断句,既是第一部分的概括,又是全文的总领.4.第2段引用了孟子的几句话,其含义是什么?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孟子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不能惑乱他的心,贫穷困苦不能改变他的行,强暴武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就是大丈夫的气概.作者用孟子的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并与下文列举的三个例子相照应.5.第3.4两段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第3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这是对论点的肯定.第4段从继承的角度,指出学习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的意义,骨气总是为进步事业服务的,这是对论点的支持.并由此领起下文三个具体事例的记叙.这是提出论点部分.文章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随即解释了论点的含义,逐层展开阐述,侧重从历史传统方面突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五.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1.仔细阅读课文,阅读第二部分,思考:证明论点的论据有哪些?富贵不能淫——文天祥(面对高官——拒绝投降)贫贱不能移——穷人 (行将饿死——拒绝嗟来之食)威武不能屈——闻一多(面对手枪——拍案而起)2.文天祥的例子是怎样论证〝富贵不能淫〞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文天祥的例子完全是围绕论述中心展开叙述的.文天祥组织南宋武装力量抵抗元军,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兵败被俘,被送去见元军统帅张弘范,文天祥誓死不肯跪拜,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后来,元军押送他经过珠江口外零丁洋时,张弘范让他写信去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挥毫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章引用了最后两句,作者还作了通俗具体的解释.〝汗青〞指史册,为民族利益而死,就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史册上.但元朝统治者还不死心,还想利用他的声望,收买南宋人心,并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却不为所动,敌人毫无办法,于是便把他移送到燕京(北京)兵马司衙门,拘禁在一间阴湿的地牢里.文天祥在狱中写出了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官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文天祥历受折磨坚拒高官诱降,而忠贞之心毫不惑乱.从容就义,从而论证了〝富贵不能淫〞.此例也就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3.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是怎样论证〝贫贱不能移〞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这个故事引自《礼记·檀弓下》:原文的意思是:齐国遇上了大饥荒,富人黔敖在路旁准备了食品,等待饥饿的人前来就给他们吃.有个饥饿的人来了,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拿着水,对他说:〝喂,来吃!〞饥饿的人答道:〝我就是不吃‘嗟来’的食物,才饿成这样的.〞他拒绝了施舍,终于饿死了.文章对原文作了生动的解释和描绘,用〝穷人〞来表明〝贫贱〞,用拒绝〝嗟来〞的施舍表明〝不能移〞,还用推理的方式指出,如果〝移〞(吃)了,那结果〝就要替他办事〞,这正是贫贱者不愿做的事.这一层以有名的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论证了〝贫贱不能移〞,并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4.闻一多的例子是怎样论证〝威武不能屈〞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闻一多是诗人.学者,也是民主战士._43年,作者和闻一多一起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从此,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共同目标,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_46年7月_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也遭到各种卑鄙下流的诬蔑和恐吓,处境十分危险.别人劝告他暂时隐蔽,他却表示:〝事已至此,我不出,则诸事停顿,何以慰死者?〞〝万一怎么样,我也顾不了.〞7月_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礼堂亲自主持会议,请李公朴夫人报告李先生殉难经过,两三千听众潸然泪下和一小撮特务抽烟说笑形成强烈对照,闻一多压抑不住心头悲愤,〝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讲.在回家的路上,闻一多也被反动派暗杀.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了闻一多:〝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文章用敌人的凶残表明〝威武〞,以〝拍案而起〞.〝不愿屈服〞表明〝不能屈〞.这一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论证了〝威武不能屈〞,并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部分围绕论述中心,选取了文天祥.不食嗟来之食和闻一多三个典例事例,来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选例精当,论证严密.5.本文三个论据排列的顺序能不能变换,为什么?三个论据体现了骨气的三个方面,各个论据与课文第2自然段中引用的孟子的一句话相联系.例如,举文天祥坚决拒降的事例对应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一句;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对应了〝贫贱不能移〞一句;举闻一多怒对敌人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的事例,对应了〝威武不能屈〞一句.前后对应,顺序自然,使文章结构严谨,不可变更.如果机械地按时间顺序排列,从局部看是可以的,但从文章的整体来看,从前后文的联系照应看,就不妥贴了.6.快速翻阅课文,划出其中的记叙部分,并思考这里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区别?明确:第5.7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都是记叙部分.区别:这里的记叙只是为议论提供依据,为议论服务的,所叙事实相当概括,不像记叙文中的记叙要求具体生动.六.延伸拓展1.最后一段话是怎样总结全文,解决问题的?〝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这是过渡句.前半句〝孟子的这些话〞照应了前文,后半句转入总结,强调到现在它还有积极意义.第2句即引出对无产阶级骨气的阐述,那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最后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2.课文的结论是什么?明确:课文的结论就是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七.课堂总结1.脉络清晰,层次清楚:文章按照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顺序展开论述.论证部分所例举的三个典型事例,又与孟子的三句话的顺序一致,显得结构严谨,条理分明.作者先举古代的,再举现代的,既顺理成章,又表现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2.例证典型,论证有力:课文中的三个例子,是经过了精心选择的.这三个事例分别与孟子的三句话相照应,从三个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同时,这三个人物代表了从古到今.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到现代知识分子中有骨气的范例,时间跨度大,涉及面积广,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作业布置】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骨气》教学设计3河北省隆尧县固城中学孟晓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清课文的说理层次,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论证方法. 2积累孟子的名句及文天祥的诗句.3联系实际,借用历史知识来证实文中的论据.(二)过程与方法运用讲故事.朗读.比较.举例等方法加深对本文的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思考,了解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二.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采用的〝讲道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并认识所用事实论据的典型性.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发思考请一位同学讲述故事:_95年3月7日的下午,头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到了10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刚刚趴在工作台上迷糊了几分钟,不料外国女老板走进了车间,紧接着是一阵辱骂,之后她又厉声说道:〝工人排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女老板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他质问道:〝为什么要跪?〞老板恶狠狠地说:〝不跪就开除!〞他于是把工作卡一扔,〝开除也不跪,我是中国人!〞然后愤然离去,这个宁愿失去工作也不跪地中国人叫孙天帅.有人认为,孙天帅一气之下丢了这份好工作,太莽撞,太不明智!那么你们又怎样认为呢?——学生各抒己见.(3)在自尊和高薪之间,孙天帅选择了前者.我认为他是一位有骨气的小伙子,不是吗?当然,在我们中国,古往今来,像这样铁骨铮铮的有骨气的,是举不胜举的.今天,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中国人的骨气,领略一下中国人的风采!(二)解题出示标题,在〝骨气〞二字下划上重点符号,思考:在文中骨气指代什么内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的这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三)读文章,理脉络 1作者在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2在论证这个观点时,用了哪些事例作论据? ——论据一:文天祥不为高官所诱论据二:穷人不食〝嗟来之食〞论据三:闻一多拍案而起3请三位同学朗读,品味这三位有骨气的中国人的英雄事迹!4提问:列举的三个人物,若按年代先后排列应该是穷人——文天祥——闻一多,为。
《谈骨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骨气”的含义,认识到骨气在个人品质修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文章主题“骨气”的理解。
2. 欣赏并分析文章中的精彩语句。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主题及重点词汇。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骨气”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引发学生对“骨气”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主题“骨气”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重点词汇。
3. 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4.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骨气”的重要性。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骨气”在个人品质修养中的作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骨气”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评估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
2.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对“骨气”主题的理解和运用,检查学生在作文中对“骨气”的诠释和实例运用。
七、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选取正反双方辩论“骨气”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骨气”的故事和实例,拓宽学生视野。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
2. 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九、学生反馈:1. 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建议。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年级下册《谈骨气》教案汇编教案及反思八班级下册《谈骨气》教案汇编《谈骨气》教案第一篇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
2、训练同学做有骨气的人。
教学重点:谈论中的记叙。
教学难点:理解骨气的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内容与步骤:一、导入。
1、老师:请同学背诵诗歌:《石灰吟》(于谦)《咏竹》(郑板桥)《赠从弟》(刘桢)《乌江》(李清照)《青松》(陈毅)2、老师:这几首诗歌颂了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气节,同一种品质,是什么?明确:刚毅不屈。
老师:我们把这种刚毅不屈的气节叫做骨气。
我们今日与吴晗先生一起来谈谈骨气。
二、检查同学预习时对字词的积累状况。
1、老师和科代表巡检教材上或笔记本上同学所做说明。
2、老师提问部分字词的说明。
丹心:红心;忠心;精诚的心。
汗青:史册。
厚禄:丰厚的俸禄。
淫:诱惑。
疑:动摇。
屈:屈服。
三、理清文章结构。
并简析第一部分。
(一)、速读课文,理清结构。
老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快速列出文章结构提纲。
1、同学独立履行。
2、争论明确。
(1-4)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9)以三个事例从“富贵未能淫,贫贱未能移,威猛未能屈”三个方面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10)无产阶级应当有自己的骨气。
(二)、简析课文第一部分。
老师:请同学们简析第一部分,分别指出各段的大意。
(1)、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引用孟子的话,将骨气分解为三个方面的表现。
(3)、从历史的角度阐明骨气的历史意义。
(4)、从传承角度阐明骨气的现实意义。
四、祥析课文第二部分。
(一)、分析三个事例的特点。
同学读“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乐观的训练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句。
老师: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下文将有怎样的内容?明确:写祖先有骨气的事迹。
老师:我们先找同学读出下文中的三个事例。
思索三个事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1、同学读文,独立思索。
2、争论明确。
相同点:(1)、三个事例都是围绕中心论点进行的叙述,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谈骨气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清课文的说理层次,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论证方法。
2.积累孟子的名句及文天祥的诗句。
3.课堂练习。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讲故事、朗读、比较、举例等方法加深对本文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思考,了解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文采用的“讲道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并认识所用事实论据的典型性。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见教学目标】。
(二)导入课文,激发思考(1)故事:不跪的中国人:这则诗讲述的是1995年3月7日的下午,头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到了10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
刚刚趴在工作台上迷糊了几分钟,不料外国女老板走进了车间,紧接着是一阵辱骂,之后她又厉声说道:“工人排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
女老板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他质问道:“为什么要跪?”老板恶狠狠地说:“不跪就开除!”他于是把工作卡一扔,“开除也不跪,我是中国人!”然后愤然离去,这个宁愿失去工作也不跪地中国人叫孙天帅。
有人认为,孙天帅一气之下丢了这份好工作,太莽撞,太不明智!那么你们又怎样认为呢?——学生各抒己见。
(2)在自尊和高薪之间,孙天帅选择了前者。
我认为他是一位有骨气的小伙子。
我们把这种像骨头一样宁折不弯、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骨气。
△本文的作者吴晗本人也是个有骨气的人。
补充介绍有关材料:吴晗(1909-1969年):著名历史学家。
一个极有骨气的人。
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
十年动乱中,由于不肯向四人帮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死。
(三)再读课文,回忆要点。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用了哪些材料?2 、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个角度证明观点的?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 、在60年代初,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目的?无产阶级的骨气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谈骨气》说课稿(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骨气”、“志气”、“傲气”等。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和实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辩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分析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和实例。
2. 教学难点:(1)对文中某些关键句子的理解。
(2)对作者观点的深度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板书课题:《谈骨气》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让学生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和实例。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4. 说课稿讲解:(1)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对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骨气”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2)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培养“骨气”。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以及对“谈骨气”主题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关于“骨气”的主题辩论,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锻炼学生的辩论能力和逻辑思维。
《谈骨气》语文优秀教案设计_《谈骨气》优秀教案《谈骨气》是吴晗的一篇号召人民团结奋斗为主旨的议论文,《谈骨气》的优秀教案你们知道多少?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谈骨气》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谈骨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说理层次,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学习议论文论据运用的典型性、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
3、认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学习前人的优良品质,做个有骨气的人。
教学重点:学习议论文论据运用的典型性、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
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人,之所以能够站立,主要因为人有骨头。
人体是由皮肤、肌肉、骨头、内脏等几部分组成的,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最坚硬的要数骨头,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到医院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病人有骨折的,有骨破裂、粉碎的,但绝没有变曲的。
骨头就是这样宁折不弯,因此我们把这种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骨气。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出示标题《谈骨气》) 请生读题。
1、解释“骨”多音字读法。
⑴请学生注意读题人的“骨”的声调。
⑵检查多音字“骨”三种读音的掌握情况。
2、简介作者。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本身就是一个极有骨气的人。
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
十年动乱中,由于不肯向反动势力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死。
可以说:文如其人3、写作背景。
吴晗先生这篇短论写于六十年代初期。
当时,正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背信弃义的叛卖行径,经济处于暂时的严重困难时期。
一部分人在困难面前犹豫彷徨起来,甚至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极少数人则企图从某些国家那里乞求恩赐,想讨根什么魔杖来创造奇迹。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吴晗同志没有动摇,他对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前途依然充满信心。
他想到了毛主席一九四九年八月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发出的断言:“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他坚信,有骨气的民族,是任何敌人也吓不倒、任何困难也压不垮的,于是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以毛主席概括出来的这一命题为中心写下了《文天祥的骨气》、《爱国学者顾炎武》、《论民族英雄》、《谈骨气》等一系列论文,有意识地向人们集中进行“骨气教育”。
《谈骨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到骨气在个人品质修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解读关键词语,如“骨气”、“志气”、“傲气”等。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骨气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骨气”的含义及其在个人品质修养中的作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骨气”的内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骨气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骨气,骨气在个人品质修养中的作用。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解读关键词语,如“骨气”、“志气”、“傲气”等。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骨气的认识。
5.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现实生活中有关骨气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骨气的重要性。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骨气在个人品质修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于骨气的认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评估其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谈骨气》全文。
2. 参考资料:有关骨气的历史故事、现实案例、相关文献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播放相关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文朗读,初步理解骨气的概念。
谈骨气(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谈骨气(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谈骨气骨气,是人们对于一个人的品质、性格和内在精神力量的一个评判。
它既是一种道德底线,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各个领域中,我们都能看到许多具备骨气的人,他们不仅志存高远,而且坚守信念,即使在面对种种困境和诱惑时也能坚定不移,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那么,如何培养骨气呢?1.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骨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有足够的自信,才会有勇气面对困难并克服。
要增强自信,可以透过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或是尝试新事物,在成功中逐渐培养自信。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在思想、理念和行动上的取舍和判断,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形象和人格。
拥有一套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明辨是非,力所能及。
3. 保持冷静和理智面对压力和困难,很多人会感到焦虑、恐惧、易怒等情绪,从而导致步步后退。
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保持冷静和理智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保持冷静、理智,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取得主动权,并在困难中不屈不挠,展现出自己的骨气。
4. 培养勇气和毅力骨气的最终体现是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
没有勇气和毅力,就无法完成那些需要连续不断的付出和攻克重重难关的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等方式来培养骨气。
同时,也可以多参加班级和社团活动,通过无数次的挑战和奋斗,增强内心的力量和自信。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断习得、运用和发扬骨气,成为一个真正勇敢、坚强、有信念的人骨气是一种勇气和坚韧的品质,它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需要的一种内心力量。
从自信心、正确的价值观、冷静和理智,以及勇气和毅力等方面入手,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骨气,从而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果敢坚定。
在实际行动中,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学习和思考,不断克服困难并保持信心,才能在前行的路上弘扬骨气的精神,成为一个赢得尊重和信赖的人谈骨气(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谈骨气(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骨气,掌握骨气的基本意义及内涵。
谈骨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骨气”一词,认识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一个人的骨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有关“骨气”的描述,理解“骨气”的内涵。
(2)学会通过举例、讲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骨气”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拥有骨气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骨气”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一个人的骨气。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文中有关“骨气”的描述,感悟“骨气”的真正含义。
(2)如何将“骨气”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骨气?(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骨气”一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中是如何描述骨气的?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有关“骨气”的描述,理解“骨气”的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4. 表达与实践:(1)学生举例讲述自己身边的具有骨气的人,分享他们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这些人的骨气,并进行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骨气”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骨气”的作文。
2. 家长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进行反馈。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践行“骨气”。
《谈骨气》教案第一篇:《谈骨气》教案一、授课对象:由于版本不同,这篇课文编进的年级也不同,所以假定为七年级上册,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
二、课型:讲授课三、教学目标:1,感受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知识3,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体会所举的三个例子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论点的提出(2)、论点、论据、论证及三个事例的典型性2、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如何围绕中心论点,精心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六、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第一课时介绍有关议论文的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2、论点的特点,位置3、论据的分类4、论证的方法5、议论文的结构第二课时一、回顾议论文知识三要素论点:见解和主张(灵魂)(证明的是什么)论据:论述论点的材料(用什么来证明)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怎样来证明)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提出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本论——分析问题(用论据)结论——解决问题二、新课导入:(基本知识)1、简介作者: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2、写作背景:时间1961年1959年到1961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处于一种非常困惑的时期原因:党的政策失误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苏联无理撤销援助(重点)造成一大批人面对困难,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动摇的想法,甚至产生畏惧和退缩这样的想法,在这个时刻,作为历史学家,吴晗站出来,用这篇文章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意在与告诉全体中国人我们是有骨气的子孙,我们应该发扬这种有骨气的精神去克服当前面对的困难(体现议论文的针对性)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4)引论(提出问题)(5-9)本论(分析问题)(10)结论(解决问题)4、学习引论部分:(1)、第一自然段:“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固定句式“是……的”:增强肯定语气的作用。
假设提问:去掉两个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你们觉得那一句话更具有自豪感呢?原因:作者把自己作为有骨气的中国人的一员,自豪地代表全体中国人来说出这样的口号,所以说这是更增强了作者的那种自豪感。
谈骨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骨气”概念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骨气”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骨气”的定义和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骨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请学生谈谈对“骨气”的理解和认识。
2. 教师讲解:介绍“骨气”的概念和其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骨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骨气”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骨气的含义与价值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骨气”的含义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认识到“骨气”对于个人品质的塑造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讲解“骨气”的含义和特点。
2. 探讨“骨气”对于个人品质的塑造的价值。
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骨气”表现,如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骨气”对于个人品质的塑造的重要性,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骨气”含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培养骨气的方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骨气”。
2.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培养“骨气”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培养“骨气”的方法和技巧。
2. 讲解如何将“骨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活动:1. 方法讲解:教师讲解一些培养“骨气”的方法和技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骨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计划。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培养“骨气”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骨气与个人成长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到“骨气”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通过培养“骨气”来提升自己的个人品质。
《谈骨气》教学设计《谈骨气》教学设计《谈骨气》教学设计1一、课题:谈骨气二、课型:新授课三、执行人:学校编号四、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2、学习本文严密的层次结构3、学会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事例的方法4、认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五、教学目标1、课目内容分解课目名称知识点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谈骨气1、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2、严密的层次结构√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例√4、认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2、具体描绘各知识点教学目标知识点学习水平描述语句行为动词1理解三个事例如何证明论点的理解2理解课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3概括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例运用4认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体会六、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难点:怎样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七、媒体的选择与组合1、设计思想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有必要借助计算机,以声音和文字、音乐及故事展示课文写作的背景、论据及文章结构。
2、媒体选用情况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内容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使用方法1多媒体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看、记2多媒体作者背景为理解课文打基础听、看3多媒体论据理解议论文中的论据思、看4多媒体课文结构论据如何证明论点思、看八、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简述首先用历史上有骨气的例子引入课题,接着学生自学课文,找中心论点和论据,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论据,然后探讨课文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
重点理解课文的结构,这是一篇非常好的议论文,可作为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典范文章,因此,深入理解课文的结构对学生掌握议论文和以后学写议论文都有好处。
2、教学结构流程图(附后)九、板书设计谈骨气讲道理摆事实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慷慨就义贫贱不能移穷人不食嗟来食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宁死不屈教学流程图《谈骨气》教学设计2教学过程:一、导课:(写“人”字)同学们,这是一个“人”字,人之所以能够站立,主要是因为人有骨头,骨头是人体内最坚硬的部分,骨头就是这样宁折不弯,因此,我们把刚强不屈的气概叫骨气。
谈骨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骨气”概念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骨气”在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骨气”的定义和含义。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骨气”的存在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骨气”与个人品质、自尊和自信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学生对“骨气”的理解和例子。
2. 教师讲解“骨气”的定义和重要性。
3. 讨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享对“骨气”的观察和体验。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和保持“骨气”。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例子。
第二章:骨气的含义与价值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骨气”的含义。
2. 引导学生认识到“骨气”在个人成长中的价值。
教学内容:进一步解释“骨气”的含义,包括坚定、自尊、自信等要素。
探讨“骨气”对个人的影响,如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坚持。
引导学生思考“骨气”与道德、人格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加深对“骨气”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骨气”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骨气”价值的看法和经历。
4. 分享成功人士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骨气”对成功的贡献。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对“骨气”价值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案例。
第三章:培养骨气的方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骨气”。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锻炼和展现“骨气”。
教学内容:介绍培养“骨气”的方法,包括自我意识、目标设定、自我激励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锻炼“骨气”,如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
探讨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展现“骨气”,如坚定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培养“骨气”的方法和步骤。
2.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和目标。
3.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来锻炼和展现“骨气”。
4.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谈骨气》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2、理解骨气的含义,鼓励学生做个有骨气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文章怎样选择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实证明观点。
教具:录音机及相关磁带。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961年,我国正处于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汲取力量,去克服困难,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写了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
作者吴晗(1909~1969),浙江义乌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把他关进监狱,进行百般摧残和折磨,但他大义凛然,宁折不弯,表现了革命者刚直不阿的骨气。
1969年10月11日含冤去世。
补充介绍有关材料:吴晗(1909-1969年):著名历史学家。
一个极有骨气的人。
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
十年动乱中,由于不肯向四人帮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死。
三、朗读带朗读,学生默读,注意生字生词(扫清文字障碍)。
速读课文,思考。
1、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用了哪些材料?2、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个角度证明观点的?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无产阶级的骨气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1、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南宋文天祥宁死不降元、古代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口2、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角度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不能,他们分别是对应孟子:“富贵不能淫,贫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来说的。
3、(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1四、研读课文(一)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进行分析,本文也不例外,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结构。
谈骨气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骨气,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骨气”。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课文《谈骨气》。
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骨气”这个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骨气”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骨气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课文中的三个事例分别体现了哪种骨气?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骨气”的作文。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二、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事例,分析其写作方法。
三、写作指导1.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给出写作建议。
2.学生根据建议修改作文。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修改并完善自己的作文。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作文修改的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作文更具说服力?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作文中的亮点,相互学习。
2.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给出改进意见。
三、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继续修改并完善自己的作文。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和作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骨气的例子,相互交流。
三、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骨气”的感悟。
《谈骨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谈骨气》这篇文章。
(2)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了解作者对“骨气”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骨气”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品格。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谈骨气》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骨气”的概念。
(2)分析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
(2)学生齐读文章,引发对“骨气”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生词和短语的释义,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每组选择一个关键词汇或句子,进行分享和解释。
4. 案例分析:(1)教师提出与“骨气”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骨气”相关的话题,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骨气”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对“骨气”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1.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骨气”的文章或故事,加深对“骨气”的认识。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有关“骨气”的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勇气。
3.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向家人分享《谈骨气》的内容和观点,培养学生的传播能力。
《谈骨气》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谈骨气》。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论点及论据。
(3)学会通过举例、分析、对比等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骨气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
(3)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谈骨气》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关键词语、句子和论点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论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骨气”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论点。
(2)教师举例、分析、对比,阐述课文观点。
4.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阐述自己对“骨气”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朗读、背诵课文《谈骨气》。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学生对“骨气”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情况。
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谈骨气》。
我想简要介绍一下这篇课文。
课文《谈骨气》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所写,通过对比三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论述了骨气的重要性。
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后作业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并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谈骨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谈骨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谈骨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做人的道理。
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就明白做人的重要性,懂得有骨气、有人格的价值。
今天就来谈一谈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骨气。
What is 骨气?骨气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词汇,它是指一种品质,就是人的坚定、嶄新的气节和作风。
在学生中,骨气意味着有高尚的道德标准、正义心态和遵照自己价值观的决心。
我们能否增强学生骨气?教学生骨气不是教书育人的目标,但是它却是培养学生品格和发展其人格魅力的关键部分。
这一点如何实现呢?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1. 懂得尊重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应该学会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们的信仰、决策和抉择。
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学生应该表现出尊重和礼节,不应该因为个人喜好而做出任何不尊重的行为。
2. 懂得正义正义是骨气的重要部分,它代表着为他人付出和实行正确的事情而不是随波逐流。
通过教育,激励学生展现正义之心,不怕恶势力、支持正义行为;不深信眼前事,要分清真相、假象。
3. 懂得坚持坚持自己信仰,认真做事,遵守承诺和置身事地的责任感是骨气的典型标志。
在父母、亲人以及同学面前,学生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克服种种困难,做事毅力坚强不屈。
如何实现骨气的教学设计?1. 课堂讲解教师可以以讲解课的形式,介绍骨气的定义、内涵和重要性,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介绍并帮助学生理解。
2.课堂案例对于骨气的理论知识授予,教育教学真正表达的是实际案例细节。
教师可以将一些有关骨气的例子分享给学生,在需求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3. 特定训练对于如何培养骨气的实践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特定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骨气。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做出公正公正的决定或完成某项任务。
这样的训练可以不停地提高基础信仰的逐渐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
总结培养骨气是学生做好人生一个基本层面,这些表现在学生整体品质中是很重要的。
《谈骨气》教案黄冈中学高级教师广德鸿一、教学目的1、理解骨气的内涵及其社会性、阶级性,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2、学习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写作方法。
3、理解议论文中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积累有关词语。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1、课文导入吴晗( 1909- 1969 ),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这篇文章写于 1961 年,跟时代背景是有关系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 的错误,加之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吴晗将无产阶级的骨气,阐述为“决不向任何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艰难,奋勇前进”,就与时代背景有关,是根据当时面临的艰难来说的。
如果在革命斗争年代,民族战争年代,无产阶级的骨气的含义就不能只限于同艰难作斗争了。
2、疏通字词丞.相 (ch én嗟.来之食(ji ē) 挑.拨(ti ǎo) 离间.(ji àn) 吓.倒 (xi捶.击 (chu í) 诬蔑.(mi 高官厚禄.(l 拘囚.(qi【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之迷惑。
淫,诱惑。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之动摇 ( 改变志向)。
移,动摇。
【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之屈服。
【高官厚禄】官位高贵,俸禄优厚。
【汗青】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
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
【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站起来,形容非常激忿。
【嗟来之食】指一种带侮辱性或者不怀好意的施舍。
【拘囚】逮捕或者拘留。
【吆喝】大声喊叫 (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叫等 )。
【大声疾呼】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3、理清结构课文分三部份:第一部份(第 1 ~ 4 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作解释和分析。
《谈骨气》教案黄冈中学高级教师广德鸿一、教学目的1、理解骨气的内涵及其社会性、阶级性,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2、学习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写作方法。
3、理解议论文中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积累有关词语。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1、课文导入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跟时代背景是有关系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吴晗将无产阶级的骨气,阐述为“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就与时代背景有关,是根据当时面临的困难来说的。
如果在革命斗争年代,民族战争年代,无产阶级的骨气的含义就不能只限于同困难作斗争了。
2、疏通字词丞.相(chéng) 嗟.来之食(jiē) 挑.拨(tiǎo) 离间.(jiàn)吓.倒(xià)捶.击(chuí) 诬蔑.(miè) 高官厚禄.(lù) 拘囚.(qiú)【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之迷惑。
淫,诱惑。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之动摇(改变志向)。
移,动摇。
【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之屈服。
【高官厚禄】官位高贵,俸禄优厚。
【汗青】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
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
【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站起来,形容非常激愤。
【嗟来之食】指一种带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拘囚】逮捕或拘留。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大声疾呼】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3、理清结构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作解释和分析。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角度分别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
4、研读课文第一部分①阅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明确:这篇课文的论点是开头的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很显然,课文开宗明义,这个论点是直接提出来的。
②浏览第一部分:根据课文第一部分的论述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明什么叫骨气?明确: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的精神。
③开头第一句,单独成段,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明确:这是破题第一句,把高度概括的题目扩充成中心论点。
这个判断句,既是第一部分的概括,又是全文的总领。
④第2段引用了孟子的几句话,其含义是什么?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孟子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不能惑乱他的心,贫穷困苦不能改变他的行,强暴武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就是大丈夫的气概。
作者用孟子的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并与下文列举的三个例子相照应。
⑤第3、4两段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第3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这是对论点的肯定。
第4段从继承的角度,指出学习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的意义,骨气总是为进步事业服务的,这是对论点的支持。
并由此领起下文三个具体事例的记叙。
这是提出论点部分。
文章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随即解释了论点的含义,逐层展开阐述,侧重从历史传统方面突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
5、研读课文第二部分①仔细阅读课文,阅读第二部分,思考:证明论点的论据有哪些?富贵不能淫——文天祥(面对高官——拒绝投降)贫贱不能移——穷人(行将饿死——拒绝嗟来之食)威武不能屈——闻一多(面对手枪——拍案而起)②文天祥的例子是怎样论证“富贵不能淫”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文天祥的例子完全是围绕论述中心展开叙述的。
文天祥组织南宋武装力量抵抗元军,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兵败被俘,被送去见元军统帅张弘范,文天祥誓死不肯跪拜,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后来,元军押送他经过珠江口外零丁洋时,张弘范让他写信去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挥毫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章引用了最后两句,作者还作了通俗具体的解释。
“汗青”指史册,为民族利益而死,就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史册上。
但元朝统治者还不死心,还想利用他的声望,收买南宋人心,并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却不为所动,敌人毫无办法,于是便把他移送到燕京(北京)兵马司衙门,拘禁在一间阴湿的地牢里。
文天祥在狱中写出了气壮山河的《正气歌》。
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官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文天祥历受折磨坚拒高官诱降,而忠贞之心毫不惑乱。
从容就义,从而论证了“富贵不能淫”。
此例也就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③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是怎样论证“贫贱不能移”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这个故事引自《礼记·檀弓下》:原文的意思是:齐国遇上了大饥荒,富人黔敖在路旁准备了食品,等待饥饿的人前来就给他们吃。
有个饥饿的人来了,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拿着水,对他说:“喂,来吃!”饥饿的人答道:“我就是不吃‘嗟来’的食物,才饿成这样的。
”他拒绝了施舍,终于饿死了。
文章对原文作了生动的解释和描绘,用“穷人”来表明“贫贱”,用拒绝“嗟来”的施舍表明“不能移”,还用推理的方式指出,如果“移”(吃)了,那结果“就要替他办事”,这正是贫贱者不愿做的事。
这一层以有名的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论证了“贫贱不能移”,并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④闻一多的例子是怎样论证“威武不能屈”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闻一多是诗人、学者,也是民主战士。
1943年,作者和闻一多一起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
从此,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共同目标,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也遭到各种卑鄙下流的诬蔑和恐吓,处境十分危险。
别人劝告他暂时隐蔽,他却表示:“事已至此,我不出,则诸事停顿,何以慰死者?”“万一怎么样,我也顾不了。
”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礼堂亲自主持会议,请李公朴夫人报告李先生殉难经过,两三千听众潸然泪下和一小撮特务抽烟说笑形成强烈对照,闻一多压抑不住心头悲愤,“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讲。
在回家的路上,闻一多也被反动派暗杀。
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了闻一多:“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文章用敌人的凶残表明“威武”,以“拍案而起”、“不愿屈服”表明“不能屈”。
这一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论证了“威武不能屈”,并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一部分围绕论述中心,选取了文天祥、不食嗟来之食和闻一多三个典例事例,来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选例精当,论证严密。
⑤本文三个论据排列的顺序能不能变换,为什么?三个论据体现了骨气的三个方面,各个论据与课文第2•自然段中引用的孟子的一句话相联系。
例如,举文天祥坚决拒降的事例对应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一句;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对应了“贫贱不能移”一句;举闻一多怒对敌人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的事例,对应了“威武不能屈”一句。
前后对应,顺序自然,使文章结构严谨,不可变更。
如果机械地按时间顺序排列,从局部看是可以的,但从文章的整体来看,从前后文的联系照应看,就不妥贴了。
⑥快速翻阅课文,划出其中的记叙部分,并思考这里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区别?明确:第5、7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都记叙部分。
区别:这里的记叙只是为议论提供依据,为议论服务的,所叙事实相当概括,不像记叙文中的记叙要求具体生动。
5、研读课文第三部分①最后一段话是怎样总结全文,解决问题的?“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
”这是过渡句。
前半句“孟子的这些话”照应了前文,后半句转入总结,强调到现在它还有积极意义。
第2句即引出对无产阶级骨气的阐述,那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最后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②课文的结论是什么?明确:课文的结论就是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4、归纳主题课文通过列举典型事例,从三个方面有力论证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指出了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5、技法揣摩①脉络清晰,层次清楚:文章按照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顺序展开论述。
论证部分所例举的三个典型事例,又与孟子的三句话的顺序一致,显得结构严谨,条理分明。
作者先举古代的,再举现代的,既顺理成章,又表现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②例证典型,论证有力:课文中的三个例子,是经过了精心选择的。
这三个事例分别与孟子的三句话相照应,从三个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
同时,这三个人物代表了从古到今、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到现代知识分子中有骨气的范例,时间跨度大,涉及面积广,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谈骨气》教案吴晗教学目的1.学习我国伟大先人的榜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2.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出。
3.理解文章运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4.学习编写阅读提纲重点难点1.重点:(l)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2)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出。
2.难点:理解文章运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哈喝(y5o)拘囚(qM高官厚禄(刚拍案而起(on)嗟来之食(陌)富贵不能淫(yin)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折磨:使在肉体上,精神上受痛苦。
屈辱:受到的压迫和侮辱。
本课指蒙受屈辱。
嗟:象声词,不客气的招呼声。
哈喝:大声喊m【。
本课指大声的不客气的招呼。
痛斥:严厉斥责。
痛:深刻而切实。
隐蔽:藏起来不让发现。
拘囚:拘捕囚禁。
高官厚禄:官职高,薪水多。
厚:丰富。
禄:旧时官员的薪水。
拍案而起:形容强烈的愤怒。
拍案:拍桌子(表示强烈的愤怒)。
淫:诱惑。
移:动摇。
屈:屈服。
3.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同学们可能经常听到社会上所谓“江湖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该出手时就出乎’,以为这就是男子汉大丈夫的骨气。
其实错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骨气呢?怎样才算是有骨气的人呢?我们今天学习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的(谈会气),我想同学们一走会对骨气有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