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特色及写作制作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新闻奖获奖技巧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苔,要想获得中国新闻奖,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选题要紧贴时代主题:中国新闻奖评选注重选题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要紧贴当前时代主题,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选取具有较高新闻价值和典型意义的题材。
2.策划要周密细致:新闻报道策划是获得优秀新闻作品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策划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报道主题,掌握相关政策和背景,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注重报道形式的创新和多样性。
3.内容要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准确是新闻报道的基石。
在采访、写作和编辑过程中,要反复核实信息来源和数据资料。
确保内容真实可靠,避免出现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
4.形式要生动活泼: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生动的表现形式。
在写作和编辑过程中,要注重运用丰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5.角度要新颖独特:中国新闻奖评选注重创新,要求作品在角度、形式、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在报道过程中,要注重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意义和社会价值。
6.注重媒体融合: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新闻报道的新趋势。
在报道过程中,要注重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手段,拓展报道渠道和传播途径,增强新闻作品的影响力和要盖面。
以上是中国新闻奖获奖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当然,要想获得中国新闻奖。
还需要不断实践、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和业务水平。
如何写好消息?获奖作品例析摘要:作为常用文体,短小精悍的消息写作最能体现记者基本功。
中国新闻奖获奖的消息类作品,在标题拟制、导语写作、主体展开、背景交代等方面表现出的特质,体现出很强的新闻呈现技巧,具有很强的标杆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消息写作;获奖作品;新闻呈现技巧众所周知,能否发现新闻,或者从新闻中找到更有价值的信息,是记者获得独家报道的先决条件。
而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记者获取独家新闻的门槛越来越高,“人无我有”的独家新闻往往可遇不可求,这就要在“人有我优”上多下功夫。
此种情况下,记者新闻呈现能力的重要性就愈加凸显。
诸多新闻文本中,消息是记者报道事实、传播信息的常用文体,其短小精悍的写作要求最能体现记者基本功。
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评选越来越重视消息作品,从2020年起将文字消息奖项的参评范围从报纸、通讯社扩大到网络和移动媒体。
无疑,获奖作品具有很强的标杆和示范作用,其新闻呈现技巧也给人诸多启示。
一、标题拟制:尽量把核心事实直接呈现出来好标题最“抓眼”。
读者阅读新闻最关心的是“发生了什么”,把握住这一点,拟制标题就有了靶标。
从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类作品(以下简称“获奖作品”)的标题看,无论是单一式标题还是复合式标题,大都直接把核心新闻事实呈现出来,以满足读者“欲知而未知”的阅读需求。
(一)把硬新闻直接做成单一式实题简明扼要、一事一报,是消息文本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能。
观察获奖作品,很多单一式标题有个共同点:一个标题就是一条硬新闻。
比如:①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②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临界冰核的存在③湖北新冠肺炎新增病例首次零报告这3个标题凝练精到、不赘笔墨,简洁明了地告诉读者“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直接呈现新闻的核心内容,即硬新闻之所在。
对读者有着绝对的吸引力,必然会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当然,消息标题的拟制并不一定要把“5W”新闻要素全部在题中呈现出来,但须知“事在人为”,“人”和“事”同时构成新闻的核心。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科技经济导刊 2016.27期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郭明杰(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是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是体现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主要手段。
和消息一样,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但比消息类新闻更丰富、更详尽、时空跨度大、背景材料充足。
怎样安排结构,怎样为作品开好头,都是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写作中的难点。
1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要求1.1题材结构故事化在广播电视初步发展的阶段,借鉴了许多报纸新闻的写作技巧,包括倒金字塔结构方式。
但随着创作者对广播电视特性的挖掘,发现故事化的叙述越来越受受众的喜爱。
故事化的叙事结构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CBS的《60分钟》。
正如《60分钟》主持人华莱士所说:“我们节目长盛不衰的奥妙在于我们知道怎么讲述一个好故事”。
在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专题中同样有许多擅长讲故事的作品。
比如《隆林停尸堵路事件调查》,开头就将一个离奇的事件现场呈现出来;《鸿雁信使的高原邮路》则选择了葛军冰上行车、突遇爆胎、险登天梯等不断变化的情节中推进作品。
1.2叙事方式感情化王国维曾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又无矫揉装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强调的是作家要有生活阅历和思想感悟。
同样,在新闻采制过程中,拥有了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作品的情感才能自然而然地得以表达。
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广播专题《我把光明献给你》,记者在现场真实地记录了珍贵的感人的同期声,如笪秋香在病重时留下遗言,捐赠器官,父亲的哽咽;巴依拉重获光明后与江苏妈妈亲切的交谈……记者在现场,但没有干扰现场,而是及时精心选择、记录同期声。
正是因为这些真实、感人的同期声,让作品饱含深情,自然而然地感动了听众。
1.3人物展示个性化不管是事件类专题,还是人物类、调查类专题,都离不开对人的叙述、塑造。
一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
摘要:
一、作品概述
1.文章篇幅短小精悍
2.获得中国新闻奖
3.体现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二、文章主题及背景
1.主题:某地发生火灾
2.背景:火灾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三、文章结构及内容
1.开头:简要介绍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火势
2.发展:详细描述火灾现场的情况及救援过程
3.高潮:救援人员奋力扑灭火源,成功控制火势
4.结尾:火灾原因调查及受灾情况的统计
四、文章写作风格
1.语言简练、生动
2.注重细节描绘,突出新闻现场感
3.情感真挚,传递正能量
正文:
这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以某地发生火灾为题材,通过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展现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文章开头简要介绍了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火势,为读者勾勒出事件的基本轮廓。
随后,文章进入发展部分,详细描述了火灾现场的情况及救援过程。
作者运用丰富的细节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紧张的气氛。
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奋力扑灭火源,成功控制火势,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作者通过详细描绘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传递出一种正能量,突显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文章结尾对火灾原因进行了调查,并统计了受灾情况。
虽然篇幅短小,但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完整。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和评选标准,旨在表彰和推荐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优秀作品。
在新闻评论作品方面,中国新闻奖关注的是思想深度、观点独特、语言准确、文风优美等方面的特点。
以下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思想深度中国新闻奖评选新闻评论作品时,首先关注的是思想深度。
新闻评论作品要求对社会、政治、人文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
在表述问题时,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规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辨和分析。
同时也要关注问题的前沿性和时效性,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价值感。
二、观点独特中国新闻奖评选新闻评论作品时,还要求作品在观点独特方面有所突破。
不能一味的重复传统观点或者简单地引用他人的观点,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在对待问题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应盲从或道听途说。
观点独特是新闻评论作品的精髓之一,仅有独特的思想和观点才能让作品站得住脚、有说服力。
三、语言准确新闻评论作品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不能存在语病或用词不当。
评论作品是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因此对于描述事物、分析问题时需要使用准确的文字和术语。
在用词上不仅要准确,还要丰富多样、富有艺术美感,在表现作者立场和态度的同时,还要将文章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文风优美新闻评论作品的文风必须要优美,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调抑扬顿挫、修辞手法等等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文风的优美是文章达到艺术高度的重要体现之一。
写作风格要流畅自然、感人肺腑,使人愉悦地领略到文字的魅力。
同时,文风也要与作品的主旨相适应,既不能过于文雅,也不能低俗庸俗。
总之,中国新闻奖评选新闻评论作品时关注的是思想深度、观点独特、语言准确、文风优美等方面。
评论作品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打磨,才能表现出作者的才华和专业水准,真正成为优秀的作品。
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要求咱来说说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的要求哈。
一、内容方面。
1. 思想性。
这作品得有深度,不能光讲些表面的东西。
它得反映时代精神,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咱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社会风貌啥的。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提倡环保,那作品里要是能体现出对环境问题的思考,或者讲述一些环保人士的故事,那就很加分。
它要能给读者一些正面的引导,让大家看了之后,能从中学到点东西,对生活、对社会有新的感悟。
2. 文学性。
语言得美。
不是那种堆砌华丽辞藻的美,而是恰到好处的美。
就像做菜放调料,不多不少才可口。
句子要通顺流畅,有节奏感。
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像比喻啊,把一个抽象的东西说得很形象,就像说“时间像流水一样匆匆而过”,读者一下子就懂了。
还有拟人,让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比如“树叶在风中跳舞”。
另外,文章的结构也要巧妙,开头得吸引人,像钩子一样把读者勾住,中间要像糖葫芦一样,串起一个个精彩的情节或者观点,结尾呢,要让人回味无穷,不能虎头蛇尾。
3. 贴近性。
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不能净说些高高在上、离大家十万八千里的事儿。
得写大家关心的话题,像房价啊、孩子上学啊、老人养老啊。
就算是写一些历史或者文化方面的内容,也得找到和现代人生活的连接点。
比如说讲古代的孝道,那就可以联系到现在社会上赡养老人的一些现象,这样读者才会觉得亲切,才愿意读下去。
二、题材方面。
1. 题材多样性。
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可以是写人的,写那些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或者是有特殊经历的普通人。
也可以是记事的,比如一次难忘的旅行,或者是社区里发生的有趣故事。
还可以是写景的,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过不能光是写景,还得融入自己的感情或者思考。
另外,文化类的题材也很受欢迎,像解读传统节日的内涵啊,讲述地方民俗的魅力啊之类的。
2. 独家性与创新性。
最好有点独家的东西。
要是大家都写一样的,那多没意思。
可以是独家的故事,就你知道,别人不知道。
或者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写老话题。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首先,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一是立足于基本事实。
新闻评论
作品是在对新闻事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论的,因此作品必
须以基本事实为依据。
在评选过程中,作品的事实性和客观性是评委们考
量的重要指标。
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会对事件的过程、背景、影响等进行
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确保评论观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其次,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二是言之有物。
新闻评论作品是
以评论者的主观观点为基础,因此注重个人对事件的分析和看法。
但同时,好的评论作品也需要注重事实和逻辑的支持,避免空泛、主观的评论。
优
秀的评论作品会通过丰富的事实和数据、清晰的逻辑和推理,以及准确的
论证手法等来支撑观点,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并在其中得到一定的启
示和体会。
最后,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四是思想深入。
新闻评论作品不
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描述和评论,更要在分析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对事
件的深刻思考。
这种思考可以是对事件发生根本原因的分析,也可以是对
事件背后道德、社会或文化层面的探讨。
优秀的评论作品因思想深入而引
发读者的共鸣,并为读者提供独特的思考视角和观点。
总之,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立足于基本事实、言之有物、立场明
确和思想深入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新闻评论作品在传递信息、引导舆论
和启发思考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也要求评论者具备扎实的专
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特质的作品才能
在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脱颖而出。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1. 引言1.1 介绍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是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体系中脱颖而出的作品,是新闻评论领域的精品之作。
这些评论作品既有犀利的观点,又有深刻的洞察力,常常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旨在通过对时事事件的客观分析和评论,揭示问题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引导公众正确的舆论方向。
这些作品既能够反映时事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又能够深入挖掘事件的背后逻辑和影响,为社会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引导。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新闻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字数:210】1.2 意义和重要性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意义和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是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深入剖析和犀利评论,评论作品能够揭露问题的症结所在,促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评论作品还可以提升新闻传播的品质和水平。
优秀的评论作品能够引导新闻报道的方向,使新闻更加客观公正,增强其说服力和权威性,提升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
评论作品还能够激发公众的思考和讨论。
评论作品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见解往往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引发公众的共鸣和讨论,促进社会各界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社会发展和新闻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价值不言而喻。
2. 正文2.1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包括体裁多样性、内容丰富多元、针砭时弊和传播力强。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体裁上呈现出多样性。
评论作品不仅包括社论、专栏等传统形式,还涵盖了博客、微博、短视频等新兴形式。
不同的体裁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传播平台,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作品评析范文咱们今天来唠唠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作品。
就拿[具体获奖消息作品]来说吧。
一、标题——抓人眼球的招牌。
这个消息的标题那可真是绝了,就像一个大招牌,老远就把人的目光给拽过去了。
标题简洁明了,一下子就点明了核心事件。
比如说,标题里直接提到了关键人物或者关键的事儿,没有那些弯弯绕绕的。
不像有些标题,看了半天都不知道在说啥,就像走进了一团迷雾里。
这个标题呢,就像是一把钥匙,让你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这篇消息,去看看里面到底写了啥精彩内容。
二、导语——新闻的开胃菜。
导语就像是一道开胃菜,它得让人看了就有继续吃下去(读下去)的欲望。
这篇消息的导语做得特别好,它用了最简短的语言,把最重要的信息先端了出来。
就像把一盘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好菜直接摆在你面前。
比如说,它可能先告诉了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大概是个什么事儿。
这就像是给你一个框架,后面再慢慢填充细节。
而且导语的语言特别生动,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叙述,就像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朋友,一开口就把你吸引住了。
三、正文——丰富的新闻大餐。
1. 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正文部分那可真是干货满满。
每一个事实都像是一块坚实的砖头,严丝合缝地搭建起了整个新闻大厦。
作者肯定是做了大量的调查和采访,因为这里面的信息非常准确。
没有那种模棱两可或者含糊不清的表述。
从事件的起因、经过到结果,都写得清清楚楚。
就好比你要做一道复杂的菜,各种食材的分量、烹饪的步骤都精确无误。
比如说,如果是报道一个社会事件,它会告诉你事件是怎么一步步发展的,涉及到哪些方面的人,各方有什么反应,就像把整个事件的全貌都展现在你眼前。
2. 结构安排。
这篇消息的结构也很有讲究。
它可能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或者是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如果是倒金字塔结构,就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递减重要性。
这样的好处是,即使读者只看了前面一部分,也能大概了解整个事件的关键。
要是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写呢,就像是带着读者沿着事件发生的轨迹走了一遍,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之一,是表彰优秀新闻报道和新闻普及工作成就的重要奖项。
其中,评论作品作为新闻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通过分析、评价、批判、引导等手段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进行阐述和说明的文章。
在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具体如下:一、新闻价值观的突出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之一就是“信息价值和新闻价值”,因此,在评论作品中,新闻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评论作品不仅关注事件本身,更注重对事件的分析和评价,从中挖掘出新闻的深层价值,进而传递社会正能量。
例如,一些评论作品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点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突出了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二、言之有物、亲切感强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写作风格上,倾向于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并且在表述上注重新闻与普通读者的连结。
评论作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读者传达深入浅出的信息,凸显新闻的实用价值。
同时,在语言上,也注重体现亲切感,语言幽默、情感真挚,给人以亲近感和信任感。
三、思辨性强、见解独特作为新闻奖评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论作品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批判性。
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将自己的洞察力和见解用于解析新闻事件,思考其背后的内涵和启示。
评论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和解读,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这些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评论作品,在新闻行业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能够为读者提供思路指引。
四、注重社会效益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注重传递正能量和社会效益,以引导和推动社会进步为目标。
作者在评论新闻事件时,注重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并针对当前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促使社会问题的尽快解决。
此外,对于一些负面新闻事件,评委们在评论过程中,也会借助评论的力量,推动社会道德的提升和进步。
总之,作为新闻奖评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传递信息、塑造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特色及写作制作技巧杜迈驰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各新闻媒体和采编人员以获得此奖项为最高荣誉。
为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发挥优秀作品的示范作用,推动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该奖每年评一次,由中国记协主办。
中国产业报协会负责初评和推荐。
根据中国记协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报纸参评项目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系列(连续、组合)报道、新闻版面(不含摄影、漫画等专版、专刊版面)、副刊类作品、新闻摄影、新闻漫画、新闻名专栏、新闻论文等。
这次交流的是消息、通讯、评论、版面、摄影五方面作品的特色、写作(拍摄)方法和技巧。
总标准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社会效果好。
2.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在同等条件下,短小精炼的作品优先。
4.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的作品不得获一、二等奖,有病句、新闻要素不全的作品不得获奖。
5.报纸消息不超过1000字,评论不超过2000字,通讯不超过4000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平均单篇作品不超过2000字;论文不超过6000字。
一、消息类作品要求新闻性强、时效性强,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有完整的新闻要素。
1)主题重大,新闻性强,关注度高。
2)以小见大,反映政策,意义深远3)批评报道,尖锐深刻,反差强烈。
中新奖消息的写作技巧1.导语精致,起句交代结果的一句话作为一段,简洁明快,第二段补充,作为副导语;或者开头一个小故事,然后引出消息主题。
2.导语后面展开部分基本按倒金字塔结构,但错落有致,背景穿插灵活,现场感强。
一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介绍中国新闻奖及其重要性
2.主体:分析一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的写作特点
3.结论:总结短小精悍作品的价值和启示
正文
【引言】
中国新闻奖是我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在新闻报道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记者和编辑。
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参评,而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同时也为社会传递了真实、客观和公正的新闻信息。
在这些作品中,有一篇短小精悍的报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从写作特点入手,分析这篇作品为何能够脱颖而出。
【主体】
这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其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简洁明了:作品的题目直接点明了报道的核心内容,让读者一眼便能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2.结构紧凑:这篇报道虽然篇幅较短,但是结构却十分紧凑,从新闻背景、事件经过到结果和影响,都做了详细的阐述,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整个事件的全貌。
3.语言简练:作品的语言简练明了,既保证了新闻信息的准确传递,又避免了冗长和晦涩,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取有效信息。
4.客观公正:在报道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地叙述了事件经过,
并未加入过多的个人情感和观点,彰显了新闻报道的公正性。
5.深度分析:在报道结尾,作者对事件进行了一定的深度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使新闻报道更具思考价值。
【结论】
总之,这篇短小精悍的中国新闻奖作品,无论是在标题、结构、语言,还是在客观性和深度分析方面,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这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机会。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个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新闻作品中的优秀报道、评论和新闻写作。
评论作品作为新闻奖评选的重要一环,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进行浅析。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深入犀利的观点。
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评论作品往往需要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做出深入犀利的观点分析,其观点需要具有独立性和前瞻性,在评论中展现出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
这种观点的深入犀利,不仅需要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性的思维,更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阅历作为支撑。
在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评论作者对不同事件和问题的独到见解和分析,展现出观点的深刻和犀利。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二是立意新颖的写作风格。
评论作品不同于其他新闻报道,它更注重作者个人的观点和立场,因此在写作风格上更加灵活多变,具有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
在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中,不乏一些以幽默风趣的方式点评时事,或是以文学性的笔法展现观点。
这种立意新颖的写作风格给评论作品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力和魅力,使得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打动。
在评选中国新闻奖的过程中,这种立意新颖的写作风格也往往能够吸引评委的眼球,从而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三是立足现实的价值追求。
评论作品作为新闻奖评选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评论,引导公众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立足现实的价值追求上有着突出的特点。
评论作品需要深入报道的事件和问题,为社会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而这种立足现实的价值追求也往往能够成为评选中国新闻奖的重要评价标准,评论作者需要通过自己深入的观点分析和把握,提出对社会问题的建设性解决方案,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第一篇: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作品评析2013年10月25日,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
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99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46件(含8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1件,三等奖159件。
中国新闻奖作为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它的评奖标准以及评选结果,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流价值观、文化观,充分反映了广电新闻战线的精神风貌,也突出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广电新闻采写编的新观念、新选题、新角度、新技能,不仅对今后新闻作品的创作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成为媒体和记者衡量新闻价值的指挥棒。
1、首先,我们来看一则2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由杭州文广集团刊播的《最美司机吴斌》,这是一则连续报道,由三篇报道组成。
可以说这组连续报道是突发性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成功实践,体现了媒体主动引领社会舆论的责任与担当。
报道准确、迅速的判断和把握了新闻事件潜在的价值,并进行深入挖掘。
充分发挥电视的特性,用画面、声音,用真实、真诚、真情来吸引人、感动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三篇作品。
这一组连续报道中,第一篇作品《76秒8个动作司机吴斌临危保护24名乘客》播出于2012年6月1日18点。
5月29日吴斌驾驶大巴在无锡返回杭州的途中被对向车道飞来的铁块击中腹部。
事发后,他立即被送往无锡解放军101医院救治。
期间,杭州长运集团考虑到吴斌还在抢救,暂时未向媒体通报消息。
直到6月1日凌晨,吴斌去世,杭州长运才将他的事迹以及76秒视频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
第二篇是把镜头对准了普通民众的《全城挥泪送别“平民英雄”吴斌》,全城送别,这是一座城市“向善”的特殊表达。
报道使用极少的解说词,用声音和画面这些鲜活的、极具感染力的形式,展现了全城送别英雄的场景。
它突破了传统英雄片的说教形式。
这篇报道不是报纸的、广播的,它只属于电视这种独特的传播形式。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中国新闻传媒界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论的一种形式,通过对时事的解读和观点的阐述,引领舆论,影响社会。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客观中立。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以客观中立的立场对待新闻事件,不偏不倚地对事实进行剖析和评论,不带有个人情感和偏见,注重提供可信的信息和观点。
在表达观点和看法时,注重客观性和中立性,避免过分主观化和情绪化,以期给读者带来理性思考和正面影响。
第二,深度分析。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报道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时,注重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探讨,力求给读者呈现出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强调对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度挖掘,提供独到的见解和分析,避免泛泛而谈,浅尝辄止。
理性思辨。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对待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时,注重理性思辨,通过逻辑推理和专业分析,从事实出发,融合个人的观点和思考,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思考和意见,避免片面理解和情绪化表达,确保理性和条理性。
第四,社会责任。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评论,试图引领舆论,推动社会进步和正义,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对待时政热点和社会问题时,积极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和意见,关注社会民生和公共利益,把握社会脉搏,对社会稳定和进步负起应有责任。
第五,多样化表达。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体裁多样,形式各异,既有长篇分析评论,也有短文雄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丰富的表达形式和内容。
在创作表达中,力图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吸引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作品的传播影响力和阅读价值。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中国新闻传媒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具有客观中立、深度分析、理性思辨、社会责任和多样化表达等特点,为中国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将继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新闻奖我的回家故事摘要:一、引言:介绍中国新闻奖和回家故事的背景意义二、回家故事的主题与分类:亲情、友情、爱情、乡土情等三、获奖作品分析:优秀回家故事的共性特点四、如何创作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家故事:提供实用写作建议五、结语:强调回家故事在传递情感与价值观念的重要性正文:尊敬的读者们,你们好!相信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回家故事”,这些故事或感人至深,或充满欢乐,或让人回味无穷。
在我国,新闻奖项繁多,而中国新闻奖则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
今天,让我们聚焦中国新闻奖中的回家故事,探讨它们的创作之道,以期为每一位热爱写作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我们要明确回家故事的的主题与分类。
回家故事包罗万象,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乡土情等,只要能触动人心的情感元素,都可以成为回家故事的核心。
在这些故事中,主人公们纷纷踏上回家的路途,寻找心灵的寄托,倾诉内心的情感。
而作为新闻奖的一部分,回家故事更肩负着传递社会价值观、展现时代风貌的重要使命。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获奖回家故事的共性特点。
首先,这些故事情节真实、细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故事中的角色形象饱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得读者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最后,这些故事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那么,如何创作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家故事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选好题材:选择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特色的题材,关注社会热点,挖掘背后的感人故事。
2.以情动人:在故事中注入真实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人间真情。
3.塑造鲜活的角色:充分挖掘角色的性格特点,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让读者产生共鸣。
4.注重情节安排:合理构思故事情节,注重起伏、转折,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5.精炼文字:运用生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细腻的情感世界,提升故事的审美价值。
总之,回家故事作为一种富有情感与价值的文学题材,既是我们抒发内心情感的载体,也是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特色及写作制作技巧
杜迈驰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各新闻媒体和采编人员以获得此奖项为最高荣誉。
为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发挥优秀作品的示范作用,推动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该奖每年评一次,由中国记协主办。
中国产业报协会负责初评和推荐。
根据中国记协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报纸参评项目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系列(连续、组合)报道、新闻版面(不含摄影、漫画等专版、专刊版面)、副刊类作品、新闻摄影、新闻漫画、新闻名专栏、新闻论文等。
这次交流的是消息、通讯、评论、版面、摄影五方面作品的特色、写作(拍摄)方法和技巧。
总标准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社会效果好。
2.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在同等条件下,短小精炼的作品优先。
4.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的作品不得获一、二等奖,有病句、新闻要素不全的作品不得获奖。
5.报纸消息不超过1000字,评论不超过2000字,通讯不超过4000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平均单篇作品不超过2000字;论文不超过6000字。
一、消息类作品
要求新闻性强、时效性强,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有完整的新闻要素。
1)主题重大,新闻性强,关注度高。
2)以小见大,反映政策,意义深远
3)批评报道,尖锐深刻,反差强烈。
中新奖消息的写作技巧
1.导语精致,起句交代结果的一句话作为一段,简洁明快,第二段补充,作为副导语;或者开头一个小故事,然后引出消息主题。
2.导语后面展开部分基本按倒金字塔结构,但错落有致,背景穿插灵活,现场感强。
3.结尾要有回味。
精彩的结尾可以深化主题,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结尾可以预告新闻,引起关注和期待,也可点破意义,升华主题,还可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二、通讯类、新闻专题类作品
要求主题鲜明,选材典型,事实准确,结构合理,语言生动,评议、刻画到位,感染力强。
通讯类选题受青睐程度和消息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写的事件重大、政论性强、时空跨越大的作品获奖层次高,如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献给顽强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线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向希望的春天——来自地震灾区的报告》获第19、20届特别奖。
1)挖掘较深,立意高远,先导性强。
2)人物通讯:真实感人,时代性强,文笔清新朴实。
3)批评报道: 选材典型,剖析深刻。
三、评论类作品
要求观点鲜明,论点正确、有新意,论据准确,分析深刻,论述精辟,论证有力。
写评论难在有新观点、新论据、新论述方法。
撇开人民日报任仲平的评论不谈,纵观中新奖评论作品,主要具备下列特色:
1)观点新颖,预见性强,警示性强。
2)立意深刻,构思独特,语言活泼。
3)针砭时弊,为民呼吁,尖锐深刻。
四、新闻版面
要求体现政治性、新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标题准确生动,照片、文字与图示兼顾,编排整体协调,版式设计讲究、新颖、有特色,便于阅读。
纵观近几年获奖版面,有以下主要特点:
1.抓住当年重大新闻事件,精心策划,用包括视觉冲击力强的超大照片、通栏标题、颜色、留白、图文并茂等版面语言,版面只突出一个新闻主题。
2.打破常规、甚至改变报头设计,用多种艺术形式创新版面设计,
整体感觉大气、协调、悦目。
3.标题制作精良,多用实题。
4.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增大版面的信息量。
5.新闻体裁较全。
中新奖获奖版面制作技巧
1.提前策划,多方案比选。
2.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
3. 打破常规,努力创新。
五、新闻图片
要求新闻性强,现场抓拍,表现力强,标题准确,文字说明新闻要素完整,文字简洁。
综观获奖新闻图片,主要特点如下:
内容:除重大政治事件之外,反映灾害事件、体现民生和人性化浓烈主题的图片占比例较大。
画面:构图简洁明快,虚实结合,视角独特,细节生动,人物表情丰富,新闻主体相互呼应,视觉冲击强,透出的画外音意味深长,有一定美感和较高的艺术气质。
标题与图片说明:标题画龙点睛,需简洁、明快、意深、回味。
图片说明中文字语言补充画面语言不足,简练概括比较完整的新闻要素。
获奖图片的拍摄方法和技巧
1.带好设备,提前准备,有的放矢。
2.拍摄重要瞬间。
3.重要部位要清晰。
六、这些产业报为何获奖
从2003年第14届中新奖到2009年第20届中新奖,中国产业报协会会员7年中有22篇消息、通讯(连续报道)获得一二三等奖。
这些作品集中十来家报社,特别是人民铁道报、中国铁道建筑报、中国安全生产报,获奖等级高,次数多。
作者也相对集中,比如,中国铁道建筑报报的朱海燕总编。
这些作品的选题和报道方式有几个特点:
1.抓住行业中的重要事件即国家大事精心采写,比如,总理与铁路工人一起过劳动节、航天飞机、铁路通车等。
2.反差大的批评报道,像中国安全生产报、煤炭报、电力报的作品都是一针见血的批评。
3.新闻性强、社会性强、感染力强的报道,比如中国气象报、绿色时报、中国教育报的作品。
4.发挥熟悉专业的优势,解疑释惑的深度报道,比如缺电警报缘何再度响起、自主品牌难进政府采购大门、轿车“自主”乏力,矛头直指三大集团等篇目。
5.精心策划,精良制作。
在行业大事同时也是国家大事的报道当中,前来报道的记者趋之若鹜,作品比拼什么?应该是比重视(获奖意识),比策划,比报道方式,比制作精良精准,包括角度选择、导语的提炼、背景的穿插、大信息量的体现、事实和文字准确、语言的活泼、标题的制作等。
中新奖评了21届,有的产业报社没“开胡”,客观上是报道面窄,社会性不强;主观原因可能是获奖意识弱,领导重视不够,遇到大新闻,少策划,少指导,稿件写得一般且超长。
到申报获奖项目时,心中无数,临时让编辑翻报纸。
在内容为王的今天,报社领导一定要抓选题,抓策划,抓写作技巧,从而提高报纸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