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专题知识考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69.34 KB
- 文档页数:12
小说鉴赏专题知识考点
一、命题角度。
角度一:把握故事情节
角度二:揣摩人物形象
角度三:注意环境描写
角度四:概括探究主题
角度五:理解小说标题
角度六:品味语言特色
角度七:分析写作技巧
二、小说常识。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A、正面描写
人物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过程
小说三要素情节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决定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
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环境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
命题角度一:情节
题型
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等);
3.情节作用类(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一)情节概括类
[ 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④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理清小说情节结构
如:《项链》一文的情节是: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偿还因项链所欠的债务
——得知真相:项链是假的。
如:《清兵卫与葫芦》一文的情节是:清兵卫爱好葫芦(开端);清兵卫买到喜爱的葫芦(发展);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高潮);葫芦被卖出高价(小高潮);清兵卫改变爱好(结局) 。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面包》也可以从场面入手,第一个是卧室内的场面,第二个是厨房内的对话场面,第三个是第二天晚饭时的场面,抓住这些场面,就能概括出本文的故事情节。
(二)情节手法类(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等)
(1)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如《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①“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2)、结构手法: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线索、照应、悬念、对比、起承转合、突转、衬托等。
如:《项链》的结尾,当路瓦栽夫人告诉佛来思节夫人,为了还她的项链自己付出了十年艰辛,佛来思节夫人告诉她,那件项链是赝品。
这确出乎读者意料,但仔细想来,并不突兀。
这之前有几处铺垫: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慷慨应允,珠宝店老板说他只卖过装珠宝的盒子,以及归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连盒子也没打开看看的漫不经心,这些都暗示项链并非珍品。
假如缺少这些铺垫,结局就会显得突兀和不可理解。
(三)情节作用类(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 两种题型]:
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 解题指导]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
一是结构上: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这就需要考虑情节本身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二是内容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
考虑全面后,对号入座,解决要点遗漏问题。
(1)结构上的作用
位于开头:
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④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如《睡美人》,开头说女主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
位于中间: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
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2)内容上的作用
①从情节与人物的关系:
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性格特点或精神,刻画了…..的心理等。
②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环境,使环境更具有典型性。
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深化(升华)主题。
④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 特殊情节作用]:
1、小说开头作用
(1)设疑(悬念)式开头。
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
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
2、小说结尾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尾)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
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 答题模板]: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
如: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
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
命题角度二:人物
[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 解题步骤]:
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3、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如:2015新课标2《塾师老汪》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便听,是个大方的人;
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
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
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答出一点给2分,6分止。
)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②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借助环境,借助物象等来烘托主要人物。
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⑤侧面描写的作用: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3、赏析人或物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 常见题型]
①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有何意义?
②小说塑造××物象,有何作用?
③小说又写到了××,请分析其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分析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描写手法的作用,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②考虑对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③对主题的体现(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情感)。
④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⑤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主要是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
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
活动和形象,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③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并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④揭示或暗示主题。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为揭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涵着厚重的力量,既提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魅力。
(3)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作用不外乎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
有时物件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命题角度三:环境
[ 常见题型]
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2.本文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考查重点: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
1、环境描写的特点,
2、环境描写的方法,
3、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环境描写的种类
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1.环境描写的特点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
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景物的特点有: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2.环境描写的方法
小说中环境描写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①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
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环境描写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
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环境:描写了……景,渲染了……气氛(环境本身)
情节:推动情节发展,为……做铺垫(指向情节)
人物:烘托感情,表现性格(指向人物)
主题:突出……主题(指向主题)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都在准备着祝福。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1)提供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深化主题思想;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照应题目。
(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3)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6)深化作品主题。
例题解析:2011江西卷《晚秋》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
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
参考答案:渲染温暖晴和的氛围,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照应标题。
命题角度四:标题
[ 常见题型]
1.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
4.“××”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解题步骤]:
理解小说标题的内涵及作用题目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题:
(1)思维模式:
①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②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
④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⑤标题是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⑥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标题作用之探讨
1.以人物为题
如:《桥边的老人》《丹柯》《怪人》《糊涂一世》……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
②开故事情节;
③扣中心,突出主题。
2.以物象为题
如:《炮兽》《半张纸》《魔盒》《雨中之猫》……
作用:
①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象征,寄托某种情感;)
②线索,贯穿全文;
③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题。
3. 以事件为题
如:《清兵卫与葫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作用: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
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
如:《礼拜二午睡时刻》《第9车厢》《晚秋》《祝福》……
作用:
①主题、人物、情节;
②线索、悬念;
③象征、双关。
[ 答题模板]:
理解标题内涵:
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即表层含义);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即深层含义)。
标题的作用:①……②……③……
[典型例题](2011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
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表层含义)
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脉的故事”(深层含义)
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情节与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构思)
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结构)
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主题)
命题角度五:主题
[ 常见题型]
1、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或小说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读了这篇小说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的可能有的多种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 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②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
的变化,进而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③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④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
⑤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⑥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⑦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命题角度六:语言
[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有什么作用?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的某个句子。
[ 解题思路]
1.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4.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一)体会重要词句含意:表面义+深层义
语句作用:对营造典型环境、关联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旨等起重要作用的语句。
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对词语(包括短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
规范答题:手法+特点+作用
即能够分析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特点,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二)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①语言风格角度: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
②遣词造句角度: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
③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命题角度七:艺术技巧
[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有何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3.小说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
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主题更加鲜明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
楚,照应得体。
描写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人物思想感情)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个性)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为内容、情节起引起或铺垫的作用,揭示主题)
•工笔(精雕细刻,具体生动,形神兼备)
•白描(简笔勾画,准确生动,朴实清新,含意深远)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另一种类似说法: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种类:肖像(外貌)、动作(行为)、语言、神态、心理。
作用: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
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
•侧面描写
在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周围人物、事件、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也就是借助次要人物、环境、物象等来烘托主要人物。
以人
衬人、以景衬人、以物衬人。
议论,语言特点有准确性(概念准确,修饰恰当,用词有分寸感)、鲜明性(论点表述鲜明,行文鲜明)、概括性(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引述事例简明扼要)、生动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论证手法,句式灵活)、严密性(表达周密,逻辑性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二)修辞手法:(高考要求9种)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