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危机管理的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会展危机管理的论文
一、引言
当今世界,会展经济已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型经济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业在我国也迅速发展起来,会展经济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展业的重要传播意义越来越得到认同,因会展而繁荣的商业活动及其宣传效应也被逐步放大。
对会展业来说,因其所具有的风险和危机有较强的独特性,特别是对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会展来说,在单位时间内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和危机风险诱因进行归纳分类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领域。同时,媒体传播的高度发展以及公众监督意识的不断提高,致使会展期间一旦发生了危机事件,其负面影响力相应随之扩大,因此,大型会展的危机管理(包含危机公关管理),即如何处理好会展期间发生的突发性、破坏性事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对于像“中国-东盟博览会”这种国际性的具有重要影响的经贸展览会,一旦有意外情况甚至重大危机发生,对于我国政府和国家经济都会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无疑,“中国-东盟博览会”对于危机防范和管理的需求很高,而目前却没有一套专门针对该博览会的危机防范和预警机制,对其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对于“中国-东盟博览会”进行不安定因素的分析和预警对策研究,从而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危机防范和预警机制是当务之急。
二、危机管理与大型会展
危机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危机作为一个事件,该实践造成的后果可能对于组织有着极其重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危机管理就是使危机造成的潜在损失最小化,并对危机的进一步的恶化进行控制的管理活动。20世纪80年代欧美、日本等国家开始比较系统地进行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涉及了危机发生前应该注意的问题,但国外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危机管理的含义及作为一个过程的危机管理的发展、演化阶段。第二,危机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后)企业如何应对和摆脱危机事件的处理。第三,与突发事件相关的危机诱因分析。第四,危机预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务。第五,从财务角度对于危机预警系统进行了研究。关于危机管理的阶段划分是危机管理理论的重要部分,危机事件的产生、演化、发展和处理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因此,不同的研究者为了构建危机管理体系,对于危机管理阶段进行了划分,主要有危机管理二阶段论: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危机管理三阶段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危机管理六阶段论。
虽然我国自古就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但是真正对危机管理的关注是在国外企业危机管理引入我国之后,并且首先出现在企业经济管理领域。而后在政治领域引起了关注。而针对具体行业进行危机管理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十分缺乏对理论的正规化和系统化的深入研究。
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一部分的会展活动显然必须关注“危机”这个问题。可以这么说,每一个大型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小到人员摔倒处理,大到自然灾害的应对。并且,大型展会一般而言又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因此,要降低或消除类似危机带来的危害,首先需要社会先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危机处理系统。这样一个危机处理系统首先要包括应急系统,比如说,通过应急系统,我们就知道类似非典、禽流感等突发事件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由此我们就可以初步判定哪些可以举办会展活动,哪此不可以举办。第二个是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我们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些问题。此外,还要建立信息传递和反馈系统,这样,上面的信息可以及时传递下来,下面的信息可以及时反馈上去。所以说,对会展业来讲,危机管理计划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成功的会展要依靠多种变量的组合才能完成。
而一个成功的方案需要一个得力的通讯和决策系统,它能够迅速地发现问题并作出反应。更重要的是,需要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准确划分好威胁等级,制定相应的计划并且执行。对此,国内的大型会展在这方面也可借鉴国外的经验。一旦事件发生,会展有关各方迅速联合起来,确定危机处理小组,统一对外公布消息,并协调好负责现场处理等等。总之,要使处于危机中的活动各方各自进行明确分工,共同处理好突发事件,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有一个事先已经制定好的完备的危机管理计划的基础之上。此时,我们必须明白,成为一名有效的危机管理者,显而易见,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危机情境的来源。近年来,我国的会展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博览会频频举办。博览会在危机管理方面的强烈需求使会展业危机管理的研究有了重要的市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国内的很多行业(不仅仅是会展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水平和能力,都尚处在萌芽阶段。
三、会展业危机诱因与管理: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为例
对危机诱因的分类,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研究对象提出了不同的标准(有关分类见表1)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危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仅限于一种形态或类型。因此,对危机诱因和危机的分类不是为了形成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为了深入地研究危机的发生、演变。
从整体来说,会展行业面临的危险可以分为四类:自然灾难、意外、技术故障和人为破坏。这些危机涉及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且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也会有千差万别。当然,我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可以为最可能发生的状况做最好的准备。我们无法做到事无巨细,对所有危险作详细计划,但可以针对特定的会展,将注意力集中在最可能发生、危害性最大的项目上。我们可以把各种紧急情况或可能发生危机的事件罗列出来,然后根据危险性分别评定等级,比如财产被盗、医疗急救、酗酒闹事等等,都可以划分为具体的等级,然后可以根据具体的等级来采取具体的对策。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是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起成长的,因为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初,需要一个各成员国开展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的交流平台,以此促进贸易区的建设。可以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紧密相关。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对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可能出现的危机,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突发事件等方面进行划分。如图1所示。
(一)政治危机和冲突
首先,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与东盟发生剧烈的政治冲突和对抗的外部环境已经不存在。在后冷战时期,东盟已经从一个冷战的联盟发展到一个强调区域合作和融合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在此时期,中国和东盟面对迅猛发展的经济要求在政治上采取了更加互信的态度,但是,仍然可能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产生矛盾。同时,东盟内部也存在着政治的摩擦,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间或者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而对此矛盾与冲突,东盟内部也显示了处理内部问题机制的落后和不完善。尽管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早已对处理这些问题做了根本的规定,但仍没有成员国间的冲突可以通过这个协定来得以调节。
其次,中国和东盟几个国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在南海问题上存在着领土划分问题的争端,虽然中国一再强调“主权在我,搁浅争议,共同开发”和通过协商共同解决南海问题,但是,对中国来说,我们面对的是整个东盟,而非单独一个国家。另外就是台湾问题,中国和东盟国家均已建立外交关系,这就意味着,东盟诸国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具体对待台湾问题上,东盟国家内部也存在着变数。
(二)经济方面矛盾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对外经济战略成为我国当前在崛起的初级阶段的首要战略。在此阶段能否克服经济结构雷同和同质竞争的状况,当前还不能作出定论。而且据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