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让城市更美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让城市更美好

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的发展不仅关乎国家命运,更与很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人类的智慧创造、文明之果,城市是广大人民的活动家园,千百年来,它一直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与期盼。

面对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如何让城市更美丽、生活更美好,实现良性互动、健康发展,让城市真正成为文明传承的薪火、百姓安居的乐园,这是城市发展进步的价值所在,是每一个“规划人”应当不忘初心、孜孜努力的不懈追求。

“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规律、五大统筹”的工作思路;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对做好城市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为我们科学规划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一名“规划人”,无论是执笔绘图的设计工作者,还是审查监管的规划管理人员,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把新的规划理念落实到提升规划水平的具体实践中去,把规划的效果体现在城市的宜居感、生活的幸福感上来。

做好城市规划,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城,所以盛民

也”。联合国人居组织《伊斯坦布尔宣言》提出,“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的地方”。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规划的目标就是让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一座城市如果不考虑人的生存、生产和生活,就失去了城市的本质。我们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视群众为亲人,问需于民;视群众为老师,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工作的始终。

做好城市规划,要坚持以科学为前提。“城乡统筹,规划先行”。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总坐标”、“导航仪”,是空间合理布局、城乡统筹建设的先行军。习总书记强调,“考察一座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记载了多少成功的城市规划样板典范,让我们叹为观止;也同样写下了不少失败的反面案例,让人扼腕叹息,这些“生与死”的结果都与规划的科学与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的形势任务下,如何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家园,摆在我们面前;怎样避免规划失误、折腾,则更显紧迫。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不能“拍脑袋”、想当然,必须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重大规划决策的法定程序,方能杜绝浪费、拒绝折腾、少走弯路,才能确保“布好棋局落好棋子”、“一张蓝图绘到底”。

做好城市规划,要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人失去了灵魂,就会成为躯壳;城市没有了灵魂,必将成为一片荒漠。文化作家冯骥才说,“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丈量城市文明的尺度,不应是大楼的高度,而是文化积淀的厚度,是文脉根生的深度。倘若文脉断裂、记忆依稀、历史遗存破碎、文化符号混乱,那么城市的风貌必然丑陋肤浅,依存于城市的人们必定会失去幸福感、归属感,“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注定成为空谈。可喜的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留存文化基因、延续历史文脉的要求和号召,为我们规划建设城市指明了方向。作为“规划人”,我们要坚持用文化视角、美学理念规划设计,使我每一个都能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承载厚重历史。我们必须提升文化自信自觉,在规划中深入挖掘民族和地方文化精髓,“存基因”、“续文脉”、“提气质”,把文化血脉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让城市真正散发出“文化的光束”,成为有灵性、有活力的宜居之地。

中央、省、市各级城市工作会议的号角已经吹响,开启了城市发展新的篇章。“规划人”只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尊重规律的科学观、传承创新的文化观,方能规划出更美丽的城市家园,承载起人民更美好的安居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