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
- 格式:docx
- 大小:22.34 KB
- 文档页数:7
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 心胸宽广就会长胖吗?我们误解了多少成语? 1、心广体胖:心胸宽广就会长胖吗? 曾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既是思想家,又是教育家,主张“修齐 治平”的政治观,积极传播儒家思想。他所著的《大学》《孝经》对后世影响深 远。 曾子对品德有这样的论述: 人们要使自己的意念变得真诚, 不要自己欺骗自 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的感 受。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经常为 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撒谎。殊不知,内心的想法会通过一言一行体现出来,被 别人察觉。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财富 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 高尚的人一定要意念真诚。 内心真诚,人的身体也就会变得更健康,更舒畅,所以“心广体胖”这一成 语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 心广体胖实际上是在讲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统一。 人的内心如果宽广, 身体就 会自然呈现出舒泰的样子,这就是心宽体胖。和我们现在常说的 “相由心 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相似的道理, 都是强调人的内心世界会影响外表形象, 因此, 一个人要重视内心修养, 重视进德修业, 这是儒家的基本价值导向。 但是, 我们今天在用这个词的时候,常常会指一个人内心没有什么忧愁,是乐天派,因 此就能吃能睡,以至于发胖,这就是曲解了成语的本义了。因为做乐天派虽然也 很好,但却缺少了古人那种砥砺自己,随时随地注重内心修养的精神气概,变得 过于世俗了。 “心广体胖”也说成“心宽体胖”。需要注意“胖”字在这里并不读作 pàng,而是读作 pán。当读作 pàng 时,表示“发胖”的意思,也就是人们最容 易理解的“变胖”,当读作 pán 时,则表示“舒泰”的含义,与前面的“宽”字 或“广”字相对应。 2、 量体裁衣:优秀裁缝的必备技能 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吾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 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墨子》
1/7
《墨子鲁问》里说,墨子派自己的弟子公尚过前往越国,公尚过很快得到了 越王的重用。一次,公尚过向越王推荐自己的老师墨子,越王非常高兴,对公尚 过说: “先生假如能让墨子到越国来教导我, 我愿意将过去吴国的五百里土地分 封给墨子。 ”越王还大方地派给公尚过五十辆马车, 让他声势浩大地到鲁国迎接 墨子。 墨子对公尚过说: “据你观察, 越王这个人的心志怎么样?假如越王能虚心 接受我的言论,采纳我的学说,那么我将前往,量体裁衣地为越王提出建议。如 果越王不听从我的言论,不采纳我的学说,那我去了,就是把‘义’出卖了。同 样是出卖‘义’,我就在中原国家好了,何必大老远跑到越国呢!” 后来, “量体裁衣”便固定下来, 成了常用语。 明朝嘉靖年间, 就有一个“量 体裁衣”的故事。 据说当时京城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裁缝, 只要是他裁制出的衣 服,无不合身,因而受到人们追捧。一次,一位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 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 又问道: “小的还要请教老爷, 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 御史大夫不解地问: “你量体裁衣, 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就够了, 为什么要问这个?” 裁缝回答说:“我这也是在量体裁衣呀!如果您初任高职,必定意高气盛, 走路时会自然地挺胸凸肚,所以裁衣时要后短前长,才会合身。如果您已经做官 几年,就会意气微平,衣服前后长短一致即可。如果您当官许多年,马上就要退 休, 内心难免忧郁, 走路时会不自觉地低头弯腰, 这样做出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 所以,我如果不问明您做官的年头,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 “量体裁衣”这一成语至今仍常用, 指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 也比喻按照 实际情况办事。 时代在发展, 街上流行红裙子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取而代之的是遍地开花 的量体裁衣、私人定制。其实,不仅人的衣着如此,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是如此。 但是, 就在城镇化步伐日渐加快的今天, 我们的城市建设却似乎掉入了某种怪圈。 提到城市,每个人脑海里都会有许多的画面:宽阔的马路,林立的高楼,川 流不息的汽车,行色匆匆的人群 ……但是,如果全国涌现出几百个“小北 京”“小上海”,那会让人恍惚间不知“今夕是何年”。所以,城市的发展更需 要“量体裁衣”。 另外, 在旅游业产值日新月异的大好时光, 游客们也常常惊觉, 不同景点的纪念品大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如果旅游品市场也“匮乏”到几种产品 走天涯, 那还会不会让游客惊叹华夏子孙在智慧上整齐划一的奇观呢?在快速发 展的时代,不管是个人、城市还是产业,都需要多元化、个性化,而量体裁衣则 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量体裁衣”中的“量”字在这里读作 liàng。需要注意的是,“量”字读 作 liáng 时,表示“估量、测量”的意思,而读作 liàng 时则表示“容量”或这 里所体现的“估计、衡量”之意。 “量体裁衣”的近义词较多, 有“量入为出”“实事求是”“对症下药”等。 3、 碧血丹心:丹心、丹青,傻傻分不清
2/7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 苌弘(cháng hóng) 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庄子》 “碧血丹心”源于古代“血化为碧”或“苌弘化碧”的典故。东周景王时, 苌弘任上大夫。 景王死后, 王族内乱, 苌弘和卿士刘文公联手, 借晋国帮助平乱, 辅立王子即位,史称周敬王。苌弘忠心耿耿,尽心竭力,又有雄才大略,深得周 敬王的信任。君臣戮力同心,想复兴周朝,但是,他们这样做,引起诸侯国中一 些政客的嫉恨,卫国大夫说:“周王朝自从幽王以来,至今已历十四世了。苌弘 还想复辟,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不久,晋国的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六卿内讧混战,范氏 和中行氏被其他四氏剿灭。 范氏原为晋国执政正卿, 又和周王室的卿士刘文公有 姻亲关系。 因此, 在晋国内乱时, 周王室明显地站在范氏和中行氏一边。 赵、 智、 魏、韩四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后,接着又追查周王室中支持范氏和中行氏的人。 他们知道刘文公根基深、地位高,无法扳倒,便指名道姓要周敬王惩治苌弘,而 周敬王认为苌弘是辅立自己的功臣,一向忠心不二,不肯惩处他。 晋国正卿赵鞅便派大夫叔向出使周王室, 用阴谋诡计离间周敬王和苌弘的君 臣关系。他故意频繁地同苌弘接触,有时密谈到深夜才告辞,试图引起周敬王和 刘文公的怀疑。最后,叔向去觐见周敬王时煞有介事地说:“大王,我们晋国已 经查明范氏、中行氏之乱与苌弘无关,你不必再查究苌弘了。我也告辞回国复命 去了。”叔向临走时,故作匆忙状,把袖中一封伪造的信件遗落在殿阶上。内侍 把信捡起来交给周敬王。周敬王打开一看,竟是苌弘写给叔向的密信。信中说: “请转告晋君, 尽速发兵攻打周国, 我将迫使敬王废黜刘文公, 而请你做内应。 ” 周敬王把伪造的信传给刘文公,刘文公看了大怒,不由分说,立即要周敬王抓捕 苌弘,诛灭其九族。周敬王念其辅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终还是把苌弘放逐到 了千里之外的蛮荒蜀地去。 苌弘有口难辩,悲愤交加,没想到自己对周王室一片忠心,到头来却因一封 假信, 落得如此悲惨结局。 他到蜀地后, 郁郁寡欢, 不久便自杀了。 苌弘的冤死, 引起了当地人们的怜惜同情, 他们把苌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来, 埋葬并立碑纪念。 三年后,掘土迁葬,打开玉匣一看,苌弘的血已化成了晶莹剔透的碧玉。 “碧血丹心”常用来指满腔正义的热血, 一颗赤诚的红心。 形容十分忠诚坚 定。 “碧血丹心”中的“碧”指的是碧玉, “丹”字指的是红色, 而“丹心”一 词表示忠心。“赤胆忠心”和“碧血丹心”含义类似。 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把“碧血丹心”一词错记为“碧血丹青”, 也不要与文 天祥诗句中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混淆。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所以 “丹青”一般代指绘画。古时在竹简上记事,为了便于书写,避免虫蛀,就先用 火烤青竹,让水渗出,像出汗一样,所以用“汗青”指代竹简,也指代史书。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