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_探究复习专题1_碱石灰变质
- 格式:ppt
- 大小:738.50 KB
- 文档页数:18
专题八 碱的变质重点突破碱的变质1.猜想溶质:在了解变质原理的前提下,从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和完全变质三方面入手。
2.实验设计(1)氢氧化钠的变质①变质原因:2NaOH+CO 2====Na 2CO 3+H 2O 。
(2) 氢氧化钙的变质①变质原因:Ca(OH)2+CO 2====CaCO 3↓+H 2O 。
(3)氧化钙的变质①变质原因:氧化钙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②探究过程: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过程。
基础练1.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Ⅰ固体的成分分析【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②CaCl2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7③CaCl2+Na2CO3═CaCO3↓+2NaClCa(OH)2+Na2CO3═CaCO3↓+2NaOH④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猜想Ⅱ:固体全部变质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进行实验】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聪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同学小红小美小伍实验操作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加入过量稀硫酸【实验结论】小红、小美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红色,于是他们都得出猜想Ⅲ正确.【反思评价】(一)老师指出,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二)根据小美的结论推测小伍实验现象是.Ⅱ固体中各成分含量【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②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实验结论】称取10g样品于圆底烧瓶中,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2.2g,请你计算出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反思评价】①联想到空气中有CO2,所以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保存.②若将上述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在45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原因分析】2NaOH+CO2═Na2CO3+H2O.【进行实验】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反思评价】(一)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的氢氧化钠干扰对样品中氢氧化钠的检验.(二)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儿后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①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被装置B吸收了.②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偏大.【反思评价】①密封.②小于.【解析】Ⅰ固体的成分分析【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进行实验】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反思评价】(一)老师指出,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的氢氧化钠干扰对样品中氢氧化钠的检验.(二)小美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红色,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即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过量稀硫酸时,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和碳酸钠反应,因此小伍实验现象是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儿后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Ⅱ固体中各成分含量【进行实验】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①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被装置B吸收了.②装置II中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若无装置C,水蒸气会进入D装置中,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进一步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实验结论】设1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 44x 2.2g=,x=5.3g,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100%=53%,答: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53%.【反思评价】①联想到空气中有CO2,为了防止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②若将上述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在45g水中,由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因此氢氧化钠的质量小于5g,得到的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2.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从哪些视角可以证明CO2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作出猜想】猜想一:从生成物的视角;猜想二:从的视角;猜想三:从能量变化的视角……【实验探究1】第一组同学分别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按如下四种方案实验:A.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没发生反应;B.滴加BaCl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反应;C.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D.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中考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复习---物质变质的探究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猜想Ⅱ:已经变质。
【实验和推断】(1)加入的适量A溶液是________(填名称),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若现象b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反思】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是________(填“A”或“B”)。
A. 密封保存B. 不需要密封保存2.征得老师同意,爱动脑筋的小亮在实验室对放置已久的Na2SO3的样品成分开展了探究:【查阅资料】2Na2SO3+O2=== 2Na2SO4BaSO3+2HCl=== BaCl2+H2O+SO2↑【提出问题】该Na2SO3是否变质了呢?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猜想】猜想1:样品未变质(即:样品中只含Na2SO3);猜想2:样品全部变质(即:样品中只含________);猜想3:样品部分变质(即:样品中只含Na2SO3和Na2SO4)。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①用少量粉末装入试管,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现象A 猜想2不成立足量稀盐酸,并不断振荡②取步骤①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然后操作Ⅱ有白色沉淀猜想1不成立(1)猜想2:样品中只含________(填化学式)。
(2)现象A是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操作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根据以上探究:实验室里Na2SO3必须密封保存。
为了防止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也有很多,试举一例:________(填药品名称)。
3.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久置的生石灰中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置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他成分)。
中考题原创:探究化学干燥剂的变质程度及成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人教版下册58页习题3:在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
为什么生石灰能做干燥剂?___;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在一起成为块状。
这是为什么?____;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二、科学探究题2.实验中学活动小组在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他们特意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M。
请你与活动小组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M进行探究。
(探究任务)(1)探究固体M是否失效;(2)探究固体M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探究方案)(反思拓展)(1)你认为“探究二”是否严密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2)你认为固体M中除含有氢氧化钙外,还可能含有___,请你设计实验是否含有该物质___。
3.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碱石灰是由固体烧碱NaOH和生石灰CaO组成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气和CO2反应而变质。
某探究小组对一瓶久置空气中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1)(假设与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则CaO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活动与探究)如下图所示:(3)(解释与结论)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Ⅱ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_____(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Ⅰ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有浓硫酸、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等,后者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③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④Ca(OH)2分解温度为580℃,CaCO3分解温度为825℃,Na2CO3的分解温度为1744℃。
[提出问题]碱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可能有哪些?[进行猜想]①若没有变质,碱石灰吸水性良好,成分只有CaO和NaOH;②若变质,该碱石灰中可能含有CaO、NaOH、Ca(OH)2、Na2CO3、Ca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实验过程](1)验证碱石灰是否变质:图中的B为干燥装置,常用于固体干燥剂干燥气体。
现用A、B 装置检验碱石灰是否变质,取适量的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样品分别装入A、B中,连接好A、B装置,从 ____(填“c”或“d”)端向B中缓缓通入水蒸气,观察A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证明碱石灰已变质。
(2)验证碱石灰是否完全变质:取适量碱石灰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溶液变浑浊,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无明显变化,证明碱石灰已完全变质。
则样品成分最多有___种可能性(填数字)。
(3)为进一步确定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该小组继续实验并记录如下: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现象或数据实验结论实验一①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②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③向滤液B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静置;④________。
操作③的主要目的是:___操作④的现象:____样品中一定有Ca(OH)2[探究结论] 通过整个探究活动分析得知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其中盐的质量分数为_____。
[反思与评价] 通过探究活动,大家知道该碱石灰变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生成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明白了碱石灰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1、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气和CO2反应而变质。
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中只含有CaO、固体NaOH;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2)【实验】如图所示:①样品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3)【判断】a.若Ca(OH)2、CaCO3和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则猜想Ⅱ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b.操作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操作④的现象判断: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Ⅰ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____________(填“全部变质”或“部分变质”)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_______保存;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已知干燥剂“碱石灰”的成份是:CaO和NaOH,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变质.某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中一瓶放置已久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甲同学猜想:样品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了作用,则NaOH会______;CaO会变质,其反应的类型为______反应.(2)乙同学猜想:猜想实验设计现象判断猜想a 样品含碳酸盐取少量样品,滴加盐酸无气泡放出______猜想b样品中含有Na2CO3,且还含有CaO、Ca(OH)2、CaCO3中的一种(1)______(2)______(1)______;(2)有气泡放出猜想b成立(3)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中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①、②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①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从操作③的现象分析,溶液D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3、已知干燥剂“碱石灰”的成份是:CaO和NaOH,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变质.某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中一瓶放置已久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甲同学猜想:样品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了作用,则NaOH会潮解,CaO会变质,其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2)乙同学猜想:样品中含有Na2CO3,且还含有Ca(OH)2、CaCO3中的一种,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①、②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①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图中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3)从操作③的现象分析,样品中肯定还含有______,其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4)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______.4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与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做如下探究:(1)猜想:①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②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碳酸钙和碳酸钠(2)判断:①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钠投入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判断猜想②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下同).②操作④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______;由此判断猜想①_.③综合①、②的结论判断该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5、已知干燥剂“碱石灰”的成份是:CaO和NaOH,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变质.某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中一瓶放置已久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甲同学猜想:样品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了作用,则NaOH会______;CaO会变质,其反应的类型为______反应.(2)乙同学猜想:猜想实验设计现象结论样品中含有Na2CO3,且还含有CaO、Ca(OH)2、CaCO3中的一种取少量溶于水;______猜想成立过滤,在滤液中滴入______有气泡放出(3)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中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①、②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①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从操作③的现象分析,溶液D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6、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对固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______.(实验和推断)(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______,说明氢氧化钠______(填“已经”或“没有”)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3)若A是CaCl2溶液.①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不变红色,则猜想______成立.②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反思)①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保存氢氧化钠的方法是______.7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