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27.45 KB
- 文档页数:2
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观念的几点思考摘要: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观念必须转变,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语文教育观念的确立,教材内容的把握和教学评价的维度,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观念思考语文是最美的学科,兼容了其它学科都有的美点。
语文素养也是人生活发展的必备素养。
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许多人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形成了很多富有创见性的理论观点,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真是百花盛开,各具风采,使语文教学走到了一个繁盛的时期。
然而,作为一个教学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得与失,我进行了以下的思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师应做导演,而不是演员,更不是观众。
新课程标准则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把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这本来是正确的,因为,任何方式的教育,归根到底都是以学生学会为终极目的的。
然而,从我听得一些优质课、公开课来看,我觉得现在我们的一些语文课似乎过分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整个语文课堂放手交给学生,结果把语文课上成了班会课、辩论课、演讲会,不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是教师被学生牵着走,淡化了教师的作用,看不到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目标中所应起的不可替带的作用。
表面看来,课堂很热闹,学生发言也很积极,许多问题似乎也解决了,但仔细想想,如果这样就是语文课堂改革的话,那么我们语文教师未免干的太轻松了!还要我们语文教师干什么呀!事实上,无论怎样的改革,都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无论哪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编写的,都是有它自身的体系的。
它所要求达到的整体目标,是分解到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课中的,只有最基础的目标实现了,整体目标才能实现。
而对语文教学目标的把握,不是学生所能做到的。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目前,语文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
从多年来的实验来看,《语文课程标准》和与之配套的语文教材(语文版)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广大教师认为: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给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给语文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之幸,也是千千万万学生之福。
在多年的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定位,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一些粗浅的思考和体会,现将它写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体验。
就教师而言,有情感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
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
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投入感情,就有了体验的基础,就能以此生发出更加开放性的理解,而不会回到过去“结论式”的展现。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倾听,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就会让你吃惊。
教师若能用激励的语言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课堂就将更加精彩。
学生作文中有独到见解的,语文教师应大加表扬并评上高分。
作文能力有显著进步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适当加分。
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往往成为学生热爱写作和不断进步的动力。
还要鼓励学生对课文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质疑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有不同的理解。
这样师生互相交流,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又增进了情感。
二、语文教学要加大信息量语文教学要适应当前整个社会需要。
现在已处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工作都需要依靠一定的信息。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有关语文信息积累、掌握和系统化的过程。
我们在教学中要增强信息观念,不作脱离语言文字的架空分析,不重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向学生提不加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能把语文课教成毫无信息价值的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一、以“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势必与教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单一以课堂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激励作用的单调评价是格格不入的。
于是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其实累的是我们一线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琢磨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选好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定好教学手段,掌握好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想想觉得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难啊!二、以“学”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提供给学生。
课标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
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__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让她们掌握知识。
其次要让她们多读多思多讲。
其次在课外要引导学生如何自主预习,自主复习。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1.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但简明科学,而且高度概括了语文课程的最大特点,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
语文具有工具性,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说明和表述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功底,就不能看懂或理解不了知识的载体——各种书籍。
所以语文是名副其实的基础课,是一切学科的工具,没有语文,就没有其他学科。
同时,人们思想学习,认识事物需要语言,交际需要语言,所以工具性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语文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或者说不是一个死的工具,而是一个活的工具,这个工具的“活”,就在于它蕴含着博大的文化历史内涵,凝聚着古往今来人类的丰富情感,是无数精英人物智慧的结晶,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
这就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表现。
因此,学习语文是一个与人类智者对话的过程,是为每一个学生的现在及未来的精神生活打底的奠基工程。
根据语文课程的这些特点,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对于教师来说,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简言之,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话语文本,是一个中介,师生在共同作用于话语文本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阅读教学遵循学习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三者之间的交流,而作为主体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其生理、心理、语言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建议一、中考题试卷分析后反映出来的问题1.必要的古诗词底蕴的欠缺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亟待加强。
3.学生质疑、解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培养。
考试的问题出现在学生身上,而问题的根子却在我们教学本身。
是我们忽视语文知识的启发和点拨。
阅读教学,重分析,轻感悟;重讲解,轻欣赏。
教学方式上重包办代替,轻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规定为语文教学的目标。
从这样的理念出发,没有一定的知识,就形不成相应的能力,没有适当的过程和方法,就不会产生自主创新的冲动,没有相应的感悟和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难以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知识教学和点拨外,重视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感悟和体验经典,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产生自主创新的冲动尤为重要。
二、引发的思考与教学建议我经常遇到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新课程新教材,有什么样的新方法?有什么样的新模式?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常常无言以对。
新课改到底要改的是什么?是方法吗?是模式吗?我以为都不是。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只有方法运用得不恰当,而没有什么新方法,更没有什么新模式。
语文教学从来没有模式,一旦有模式,就不是语文教学了。
我认为,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四个转变:(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反对“一言堂”“满堂灌”,提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讲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体现在:1.进一步抓好预习。
预习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节约许多时间。
所以,大家要重视预习,对学生的预习要提出具体要求,检查、评价要落实。
2.“综合性学习”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
老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搜集资料、参与活动,大力提倡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
3.课堂上,要重视主动参与、积极交流、注重合作和深入探究。
(二)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勃勃生机,重视人文教学,强调自主学习,鼓励合作探究……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不能淡化工具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
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
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
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不能放任自流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5篇篇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最新版心得体会一、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
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
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跟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
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汉字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教学由难变易。
二、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这些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三、垫持“课程基本理念”。
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
克服以往在语丈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错误倾向。
四、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习后,让我明自在教学进程中要特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断精神。
即要求谱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
依据课标开展教学使学生获得现代壮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篇二: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最新版心得体会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
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
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
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第1篇】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人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者。
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
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
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等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2020年12期┆73研究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李永贵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深入地开展,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更新,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语文新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教师产生了一些新困惑。
对这些困惑进行了一些恩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困惑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使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产生了一些新困惑。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理清思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反思。
一、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是否与传统的截然不同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重在创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有部分教师用"全新”目光看待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认为新课改的语文课应该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
那么,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教学真的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截然不同吗?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课堂教学模式,很难明确,更不能套上一个固定的模式而称之为“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模式”来推广,因为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无论釆取哪种教学方法或模式,都应该具有实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
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与传统教学并非截然不同,教师也不必用否定传统的“全新”目光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如我们已经娴熟掌握的启发式、点拨式、讨论式等。
更何况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优良传统,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而不断发展。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改革的是什么?是过去那种无法适应当今学生需求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我们应转变“满堂灌”“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模式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独霸”讲台的传统模式为师生互动式学习。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思考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几种创新教学方法,望能对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学帮助。
关键词:课堂导入情境设问多媒体角色转换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教学创新的一个重点,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吸取教学精华的同时在课堂导入、教学情境、问题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一、课堂导入好的课堂导入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它可以引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气氛,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可以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导入的目的都是要达到抓住学生的心,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
具体来说,以问导入、以情感导入、以故事导入、以音乐导入、以画面导入都是可行的。
例如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我就以父亲的三次背影画面导入新课,并以多媒体画面来创设学生受感染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感情陶冶中展开想象,从内心深处感受和思考父爱这一永恒主题。
二、创设情境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力求营造轻松愉悦、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享受快乐,是能把语文课教“活”的最好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音乐、绘画、书法、朗读和表演等艺术手法都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的手段。
例如在讲授《变色龙》一课时,我在课前准备了与小说前后情节密切相关的六幅图画,随着讲解的深入,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主人公的六次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大变化,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三、设问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擅于设问质疑,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提起学生的乐学性。
课堂教学中良好互动的前提就是教师设计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在问题中深入进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层次上的理解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学习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1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开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老师必须根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考虑,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有局部老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
而《新课程标准》那么强调:老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点燃这把火,激发学生潜在的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表达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才能为核心,是语文才能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交融。
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和综合运用才能。
这就是要求老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
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老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到达效果的。
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给学生以详细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详细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7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最新(精选17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最新篇1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
现在,仍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初期,在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在实践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熟悉,提出以下几点对新课改的熟悉。
一、认真解读《课标》,增强课程改革意识《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
因此,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取代以“理解”、“熟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目标。
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
有了这个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
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实开拓,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充当促进者角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
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在实践中,每位的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
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爱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
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彻底实施。
初中语文新课标2023版学习的心得〔精选5篇〕初中语文新课标2023版学习的心得〔精选5篇〕初中语文新课标版学习的心得1新课程的改革,为今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标准的要求,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确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正确评价学生,做到与学生共成长,是今后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重点。
要在教学中表达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充分考虑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开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进步初中语文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将来开展进一步学习打好根底。
通过学习,我的评价观也得到了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把分数和听话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进展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使学生能从老师公正的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感到虽苦尤乐,最终成为学习创新的主人。
为了尽快进步学生的初中语文程度,到达新课标的要求,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努力做到:一、树立标准理念,深化领会初中语文课程的要求按照新的教改目的要求,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的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有创造性地积极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加强自身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采用目的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才能根据课程的总体目的设计并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按照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情趣爱好为出发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有内容和有方式的教学理论,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初中语文与别人交流,开展用初中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使学生通过考虑、讨论、查阅、交流和互动等方式,学习并使用初中语文,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进步学习效率,最终使学生受益终生。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中。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思路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在新课标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展开讨论。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深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三、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资源支持。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和趣味性。
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强化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强化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书法、诗词、散文等文学艺术活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五、加强评价方式的改革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评价方式的改革,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发展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为他们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和学业帮助。
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8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8篇》,您浏览的《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8篇》正文如下: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今日,我学习了《学校语文新课标》,感受颇深。
就其中的几点,谈谈我浅薄的生疏。
一、语文学科应重视进展同学的创新力量。
《语文课标》中告知我们,在语文课程中,应当渐渐转变“告知式”的教学方式,乐观引导同学学会探究,学习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觉问题,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对同学就放不开手脚,心里总想着让他们依据自己的思维进行。
比如,我在教同学仿句时,总觉得他们写的不够完善,不太尽人意,总想把自己认为所谓的标准答案呈现给他们,生怕他们特殊是中下等生答不出来。
其实我这么做事没啥太大的必要,同学有时思维的跳动性很大,很有创新力量的。
犹如学在仿句中这样写到“当一个人垂头丧气的时候,他遗忘了2期望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一无所知的时候,他遗忘了学习学问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责怪别人的时候,他遗忘了宽容他人是一种习惯”等等,而且有些中下等生写的也还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说,这个时候,老师就不要给同学记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了,而是顺势乐观鼓舞同学,给他们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同学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获得充分呈现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
二、突出语文课标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有时我们会脱离语言文字运用状况,而争辩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
有时我也会留意这一点。
对于文中难理解的语句,总是想方设法给同学讲“深”讲“透”,而忽视了对xx中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把握,结果是适得其反。
同学不但没听懂,而且也不会运用。
所以语文的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尝、咀嚼,来探究文本的意蕴,或者是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动身,再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近年来,语文教育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家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产生了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为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入学习和研究了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其进行了解读和思考,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批判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世界、感受生活,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推动他们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第三,强调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结合。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结合。
在教学中,我注重传授经典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还注重与时代创新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化,了解时代变迁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和文化创新能力。
第四,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与实践应用。
初中语文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与实践应用。
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和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实践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五,注重课程的有效评价和反馈。
初中语文新课标注重课程的有效评价和反馈。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摘要]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素质和学生发展的共同需求,更是新课程的深情期盼。
培养课堂教学机智,发挥其深刻的育人功能,是新课程和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教育的成败,教师是关键.”教师素养是素质教育深情的期盼,而课堂教学机智正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成分,是教师智慧艺术的展现,在新课程推行并深入发展的今天,重新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尤其意味深长。
一、课堂教学的价值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教学机智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动力。
新课程的课堂更加关照学生生命成长,课堂不再是“传经布道”的场所,而是溢彩流光的生命之河。
同时,也正是教师教学生命的流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生存新的不确定因素,给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机智提供了契机,铺设了平台,把握时机,充分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创造力,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教育培养也是学生的需要,更是新课程的深情呼唤。
在新课程中,学生也是课程生命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生活经历,人身体验等直接经验在课程中占有了合法地位。
并把他们视为知识学习和人格建构的奠基因素,与课堂中的间接经验一起共同构筑知识结构和人格基础。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新型的课堂人际关系,行为技巧。
构筑和谐的教育,更需要新型的课堂教育机智的参与。
所以,课堂教学机智不仅是教师的需要,也是学生生命发展呼唤,更是新课程深情的期盼。
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艺术之树上最为亮丽而鲜活的花朵,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常常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景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二、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教学培养的内涵和价值得到相应的提升。
教育对教师的素养有了更新的期待,对教学机智提出更高的要求。
思想指导行动。
教学培养是教师灵魂深处教学观、学生观的行为外化,反映着教师的综合素质、体现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
所以只有加强教育思想建设,才能固本求源。
教学反思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为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2001年正式启动,并且也颁布了相关的文件和纲要来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到目前为止,新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十余年,在语文教学上,无论是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评价,还是教师素养,教学的价值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从实际来讲,由于传统教育在我国的影响过深,所以导致了初中语文教学在实际的改革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点和问题,对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者造成了诸多的困扰,因此,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全面的思考就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本文中,我将通过思考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思想陈旧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的初中语文教师仍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思想。
例如认为“在课堂里需要完全听教师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讲课”等,这种传统的思想对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在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都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教学,并且缺少课堂气氛,导致整体的教学活动中缺乏热情。
2.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等因素,导致了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现有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师都不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过于强调整体的概念,不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导致了班级内学生成绩差异过大。
教学工作缺乏有效性。
3.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方法不科学也是现如今初中语文课堂的主要问题之一,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生的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大多还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在这时,教学方法凸显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来消化课本上的内容,在此影响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降低了教学的效率。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思考
当前,全国上下教育形式是一片大好,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随着教育改革的
发展和需求,有些初中语文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
学了。
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的指挥棒,在上新课程之前作为教师必须学透、吃透、深究
新课标。
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较教好,这样的结果
是不可想象的。
教师在学习就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
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
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二、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不是专门为教师教学制订的,也不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
生通过不同阶级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
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
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三、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定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也是纸上谈兵,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
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
然而,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
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
虽然强调要转变观念,但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杨弃。
甚至,也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
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更是令人不可思议,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思想。
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
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而脱离学生的实际情
况去组织教学。
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的扬弃,而不是抛弃。
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
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的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
去掉,对我们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四、教师要彻底转变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观者。
然而,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
教学活动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
这样,教学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
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
并根据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的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主观能
动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指挥来走,而
不能自由、愉快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更谈不上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
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转变教师的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
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血系、探究、发展的伙伴。
五、教师的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勇于改革的精神,彻底抛弃填鸭式的教学,让满堂
灌远离我们的教学。
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我们应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
中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也有力
地说明启发式的教学很重要。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不能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脱节。
要与学生的学法紧密联系,与学习内容挂钩,与学习效果挂钩。
“方法”、“手段”和“技术”的运用都应从实际出发,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课改就是用多媒体上课,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按课文内容表演,演课本剧、演小品,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老师只是坐在旁边做免费观众,这样只能是事半功倍,劳而无功。
我个人认为,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不必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不必强行把课文变成剧本来让学生去表演。
特别是像没有先进教学设备的农村学校,只要能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用好黑板和粉笔也是很不错的。
不能错误的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也不能错误的认为课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动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教法和教具的选用应做到以下几点: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深入课改,积极探索课改的新秘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把语文教学的新课改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