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大起义参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5.86 KB
- 文档页数:8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通过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进一步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与楚汉之争的史实。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以及秦王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
2、通过数字故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理解历史事件。
3、通过合作探究重难点问题,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秦朝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
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
难点:1、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
2.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一秦的暴政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2徭役兵役繁重3刑法严苛4二世更残暴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课堂练习】。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相传万世。
然而历史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强大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封建专制残暴统治的结果,所以它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1.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问题设置,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秦的暴政(重点)(1)教师活动教材研读:归纳秦的暴政的表现(2)学生活动表现1:赋税沉重。
表现2:徭役兵役繁重。
表现3:刑罚严苛。
表现4:“焚书坑儒”。
表现5: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1)教师活动问题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原因,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2)学生活动会①直接原因:大雨使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记笔记】(3)教师活动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材料1: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材料2: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4)学生活动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的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朝的灭亡(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63,概况巨鹿之战的基本情况。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问题探究:秦朝因暴政灭亡对后世有何借鉴意义?(4)学生活动1.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爱惜民力;2.应对君主权力适度制约;3.法家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与儒家学说相调和。
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掌握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秦朝的建立与灭亡1. 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2. 秦朝的灭亡:秦始皇死后,秦朝迅速衰落,爆发农民起义。
第二章:秦朝的暴政1. 秦始皇的暴政:严酷的法律、苛捐杂税、徭役和兵役。
2. 民众的生活困苦:农民生活困苦,难以忍受。
第三章:陈胜、吴广起义1. 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秦朝暴政,民不聊生。
2. 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陈胜、吴广领导起义,各地响应。
第四章:起义军的斗争1. 起义军的斗争:陈胜、吴广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
2. 各地起义:其他地区的农民起义,如张耳、陈余起义。
第五章:秦朝的崩溃1. 秦朝的崩溃:起义军逐渐壮大,秦朝统治土崩瓦解。
2. 汉朝的建立:刘邦攻占咸阳,秦朝灭亡,汉朝建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楚汉争霸1. 楚汉争霸的背景:秦朝灭亡后,各路诸侯争夺天下。
2. 楚汉争霸的过程:楚国和汉国的争霸战争。
第七章:刘邦与汉朝的建立1. 刘邦的崛起:刘邦攻占咸阳,成为楚汉争霸的主角。
2. 汉朝的建立: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第八章:楚汉争霸的影响1. 楚汉争霸的影响:战争频繁,民众疾苦。
2. 社会动荡:诸侯割据,民不聊生。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思考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时空观念: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释:根据秦朝的刑具反映了秦朝刑法严峻的特点;家国情怀:知道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秦朝灭亡的原因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诗人章碣作《焚书坑》,用“坑灰未冷山东乱”来讽刺秦始皇焚书的做法并不能使统治长久。
今陕西西安临潼有一个坑儒谷,据说是当年坑儒的地方。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秦朝是如何灭亡的?本节课我们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1、背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2、秦朝暴政的表现: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
材料一:(秦朝)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zhì]之食。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
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
材料:(秦朝)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上吊)于道树,死者相望。
---司马迁《史记》材料、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6岁就要到官府登记户籍,开始服徭役和兵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和原因;2. 熟悉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经过和结果;3. 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和背景;2.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经过和结果;3. 探讨秦末农民大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引入】1. 向学生展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统治方式以及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压迫;2. 引导学生思考百姓是否会对这样的统治方式产生不满和抵抗的意愿。
【教学步骤】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和原因(20分钟)1. 学生自由讨论秦始皇统治带来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农民受压迫的现象;2. 引导学生分析主要的农民叛乱原因:重税、徭役、战争损失等;3. 引导学生总结整理出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经过和结果(20分钟)1.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经过;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结果。
三、秦末农民大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0分钟)1. 分组讨论,探讨秦末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整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2. 教师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方式】1. 问题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2. 分组讨论:提倡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3.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观点;4. 教师引导: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引导。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 材料阅读: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文献,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程度和参与讨论的态度;2. 学生表现: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评估他们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1. 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影响进行进一步探究,比如对汉朝的影响;2. 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农民起义的异同;3. 研究秦末农民大起义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秦末农民起义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秦末农民起义,了解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状况。
通过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认识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秦朝的暴政2.1 秦朝的政治制度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等。
2.2 秦朝的法制学习秦朝的法制建设,如《秦律》的特点和影响。
2.3 秦朝的徭役和赋税了解秦朝对民众的徭役和赋税政策,分析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民众的生活状况3.1 农民的生活状况通过资料了解秦朝农民的生活状况,包括土地制度、农业生产等方面。
3.2 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生活状况分析秦朝对手工业者和商人的政策,了解其生活状况。
3.3 民众的怨声载道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秦朝民众的不满情绪。
第四章:陈胜、吴广起义4.1 起义的背景回顾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状况,分析起义的必然性。
4.2 起义的过程详细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包括起义的发起、发展和结局。
4.3 起义的影响分析陈胜、吴广起义对秦朝的影响,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秦末农民起义的启示5.1 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总结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
5.2 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探讨秦末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包括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封建制度的确立等。
5.3 农民起义的启示引导学生从秦末农民起义中汲取启示,认识民众的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第六章:秦朝的灭亡6.1 起义的蔓延学习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其他地区的农民起义如何蔓延开来,秦朝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6.2 各路义军的崛起介绍在秦末农民起义过程中,各路义军的首领如项羽、刘邦等是如何崛起的。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史料分析:分析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农民起义的历史地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朝的统治状况,引发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分享各组的学习成果。
4. 史料分析:呈现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农民起义的历史地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作业2. 推荐阅读:《史记·陈涉世家》、《汉书·食货志》等史料,深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思考题:讨论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六、教学拓展1. 比较秦末农民起义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农民起义,如汉朝黄巾起义、唐朝安史之乱等,分析其异同。
2. 探讨秦末农民起义对后世农民起义的影响,如明朝李自成起义、清朝太平天国运动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论述合理性等。
3. 历史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认识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秦朝的暴政、徭役繁重、赋税沉重。
2.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 各地起义响应: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斗争。
4. 秦朝的灭亡:巨鹿之战、秦二世自杀、秦朝覆灭。
5. 农民起义的影响:推翻秦朝暴政,为汉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秦朝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评价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秦朝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评价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3. 案例分析法:通过陈胜、吴广起义等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民起义的斗争过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兴趣。
2. 讲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分析秦朝的暴政、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等原因。
3. 讲述陈胜、吴广起义:介绍大泽乡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 分析各地起义响应:讲述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斗争。
5. 讲解秦朝的灭亡:介绍巨鹿之战、秦二世自杀等事件,说明秦朝覆灭的过程。
6. 讨论农民起义的影响:引导学生评价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为汉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7. 总结本课:强调秦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弘扬民族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4. 学生小论文:通过论文了解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深度理解和思考。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认识到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历史必然性。
2. 通过分析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培养学生对他们英勇斗争精神的敬佩。
3. 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农民阶级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以及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敬佩之情。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历史资料、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暴政的表现,引发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兴趣。
1.2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导入新课。
2. 讲授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2.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统治者的暴政,分析农民起义的必然性。
2.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索。
3. 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3.1 教师详细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突出起义领袖的英勇斗争精神。
3.2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4. 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农民阶级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作用。
4.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英勇斗争精神。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6.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秦末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失败?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讨论,分析秦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如缺乏统一领导、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①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史料实证)②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③知道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秦的暴政与农民大起义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看图猜成语,大家知道这是哪一成语典故么?答案提示:指鹿为马教师指导:赵高想要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
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
果然,这件事以后,朝中上下莫不噤声,都看赵高的眼色行事,任其为所欲为。
指鹿为马这件事给摇摇欲坠的秦王朝一个沉重的打击,敲响了秦朝灭亡的钟声,下面让我们走入本课,一起来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秦末的农民大起义指什么?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自主学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①材料一:......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 ——《汉书·食货志》答案提示:赋税沉重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要向官府交纳的田租、人头税,以及花在盐铁上的钱(因为秦代盐铁价贵),这些是以前的二十倍。
有的人耕种豪民的田地,交纳十分之五的税。
所以贫困的人常穿牛马的衣服,食猪狗的食物。
材料二解析:至秦始皇时,国家征收的田赋超过百姓收入的半数。
②材料一:......又加月为更卒(劳役),已复为正(正卒),一岁屯戍(戍卒),一岁力役(郡兵),三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史记·七十列传·张耳陈馀列传》答案提示:徭役、兵役繁重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人民每年给官府服一个月徭役,即“月为更卒”;服完徭役之后又连月轮番服兵役,一年或充任卫士以保卫京师,守卫京师诸官府,或为戍卒戍守边境,另一年服役于本郡县,边服役,边训练,以上所有的服役是以前的三十倍;材料二解析:北部边境有修筑万里长城的苦役,南边广征兵丁戍守五岭,国内国外动荡不安,百姓疲惫不堪。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3)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法,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3)采用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秦朝暴政和人民反抗的必然性;(2)培养学生尊重史实、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品质;(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和平稳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2)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秦朝暴政的表现及其与农民起义的关联;(2)农民起义对秦朝统治的影响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秦朝末期的关注;(2)提问:“你们认为,秦朝为什么会灭亡?”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分享讨论成果;4. 史料对比分析:(1)展示秦朝暴政的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秦朝的统治状况;(2)对比分析秦朝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联,引导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的必然性。
5. 角色扮演:(1)让学生分组扮演农民起义领袖和秦朝官员,进行情景再现;(2)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强调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稳定对社会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2. 让学生思考:农民起义对秦朝统治的影响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3. 选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朝代的农民起义,与秦末农民起义进行对比分析。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以下是以秦末农民大起义为主题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对历史的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主要原因和重要事件。
2. 难点: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准备
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秦末农民大起义。
大家知道秦朝末年为啥会有农民起来反抗吗?
生:是不是秦朝的统治太残暴啦?
师:对啦!秦朝的赋税、徭役都特别重,老百姓生活得很苦。
那大家知道最先起来反抗的是谁吗?
生:陈胜吴广!
师:没错!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喊出了什么口号呀?
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师:非常好!那后来还有谁也加入了起义的队伍呢?
生:项羽、刘邦。
师:对呀,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
那同学们想想,秦末农民大起义最后结果怎么样啦?
生:推翻了秦朝。
师:没错,但是最后刘邦又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那同学们觉得秦末农民大起义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师:对,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也为后来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反思
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较好地掌握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相关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小组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闫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并收集与本课有关资料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温故知新(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生答:秦朝师: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一、秦的暴政情景: 当时在秦朝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此情景引出秦朝的刑罚(1)刑法的严苛死刑:坑杀、腰斩、车裂、醢(音海,即剁成肉酱)等十多种肉刑:割鼻、断腿、挖膝盖等秦法还规定:族诛连坐等(2)赋税和徭役繁重多媒体出示秦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等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要修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出示数据材料: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50万,南戍五岭50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70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计算:秦朝全国总人口有2000万人妇女人数有1000万人男子中的老弱病残、小孩650万人青壮劳动力还有多少?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耕田种地的还有多少?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同身受,不到50万的人口,需要种地养活2000万人。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朝建立后,由于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赋役沉重,滥用民力,刑法严苛,思想控制,导致民怨沸腾,陈胜吴广掀起农民大起义,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投入反秦浪潮,秦朝迅速走向灭亡。
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史料实证)通过观察地图,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大致形势。
(时空观念)理解秦朝暴政与农民起义之间的关系,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教学重点:秦暴政的表现教学难点:理解秦朝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导入:师: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长眠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壮举——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天下归秦,并且推行种种制度,巩固统一,加强统治,天下归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他自称始皇帝,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二世、三世,传之万世而无穷,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二世而亡了。
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何如此短命?它是怎么被推翻的呢?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师:其实秦始皇陵就埋藏着秦朝灭亡的部分因素。
骊山陵是一座宏伟堂皇的地下宫殿,从嬴政即位的那年(BC246)开始,一直到BC210年他死去,足足修了36个年头。
据文献记载,墓里面顶上用珍珠做成日月星辰。
下面,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
里面还珍藏着多种奇器珍宝。
为防止后人盗墓,命令工匠装了不少机弩。
当时,在秦始皇陵周围曾有民谣流传,“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
渭水为什么不流呢?因为修始皇陵要运石头,很多人在运石过程中死去了,尸体多到把河口都堵住了。
关于秦的暴政,后人编了这样一首诗歌《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昏庸是胡亥,统治更残暴。
请大家结合这首诗歌,阅读课本,找出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哪些?生:1.赋税沉重,2.徭役和兵役繁重,3.法律严苛师:秦朝建立后,修建皇陵只是百姓们需要承担的徭役之一。
一、教案概述【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的暴政;(2)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3)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过程;(4)认识秦末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史料,了解秦朝的暴政;(2)通过比较分析,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3)通过案例分析,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过程;(4)通过讨论,认识秦末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史料、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朝的暴政;(2)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3)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过程;(4)秦末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秦朝的暴政的表现;(2)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的分析;(3)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过程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查阅史料,了解秦朝的暴政;2.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3. 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过程;4.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讨论秦末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秦朝的暴政(1)导入:介绍秦朝的成立和统一六国;(2)讲解:阐述秦朝的暴政的表现;(3)练习:让学生列举秦朝的暴政措施。
2. 第二课时: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1)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2)讲解: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3)练习:让学生简要概括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认识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3)掌握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2)运用史料对比,评价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历史地位;(3)运用地图和时间线,展示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对国家兴亡和人民反抗精神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1)秦始皇的暴政(2)秦朝的统治危机(3)农民的苦难2. 陈胜、吴广起义(1)起义的爆发(2)起义军的壮大(3)起义的影响3. 秦朝的灭亡(1)刘邦、项羽的反秦力量(2)楚汉争霸(3)秦朝的覆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3)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秦朝的暴政对农民的影响;(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3)秦朝灭亡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史料对比: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评价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历史地位;4. 地图和时间线:运用地图和时间线,展示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朝的暴政,引发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 史料对比: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评价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历史地位;5. 地图和时间线:运用地图和时间线,展示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2.过程与法: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
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知识比较薄弱,思维意识较浅,且秦朝的暴政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课文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该从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教材编排了图片、历史成语故事等学生喜欢的素材,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组织表演、讨论、讲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长城、兵马俑的图片,问学生“我们看到长城、兵马俑,首先想到什么”生:秦始皇师: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天下,他自己自称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大秦帝国却仅仅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
那为什么它只经历了二世就短暂灭亡了呢?秦朝的百姓生活怎么样?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官逼民反—秦的暴政师:请学生浏览书本,找学生回答秦暴政有几点表现?第一点表现是什么?把学生分成三组竞赛看哪组举手最积极,回答问题最多。
(第一点表现徭役繁重)1.出示阿房宫、骊山陵墓、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请学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秦末农民大起义参考教案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愿呢是,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一)秦的暴政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学生:赋税沉重学生:徭役繁重学生:刑法残酷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1.繁重的徭役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万人。
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
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
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
可是,来到长城边上却得到丈夫已经死去的消息。
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溅到长城上,城墙立刻倒塌了一大段,形成了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缺口。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么多劳民伤财工程的控诉。
教师: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修陵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城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陵墓规模宏大,修建时间长达37年之久,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
陵园南部是墓葬区,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
墓内机关重重,有众多的珍品陪葬。
虽然始皇陵的价值极高,但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尚不能挖掘。
多媒体展示陵墓图片教师:修长城:秦始皇修筑抵御匈奴的城防,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共长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多媒体展示长城图片教师:“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全家穷困潦倒;忍饥挨饿。
然而皇帝的生活却是豪奢残暴的。
讨论:繁重的徭役有怎样的影响?学生: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
)多媒体展示资料2.赋税沉重教师:《汉书·食货志》中说“田租、口赋、盐铁之利,20倍于古。
”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
课件秦始皇对人民残酷的剥削。
3.刑法残酷教师:除了沉重的徭役、赋税,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法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其中,车裂就是将人的两手、两脚和脑袋分别绑在五匹马上,然后让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知道人的身体四分五裂,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五马分尸。
相比之下,一些腰斩、剖腹、戮尸等就算是比较仁慈的死刑了。
材料: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yi)(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教师: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可见刑法的残酷。
教师:学完了秦始皇谁能评价一下他?学生:秦始皇的功绩: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学生:秦始皇的过失:他刚愎自用,拒谏饰非。
他修建豪华的宫殿(阿房宫等)、陵墓(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他以刑杀为威(如:“焚书坑儒”),极其残暴。
因此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继位,人称秦二世。
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教师: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教师:他的统治更加的残暴,连秦始皇都望尘莫及。
这样就使朝廷上人人自危,忠臣不敢说话,奸佞小人当道;民间则民怨沸腾。
最后终于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陈胜吴广起义。
教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东侧上焦村西清理的八座秦墓,有引人注目的现象。
其中十八号墓没有发现人骨,其余七座墓的墓主为五男二女,年龄在二十岁至三十岁左右,大多骨骼分离散置。
十五号墓的墓主肢骨相互分离,置于椁室头箱盖上,头骨则发现于洞室门外填土中,右颞骨上仍插有一支铜镞。
据考古工作者分析,这批墓葬墓主的身份,应当是秦宗室的成员。
有迹象表明,这些墓葬的墓主,有可能就是秦二世杀害的公子公主。
教师: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胜、吴广领导,时间约半年。
第二阶段: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
(二)陈胜、吴广起义教师: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是遇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被处死。
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反抗,在他们的号召下,决心对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教师:结合书上的内容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学生:秦的暴政是根本原因。
学生:遇雨误期是直接原因多媒体展示大泽乡起义图片教师: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什么?教师: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多媒体展示战争示意图教师: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怎么样?学生:结果失败了。
自从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快速发展,攻占了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秦二世紧急调集大军进行反击,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失败。
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教师:思考陈胜、吴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义军内部不团结,无作战经验等。
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学生: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刘邦项羽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教师:继陈胜、吴广之后,众义军中出了两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谁?多媒体展示刘邦、项羽的图片教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在这过程中,有一个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巨鹿之战。
教师:项羽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的战役。
教师:刘邦:公元前207年率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灭亡。
多媒体展示作战示意图(三)楚汉之争教师: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楚汉争霸”。
教师:西楚霸王是谁?学生:西楚霸王--项羽教师:汉王是谁?学生:汉王--刘邦教师:最后楚汉争霸取胜的是谁?学生:取得胜利的是刘邦教师:项羽、刘邦之间为争夺帝位而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
教师: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学生:争夺皇位的战争。
多媒体展示鸿门宴图片教师:秦末虞地(江苏吴县)人,有美色,善剑舞。
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
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
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县东南有虞姬坟。
思考: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刘邦进驻咸阳,废秦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得民心。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学生:项羽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削弱。
三、课堂总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强秦因暴政失民心而失天下,刘邦因顺势得民心而得天下。
民心是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的兴替中汲取营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纲领,实行改革开放,抓民生促发展,深得百姓之心!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的复兴!四、课堂练习1.“天下苦秦久矣”,是(C)①赋税繁重②刑法苛严③车同轨,书同文④徭役繁多A.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指(D)A.项羽、刘邦起义B.国人暴动C.牧野之战,奴隶倒戈D.陈胜、吴广起义五、作业布置1.背诵本课知识点2.做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中要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