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门诊小手术等有创操作前,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做“感染筛查”,如病人不同意做,应在“告知单上”签字,科室留存备查。

6、检验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标本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筛查”结果。对于HIV抗体初筛实验阳性的标本,检验科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科室做好防护工作,同时相关人员要保护患者隐私。

三、发生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发生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后,医务科及时组织院内相关学科专家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确定是否预防性用药,如需用药,制定具体的预防性用药方案。

5、发生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后处理和随访。

四、报告、体检和随访

1、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在应急处理后,应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

2、职业暴露当事人填写《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职业暴露事件登记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送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3、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医务处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当事人立即进行职业暴露评估并确定体检项目和相关治疗,体验科协助实施体检,预防保健科负责对发生职业暴露后的预防用药品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药品保障及随访。

五、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使用化学消毒剂时戴手套、口罩,必要时穿防护衣,口罩和手套要定时更换,尽量选择对空气污染小的化学消毒剂,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容器加盖,对化学消毒剂原液要正确贮存。

六、化学治疗的防护:配药室经常自然通风,必要时安装排气扇。

在配制化疗药及为病人进行化疗药物的穿刺注射时,应戴口罩、帽子及双层手套,配制化疗药后的垃圾按药物性医疗废物处理,盛垃圾的容器要加盖。操作中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果药液溢出到桌面,医用纱布吸附药液,再用清水冲洗被污染桌面。

锐器伤后伤口紧急处理:

(1)捏住伤口近心端,以阻断静脉回流

(2)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向伤口部位方向持续推挤,挤出伤口部位的污血,注意不要一挤一松,避免将污血倒吸入血循环

(3)碘伏或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

其他处理

病人HIV(+)

(1)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服用双汰芝,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2)医务人员抽血检查Anti-HIV,并于暴露后4周、12周、6月定期追踪检查Anti-HIV

病人HbsAg(+)

(1)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不需要注射疫苗或HBIG(2)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未注射疫苗:24小时内注射HBIG并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3)医务人员HbsAg(-)Anti-HBs(-)已完成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24小时内注射HBIG并补一剂疫苗(4)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正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24小时内注射HBIG并继续完成疫苗注射

通化市环通乡村卫生室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 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二.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三. 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或围裙。

四.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五.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

六. 认真执行安全注射制度,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上针头套,禁止徒手分类操作污染器械、针头、刀片等锐器。

七、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八、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

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

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完整)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 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

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 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门诊小手术等有创操作前, 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做“感染筛查”,如病人不同意做,应在“告知单上"签字,科室留存备查。 6、检验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标本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筛查”结果。对 于HIV抗体初筛实验阳性的标本,检验科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科室做好防护工作,同时相关人员要保护患者隐私。 三、发生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 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 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发生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后,医务科及时组织院内相关学科专家依据卫生部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确定是否预防性用药,如需用药,制定具体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3篇)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门诊小手术等有创操作前,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做“感染筛查”,如病人不同意做,应在“告知单上”签字,科室留存备查。 6、检验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标本后,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感染筛查”结果。对于HIV抗体初筛实验阳性的标本,检验科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科室做好防护工作,同时相关人员要保护患者隐私。 三、发生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3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三、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四、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五、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七、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吸入体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根据____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____通知,为做好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特做如下规定:。 1、药剂科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索证管理。 2、各临床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每季做一次空气培养、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____次并有登记记录。每半年对紫外线辐射的强度进行监测。各科使用的器械消毒液由药剂科统一配制,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 3、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一次____用后科室进行毁形. 4、定期对换药室、注射室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5、医用垃圾用黄色袋、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分包装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动中产 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极其它危险性废物。根据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等相关文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修订本制度。 一、医疗废物分类和暂存 1.产生医疗废物的有关科室应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2.治疗室内废物筒应加盖,分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锐器盆等。未被污染的如外包装、盐水瓶、青霉素瓶等可作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棉签、敷料等置于黄色医疗废物袋中;玻璃安瓿、破碎玻璃器皿置锐器盒中,小心处理以免割伤。放射性废物置红色医疗废物袋中。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门诊小手术等有创操作前,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做“感染筛查”,如病人不同意做,应在“告知单上”签字,科室留存备查。 6、检验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标本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筛查”结果。对于HIV抗体初筛实验阳性的标本,检验科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 指导科室做好防护工作,同时相关人员要保护患者隐私。 三、发生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原则 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 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感染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特殊感染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原则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和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和隔离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和医用防护口罩(外科口罩)。 4.认真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后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和黏膜的防护。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护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和隔离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隔离衣或一次性防护服、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后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和黏膜的 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采集的标本相关人员、处理具分泌物、排泄物、患名使用过的物品和环境清洁消毒等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护人员及司机等。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和隔离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护目镜、双层手套、穿一次性防护服、长筒胶靴和一次性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确保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 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操作人员和尸体处理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水围裙。尸体处理人员应穿化学防护服。

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使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立即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睛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 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门诊小手术等有创操作前,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做“感染筛查",如病人不同意做,应在“告知单上"签字,科室留存备查. 6、检验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标本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筛查”结果。对于HIV抗体初筛实验阳性的标本,检验科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然防护原则 及预防控制措施办法 一. 职业防护原则 1. 根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请求:工作服.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 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纵的医务人员;传染病风行期的发烧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请求:在根本防护的基本上,可按安全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 周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纵,如给特别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纵和作传染病人登仙的医务人员. 防护请求:在加强防护的基本上全方位防护,应应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 根本预防控制措施 1. 医务人员要严厉遵守操纵规程,加强自我呵护意识,控制罕有沾染病的传播门路.隔离防护技巧,削减职业伤害. 2. 遵守尺度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资时,应该采纳以下防护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渗出物.渗出物等时戴手套,操纵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刻洗手,须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产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纵进程中,要包管充足的光线,尽量削减创口出血,并特别留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临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打针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应用的针头不成再套回原针帽内,假如必定要套回,则采取单手复帽技巧,不要将锋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应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锋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产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纵时须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危险和风险,因此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 的职业安全防护原则。以下是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一些重要原则: 1.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应该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 目镜、防护服等,以防止直接接触病原体或其他有害物质。个人防护装备 应根据工作环境和任务的特殊要求进行选择,并确保正确佩戴和使用。 2.洗手: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洗手规程,并根据需要进行正确的手 卫生措施。这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3.安全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了解和掌握 相关的职业安全知识和技能。这包括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应急处理措施、 废物处理等。 4.废物处理:医务人员需要正确处理和处置医疗废物,避免其对环境 和他人造成污染和危害。废物处理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分开分类、密封 妥善处理。 5.预防伤害:医务人员应注意自身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采取适当 的措施预防伤害。如避免拖拽重物、正确使用手术器械等。 6.合理用药: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药物,遵守相关的用药规范和操作 要求。同时,应定期检查和保养药物仓库和设备,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7.应急处理:医务人员需要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 速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这包括地震、火灾、传染病暴发等各 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8.心理健康: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他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交流心理压力、寻求帮助等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心 理健康。 9.病人安全:医务人员的职责是保护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他们应 遵守相关的医疗程序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上是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一些原则,医务人员应认真遵守并持 之以恒。只有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工作,才能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一、前言 在医务人员的职业中,因为不可避免的接触疾病发源地,存在着如医源性、职业暴力、医疗器械污染等方面的职业危害,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医务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职业安全防护。 二、医源性伤害的防护 1.接触患者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好口罩、带好手套、穿好防护服等,有效地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和呼吸道分泌物。 2.对于伤口、烧烫伤等,应该进行及时处理,并进行必要的物品消毒。 3.熟练掌握消毒技术,避免石棉、甲醛等对身体的危害,同时需要定期更新因疾病感染和预防等方面的消毒和消毒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延长使用寿命。 4.保持清洁,做好个人和环境卫生,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5.入职接受培训,了解接触传染病的常识,掌握相关应急处理技能,增强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提升安全意识。 三、职业暴力危害的防护

1.先进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有效防止职 业暴力的发生。 2.在患者交流中,要言辞礼貌,保持良好的沟通技巧,注重语 言的选择和语气的掌握,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3.要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诉求,尊重患者的权利,耐心解答,避免过度解释引起矛盾。 4.遇到患者的不友善,一定要协调前去解决,并且合理合法处 理纠纷。 5.时刻保持平和稳如的心态,避免情绪化的行为,保持冷静。 四、设备污染防护原则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说明书,正确使用医疗器械。 2.领取和使用器械时,应该检查器械的合规性和准确性,避免 出现器械污染的情况。 3.加强器械的清洁消毒,杀灭病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4.注意存放位置,避免被宠坏,不得冷热混存,防止被微生物 污染。 5.注重维保,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有问题需要及时维修,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要求 1.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和相关措施,发现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务处。一旦发生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本科室主任和医务或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进行必要免疫接种。工作人员患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期间应暂时离开直接触病人和无菌物品的工作岗位。 进行消毒工作的相关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露,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使用。对环氧乙烷灭菌及低温等离子灭菌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及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事故。

(4)液体化学消毒剂: 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粘膜的损伤。 (5)使用和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人体的刺、割等伤害。 3.医院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严禁工作时间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和外环境。 4.放射性防护要求: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放射性防护有关知识,按照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一旦发生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按照医院关于“放射事故医学相关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5.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按照医院关于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及相关规定执行。 二、坚持按需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基本要求:适用对象:在医院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如:白大衣、工作裤、隔离衣、工作鞋、工作帽和医用口罩等。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2.加强防护基本要求: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操作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及相关工作人员;可能接触传染性或感染性病的人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有创操作的医务人员等。 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的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一般在进行有创操作或进入传染病区时使用。 防护镜:一般在进行可能被病人体液喷溅操作时或进入有特殊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区时使用。 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一般在进行有创操作或进入呼吸道传染病区时使用。 手套:一般在进行有创操作、医务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