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培训教科书整体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9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林群先生为主编,与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中学数学教研员和数学教师、数学教材专业研究和编写工作者共同成立了课题组,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几年来,课题组坚持科研领先,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课程标准研读、数学教学调研等,积累了许多一手的资料,对我国数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国际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好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编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已经通过了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现将我们编写这套教材的一些体会以及编写教科书中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作一个介绍,以便交流、探讨。
一、编写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而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施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使教材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材能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为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创造条件,是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在编写教材时,我们遵循了如下的指导思想: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照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依据“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参照“标准”中的编写建议,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编写教材。
3.正确处理数学、社会、学生三者的关系,适应科技发展的形势,关注社会进步的需求,更新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识,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培养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遵循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氛围,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科书特色
这套教科书充分注意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不仅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注意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编写时,我们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一)使教科书成为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的镜子
1.重视科学,关注文化
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涵。通过教科书这面镜子的反射,结合教学容生动活泼地介绍古今数学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反映数学的作用(工具作用和人文教育作用),使学生逐步地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2.重视基础,返璞归真
重视中学数学在数学科学和其他科学中的基础作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实现从算术到代数、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从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等重大转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初等数学的本质,返璞归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3.重视思想,立足发展
重视渗透和揭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反映数学部的联系以及它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注意教科书容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学生经历实验、探索的过程,体验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播撒“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种子,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贴近生活,注重过程
容素材的选取,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教科书的组织安排,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为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重要资源。
2.发展思维,引导探索
容的呈现要努力体现数学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精编问题,创设情境
精心选编现实生活和数学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
法,使问题在教科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注意问题的基础性、思想性、开放性、趣味性等。在“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栏目下,有针对性地选配习题,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三)改进教科书的呈现形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1.改进呈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教科书的呈现形式,改进栏目设置、版面设计、图文选配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包括科普小品等)呈现教材容,适当设问、留白、引导,加大探索空间,安排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教科书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2.重视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手段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和数学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有意识地引入计算机(器)、网络等进行信息处理(包括快速计算、自动制表、智能绘图、人机交互等),设置“信息技术应用”专栏(选学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三、体系结构的创新
全套教科书包含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容,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是最基本的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容,在编排方式上有以下特点。
(1)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本套教科书改变了以往代数教科书“先集中出方程,后集中出函数”的做法,而是按照“一次”和“二次”的数量关系,使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顺序螺旋上升。这样处理,一方面克服直线式发展所产生的不易理解消化的弊病,分阶段地不断地深化对方程和函数的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基本概念之间的在联系,从函数角度提高对方程等容的认识,“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等就是为此而特意安排的。
(2)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教科书中方程、函数等容均注意尽可能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讨论有关概念和方法,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究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容及其应用的理解,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例如,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分为以下四节:
3.1 从算式到方程
3.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移项与合并
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去括号与去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