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马原复习修订版
- 格式:doc
- 大小:58.96 KB
- 文档页数:14
试卷名称:0163_作业_2论述题(10.0 分)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2、辨证法的否定和形而上学否定的根本分歧是什么?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4、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5、什么是度?掌握事物的度有什么重要意义?6、什么是货币?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0、机械反映论与能动反映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方式有哪些?12、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是什么?1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是什么?14、承认相对静止的社会意义是什么?15、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应该坚持什么标准?16、“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们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思想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
它的主要特征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2、辨证法的否定和形而上学否定的根本分歧是什么?答:辩证的否定观强调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强调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而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否定看成是外在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和全盘的抛弃。
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答:党的群众观点: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虚心向人民学习的观点;一切对人民负责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答: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是把所得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或者贮存起来,而是将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即扩大再生产。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3、主观唯心主义4、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6、实践7、劳动8、物质9、运动10、静止11、意识12、人工智能13、规律14、联系15、发展16、矛盾分析法17、矛盾18、系统19、质变20、量变21、度22、辨证否定23、反映论24、先验论25、理性认识26、感性认识27、认识运动总规律28、真理29、价值30、社会有机体31、生产力32、生产关系33、阶级34、国家35、国体36、政体37、社会经济结构38、社会观念结构39、文化40、文明41、社会存在42、社会基本矛盾43、经济基础44、上层建筑45、阶级斗争46、社会革命47、人民群众48、历史人物49、人的本质50、自由二、简要回答问题:1、什么是哲学?2、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3、如何理解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吗?6、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主要功能?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与旧哲学的实践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8、什么是实践?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9、人类实践所具有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什么?10、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是什么?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1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和时空观?13、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5、辩证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6、认识是如何发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17、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是怎样实现的?1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20、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有哪些根本区别?21、如何理解生产方式的作用?22、阶级的实质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23、如何理解社会的政治结构?24、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25、如何理解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它的功能?26、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它们有哪些区别?27、世界发展的两种过程有哪些主要区别?28、社会基本矛盾是如何运动的?2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0、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哲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总汇。
马原复习总结1.哲学的基本问题(1)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划分意义:①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见的问题.②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倾向。
2.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a、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的固有属性,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b、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因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的联系而存在,都存在于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c、联系具有多样性:分为直接与间接联系,内部与外部联系,本质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a、发展是前进上升性运动,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b、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c、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过程,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伸;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关系上的不断更新。
③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物质和意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被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本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本质: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4.现象与本质现象与本质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5.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观点①矛盾是斗争性和统一性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因此,我们既要看到矛盾的斗争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统一性,将二者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师傅安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时间想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第一章3.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4.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准讯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5.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6.哲学基本问题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马克思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马原期末总复习知识点重点汇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睁开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 年初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睁开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供应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睁开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一致。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睁开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根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根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见解。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依照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要根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想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依照。
3、哲学又能够划分为可知论和不能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能够认识的,包括唯心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能知论:主张世界是不能够够认识的,只有少许唯心论是不能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睁开的见解对待世界,认为事物是宽泛联系和睁开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见解对待世界,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睁开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根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宽泛联系和永远睁开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自己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想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根本门派确立了科学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极其理论意义1、辩证唯心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列宁的物质见解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响。
期末复习资料一、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二、成绩构成:平时成绩50分;期末卷面成绩50分。
三、考试题型1、概念分析题2、原典解读3、材料题四、知识点复习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3—19页)⑴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⑵科学性:思维上对世界的正确把握世界;革命性:现实上改造世界的作用。
两种的有机结合:科学性并不意味着价值中立和没有立场。
革命性也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
1、哲学定义和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⑴哲学定义。
(28页)⑵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和唯心的唯一标准;第二方面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9页)2、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31页)3、意识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意识的能动性和创新的哲学涵义。
(41-42)4、实践:定义、基本形式。
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的两个特征: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的观点和和谐社会;(44-45页)和发展观点(发展的本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6页)6、矛盾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47-49);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方法论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49-50)7、实践对认识的基础地位(65-66);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69);认识运动过程的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论向实践8、真理及其属性:真理的客观性(73-7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74-7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8-79);实事求是的哲学意义(87-88);理论创新的哲学意义(89-90)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95)1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问题(9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01-103)11、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123-127)12、历史主体的哲学含义:群众史观:人民群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31-13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9)13、商品经济(144)、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物质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145)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47)、劳动生产率(147)。
马原复习制作人:西南大学文品部资料,仅供参考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共20题,1分/题,共20分〕2、多项选择题〔共10题,2分/题,共20分〕3、判断分析题〔判断题目正误,说明理由,共4题,6分/题,共24分〕4、简答题〔共4题,6分/题,共24分〕5、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2分〕二、考试围:1.绪论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考2.§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考,其中第三点〔P53〕考一道多项选择题,详见重点问题〔11〕3.§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考4.§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考5.第七章考§7.1的两个问题〔下方重点〕三、课程主线〔复习思路〕根底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根底〕论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货币、资本、资本主义〔全球化、新变化〕〔主要容〕结论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四、重点问题:绪论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念〔P2、P3〕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开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局部。
2.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表达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1总+4分,P10-1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总:实践根底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分: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开展规律4、哲学的根本问题〔P22〕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一)导论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6、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7、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
8、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9、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二)物质与意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能被认识的。
4、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5、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9、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西南大学马原复习重点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社会根源: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
阶级条件: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贡献:劳动价值理论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2、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最鲜明的特征。
3、马克思主义的特征的四个表现答:(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物质的根本特性:客观实在。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的理论意义?答:(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5、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6、意识的形成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A 阶级斗争理论B 社会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 D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第一章: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是机械唯物主义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C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4.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6.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D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D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1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B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7.“我思故我在”是 D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 D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D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D.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20.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2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西南大学马原重点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a.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可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可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他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b.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c. 1831年法国里昂第一次起义,1834年第二次起义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现的阶段基础。
源义马 d.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克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论思来主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圣西门、傅里叶)——科学社会主义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b.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d. 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2. 列宁物质定义的基本含义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 物质具有可知性c. 哲学的物质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3.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4.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5.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否认静止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否认运动犯形而上学的错误6.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西南⼤学⽹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及答案⼀、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产⽣的三⼤理论来源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品质是什么?答: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唯物主义哲学有哪些历史形态?答: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具体的物质当做世界的本原,如⾦⽊⽔⽕⼟;②近代形⽽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是世界的本原;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
4、⽭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盾分析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盾运动,进⽽解决⽭盾的⼀种⽅法。
这是⼈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种普遍的⽅法,根本的⽅法。
⽭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核⽅法之⼀,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性。
它不仅能说明现在,⽽且能预测未来。
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
⽭盾分析法包括⼀分为⼆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
⽭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
5、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答:货币的本质是⼀般等价物。
它与⼀般等价物的区别:⼀是产⽣的时间不同;⼀般等价物产⽣在前,货币产⽣在后;⼆是⼀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货币是由⾦银固定地充当的。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段、(前⾯两是最基本的职能)贮藏⼿段、⽀付⼿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指的是货币⼀产⽣就具有的职能。
6、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度和谐,⼈们精神境界极⼤提⾼;每个⼈⾃由⽽全⾯的发展,⼈类从必然王国向⾃由王国实现真正的飞跃。
马原复习制作人:西南大学张文品内部资料,仅供参考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共20题,1分/题,共20分)2、多项选择题(共10题,2分/题,共20分)3、判断分析题(判断题目正误,说明理由,共4题,6分/题,共24分)4、简答题(共4题,6分/题,共24分)5、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2分)二、考试范围:1.绪论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考2.§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考,其中第三点(P53)考一道多选题,详见重点问题(11)3.§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考4.§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考5.第七章考§7.1的两个问题(下方重点)三、课程主线(复习思路)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论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货币、资本、资本主义(全球化、新变化)(主要内容)结论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四、重点问题:绪论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念(P2、P3)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总+4分,P10-1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总: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分: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哲学的基本问题(P22)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一,(思维和存在何着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二,(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关于物质的世界性的基本问题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3)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否认静止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否认运动犯形而上学的错误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社会生活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什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实践是社会生活形成的基础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6、物质和意识的关系(P28-31)(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7、联系及其特征(P34-35)1.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2.特征: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8、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跟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9、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1)(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9、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与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10、辩证否定观的内容(P44)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1、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哪些能力?(P53五点,多选题)战略思维能力、历史唯物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根本的认识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2、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2-63)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3、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要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需要什么条件?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同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同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14、关于真理与价值: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2.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4.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达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真理的绝对性及相对性:(P75-78)1)真理是一个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3)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包含。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
15、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价值的特性(P85-86)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它有三个特点: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认识性认识。
(3)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6、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P124-127)★(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第二、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第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7、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2,P124-137)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详见16(3)题);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4)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阶级斗争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而社会革命则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2)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1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辨析题: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是错误的)(P141-14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人民群众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包含不同的阶级、阶层,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9、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和作用(P155-157)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
2.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3.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货币具有5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5.★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2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0、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矛盾)统一体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着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