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14
19*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归宿、劲挺、荡漾、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难点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可以通过形声字归类和形近字区分的方法识记生字。
注意“粼”是前鼻音,“擎、杖”是后鼻音。
本课生字大部分集中在第二自然段,在学习段落时可重点理解“肆虐、盘踞、擎”等字词。
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这些字词。
2.阅读理解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在阅读方法上,教师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本课的学习,要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
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3.表达运用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搜索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他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了解背景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风沙四起、黄沙漫天、飞沙走石、荒无人烟、穷山恶水、土地沙漠化)2.认识晋西北的位置。
3.课件出示绿意盎然的山林图。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幅山林图吗?(树木茂密、生机勃勃、绿树成荫)4.同学们,这两幅图都来自中国的晋西北的风光,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呢?你们可知道,这绿意盎然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
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阅读理解,研究多种方法去读懂古诗句的意思,以及学会从一段话中看出作者的观点。
在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古诗《浪淘沙》,让学生对照古诗,想一想自己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然后进行交流和总结。
在完成阅读练的环节,教师出示古诗《戏问花门酒家翁》,安排学生合作探究,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最后,在词句段运用环节,教师出示一段话,让学生分析提炼观点。
为了让城市环境更加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
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还能降低灰尘污染。
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因此,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和确切。
本节课的重点是研究运用借助注释、想象、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等多种方法读懂古诗句,难点是研究从一段话中看出作者的观点。
在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古诗《浪淘沙》,让学生对照古诗,想一想自己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然后进行交流和总结。
在完成阅读练的环节,教师出示古诗《戏问花门酒家翁》,安排学生合作探究,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最后,在词句段运用环节,教师出示一段话,让学生分析提炼观点。
2.学生读这一段话,读两遍。
3.交流: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4.汇报,评价,指导: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花草树木的喜爱。
文章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作者从颜色和作用两个方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郁郁葱葱”、“绿色卫士”、“城市之肺”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草树木的赞美。
(适时板书:抓住关键句把握观点)二、选择乘车方案教师指导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种研究方法。
1.学生自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文字,明确时间和路线。
2.小组交流,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1.教师检查指导:1)时间:早上九点以前,路线:温泉镇——宋家洼2)乘车方案:早上六点钟先坐65路车从温泉镇到下车,然后坐86路车从上车到宋家洼下车。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
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日积月累”的意义及相关寓言故事;掌握相关词语的含义;了解“积极”与“消极”等词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日积月累”的思想内涵,懂得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来实现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优良品质,懂得感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所有。
二、教学重点:1.“日积月累”含义的学习;2.寓言故事的分析;3.相关词语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品质;2.如何让学生用“积极”与“消极”等词语来描述不同的人物表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让学生看一看下面的图片,然后讲述图中所表达的含义——一滴不落入海。
引出“日积月累”这个词语及其含义。
(二)学习1.教师发放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和《小石头的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并填写所学词汇表。
2.进行集体讲解,让学生归纳各个词语的含义,例如:“积极、消极”等。
3.让学生简单表述下列词语的含义:“日积月累、一滴不落入海、从点滴做起”。
(三)讨论1.“日积月累”这个词语给你带来哪些启示?2.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容易成功?为什么?4.你觉得自己的成绩还差吗?如果差的话,你会怎么办?(四)总结1.综合讲解本单元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把学过的词语和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一遍。
(五)作业1.用“积极”或“消极”等词语来描述以下情境中的人物表现:(1)孩子们遭遇困难,A:主动积极地帮助一起克服困难;B:一味地叫嚷,并不给力。
(2)一件事情很难完成,A:不屈不挠地坚持做下去;B:半途而废,放弃努力。
2.以“日积月累”为主题,写一篇两百字左右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比较注重思想内涵的培养,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一些思想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品质。
同时,让他们意识到“积极”与“消极”也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篇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内容: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
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研究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研究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研究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造就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本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18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3.学习作者围绕主要观点,从不同方面进行阐述,一步一步得出只有一个地球的结论。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围绕主要观点,从不同方面进行阐述,一步一步得出只有一个地球的结论。
2.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本课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本文是一篇比较生动的科普作品,同时紧扣环保主题,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在教学新课之前,我比较重视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搜集了相关资料,学生对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有了较多的了解,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透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地球家园的完美,对地球母亲的亲切,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在此基础上,透过不少具有视觉震撼力的图片和触目惊心的数据统计,学生从中了解了我们面临的十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自然产生了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因为预设学生在理解"太可爱"与"太易碎"中会偏向于后者,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努力让学生体会地球母亲的"可爱"。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讨论、问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草原》的教学(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描绘景物、表现人物情感等。
2. 课文《丁香结》的教学(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
(2)学习生字词,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3)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描绘景物、表现人物情感等。
(2)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运用讨论、问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
3.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4. 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熟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2. 口语交际:(1)学会倾听,善于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以“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本单元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五、课时安排1.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课时2. 口语交际:1课时3. 生字词学习:1课时4.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分析:1课时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 口语交际:评估学生在口语交际环节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交际技巧。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提供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相关作品: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以拓宽视野。
3.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学习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能够在课文中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
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三、教学难点:能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四、教学过程:一、审题质疑感知花如潮1、出示课件:(潮水) 谁来说说这潮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出示课件:(花)那这些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3、出示课题:可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种特别的“潮”(花潮)4、审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花如潮有什么关系?花潮是什么样的?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圆通公园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6、圆通公园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这14个字,让我们来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7、其实圆通公园不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胜收。
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二、初读解疑:寻找花如潮1、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2)、在课文中找找写花潮的句子,想想这是这样的花潮?(3)、课文除了写花潮,还写了什么?三、精读研究,感受花如潮1、作者为什么称海棠花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
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研读(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
(板书:花多如潮)A你们是怎么理解:枯枝瘦叶和花团锦簇的?B(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簇簇、一丛丛的海棠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涯、莺”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4.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培养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典诗词感受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1.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浪淘沙(其一)【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感受诗歌中描写的黄河的磅礴气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我们刚上学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我们成长,现在,请同学们来背一首自己积累的古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3.出示课件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4.出示课件2:诗题解析。
浪淘沙:唐代曲名。
设计意图:通过在课上自由展现背诵积累的古诗能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令学生顺利走进学古诗的意境。
二、读通古诗。
1.出示课件3:《浪淘沙》(其一)。
学生读古诗,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2.同时学习生字“涯”,注意多音字“曲”是读一声。
三、理解古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古诗三首》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
四篇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
《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并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的结论的。
《青山不老》让学生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说“青山不老”。
《三黑和土地》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把握农民看待土地的态度。
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应如何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倡议书”。
倡议书属于应用文,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本次习作围绕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展开,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对环保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1.单元学习目标(1)会写14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通过想像画面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之美。
(4)能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
(5)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6)和别人协商事情,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7)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教案及反思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典诗词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对自然美、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1.出示课件,播放优美的春天景色的视频,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设计意图:由春天的美景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2.出示课件: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一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二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三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四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五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六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七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八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九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