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欣赏_白居易和中唐写实讽喻诗派
- 格式:ppt
- 大小:403.50 KB
- 文档页数:18
白居易的讽喻诗,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4点白居易的讽谕诗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有4点:白居易(一)选材典型,主题专一。
白居易善于从纷繁的各类真人真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事物来进行讽谕,使他的讽谕诗具有“一吟悲一事“(《伤唐衢二首》)的专一主题,收到了鲜明、感人的讽谕效果。
如诗人为了揭露唐代“宫市”的罪恶,当时宦官在市场上强买掠夺的事件随时可见,受害的下层人民非常之多,但他只写一《卖炭翁》,就足以达到目的。
由于这种一事一诗的特点白居易有的作品还采取了“首章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新乐府序》)、诗前加提示性小序的写法,这又使得他的讽谕诗水清见底,主题十分鲜明。
白居易(二)善于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白居易的讽谕诗,非常善于通过对人物外貌和生活细节的真切描写、心理状态的细腻刻画以及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各类人物的生动形象。
如《卖炭翁》只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两句,一个年迈、劳累而又善良的炭工如在眼前,“系向牛头充炭值“一句即现出了“黄衣使者白衫儿”那种专横、轻狂与毫不讲理的动作、形态,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践愿天寒”又充分地表现了老炭工那种异乎常人的痛苦、辛酸的内心矛盾。
白居易诗人还非常善于借助人物语言使人物形象个性化。
如《母别子》中的被弃之“母”那种毫不顾忌、抢天呼地的语言,使人如目睹其哀痛欲绝之状,而末尾“新人新人听我语”四句,又仿佛听其那切齿诅咒之声。
白居易(三)鲜明的阶级对比。
在白居易《秦中吟》+首里,《重赋》、《伤宅》、《轻肥》、《歌舞》、《买花》等篇,都是把统治阶级靠残酷剥削而过的奢侈淫廓生活与被剥削被压迫的老百姓的悲惨生活相对比来写的。
如:“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在被剥削的贫民“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的时候,官库里却“增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一面是“穷贱”、“饥寒,另一面却是“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一面有因江南大早而被迫“人食人”的衢州之民,另一面也有酒酣九酝,食饱八珍而“心自苦”、“气益振”的内臣、大夫和将军。
写景状物的古代讽喻诗-古诗-赏析讽喻诗是诗人对世情进行冷静的观察和深入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进行讽刺而创作的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和寓庄于谐的艺术的诗歌。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讽喻诗以其深刻的现实性和坚强的战斗性,历来深受人民的喜爱。
我国古代讽喻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硕鼠》、《相鼠》、《黄鸟》等就是借物以讽的代表作。
汉乐府和汉文人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诗歌讽喻的优良传统,如汉乐府《陌上桑》、赵壹的《疾邪诗》等。
到唐代已渐成熟,中唐还出现了以白居易为首的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写实讽喻诗派。
古代诗人运用诗歌讽喻世态人情,内容广泛,立意深刻,手法灵活,讽喻的对象包罗万象,所借助的载体也无所不有。
扫描古代讽喻诗,就其讽喻的载体分类简析如下。
写景状物的讽喻诗写景状物的讽喻诗,即诗人们通过景与物的描写和议论,委婉地表达出对世态人情的揭露和讽刺的诗歌。
诗人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中,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缘事而发,为了增强诗歌的讽刺意味,抑或为了避免文狱之祸,往往借物托意,表达思想感情。
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这首诗通过塑造大老鼠无情、无义、无耻、无厌的贪婪丑恶的典型形象,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奴隶主贪婪可鄙的寄生本质,真实地抒发了奴隶们对剥削制度的怨恨和反叛,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关系,流露出奴隶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唐代罗隐《金钱花》“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金钱花即旋覆花,夏秋开花,花色金黄,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头两句,传神地描绘出金钱花柔弱美丽的身姿和沁人心脾的芳香。
似乎是在欣赏花草。
然一读下文,便知作者匠心独运,旨意全在引起后面的议论。
论白居易的讽喻诗黎映军[内容提要]白居易是唐朝杰出的诗人,讽喻诗是他诗歌中的精华,他的讽喻诗“意激而言直”,是白居易“兼济天下”的政治思想的表现,也是他新乐府诗歌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白居易讽喻诗意激而言直新乐府白居易是唐朝诗家中创作最多最杰出的诗人,他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类,其中最有价值且他本人也最看重的是讽喻诗。
“意激而言直”的讽喻诗,是白居易“兼济天下”政治的具体体现,也是他新乐府诗歌的具体实践。
白居易的讽喻诗数量虽不多,仅有一百七十首左右。
其中《新乐府》五十首。
这些诗大都作于贬滴之前,在写实和通俗一点上,与张籍、王建等人一脉相通,而且在反映现实的浓度和广漠上及尖锐性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新乐府》五十首,作于元和四年,至元和七年大体改定。
这是一组有着明确政治目的、经过严密组织构建的系统化诗作,内容颇为广泛,涉及到王化、治乱、礼乐、任贤、时风、边事、宫女诸多方面,但其中写得好而且有价值的,仍然是反映民生疾苦和下层情事、揭露弊政和权贵丑恶的那些篇章①。
如果将这些诗作与元稹的“新题乐府”作一对比,则其成就显然高出许多。
首先,—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
如《上阳白发人》②,“愍怨旷也”飞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秦吉了》,“哀冤民也”;《卖炭翁》,“苦宫市也”……这种安排使得中心突出,意旨明确,避免了一题数意、端绪繁杂的弊病。
其二,不少篇章形式灵活,多以三字句起首,后接以七字句,富有民歌咏叹情调;在语言运用上,力避典雅的书面语,而用口头语或俗语穿插其间,如《秦吉了》开篇这样写道:“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
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
”浅显流利,读来琅琅上口。
诗的后半以秦吉了喻谏官,以鸡燕喻百姓,以凤凰喻君主:“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岂不见鸡燕之冤苦?吾闻凤凰百鸟主,尔竟不为凤凰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闲言语!’’用寓言形式进行讽刺批判,含蓄而切当。
白居易的讽喻诗引言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千余首,其中讽刺诗受到了广泛的赞赏和喜爱。
白居易的讽刺诗以其明快的语言、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而脍炙人口,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背景、特点以及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入手,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白居易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讽刺诗背景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文人雅士众多。
然而,封建社会中政治官僚的腐败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这个社会背景下,白居易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创作了讽刺诗,用尖锐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现实。
白居易讽刺诗的特点白居易的讽刺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鲜明的形象描绘白居易善于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来突出讽刺的对象。
他通过对人物、事物的描绘,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所讽刺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幽默的表达方式白居易的讽刺诗常常带有幽默的色彩,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夸张手法,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既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又能增加作品的娱乐性。
3. 形式多样化白居易的讽刺诗形式丰富多样,既有七言绝句,也有五言律诗,抑或是五言绝句。
他擅长运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变。
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解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一首讽刺诗,通过对草原、马群等自然景观的描写,暗喻了唐代社会中官员的腐败和社会现实的不公。
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第一段:描绘自然景观牧人驱犊入归山,背炉烟销日渐残。
此时四围生烟火,人间万种如蝼蚁。
这一段描绘了草原上牧人赶着牛群返家的景象,以及夕阳西下时,炉火渐渐熄灭的场景。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白居易为后文揭示社会现实打下了基础。
第二段:官僚腐败的暗示不尔江湖更桑田,路人观送犯时颜。
深宫怼怼炉烟里,万事煎煎苦不堪。
本段暗示了唐代社会中的官僚腐败现象。
江湖桑田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局势的变化和社会的动荡。
路人纷纷观送犯时颜,则暗示了朝廷官僚们因犯罪活动而受到的惩罚。
概括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讽刺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讽喻诗在唐代文坛影响甚大,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明晰的寓意和意象:白居易的讽喻诗往往通过明晰的寓意和意象来表达讽刺的目的。
他以一种简练明了的方式将虚实相取、意象转化为文字来传递他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批判。
比如他的《新婚别》一诗中,以婚姻为载体,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的讽刺,读来通俗易懂却意味深长。
二、情感的疏离和嘲讽的语调:白居易的讽喻诗往往以一种疏离的情感态度来嘲讽现实。
他以轻松的语气,以嘲讽的视角和幽默的表达方式,将他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人际关系的想法展现出来。
例如他的《大梨栗谣》,通过嘲笑一个食量巨大而贪婪的人物,既表达了对社会贪欲的批判,同时也寓意了人心险恶以及生活的困境。
三、取材广泛、富有变化: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他的取材广泛、富有变化方面。
他的诗中涵盖了各个社会领域的人物和事物,如官场、民生、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等。
他通过多样化的寓言和隐喻,将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他的观点相融合,使人们不自觉地接受了他对现实的批判。
四、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直观:白居易的讽喻诗在语言上具有简练明快、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
他擅长运用凝练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以及描述出具体的社会现象。
他的文字表达简练明了,有时候甚至只有两三个字就能点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他巧妙地运用寥寥数语,使形象直观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五、寓意深远,批判现实: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还体现在他寓意深远、批判现实的能力上。
他的诗作中所涉及到的话题多为社会现象、官场腐败、人情冷暖等,他通过讽喻和比喻的手法,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之余,也能对现实社会的问题有所思考。
总而言之,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明晰的寓意和意象、情感的疏离和嘲讽的语调、取材广泛、富有变化、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直观、寓意深远、批判现实等艺术特点。
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欣赏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欣赏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的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等诗歌因其文学价值颇高而被历代文人墨客传唱。
下面来谈谈白居易的诗歌艺术分析,欢迎借鉴!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五十一岁以前写的一千三百多首诗编为四类:一讽谕、二闲适、三感伤、四杂律。
这个分类原不够理想,因为前三类以内容分,后一类又以形式分,未免夹杂,但基本上还是适用的。
同时从他把杂律诗列为一类来看,也反映了律诗这一新诗体到中唐元和年代已发展到可以和古体诗分庭抗礼了。
他晚年又曾将五十一岁以后的诗只从形式上分为“格诗”和“律诗”两类,也说明这一情况。
四类中,价值最高,他本人也最重视的是第一类讽谕诗。
这些讽谕诗,是和他的兼善天下的政治抱负一致的,同时也是他的现实主义诗论的实践。
其中《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更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杰作,真是“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丰富的现实内容。
从“惟歌生民病”出发,讽谕诗的第一个特点是广泛地反映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的同情。
这首先是对农民的关切。
在《观刈麦》中,他描写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勤劳动的农民,和由于“家田输税尽”不得不拾穗充饥的贫苦农妇,并对自己的不劳而食深感“自愧”。
在《采地黄者》中更反映了农民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没有“口食”,而地主的马却有“残粟”(余粮):“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所以诗人曾得出结论说“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苦辛!”对农民的深厚同情使诗人在《杜陵叟》中爆发出这样的怒吼: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狗爪锯牙食人肉!这是农民的反抗,也是诗人的鞭挞。
在封建社会,不只是农民,妇女的命运同样是悲惨的。
对此,白居易也有多方面的反映,如《井底引银瓶》、《母别子》等。
对于被迫断送自己的青春和幸福的宫女,尤为同情。
如《后宫词》:“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白居易不只是同情宫女,而且把宫女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认为“上则虚给衣食,有供亿糜费之烦;下则离隔亲族,有幽闭怨旷之苦”(《请拣放后宫内人》),要求宪宗尽量拣放。
简析白居易的讽喻诗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存诗三千余首,是唐朝诗家中存诗最多的。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四类,其中最有价值且他本人也最看重的是讽喻诗,这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
“意激而直言”的讽喻诗,是白居易“兼济天下”政治抱负的具体体现,也是他新乐府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
他的讽喻诗数量并不太多,仅有170首左右。
这些诗主要创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秦中吟》和《新乐府》集中体现了这类诗的思想价值。
这些讽喻诗将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从多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
涉及了众多的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反映了白居易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现实内容,还有极高的思想价值。
他的讽喻诗质朴平易,雅俗共赏,形成独具一格的浅切诗风,代表着新乐府运动的最高成就,确立了它在中国诗歌中的不朽地位。
陈寅恪认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上承《诗经》,汉乐府、杜甫诗歌的优良传统,积极反映社会现实,艺术上也自树一格,被誉为“唐代《诗经》”。
一、白居易讽喻诗出现的时代背景白居易注重讽喻诗,是有其一定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的。
白居易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业儒之家。
其祖父白锽、外祖父陈润都是诗人。
父亲白季庚也是明经出身,做过多任地方官。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白居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为其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当时,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政权日渐削弱,藩镇拥兵割据,对抗朝廷。
在唐王朝朝廷内部,宦官逐渐掌握了朝廷的生杀大权,专横贪暴,无恶不作,连皇帝的废立也多半出于其手。
而封建官僚之间的党争更加剧了政治的黑暗。
这时,白居易一家也因战乱到徐州一带避难。
后又迁到越中。
年纪稍长,其父白季庚去世,家境衰落,生活也更加贫困,迫使他南北奔走,愁于衣食,常常“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索米乞衣于邻郡邑”。
也正是这种贫穷的生活经历,使白居易对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有着较为深切的感受,这奠定了他以后在政治上和诗歌创作上关怀百性疾苦的思想基础。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的诗歌分为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
大家平时会看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吗?关于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讽谕诗白居易自己认为他最得意的、艺术价值最高的是讽谕诗。
白居易的讽谕诗有力推动了中国叙事诗的发展,我们对他的讽谕诗应该多多了解。
1.白居易讽谕诗的主要内容白居易的讽谕诗主要有两种。
一是反映百姓的苦难,希望将民间疾苦传知朝廷;二是揭露腐败官吏的丑态,期望整顿吏治。
白居易的讽谕诗主要集中在《新》(50首)和《秦中吟》(10首)中,主要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苦难,如我们学习的《卖炭翁》即是写宦官的强取豪夺和宫市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这些诗歌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直气凛然地鞭挞了不合理的现象,言辞激切,突破了诗歌的惟美委婉的固定模式。
2.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①取材典型,主题明确。
白居易的讽谕诗一般一诗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笔墨集中地突出一个主题。
如《卖炭翁》通过卖炭老人的一件事表达“苦宫市也”这一主题。
②多直叙其事。
白居易的讽谕诗是通过完整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细致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在叙述描写中表现他的感情和政治主张。
③叙事与议论相结合。
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在最后发表议论,对所写的事作出倾向性评价,体现明确的主题。
④善于抓人物特征白居易的讽谕诗抓住人物的特征,几句话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如《卖炭翁》中,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两句,一个饱经风霜、饥寒交迫、劳累辛苦的老翁形象便跃然而出。
⑤运用对比手法。
白居易的讽谕诗经常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能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
如《卖炭翁》中宫使的飞扬跋扈与卖炭翁的孤苦可怜形成对比。
使人立刻对老人充满同情,对宫使满怀愤恨。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闲适诗白居易的闲适诗多抒发自己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愿往和洁身自好的志向,从侧面反映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白居易讽喻诗白居易讽喻诗浅说白居易的讽喻诗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存诗三千余首是唐朝诗家中存诗最多的。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四类其中最有价值且他本人也最看重的是讽喻诗这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
“意激而直言”的讽喻诗是白居易“兼济天下”政治抱负的具体体现也是他新乐府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
他的讽喻诗数量并不太多仅有170首左右。
这些诗主要创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秦中吟》和《新乐府》集中体现了这类诗的思想价值。
这些讽喻诗将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从多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
涉及了众多的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反映了白居易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现实内容还有极高的思想价值。
他的讽喻诗质朴平易雅俗共赏形成独具一格的浅切诗风代表着新乐府运动的最高成就确立了它在中国诗歌中的不朽地位。
讽喻诗时代背景白居易注重讽喻诗是有其一定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的。
白居易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业儒之家。
其祖父白锽、外祖父陈润都是诗人。
父亲白季庚也是明经出身做过多任地方官。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白居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为其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当时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政权日渐削弱藩镇拥兵割据对抗朝廷。
在唐王朝朝廷内部宦官逐渐掌握了朝廷的生杀大权专横贪暴无恶不作连皇帝的废立也多半出于其手。
而封建官僚之间的党争更加剧了政治的黑暗。
这时白居易一家也因战乱到徐州一带避难。
后又迁到越中。
年纪稍长其父白季庚去世家境衰落生活也更加贫困迫使他南北奔走愁于衣食常常“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索米乞衣于邻郡邑”。
也正是这种贫穷的生活经历使白居易对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有着较为深切的感受这奠定了他以后在政治上和诗歌创作上关怀百性疾苦的思想基础。
白居易的一生共写了三千多首诗现存诗有两千八百零六首。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白居易认为诗歌创作与人生处世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者所看重的是表达他志向抱负及人生观的讽喻诗。
白居易讽刺诗鉴赏【摘要】:在唐朝那一诗歌璀璨的国度,诗人充当着凡人与灵感的媒介。
而白居易拥有着一根接受灵感信息的敏感神经,所以他常能向我们描述我们无缘或无能看见的风景。
我们生命的视野被诗人的诗照亮,一刹那间,蓦然发现我们所拥有的但却从未觉知的生命情状。
我们从白居易的方向看到了我们自己。
【关键词】:唐诗;白居易;讽刺诗白居易,子乐天,“君子居易以俟命”,“乐天知命故不忧”。
正像他的名字一样,他乐天居易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因与其所在时代相关,他的诗歌创作以其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特点,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白居易的诗主要有前期的讽刺诗和后期闲适诗,讽刺诗为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类型之一,以激越梗直的措辞,切中时弊,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问题。
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密相关,在古代批许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因而颇受后世的重视。
从白居易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唐时期士大夫们的精神面貌和典型心里,他的人生观念和诗歌创作是中唐特定社会阶层生活条件的反映。
白居易以整个诗歌艺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个世界,其讽喻诗是特定时代、特定心态的产物,创作目的是“可歌生民病”。
下面就通过介绍两首白居易典型的讽刺诗来了解其独特的风格:《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从本诗的介绍中了解到:诗题《轻肥》取自于《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有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
内臣者,宦官也。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如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紫,掌握了政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后呼应,相互补充。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四类。
讽喻诗以《秦中吟》和《新乐府》为代表作,揭露社会弊端,直言不讳,思想内容深刻。
闲适诗则以《琵琶行》为代表作,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舒适惬意生活的向往。
讽喻诗是白居易最为重视的,它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与道德思想,写出当时政坛的弊端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体恤百姓生活之疾苦。
讽喻诗与他的社会政治理想紧密结合,被誉为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而他的闲适诗则表现出了他对于自由、舒适生活的向往,是他在生活中寻求安逸的一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