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律意识7.ppt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67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教学目的及要求】1、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2、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3、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内容】1、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2、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法律及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2、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观念3、社会主义法律的思维方式【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此做出了明文规定,将“依法治国”的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所以,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它由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二)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
(三)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规律规范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