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豹澥污水处理厂一期尾水排江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豹澥污水处理厂(一期)尾水排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起光谷七路豹澥污水处理厂(30°31′52″N,114°22′13″E),途径高新一路、花山大道、土吴路、北湖排渠、外环线、北湖泵站自排渠,北抵长江(30°31′41″N,114°22′13″E),线路全长25.9km。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管道工程、排江泵站和电气、仪表等附属工程。工程尾水总规模为15万m3/d 。

项目总投资约2.3572亿元,施工期18个月。

2、环境现状评价

(1)生态环境

①陆生植物现状评价

管道两侧主要为农田、沟渠、水塘及农房,植被类型简单,以城市景观植被、农田和灌草丛为主。主要树种为樟树、梧桐、刺槐、苦楝、构树、栓皮栎、意杨,其他常见树种有马尾松、化香、黄连木、刺楸、麻栎、构骨,这些树种在工程建设区内零星分布;灌草丛主要以黄荆灌丛、白茅灌草丛和小白酒草灌草丛为主,偶有构树、楝树等小乔木生长其中;另外工程建设区内还有少量经济作物:水稻、白菜等。

②陆生动物现状评价

该评价区属于平原地区农耕带和水域带,环境多样(灌丛和灌草丛、湖泊、湿地、农田),生态交错区明显,常见的动物主要以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为主,其中以鸟类最为丰富。根据近调查,评价区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11种,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4大类群物种。其中,两栖类1目4科8种,爬行类2目6科11种,鸟类16目32科79种,哺乳类6目9科13种。

两栖类:8种,隶属1目,4科,优势种为黑斑蛙、金线蛙、泽蛙和中华大蟾蜍。其中黑斑蛙的种群数量最大。

爬行类:11种,隶属2目,6科,多疣壁虎、黑眉锦蛇、中国石龙子、乌梢蛇为优势种,黑眉锦蛇和乌梢蛇种群数量较多。

鸟类:79种,隶属16目,32科。其中留鸟42种,占53.16%,夏候鸟22种,占52.38%,冬候鸟20种,占47.62%;繁殖鸟类(包括留鸟和夏侯鸟)57种,占总数72.15%;优势种主要是八哥、灰喜鹊、金腰燕、小鸊鷉、珠颈斑鸠、金腰燕、白头鹎、四声杜鹃、棕背伯劳、黑卷尾、强脚树莺、麻雀和画眉等水禽、亚水禽及居民点鸟类。

哺乳类:13种,隶属6目,9科。优势种均为啮齿目的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和东方田鼠等。

评价区无国家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省级保护动物15种,占该地区总数的13.5%。其中两栖类有黑斑侧褶蛙、金线蛙和中华大蟾蜍3种,爬行类有黑眉锦蛇和乌梢蛇2种,鸟类有大杜鹃、家燕、棕背伯劳、黄鹂、八哥、灰喜鹊、喜鹊、乌鸦、画眉和大山雀10种。

③水生动植物现状调查与评价

评价区类水生植物较为丰富,水生大型植物共有47种,隶属于17科30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单子叶植物8科13属26种;单子叶植物6科14属17种。能为鸟类提供栖息环境的有12种,如芦苇、满江红、黄丝草、聚草、水蓼、莲、藨草等;这些植物植株较高大,在湿地附近或沿岸长成一片,能为水鸟营巢和隐蔽提供场所。浮水浮叶植物有浮萍、紫萍、凤眼莲;沉水植物有苦草、菹草;湿生植物有菰、稗草、翅果苦草等种类,也都可为一些鸟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食物。

藻类涉及绿藻、蓝藻、甲藻、硅藻、裸藻、金藻、黄藻和隐藻等8个门,73个属。以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总数的40.5%;硅藻门和蓝藻门次之,分别占总数的22.1%和20.8%。其优势种有11个,它们是水华束丝藻、尖尾蓝隐藻、卵形隐藻、小环藻、散岐锥囊藻、武汉鱼鳞藻、颗粒直链藻、铜锈微囊藻、粉末微囊藻的delintissima型、小形卵囊藻和双对栅藻。

④评价区自然生产力分析

评价区平均净生产力为579.7gC/(m2.a),低于全球陆地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建设用地占有较大的比例所致(28.4%),评价区林地、灌草地等植被类型的生产

力较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评价区域内的绿地面积为1086hm2,占总面积的69.9%。评价区内植被现状主要为次生植被,其中灌草地占主导地位,其面积为708.5hm2,占绿地面积的65.2%,这些植被类型的生产力较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评价区域内的水域面积为27.0hm2,占总面积的1.7%,水体主要是沿线水塘、农灌渠、排水渠等。

(2)声环境

现状监测表明:14处噪声监测点中除老武黄公路沿线的铺刘村昼夜噪声超标外,其余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3096-2008)相关标准;项目区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3)地表水环境

现状监测表明:评价范围内长江段水质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4)环境空气

区域内SO2、NO2日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和PM10、TSP日平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生态环境

①公路建设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

工程影响范围内占用的主要是旱地、农田、林地、灌草丛次生植被,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除九峰森林保护区宝盖山处林地为原生林地(与花山大道同步建设),其它沿线多数次生林地、多为人工栽培种,无古树名木。工程影响范围是线条状,地表植被的损失将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实际永久占地相对较小;管道建设引起的损失面积相对于沿线地区是少量的,管道建设后复土恢复和绿化将弥补部分损失的生物量,因而损失量不大,基本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施工过程对植被的破坏,应减少建筑物的垃圾,及时清除多余的土方和石料;另外管道建设后应及时覆土恢复,以植草皮相结合,区域部分植被通过自然和人工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