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5.39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文选题依据中华书局,20xx年

1 4.扬天字:《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

1 6.金良年:《孟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 xx年

1 8.扬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xx年。

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xx年。

2.栾调甫:《墨子研究文集》人民出版社19 xx年。

4.方授楚:《墨学源流》中华书局1 xx年。

6.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 xx年。

8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10.刘杰文:《中国墨学通史》人民出版社20xx年。

胡适:《墨家哲学》,《太平洋》第1卷11期,20xx年4月。李毅忠:《墨学衰微的原故》,《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20xx年9月。

彭国栋:《墨学之渊源》,《甲寅周刊》第1卷31期,20xx 年2月。

胡怀琛:《关于墨翟问题的研究》,《知难周刊》第80、81期,20xx年10月。

王德生:《儒墨关于仁爱的研究》《东北大学周刊》第103期,20xx年10月。

姚秀龄:《论儒墨言爱之异同》,《朝华月刊》第2卷3期,20xx年12月。

白寿彝:《老孔墨以前的思想》,《晨星》第4卷8期,20xx 年。

董慧敏:《论孔子泛爱与墨子兼爱之异点》,《女师学院季刊》第1卷1、2期合刊,20xx年12月。

冯友兰:《墨家之起源》,《华北口报》20xx年。

蒙文通:《墨子之流变及其原始》,《重光》6期,20xx年6月。

任继愈:《介绍墨子的思想》,《语文学习》20xx年1期

杨建刚:《谈谈墨子的阶级成分》,《光明日报》20xx年11月。

李昆:《墨翟和柳下拓—兼记“显学”墨家的没落》《四川大学学报》20xx年2期。

周富美:《墨学的兴衰及其影响》,《国科会论文摘要》20xx 年。

周勤:《从儒墨的兴衰看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社会科学战绩》20xx年3期。

邢兆良:《墨家科学思想的兴和衰》,《厦门大学学报》20xx 年3期。

王世达:《墨学为什么衰落》,《新时代论坛》20xx年1期。黄世瑞:《墨学衰微原因绉议》,《学术月刊》20xx年2期。

陈厚忠:《墨子“兴天下之利”的社会功利价值观》,《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2期。

余卫国:《墨学衰微原因辨析》,《宝鸡师范学院学报》20xx 年4期。

任重:《墨学中绝原因浅探》,《社会科学辑刊》20xx年3期。姜建设:《墨家学派的社会思想和墨学的邃然湮灭》,《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xx年2版。

郑宝琦:《析墨学中衰之原因》,《墨子研究论丛》二,山东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李元、庆余:《墨学从“显学”到“绝学”原委探析》,《北方论丛》20xx年5期。

魏洪峰:《墨学何以成为绝学》,《船山学刊》xx年2期。

高建立:《儒墨学说的不同特征及其兴衰结局》,《蒲裕学刊》xx年3期。

唐迅、顾玉平:《墨学衰微原因新探》,《南通师专学报社科版》xx年1期。

张科:《墨学衰微原因探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xx年17卷2期。

董淑靖:《试析墨子思想的困境》,《空大人文学报》8期,xx年6月。

曹胜高:《墨学衰微考辩》,《社科纵横》xx年4期。

赵小雷:《论墨家学说的理论形态及其成因》,《广东社会科

学》xx年5期。

张剑平:《“墨学”中衰原因探索》,《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年1期。

管爱华:《显学能够重光——论墨子的“义利统一”观》,《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xx年4期。

丁宏武:《墨学中衰原因探微》,《殷都学刊》20xx年3期。杨建平:《试论墨学中绝的原因》,《甘肃社会科学》20xx年5期。

徐晓敏:《墨学初兴探源》第5卷1期20xx年1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郑杰文:《新书》《淮南子》等所见西汉前期的墨学流传———“墨学中绝”说的再检讨

江秀玲、沈正军:《墨学兴衰略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年4期。

桑东辉:《墨学“中绝"的五大原因探析》,《泰山学院学报》第28卷第5期20xx年9月。

张艳荣:《汪中的墨子观》,《巢湖学院学报》总第76期2006 年第8卷第1期。

陈玉婷:《绝而后兴——墨学现当代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大陆的研究现状

(二)港澳台的研究现状

三、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