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22
目录第1讲第2讲第3讲第4讲第5讲第6讲第7讲第8讲第9讲第10讲第11讲第12讲第13讲第14讲第15讲第16讲……………………………………加法速算……………………………………错中求解……………………………………推理游戏…………………………………“同样多”问题……………………………………趣味数阵……………………………………逆向思考……………………………………倍数问题一……………………………………倍数问题二……………………………………倍数问题三……………………………………分段问题……………………………………重叠问题……………………………………算式迷……………………………………智解趣题……………………………………有趣的余数一……………………………………有趣的余数( 1 )( 4 )(8 )(12 )(16 )(21 )(25 )(29 )(33)(37 )(41 )(45 )(49 )(53)(47 )(50 )二……………………………………数字奥秘第1讲加法速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加法是把一些数合并起来,而合并后的大小与合并的顺序没有关系,利用加法的这个特点,可以使一些加法计算变得比较简单。
2.让学生知道遇到加法中可以简算的尽量使用简便算法,使计算又快又对。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加法中的简算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中具体的数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下面一组题,其中的数很大,怎样使加法计算变得比较简单些呢?计算(1) 36+87+64 (2) 99+36+101引导学生观察题中的数:由于题目中有两个数恰好互补,和能凑成整十、整百,可以先将它们加起来,我们可以很快算出结果。
(1)36+87+64=(36+64)+87=100+87=187(2) 99+36+101= (99+101)+36=236练习:1(3)24+45+76+35 (4)43+56+17+24二、拓展提高。
二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强化训练(附答案),锻炼孩子思维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反映数学复杂难懂,其实数学学习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掌握方法。
数学思维的训练需要一套完成的训练方法,经过思维的训练,数学成绩一定可以大大提高。
就来教你4招:1转化型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
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2系统型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
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3激化型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
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
如问:3 个5 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 或5×3=15。
教师又问:3 个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
紧接着问:3 与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3×5=15,或5×3=15。
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类比型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
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如: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
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
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思维强化训练1、小红做计算题时,由于粗心大意,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8错误地当作了3,把十位上的6错当成了9,所得的和是138,正确的和是多少?(写过程)答:小红将68看成了93,把加数看大了93-68=25,所以,正确的结果是138-25=11362、小明做计算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3写成了5,十位上的6错写成了0,这样得差是189,正确的差是多少?(写出过程)答:小明将63看成05,把被减数看小了63-5=58,所以,正确的结果是189+58=2473、○+○+○=15,○+△+△=19,求△-○=( )答:○=15÷3=5,△=(19-5)÷2=74、用两个5和两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当零都不读出来时,这个数是( ),当只读一个零时,这个数是( )。
小学二年级孩子如何正确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能力的学科,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正确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二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一、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一种有趣方式。
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例如,可以利用卡片或数字图案让孩子进行配对游戏,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还可以使用数学拼图,让孩子通过拼图的方式,锻炼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
二、实际问题解决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与孩子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提炼关键信息、寻找解决路径。
例如,让孩子帮助家长统计家庭电器的用电时间,并计算出家庭每月的用电量。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思维游戏数学思维游戏是对孩子数学思维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
例如,可以给孩子出一些趣味数学题,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或计算器,让孩子进行快速计算,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灵活性。
还可以进行数学拼图比赛,让孩子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拼图,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口头练习口头练习是训练孩子数学思维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鼓励孩子进行口头计算或问题解释。
例如,在购物时,可以让孩子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或者找零钱的数量。
在做饭时,可以让孩子计算食材的比例和数量。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实际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逐步挑战在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时,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逐步增加难度。
切勿过早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以免让他们对数学失去兴趣。
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和进步情况,逐步提升题目难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总而言之,小学二年级孩子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应注重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
通过数学游戏、实际问题解决、数学思维游戏、口头练习和逐步挑战等方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从小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为日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奥数第4讲重叠问题【知识要点】: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例1】六一儿童节,学校门口挂了一行彩旗。
小张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从后数起,红旗是第10面。
这行彩旗共多少面?【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前数起红旗是第______面,从后数起是第______面,这样红旗就数了______次,重复了______次,所以这行彩旗共有[ ] +[ ]-[ ]=[ ]面。
【练习】1、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起排在第4个,从后数起排在第7个。
这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2、学校组织看文艺演出,冬冬的座位从左数起是第12个,从右数起是第21个。
这一行座位有多少个?【例2】一次数学测试,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
问两道聪明题都做对的有几人?【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图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把做第一道题和做对第二道题的人数加起来得[ ]+[ ]=[ ]人,这____ _人比全班总人数____ _多出了[ ]-[ ]=[ ]人,这多出的____ _人既在做对第一题的人数中算过,也在做对第二道题的人数中算过,即表示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
【练习】1、三(1)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
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有38人。
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2、两块木板各长75厘米,像下图这样钉成一块长130厘米的木板,中间重合部分是多少厘米?【例3】三(1)班订《数学报》的有32人,订《阅读报》的有30人,两份报纸都订的有10人,全班每人至少订一种报纸。
二年级(下)思维训练(一)姓名: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
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
”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 (2)燕燕比芳芳小1岁; (3)燕燕比阳阳大2岁。
()最大,()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
” (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4、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
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措,哪一班人数最少?哪一班人数最多?(1)中班比小班少; (2)中班比大班少; (3)大班比小班多。
()人数最少,()人数最多。
5、三个同学比身高。
甲说:我比乙高;乙说:我比丙矮;丙:说我比甲高。
()最高,()最矮。
6、四个小朋友比体重。
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7、小清、小红、小琳、小强四个人比高矮。
小清说我比小红高;小琳说小强比小红矮;小强说:小琳比我还矮。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字写出来:()、()、()、()。
8、有四个木盒子。
蓝盒子比黄盒子大;蓝盒子比黑盒子小;黑盒子比红盒子小。
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
()盒子,()盒子,()盒子,()盒子。
9.张、黄、李分别是三位小朋友的姓。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三位小朋友各姓什么?(1)甲不姓张; (2)姓黄的不是丙;(3)甲和乙正在听姓李的小朋友唱歌。
甲姓(),乙姓(),丙姓()。
10.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1)小春说:“我分列的不是蓝气球。
”(2)小宇说:“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
”(3)小华说:“我看见张老师把蓝气球和红气球分给上面两位小朋友了。
浅谈二年级学生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教育文档资料浅谈二年级学生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主要体现于学生如何从已知数学信息分析推导出未知的数学信息。
这一推理过程就是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训练过程。
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的具体任务之一。
怎样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是一个教学科研课题,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深入研究与实验,具体的感受和方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认识逻辑推理的基本环节一是理解数学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是怎么样的,哪些是已知的信息,哪些是未知的信息。
二是进一步理解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感受问题模式是怎么样的,即找出问题信息与什么信息有等量关系。
三是通过等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运算方法是怎样的,即明确计算未知信息所必需的已知信息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
这样从解决的问题信息推导出所需要的已知信息,如果也是一个未知信息,这个需要转换成已知信息的未知信息就是中间问题。
要把中间问题转化为已知信息,同样要找出与中间问题相关的已知信息及它们的等量关系与计算方法,这样从未知信息与已知信息的等量关系中,层层推导出未知信息的相关条件信息的思维方法过程就叫反向推理。
从反向推理中找到(解决问题)求出未知信息的(条件)已知信息与方法后,就要顺向推理。
(即思考用什么已知信息与方法计算出未知信息。
)如果有中间问题就要明白必须先用什么方法计算出(中间问题)未知信息,再应用先算出来的未知信息作已知信息(条件)同相关的已知信息,用什么方法算出(所解决的问题)所求的未知信息。
学生在这样反向推理后又顺向推理的思维学习过程。
就是学生推理思维能力训练发展提高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贯穿于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训练过程中,如果是两步计算应用题,我认为必须引导学生明确中间问题的条件及关系;通过怎样的运算方法转换成为解决最后问题的条件(已知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推理思维的难点。
二年级下期第一讲图形的切拼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通过对图形的切切拼拼,不仅可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还可以获得许多新的知识。
例1 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如图),用这四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相连的两个三角形必须有一条边重合。
)解:可以拼成下面一些图形:例2 下面是一张长方形纸片,上面有8个正方形。
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由3个正方形组成的“”形小纸片,有哪几种不同的剪法?解:一个“3个小正方形组成,可以是上面一行2个,下面一行1个;也可以是上面一行1个,下面一行2个。
所以有下面8种不同的剪法。
练习一1.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使每一份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你想到了哪几种分法?2.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使每一份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你想到了哪几种分法?3.用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许多不同的图形,把你想到的拼法画在下面,看谁想到的拼法多。
(要求相连的两个正方形必须有一条边重合。
)4.把下面的图形沿着格子线分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部分,可以怎样分?第二讲认识时间你能用有关时间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例1 一场电影从上午10时20分开始放映,到下午1时放映完。
这场电影共放映了多长时间?解法一:可以这样想:因为1小时=60分,从上午10时20分到11时是60-20=40(分),再从11时到下午1时,也就是13时,还有13-11=2(小时),所以,这场电影共放映了2小时40分。
解法二:还可以这样想:从上午10时到下午1时,是3个小时,减去多算的20分,这场电影实际放映了2小时40分。
解法三:还可以这样想:把下午1时改写成12时60分,12时60分-10时20分=2时40分答:这场电影共放映了2小时40分。
例2 王平家的钟,整点时,几时敲几下,每到半小时敲一下。
有一天,王平在家做一个飞机模型,听到钟敲了一下,他抬头看钟正好是1时;他把飞机模型做好时,听到钟正好敲了4下。
他做这架飞机模型的时候,钟一共敲了多少下?解:钟敲4下是4时,从1时到4时,整点的时刻有1时、2时、3时、4时,钟一共敲了1+2+3+4=10(下);这中间还有1时半、2时半、3时半3个半点,敲3下。
总共敲了10+3=13(下)。
答:他做这架飞机模型的时候,钟一共敲了13下。
练习二1.一节课40分,从10时30分开始上课,应该到几时几分下课?2.兰兰放学后从5时30分开始做作业,5时50分做完作业以后,又接着做学具,一直做到6时30分。
兰兰做作业和做学具各用了多少时间?一共用了几小时?3.凡凡家的台钟,1时响1下,2时响2下,3时响3下,……每半点也响1下。
有一天白天,凡凡听见台钟响了1下,没多久又响了1下。
你知道最后一响是什么时刻吗?4.爸爸给小明买了一只电子手表。
小明发现,自己的手表比家里的挂钟快30秒。
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小明又发现,家里的挂钟比电视台报的标准时慢30秒。
你说小明的手表准不准?5.王叔叔骑自行车去看一位朋友。
上午8时30分出发,途中到商店买东西用了18分钟,到达朋友家的时候是9时10分。
王叔叔骑自行车行了多少时间?6.汽车每隔10分钟开出一班,小华的哥哥想搭9时20分的那班车。
当他到达车站时,已经是9时22分了。
他再等候多少分钟,才能搭上下一班车?第三讲合理安排时间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时间,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例1 星期天,小明家来了妈妈的几位同事,妈妈叫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
如果洗开水壶要用1分,烧开水要用8分,洗茶壶要用1分,洗茶杯要用2分,拿茶叶要用1分,沏茶要用1分。
请你算一下,小明花多长时间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解:如果干完一件事再干另一件事的话,总共需要1+8+1+2+1+1=14(分)。
认真分析这几件事以后发现,可以在烧开水的同时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这样只需1+8+1=10(分)。
答:只需10分钟就能上客人喝上水。
例2 一只平底锅上同时只能煎两个饼,用它煎一个饼要2分(正、反面各1分),煎三个饼至少需要几分?解:如果先同时煎两个饼,正反两面都煎好需要2分,再煎第三个又需要2分,一共需要2+2=4(分)。
可是,如果在两个饼煎熟一面以后,这时只用了1分,把一个饼翻个面,同时取下另一个饼,换上第三个饼再煎1分,取下两面都煎好的那个饼,再把另一个饼翻个面,再煎1分,到第三个饼煎好,总共就只需要1+1+1=3(分)。
所以,煎三个饼至少需要3分。
答:煎三个饼至少需要3分钟。
练习三1.爸爸让小林自己用奶粉冲一杯牛奶。
洗水壶要1分,洗杯子和汤匙各要1分,烧开水要12分,取奶粉要2分。
小明怎样安排才能尽快喝上牛奶? 2.中午,爸爸做炒鸡蛋这道菜。
要做的事情和时间是:敲鸡蛋10秒,切葱花20秒,搅蛋20秒,洗锅30秒,烧热油1分,炒鸡蛋3分,装盘10秒。
爸爸最少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把炒好的鸡蛋装进盘子里?3.妈妈早晨上班前要做几件事情:整理房间8分,刷牙洗脸4分,用洗衣机洗衣服15分,把洗好的衣服挂在晾衣架上4分,吃早饭6分。
要把这几件事都干完,并且所用的时间最短,应当怎样安排?最短要多长时间?4.小红早晨起床后要做5件事:叠被子3分,刷牙洗脸4分,烧开水10分,吃早饭8分,整理书包2分,冲牛奶1分。
请你替她安排一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做完这5件事。
5.李涛参加学校乒乓球队,每次训练时,更换衣服要3分,更换鞋子要2分,取球拍要1分,准备活动要4分,看黑板上的训练内容要2分。
怎样安排,自己才能尽快投入训练?第四讲年龄问题不论什么人,每人每年都只长1岁,不会多也不会少,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到没法再简单的道理,却可以形成许多既有趣又复杂的问题。
例1 小林今年10岁,他比爸爸小25岁。
5年前爸爸多少岁?解法一:可以这样想:(1)5年前小林多少岁?10-5=5(岁)(2)那时爸爸多少岁?5+25=30(岁)。
解法二:还可以这样想:(1)今年爸爸多少岁?10+25=35(岁)(2)5年前爸爸多少岁?35-5=30(岁)。
答:5年前爸爸30岁。
例2 今年弟弟8岁,哥哥比他大6岁。
几年后,两人的年龄之和是40岁?解:今年弟弟与哥哥年龄之和是8+8+6=22(岁),当两人年龄之和是40岁时,比今年两人年龄之和大40-22=18(岁),这个差是由于两个人年龄同时增加而形成的,每人增加18÷2=9(岁),这就是说,9年后两人的年龄之和是40岁。
答:9年后两人的年龄之和是40岁。
练习四1.小辉今年10岁,妈妈35岁,6年后,妈妈比小辉大多少岁?2. 10年前爸爸26岁,宝宝刚出生,你知道今年宝宝几岁吗?3.珍珍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恰好是珍珍的4倍,珍珍出生那年爸爸多少岁?4.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8岁,哥哥15岁的时候妹妹几岁?5.欢欢今年12岁,甜甜4年后的年龄和欢欢今年的年龄相同。
甜甜今年几岁?6.弟弟今年7岁,弟弟4年后的年龄与哥哥2年前的年龄相等。
哥哥今年多少岁?第五讲简单的推理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数的计算,同时还要学会推理。
例1 三个小姑娘一起跳舞。
她们所穿裙子的颜色,一个是花的,一个是白的,一个是红的。
这三个小姑娘分别姓王、李、张。
只知道姓张的不喜欢穿红的,姓王的既没有穿红的也没有穿花的。
你能判断她们分别穿的是哪种颜色的裙子吗?解:为了弄清三个小姑娘的姓和裙子颜色的关系,可以列一个表,表中,“是”记作“√”,“不是”记作“×”。
于是可以填出:花的白的红的王××李张×(1)从“王”右边的两个“×”可以判断:姓王的小姑娘穿的是白裙子;(2)从“红的”下边的两个“×”可以判断:姓李的小姑娘穿的是红裙子;(3)最后可以判断:姓张的姑娘穿的是花裙子。
答:姓王的小姑娘穿的是白裙子,姓李的小姑娘穿的是红裙子,姓张的小姑娘穿的是花裙子。
例2 在二年级的一次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李凡、王晨、杨灵三个同学,一个是一等奖,一个是二等奖,一个是三等奖。
如果知道:(1)杨灵的个子比获三等奖的高;(2)李凡的个子与获二等奖的个子不一样高;(3)获二等奖的个子比王晨矮。
请判断谁获了一等奖?解:根据(2)李凡不是二等奖,根据(3)王晨也不是二等奖,所以杨灵是二等奖;再根据(1)杨灵比获三等奖的高,而根据(3)杨灵比王晨矮,说明王晨不是三等奖,只能是一等奖,所以王晨获了一等奖。
答:王晨获了一等奖。
练习五1.小强、小青、小玲、小江四人中,小强不是最矮的;小江不是最高的,但比小强高;小玲不比别人高。
请把他们四人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起来。
2.二年级举行数学竞赛,马林、王强和李伟取得了前三名。
已知马林不是第一名,李伟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那么谁是第一名?3.盘子里有香蕉、苹果、桔子三种水果。
小刚说:“每人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桔子。
”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桔子。
”大江问:“请你猜一猜,我们三个人各吃什么水果?”你能回答吗?4.欢欢、乐乐、玲玲三个小朋友,一个8岁、一个9岁、一个10岁。
如果知道欢欢不是8岁,玲玲不是8岁也不是10岁,那么,他们三个各是多少岁?5.一只口袋里装有红、黄、白三种球各一个。
小艳和小光每人从袋子里摸出一个球。
如果小艳摸出的球不是白的,小光摸出的球不是白的也不是黄的。
那么,两人摸出的球各是什么颜色的?剩下那个球是什么颜色的?6.有三个小朋友,分别是8岁、9岁、10岁。
只知道大春比小慧的年龄大,小玲的年龄比小慧大,但不是9岁。
猜一猜,三个小朋友各是几岁?第六讲用画图法解决问题有些问题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既直观又巧妙。
例1 有一个笼子,里面装的有小鸡也有兔子。
如果告诉你鸡和兔一共有5只,腿一共有14条。
你知道有几只小鸡、几只兔子吗?解:像这样的问题叫“鸡兔同笼问题”,这是一类很有趣的古老的数学题,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画图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先画5个“”表示5只小动物的身体;这想样:先把这5个小动物都当成是小鸡,在每个身体下面画2条腿;5只鸡只有2×5=10(条)腿,比实际少了14-10=4(条)腿。
怎么办呢?可以给1只小鸡添上2条腿,让它变成兔子,还少2条腿,再变1只;这下子好了,原来是2只兔子,3只小鸡。
你看巧妙不巧妙。
答:有3只小鸡,2只兔子。
例2 妈妈的手袋里,有7张5元的和10元的人民币,总共是55元。
你知道5元的有几张,10元的有几张吗?解:有了上面的经验,这回可以做得再简单一点儿。
先假设这7张人民币都是10元的,写出7个10;10 10 10 10 10 10 10总共是70元,比实际钱数多了70-55=15(元)。
下一步该怎么办了?换呀。
把一个10改成5,减少10-5=5(元),需要换几回呢?需要换15÷5=3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