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艺术美
- 格式:pptx
- 大小:10.98 MB
- 文档页数:63
第一章艺术属性论第一节艺术主体论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
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
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
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荷兰画家森特凡高法国画家高更二、表现论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
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
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
2、有所取舍3。
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
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
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
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艺术主客体论一、理念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理念”:先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存在,而客观物质世界即使这种先验的“理念”的影子。
第七章美的创造美的创造是创造主体依据美的特性和规律自觉地从事美的生产与创造并发现和纳入审美对象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
第一节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美的规律存在于面对自然的物质生产、面对精神生活的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在生产的人的塑造三大领域之中,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基础上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美的规律是按照某一“物种的尺度”和“任何物种的尺度”以及人类“内在固有的尺度”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尺度。
它不仅具有人类的普遍性,而且也具有美的创造者鲜明独特的社会个性印记。
人类的创造活动由三大要素组成:创造意识(创造欲望、创造目的、创造激情、创造意志)、创造客体、创作主体的创造才能和技巧。
美的规律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节现实美的创造一、自然美的创造1.自然界美的形式的创造自然界美的形式指的是具体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事物的千姿百态的美,是各种自然物本身的内容所具有的美。
(1)纯自然界的美:没有受到人类直接地加工改造的自然界呈现出来的美。
(2)满足人类生产劳动需要的自然界的美(3)满足于人类艺术需要的自然界的美2.自然形式美的创造(1)形式美产生于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由自发到自觉的演进中。
(2)形式美的创造在于对传统形式美的不断突破中。
二、社会美的创造1.生产劳动的美:劳动过程中渗入的美的要素和劳动产品赋予的蜜的形式。
(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组织过程、劳动环境等的美)2.社会变革美: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宗教改革、人民战争、各国的革命与改革。
3.人自身的美:心灵美、行为美(服饰、仪表、姿态)、语言美(口头、书面)第三节艺术美的创造一、艺术美的创造的特点1.艺术美的创造是艺术思维的产物(1)艺术思维是由形象思维、情感思维、抽象思维共同构成的思维。
(2)意思思维进程是直觉、灵感的产生与作用过程。
2.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独创性艺术美的创造的独创性直接孕育着艺术家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风格是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整体中显示出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或艺术产品中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
《美学概论》目录绪论第一章美的起源第二章美的本质第三章审美领域第四章形式美论第五章审美类型第六章美感经验第七章艺术美参考教材《美学原理》王德胜绪论: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与现状自有人类生活以来,审美活动就一直存在。
大约在18世纪中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了。
一、历史上的美学美学的诞生、发展、成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一)古典阶段前美学时期: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从先秦两汉到近代。
中国古代文献有零散的关于美的论述。
《国语》中的伍举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而《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直至近代王国维,中国美学开始与西方接轨。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古希腊的学者已经对¡°美是什么¡±、¡°美的事物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作了大量探讨,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西方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柏拉图第一个提出¡°美是什么¡±的疑问,并试图给美下定义。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则对当时所有艺术形态进行了分析。
古典时期的前美学特征:1、零散的涉及了美的基本问题。
2、美学没有脱离宗教、哲学、道德的范畴。
3、强调美与真善、特别是美与善的统一。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建立,并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趋于成熟,完成了系统化、形态化的理论建构。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1714一1762 )1735年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他正式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鲍姆嘉通的主要观点第一,人类的心灵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第二章审美活动经验【学习要点】审美活动经验是美学原理构成的基本内容,简称“审美经验”,它是人类审美关系的重要维度,代表审美活动主体的方面与属性。
本章实际是从审美经验现象入手内在地说明审美活动作为“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并将依据审美本质说明审美经验的根源及其前提条件,继而说明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分析审美经验的心理要素,介绍若干审美经验心理模式,最后概述审美经验的文化类型与差异。
【重要概念】审美活动经验;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要素;审美积淀;审美经验的普遍性与差异性【回答示例】审美活动经验:审美活动经验是美学原理基本范畴之一,指经人类审美活动的累积在主体方面生成和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和精神的整体属性,即马克思所讲的“精神上的具体再现”,简称审美经验,它是包含着审美感受、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形态在内的一个大系统。
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是指人类审美活动的内化成果,又称为内在的人化自然,它构成审美意识的基础,是审美经验系统中较为稳定的形式。
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不仅需要个体自身长期的实践活动,更需要人类实践的历时性继承、积累和传递影响,是全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积淀的成果。
如何理解审美经验的普遍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由于审美经验是人类实践劳动经由社会历史积淀而结晶的人化自然的内在成果,所以社会化和历史性所集中代表的超个体特定经验的普遍规定,是审美经验具有普遍性的根源;另一方面,审美经验的客观标准又会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实践经验及其个体差异的不同而呈现出相对变化和差异性的特点;审美经验的这种普遍性与历史具体性不可分割地统一于特定审美活动中。
第六章自然美【学习要点】自然美实有两种内涵,即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
自然美具有依赖自然事物及其属性、内容相对朦胧宽泛、形态多变、审美过程不可传达等特征。
如画模式、比德模式、宇宙本体模式和天成境界模式是自然审美的四种代表性模式。
天然美即内在天性之美的自然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美范畴,涵盖了自然界、人生社会、艺术等诸多审美领域。
第七章美育的途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美育的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
理解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各种形式,深入领会游戏—艺术美育在家庭美育中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在学校美育中的重要性,社会各种美育实施在社会美育中的重要性,把握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各自的特点,特别要重点理解学校美育,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贯彻美育。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家庭美育的特点、学校美育的特点、社会美育的特点(二)领会学校美育的形式及其重要性(三)简单应用分析自己所教学科(或担任的学校工作)中的美育因素(四)综合应用结合本校实际谈谈如何实施审美教育三、考核知识点1.美育的实施只有贴近人的生活,与人的生活紧密关联,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2.美育的实施途径可分为: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3.家庭美育的形式:胎儿美育、游戏——艺术美育、环境美育。
4.家庭美育的特点:家庭美育是人生美育的开始,他的重要特点是,:时间最为持久,对人的影响最深。
①家庭美育关窗余人的一生,丝毫不因社会美育的重要而改变自己的地位,可见,它是人生美育钟时间最为持久的环节。
②家庭美育在实施时往往显得自然、亲切。
施教者作为受教育的亲人,是在一种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中,几位耐心的反复施教。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热、关怀和爱护,使受教者心情舒畅得受到熏陶,从而唤起对文艺的浓厚兴趣,并且极为了一、资源的参与家庭成员的美育活动,这就是家庭美育对人的影响十分深远。
作为父母,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在家庭中创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出表率,对孩子延长身教,做一个合格的家庭美育老师。
5.家庭美育的形式:课堂教学的美育、课外活动的美育与学校环境的美育。
6.学校美育的重要性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进入社会的必经之路。
他对学生实行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它不仅是整个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且也是人生美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