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25T《洛神赋图》特种邮票

2005-25T《洛神赋图》特种邮票

2005-25T《洛神赋图》特种邮票
2005-25T《洛神赋图》特种邮票

2005-25T《洛神赋图》特种邮票

全套枚数

10枚

全套面值

8.00元

小型张规格

发行日期

2005年9月28日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荧光喷码

小全张规格

印刷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设计者

王虎鸣

小本票编号

印刷版别

胶雕

责任编辑

赵蕾

小本票规格

摄影者

整版枚数

10枚(连印)1套原画作者

资料提供

故宫博物院

整张规格

276×110毫米

雕刻者

单枚信息图序

邮票名称

面值(元)

发行量

邮票规格

齿孔度

备注

(10-1)T

洛神赋图(局部)0.80

890万枚

50×30毫米

12度

(10-2)T

洛神赋图(局部)0.80

890万枚

50×30毫米

12度

(10-3)T

洛神赋图(局部)0.80

890万枚

60×30毫米

12度

(10-4)T

洛神赋图(局部)0.80

890万枚

40×30毫米

12度

(10-5)T

洛神赋图(局部)0.80

890万枚

60×30毫米

12度

(10-6)T

洛神赋图(局部)0.80

890万枚

60×30毫米

12度

(10-7)T

洛神赋图(局部)0.80

890万枚

60×30毫米

12度

(10-8)T

洛神赋图(局部)0.80

890万枚

50×30毫米

12度

(10-9)T

洛神赋图(局部)0.80

890万枚

40×30毫米

12度

(10-10)T

洛神赋图(局部)0.80

890万枚

50×30毫米

12度

【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洛神赋原文及翻译

【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洛神赋原 文及翻译 【--爱情祝福语】 《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本内容由跟大家分享洛神赋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学习与借鉴! 洛神赋原文: 魏晋: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

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

中国纪念特种邮票发行量

中国纪念、特种邮票发行量 志号名称日期规格面值发行量 “纪”字头纪念邮票 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北京天安门1949.10.8 21x29 30元84万枚(2)北京天安门1949.10.8 21x29 50元119万枚(3)北京天安门1949.10.8 21x29 100元149万枚(4)北京天安门1949.10.8 21x29 200元36万枚 纪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 (9)北京新华门及政协会徽1950.2.1 23.5x30 50元80万枚 (10) 北京新华门及政协会徽1950.2.1 23.5x30 100元80万枚 (11) 毛主席像及政协会场1950.2.1 31x24 300元60万枚 (12) 毛主席像及政协会场1950.2.1 31x24 500元40万枚 纪3世界工联亚洲澳洲工会会议纪念 (17)地球东半部及手持铁锤1949.11.16 22x30.5 100元150万枚(18)地球东半部及手持铁锤1949.11.16 22x30.5 300元100万枚(19)地球东半部及手持铁锤1949.11.16 22x30.5 500元50万枚 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 (23)庆祝开国典礼阅兵情景1950.7.1 30x52.5 800元160万枚(24)庆祝开国典礼阅兵情景1950.7.1 30x52.5 1000元80万枚(25)庆祝开国典礼阅兵情景1950.7.1 30x52.5 2000元80万枚(26)庆祝开国典礼阅兵情景1950.7.1 30x52.5 3000元80万枚

纪5保卫世界和平 (31)和平鸽1950.8.1 26x36.5 400元150万枚(32)和平鸽1950.8.1 26x36.5 800元350万枚(33)和平鸽1950.8.1 26x36.5 2000元70万枚 纪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1950.10.1 26.5x32 100元100万枚(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1950.10.1 26.5x32 400元120万枚(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1950.10.1 38x45 800元250万枚(4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1950.10.1 26.5x32 1000元50万枚(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1950.10.1 26.5x32 2000元50万枚 纪7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纪念 (47)邮筒、交通工具及地图1950.11.1 29x29 400元105万枚(48)邮筒、交通工具及地图1950.11.1 29x29 800元237.5万枚 纪8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 (51)中苏友谊1950.12.1 50.5x28 400元100万枚(52)中苏友谊1950.12.1 50.5x28 800元250万枚(53)中苏友谊1950.12.1 50.5x28 2000元70万枚 纪9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 (57)毛主席像(浮雕)1951.7.1 24x42.5 400元250万枚(58)毛主席像(浮雕)1951.7.1 24x42.5 500元150万枚(59)毛主席像(浮雕)1951.7.1 24x42.5 800元600万枚

香港回归10周年特种邮票鉴赏

香港回归10周年特种邮票鉴赏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香港邮政署、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邮票首发仪式日前在深圳市少年宫举办。中国邮政采取与香港邮政共同发行邮票的形式,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此次所发行纪念邮品包括:《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1套、特别印制两地邮票小全张1枚及各类相关集邮品。 中国邮政发行的《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面值共3.9元。香港邮政发行的《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邮票一套一枚,面值为港币1.4元。该邮票不但名称同中国邮政发行邮票相同;在内 容上,也同中国邮政发行的《香港回 归祖国十周年》邮票中?欢庆?的图 案相同。 从艺术欣赏和工艺的角度对这 套邮票进行欣赏,本套邮票意义深大, 内容丰富、形式完美,是一套具有很 大审美价值的邮票。 根据该套邮票的图案来看,此套 邮票的图案中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国旗,又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紫荆花, 体现了大陆与香港同属于一个中国,永远不能分开的寓意。

这套纪念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邮票,在整体风格上得庄重、大气、典雅。一般重大题材的邮票,在设计上都力求简洁,要求语言简单,符号突出,内涵丰富。具体到《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这套邮票,它的主旨就是内地与香港的和谐。因此,设计者在每枚邮票的细节部分都采用了一个非常直白、简单的设计元素——鸽子。提到鸽子,一般来讲是表示和平、和谐的概念,用这个元素既表达了这套邮票的主旨,还使三枚邮票由此统一起来。三枚邮票上还出现了另一个同样直白、简单的元素,那就是光环。光环代表什么?代表这种事物非常神圣,代表一种伟大的成就,代表一种无限的延伸,光环给人的感觉就像我们看到国徽放光芒的感觉一样,蕴含了一种豪迈之情。鸽子和光环就是设计者在细节处的讲究了。从色彩上看,一枚红色,一枚黄色,一枚绿色,三种颜色对人的视觉冲击力都非常强,配以小全张上用红金和青金调和出来的金色背景,反而显得三枚邮票朝气蓬勃,这就是隆重得体了。 先看第一枚红色的邮票,整体来看,这枚邮票有一种浓烈的喜庆之情。邮票名为‘欢庆’,其主题就是‘一国两制’国策的落实,是一枚带有很强政治意义的邮票。因此,采用的设计元素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单有国旗和区旗未免太单调,前面肯定得有一个主体,设计者选了回归当年中央政府送给香港特区政

曹植《洛神赋》赏析

曹植《洛神赋》赏析 导读:《洛神赋》原文 作者: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

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

丝绸之路大版票邮票背景赏析

丝绸之路大版票邮票背景赏析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西安为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着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促进了古代中国和西域各国的商贸交流、文化交流、宗教交流,影响了当时中国和西域各国人民的生活。

《洛神赋》赏析评价

诗情画意流传千古 ——浅评顾恺之《洛神赋图》【内容摘要】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诗作《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流传千古,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以浪漫主义手法,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笔者主要讲述了《洛神赋图》的创作背影,以及它的来源,进而对其内容、构图、用色、笔法、意境进行分析,且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对现有的材料、图画、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浅研,得出自己的浅微的认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流传千古。 【关键词】 顾恺之\《洛神赋图》\诗情画意\气韵\流传 一、引言 魏晋南北朝为中国绘画史初创时期,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个时期,涌现出大批名画名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传世名家顾恺之以及史传名作《洛神赋图》。这幅画开启绘画进程一个时代,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 谈及顾恺之,他是有历史记载和文献可靠的历史上的东

晋著名画家,约生于344年,卒于405年字长康,江苏无锡人,尤以人物画见长。在约364年,顾恺之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从此引起轰动,开启了走向大师之路的开端。 顾恺之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奇人,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但在众多才艺中,他的画作是最为成功的。其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 在画艺方面,著众多画论,且影响深远。《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都是其画作中的精品。在画论中,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顾恺之学画师从卫协,最善于图画人物,东晋的大名士谢安曾评价顾恺之的人物画,用“前无古人”这四个字来表达对其人物画的推崇。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 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以及顾恺之并称“六朝三杰”,在当时,影响甚大。三杰之间各有差异,而“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顾恺之和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派,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画派。“疏体和密体”也成为后世人物画最为重要的两种类。 由作者谈及作品,《洛神赋图》是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作而成的长卷。且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宓妃的形象为依托,描绘出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邮票知识

邮票虽只有“方寸之地”,却是很好的文化、艺术载体,被人们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与股票相比,邮票是一种更为稳定的投资方式,是国际公认的可以长期保值增值的文化产品。 好的收藏品永远都会有市场,邮市上较为耀眼的传统珍品可谓老纪、特邮票。老纪、特邮票是发行于1949年-1967年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统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所发行的纪念邮票共计494枚、特种邮票511枚,荟萃了新中国邮票设计史上最优秀名家的设计手笔。老纪、特邮票的特点是热门题材多,大套票多,优秀作品多。 1962年,我国发行了《贵妃醉酒》小型张,发行量为2万枚,是新中国邮票中发行量最少的一种,面值为3元。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市场上供不应求,它已卖到2500元1枚。近几年更是身价倍增,创下5万余元的拍卖天价,在不到40多年的时间里,升值了1万余倍。笔者了解到,“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去年的售价为26000元,现在已经突破35000元。目前炒得最火的“庚申猴”票,也由去年的每枚1650元,上升到目前的3000多元。 在集邮界,拥有这些珍品邮票,可被视为收藏档次的体现。这些高档珍稀邮品的不断升值,也使一些老纪、特等中高档邮品开始抢手,价格也随之走高。有专家认为,邮票收藏和投资要有精品意识,例如老纪、特邮票,特别是像“庚申猴”、“梅兰芳舞台艺术”等这样的珍贵邮票的保值、增值性较强,是长线投资的收藏品种,持有这样的邮品就不应该轻易出手。 1980年,“白暨豚”小本票面世,从此,小本票作为一类特殊邮票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1983年,我国发行了“秦始皇兵马俑”小本票,这张票工艺精美、细腻,可以说是我国小本票史上的经典之作。专家介绍,小本票属于A级邮品,但由于当时集邮水平低,收藏者集邮知识不足,鉴赏能力欠缺,小本票长期被大多数集邮人所忽视。当时,很多集邮人把小本票各张邮票分拆开了卖,市场价格居然高于整个小本票整体出售的价格,出现了异常的“部分大于整体”的奇怪现象。实际上,完整的小本票绝对应该“浑身是宝”。 可以说,邮票收藏比的是存量。2002年,我国发行了第一枚异形邮票,即圆形邮票“世界杯足球赛”小全张,三组共发行300万张,是我国近20年来发行量最少的一枚邮票。这

洛神赋图卷

《洛神赋图卷》的艺术特点及其美学价值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人物画是最早具有艺术品格的画科,也是最直观反映人类自身生产、生活、思想的画种之一。东晋是中国卷轴画发展的初始阶段,以人物画的成就最为突出,顾恺之便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被后世尊为"画家四祖"之一,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但历经千余年沧桑变幻,顾恺之的真迹早已杳不可得,传世的几卷摹本便更加稀罕。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虎头,他是生活在我国东晋、南朝刘宋时期的一名大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顾恺之当年故居所在地就在南京城内西南隅的顾楼街,他在南京留有大量作画的传奇故事。顾恺之多才多艺,诗、赋、绘画无一不精通,他一旦创作灵感上来,即上小楼并叫家人将楼梯撤走,然后专心致志、凝神静思,挥毫作画,什么事也不管,什么人也不见,连一日三餐都是由妻子递上楼,直到画画好了才下楼。因此时人称其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顾恺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写入史书作传记的伟大画家。 单说顾恺之的“画绝”,其画绝就绝在传神。他善画人物,却往往在画成之后好几年都不点出此人的眼睛。后人称赞顾氏之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连东晋著名宰相、“淝水之战”总指挥谢安亦赞叹其称道:“自苍生来未之有也。” 《洛神赋图卷》原作为顾恺之以三国时代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作《洛神赋》为题材绘就画卷,是传世中国画中以文学为题材的最早作品。作品按《洛神赋》文意安排画面顺序,横635.3厘米,纵27厘米,分22段,设色绘人物、山水、龙鱼、车马、神物,描绘了曹植行临洛水与洛神水边初见、心生恋慕、人神殊途、龙车载返等故事内容。长卷式画面以山水、题字隔断故事的主要场景,一段图一段文,文字以小楷书就,工整朴茂,文与画相得益彰。人物刻画生动细致,笔法秀劲,意致潇洒,充分体现了原作的思想与浪漫情怀。 顾恺之传世之作《洛阳赋图》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这篇著名文学作品后有感而画的。传说曹植少时曾与上蔡(今河南汝阳)县令甄逸之女相恋,后甄逸之女被嫁给其兄曹丕为后,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谗致死。曹植在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因此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睿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而洛神是传说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为神,世人称作宓妃。把甄后与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甄后的怀念和寄托。《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 其实在顾恺之所处的时代,中国绘画是不讲透视和比例关系的,而是采用一种感觉经验中积淀的对重要表现对象的拔高扩大处理。比如重要人物就画得比次要人物要高大,以突出重要人物的神情及衣着。《洛神赋图卷》也不例外,其人物形象高古稚拙,与同时期石雕、壁画、漆画相类,传神地描画出洛神飘逸的身姿和多情的性格。画面色彩浓丽丰富,构图繁杂而不嫌雍塞。 由于《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我们只能局部欣赏。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下《洛神赋图》局部《子建睹神》(图1)部分。此部分画的是主人翁曹子建(曹植字子建)在翠柳丛石的岸边突然不经意地发现崖畔洛水之上飘来一位婀娜多姿美丽照人的女神时如痴如醉的神情写照。你看他生怕惊动神女洛神,下意识轻轻地用双手拦住侍从们,目光中充满了初见洛神时的又惊又喜的神态。高明就高明在顾恺之在处理曹子建的侍从时,将他们画得程式化,用侍从们呆滞的目光、木然的表情,以衬托出曹氏喜不自禁的神情,使画面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时我们看到的曹植的神情是既专注又惊讶,内心既激动外表又矜持的复杂心情,这是言语所难以表达的。 而《云东以载》(见图2)部分,可一窥东晋画家顾恺之所创造的“高古游丝描”之真容。图中有大量的对于云和水的写照,画家所勾描的对于水的势态的描绘,有时舒展自如,有时平滑光洁,有时荡漾回旋。

《洛神赋图》赏析

1.《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的《洛神赋》一文用连续图画形式所绘的长卷。 1全画卷主要内容 这幅图表现的主要是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美以及她和曹植若即若离的关系。全卷可分为三个部分:相遇、倾诉、别离。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的形象,描绘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化,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2画中人物服饰分析 2.1洛神 展开画卷,只见洛神梳着高高的云髻,手持麈尾,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长裙曳地,正如曹植自己在《洛神赋》里描述道:“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之流风回雪”,多么灵动,多么飘逸啊。 在高耸的云髻的修饰下,洛神显得格外高挑。洛神的云髻一定程度也上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貌。当时假发盛行,各种发髻也应运而生,有双髻、螺髻花钗、芙蓉髻等等,别具风采。 洛神身上穿的是魏晋南北朝的一种服饰,杂裾垂髾服。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接上层层叠叠的三角形装饰物,又在腰上系围裳,从围裳的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飘带,后来这两种装饰逐渐合二为一而写成了杂裾垂髾服。迎风而起的衣带更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来自天界的不平凡之感,似是开卷就想告诉我们曹洛早在相遇就已

经注定结局的分离。 至于洛神手上持的像似扇子的东西,名为麈尾。它形如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亦绝不像拂尘,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都有很大不同。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且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这就让我有点不解了,为什么洛神,一个女神竟也持麈尾呢?可能是为刻画出一个高雅的女神形象吧。 2.2曹植、随从官员 画卷中的曹子建及随从官员“宽衣博带”,给人以自由洒脱,超凡脱俗的感觉。这是当时文人、士族十分崇尚的服饰,这一服饰的概括性特征是衣下宽、衣袖阔、衣带广。汉代的服装与此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曹植头戴梁冠在打着华盖的随从者的簇拥下,尽显贵族诗人的优雅风度。随从官员头戴漆纱笼冠漆纱笼冠。漆纱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具特色的主要冠式,最早产生于汉代。当时的男子和女子都可以佩戴。因为它是使用黑漆细纱制成的,所以得名“漆纱笼冠”。冠的特点是平顶,两侧有耳垂下,戴时必须罩于冠帻之外,才成为帽子,下边用丝带系结。 3总结 《洛神赋图》不论从内容、艺术结构,还是人物造型描绘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的瑰宝之一,为我们研究魏晋时期的时代审美及服饰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精美的邮票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精美的邮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邮票图案独特的构图和色彩,认识邮票这一独特的美术作品,感受美,喜欢邮票。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实践,体验邮票美、表现美的能力。【教学重点】 设计一张图案简洁、主题突出、色彩鲜艳的精美邮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邮票。 【教学准备】 教具:邮票光盘、邮票课件、范例、创作材料等 学具:绘图纸、卡纸、蜡光纸、油画棒、彩色水笔、剪刀、刻刀、胶水。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邮票的材料;导学单一份 一.结合生活,适师导入。 (拿出信封)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想给我的朋友寄一封信,可是怎么师: 也寄不出去,邮递员先生让我仔细检查少了什么?可爱的同学们你们可不可以帮帮我呢?(放在投影仪上)

师:好,请你来 生:老师少了邮票, 师:在哪里? 学生:在这 师:原来如此,我找找看,这是不是邮票呢?你能帮老师贴上吗?好的,谢谢你啦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样是不是可以寄出去了呢? 对,邮票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虽然现在通讯发达,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因为邮票有收藏价值又设计得很精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精美的邮票”,(课件展示)。 二.牛刀小试,适当引导 1、师:孩子们,精美的邮票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故事,课前大家收集许多关于邮票的材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知识呢? 生:邮票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证明。邮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生:邮票的主题很丰富,有军事、科学、植物、动物。有的是画的,有的是剪纸, 师:你们说的可真好,同学们请看投影(出示邮票的历史) 邮票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表明已付邮资的证明。邮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邮票上表现人、事、物,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因此,邮票被称作是“国家的名片”。

洛神赋(曹植) 赏析

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就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就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就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与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与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就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就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就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就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译文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得神女之事,于就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就是就在长满杜蘅草得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得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得洛川。于就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瞧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得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得车夫对她说:“您瞧见那个人了吗?那就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得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瞧见得,莫非就就是她!她得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我告诉她说:她得形影,翩然若惊飞得鸿雁,婉约若游动得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得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得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

“五岳”邮票系列欣赏

“五岳”邮票系列欣赏 五岳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五大名山。其中北岳恒山位于山西,西岳华山位于陕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南岳衡山位于湖南。 有些研究认为,“五岳”一词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对山岳、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 自1988年至1995年共计发行5组五岳系列邮票,每组4枚,共计20枚。 第一组:泰山在中国山东省境内,古代称为“岱山”,又名“岱宗”,至春秋时代改称泰山。泰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因地处中国东部,故被称为东岳。又因为中国传统认为东方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太阳初升之地,所以泰山又被誉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尊”。泰山以其独特的人为景观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被纳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在我国众多名山中,泰山可谓成名最早,享誉最盛,至少在4000年前,人类即已开始了崇拜泰山的活动。泰山地区又是我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此外,泰山的驰名还与人们在这里的造神活动有关,朝拜泰山的人盛时达10万之众,使泰山日臻神圣。 第一枚“岱庙晴雪”表现的岱庙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区北,泰山的南麓,俗称“东岳庙”。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 第三枚“大观雄峰”以满布山崖的历代石刻为主要景观,其中以“纪泰山铭碑”为最,碑为削壁而成,高13.3米,宽5.3

米,全文996字,为公元726年唐玄宗李隆基封泰山时所书,气势磅礴,结体谨严,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碑,历来为人推崇。 1)名称:泰山 2)志号:T130 3)发行日期:1988年9月14 日 4)邮票规格:54*40mm 5)邮票齿数:P11 6)邮票版别:影雕套印, 7)发行量: (1)8分岱庙晴雪2246.52万枚 (2)10分盘道通天 1438.4万枚 (3)20分大观雄峰1454.55万枚 (4)90分云海日出912.84万枚 8)防伪方式: 9)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10)参考价格:25元。 备注:此邮票天生无厂铭。

洛神赋赏析

元代最有影响的书法家:赵孟頫 元代最显赫的画家--赵孟頫 赵孟頫(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赵氏楷书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他是赵宋一个没落贵族,后来与元朝合作。赵孟頫等二十余人是至元二十四年(公元一二八七年)第一批被征召,其后,屡次征召江南士大夫,也有通过赵孟頫而求得利禄职位的。赵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宠爱,“荣际五朝,名满四海”,官至翰林学士,艺术上成为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 赵孟頫的书法艺术: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博学广识,才气横溢,名满四海。他精通音乐,擅作文章,谙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意,是一位天资超群、多才多艺的人,他的诗连同书法、绘画,被后人誉为“诗、书、画”三绝。在绘画上,他开启了元代复古风气之先,为中国画(主要是山水画)在元朝鼎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书学魏晋,篆法李邕,字体精秀,人称“赵体”。同时代的书法大家鲜于伯机在跋赵孟頫的小楷《过秦论》中有过这样的评价:“子昂篆、隶、正、行、真草,俱为当代第一。”可以说,作为元代书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赵孟頫对北宋“尚意”的书风颇不以为然,他非常敏锐地体察到书法崇尚精神层面的背后,还需技法与形式等物质层面的强有力的支持,这样才能有生命力,故他极力反对沿袭宋人的轨迹,而要求复古,回归到晋唐书法,这也是当时书法发展的必然。

关于邮票的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 1、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1840年5月在英国诞生的黑便士邮票,而我国第一套正式邮票《大龙》邮票的诞生于1878年。 2、邮票是伴随邮政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基本属性是邮资凭证,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文化属性和商业属性两重属性。 3、我国在2000年发行的“XK1”《圣诞快乐》和“XK2”《恭贺新年》属于邮资信卡。 4、选题是组编专题集邮类展品成功的关键专题集邮类展品选题的原则是同时体现创新、知识和趣味性。 5、邮票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有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与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6、1991年起,我国开始发行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除普通型外,还有贺卡型和极限型。 7、邮票的齿孔是指整张邮票的各枚邮票之间凿打的孔洞或压痕,能起便于整张邮票分撕的作用;而邮票的志号是指印在邮票上的有关邮票印制发行情况的文字记录。 8、目前我国使用的邮票种类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五种。 9、邮票是由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属于有价票证。 10、邮政部门处理各项业务的,带有地名、局名或代号和日期的戳记称为邮政日戳。 11、套是指表现某一特定主题而发行的若干种邮票的总称,也是传统集邮收集邮票的基本单位,邮票市场的邮票价格,一般也以此作为核算单位。 12、邮票通常具有三个要素:邮政所属国家或发行机构的标志、面值或相当邮政资费效用的标志和图样。 13、铭记在邮票诸要素中是最重要和最严肃的。集邮界称之为“花纸头”的假邮票,其特征主要是其“铭记”所涉及的国家是杜撰的或已无邮政存在。 14、电子邮票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邮票家族中的新成员,是自动化技术在邮政领域的应用成果。电子邮票分自动化邮票和网络邮票。 15、新中国于1998年发行了一套编号为“YJ-1”的《中国1999世界邮展》的邮资邮简,全套2枚,面值分别为50分和520分。 16、集邮展品最前面的l~2页是标题页,可以不安置邮品,通常包括标题、前言和目录三部分。 17、邮票的构成要素:(1)铭记(2)票题(3)面值(4)图样(5)齿孔(6)刷色(7)形状(8)材质(9)背胶(10)志号 18、邮品主要是指由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能用于邮政通信的各种邮资票品,以及它们被用于邮政通信产生的各种物品。 19、世界上最早的“猴票”是韩国与1967年12月20日发行的一套两枚贺年邮票,第二枚以托着12生肖寿盘的小猴为图。 20、世界上最早的纪念邮票是1871年由秘鲁发行的。

浅析《洛神赋图》

浅析《洛神赋图》艺术特色 《洛神赋》,是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画的作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画中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 在早期的中国绘画(宋以前)多以长卷为主,其实这个时期,山水并不是主要的绘画内容,主要表现的是人物。所以绘画往往带有很强的叙事性,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其中代表。 而这种长卷的观赏方式并不是把他全部展开像西画那样挂在墙上看,而是拿在手里“把玩”,就是将一卷画左手一边放,右手一边卷,这样从画面的左边一点一点向右看,每次看到的都只是一段,而每一段都有一种时间上的延续性,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观赏方式。其实包括大家最熟悉的宋代院体绘画《清明上河图》其实也是这样的,而画面的构成也是从郊外一点一点像城镇中心描绘,其实当整幅《清明上河图》展开观赏的时候,反而没有了那种视觉、时间流动的感觉。 那么为什么中国画中会出现所谓的“多点透视”或者叫“散点透视”。其实叫将其称为“散点透视”是一种将西方绘画理论强加在中国绘画上的结果。中国画中长卷的流动性就注定了在中国画中不可能有西方那种一整幅画的焦点透视的形式。而且中国画也不是“散点”或者“多点”。因为在中国画中其实没有“点”的透视。在中国绘画理论中会有“三远”的概念,但中国的透视原理其实和西方的“点”透视是不同的,更多的应该理解成一种处理空间的方式。 与此同时在顾恺之那个时代,中国绘画是不讲透视和比例关系的,而是采用一种感觉经验中积淀的对重要表现对象的拔高扩大处理。比如重要人物就画得比次要人物要高大,以突出重要人物的神情及衣着。《洛神赋图》也不例外。 顾恺之在《洛神赋图》中还根据曹植的《洛神赋》中文字的描绘,创造了许多神仙和奇禽异兽。实际上,这些神兽完全是画家凭想象将多种动物的特征融合成一体而画出的视觉形象。如他画出的海龙就长着一对长长的鹿角、马形脸、蛇的颈项和一副如羚羊般的身体,他画的怪鱼也长着一只豹子一样的头。它们虽然奔驰在江水之上,却没有飞溅的水花,就如同腾飞于空中一般。这种高古的绘画技法,烘托出了画面的热闹,增强了故事的传奇性和神秘感。 顾恺之曾说“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凡画人,坐时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鲜微,此正盖山高而人远耳。”中国古诗画传达的思想不仅沉淀着传统美学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奋发不息、乐观向上民族精神的体现。

特种邮票首发式讲话

特种邮票首发式讲话 特种邮票首发式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在隆重庆祝________单位50周年纪念之际由省邮政局和________单位联合发行的《________50年》特种邮票在这里举行首发式!在这双喜临门的欢庆时刻我代表________全体员工向应邀光临首发式的省领导、省邮政局、各兄弟单位、新闻媒体和所有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________50年》特种邮票发行活动的领导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________50年》特种邮票此次共发行20_______册它在方寸间展示了________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期的外部形象不仅反映了________50年的沧桑巨变也昭示着________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________始建于19年月日在经历了50年的漫漫历程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她已逐步建设发展成为全省宾馆饭店行业的“排头兵”。特别是1986年以来________在坚持以经营管理为中心、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使省级文明单位这一光荣称号熠熠生辉! 特种邮票的发行是________整体形象对外宣传品牌的确立它必将有利于打造________这一老字号品牌提升________的美誉

度;它必将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________进一步宣传 ________提高________在省内外的知名度扩大________的影响力;它必将有利于团结和振奋________全体员工的精神继续发扬________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敢拼敢闯作风;它也必将有利于________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不远地未来一个生机勃勃独具魅力的________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同志们、朋友们通过隆重、热烈的首发式活动我们将进一步开发《________50年》特种邮票这一资源争取把它做成树立 ________新形象的一部分为对外交流打造一个有效的宣传载体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形象的提升。 我们坚信在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________的领导下 ________全体员工将以《________50年》特种邮票发行为契机继续团结一致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祝愿________随着《________50年》特种邮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谢谢大家! _______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水浒传》邮票系列欣赏

《水浒传》邮票系列欣赏 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在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为那些所谓“造反”者树碑立传,并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或《水浒全传》,美国记者翻译书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水浒传》的题目是由罗贯中所命,在当时为禁书。《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人认为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据民间流传宋江起义的故事所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语言写成的长篇小说。郎瑛的《七修类稿》中曾经说过:“《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传叙》中提到作者时,说是“施、罗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罗贯中作。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说是“武林施某所编”,“世传施号耐庵”。综上所说,明人大致有三种说法:施耐庵作、罗贯中作和施、罗合作。现在学术界大都认为是施耐庵作。施耐庵生卒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吴梅《顾曲麈谈》记施耐庵即元末剧作家施惠,不甚可靠。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初拟名为《江湖豪客传》正式出书为《宋江》,明末,又和《三国演义》合称为《英雄谱》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